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1例恶性血液病中8例行自体PBHSCT(auto-PBHSCT),13例行异基因PBHSCT(allo-PBHSCT)。结果:21例全部获得造血重建,随访7~42月,10例(47.6%)存活,其中:auto-PBHSCT 5例,allo-PBHSCT5例。11例(52.4%)死亡,其中:auto-PBHSCT:3例复发死亡;allo-PBHSCT:5例复发死亡,2例移植相关死亡,1例死于第二肿瘤。结论:PB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但如何有效减少复发、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应用自体骨髓移植(ABMT)38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SCT)13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自体骨髓联合移植15例。治疗白血病54例,恶性淋巴瘤1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用化疗加多抗甲素或C—CSF动员。移植物采用微波、阿克拉霉素净化处理。结果:两组动员方案均有良好动员效果。ABSCT组及联合移植组造血功能恢复比ABMT组快(P<0.05),合并症少。66例中,45例仍呈持续缓解(CCR),中位CCR时间32(5~98)个月,复发21例。3年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8.5%及26.1%。结果表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ABSCT及联合移植具有造血功能恢复快,合并症少等优点。微波和阿克拉霉素体外净化移植物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自2007年7月-2011年1月,对45例患者实施父母供子女的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造血重建成功,2例患者植入失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62.2%,其中急性GVHD发生率为40.0%,慢性GVHD发生率为22.2%。与母亲作为供者相比,父亲作为供者时患者GVHD的发生率较低。GVHD的发生率与供者年龄、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有关。移植后并发的感染中以血源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肺部感染为多。随访6个月~4年,移植成功的43例患者中共死亡6例,主要死因为感染和原始疾病复发,患者存活率86.7%。7例患者采用联合脐血移植,与单纯采用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相比,其造血重建时间提前,GVHD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7.14%。结论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血液病有效,应选择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较多、男性、年轻供者。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移植,造血重建较快、GVHD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石玉铸  郝新民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295-1298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7年12月北京陆道培医院确诊为allo-HSCT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1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51岁,中位年龄15岁。发病与移植术的时间间隔为5~37个月,中位时间为10个月。结果:本组12例患者以白质受累为主,其中小脑及深部核团受累3例,脑干受累1例。病灶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T2-FLAIR序列上呈等或高信号,2例病灶可见“核心+晕环”征象;DWI上3例累及深部及皮层下的白质病灶呈高信号,其它病灶呈等信号。增强后1例病灶表现为带有小缺口的环状强化,呈“开环”征。结论:MRI是发现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水平,为临床制订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培养MSCs,将自体骨髓MSCs与APBSCs共移植治疗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并与同期进行的12例未联合MSCs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造血恢复及并发症比较。结果:MSCs输注无明显不良反应;联合移植的患者,造血恢复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平均9.52 d,血小板(PBC)≥20×109/L平均9.05 d,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对照组低(P<0.05);口腔溃疡和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与APBSCs联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移植后造血重建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效果和并发症的防治,用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4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短程氨甲蝶呤(MTX)、霉酚酸酯(MMF)联合CsA+短程MTX两种方案。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HLA完全相合移植急性GVHDⅡ度以上者8例(21.05%)。慢性GVHD发生率76%。急性白血病CR1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HLA完全相合移植34例,复发3例(8.82%);随访2年以上者存活率71.43%(10/14)。表明allo-PBSCT急性GVHD发生率并不高于骨髓移植,但慢性GVHD发生率明显高;感染和间质性肺炎是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芳  夏凌辉  方峻  宋善俊  洪梅 《放射学实践》2007,22(12):1279-1281
目的:提高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报告一例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MUD-PBSCT)后发生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例及诊治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于移植后9个月出现发热和皮疹,伴渐进性智力障碍、口齿不清、认知力下降、肾病综合征等临床表现,头颅MRI显示给予MMF 2 g/d、FK506 2.5 mg/d及甲强龙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结论: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UD-PBSCT后,慢性GVHD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者国内少有报道,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HLA不全相合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b1例、M4EO1例,移植时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HLA配型1、2个位点不合各1例,3个位点不合2例。预处理方案由全身照射或白消胺、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司莫司汀组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四联方案。结果患者移植过程顺利,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并达完全供者植入。3例出现Ⅰ度急性GVHD,1例出现Ⅱ度急性GVHD。1例并发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2例并发真菌肺炎。至今2例患者分别无病存活30月和15月,1例目前为移植后4月,1例死亡。结论HLA半相合PBSCT疗效较好、安全可行,为无HLA完全相合供者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对维持免疫稳态至关重要,但其组成及其多样性受多种因素干扰。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与许多疾病如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紧密相关。肠道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 HSCT)后并发症之一,明显增加移植相关死亡率。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肠道GVHD与菌群多样性的关系得到了验证。然而国内关于如何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研究甚少,作者对allo HSCT后患者的肠道菌群与GVHD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进一步总结通过平衡肠道菌群的多种治疗方法,为临床上改善手术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提供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叶蕾  杨孝顺  邓淑芬 《西南军医》2006,8(3):120-120
韩-雪-柯综合症(Hand-Schuller-Christian)是预后较差的一种恶性血液病,仅靠化疗难以使患者取得完全缓解(CR),且易复发。我们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1例韩——雪——柯综合症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2-3年来有关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中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情况并与骨髓移植相比较。在国外自体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某些癌病症人的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迅速兴起,移植病人逾千例,尽管移植物中混入了比骨髓多10倍以上的T淋巴细胞,但急性移植物宿主病(AGVHD)(Ⅱ-Ⅳ度)发生率为35%(91/258),不高于骨髓移植的48%(187/383);其中  相似文献   

12.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严重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及探讨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晚期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动员分离外周血CD34 干细胞,多点注射干细胞悬液于晚期缺血患肢肌肉内,观察3~12个月,进行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肢疼痛、肢冷、间歇性跛行、溃疡等症状明显缓解,足趾皮温、踝肱指数、末梢血流波幅升高,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晚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减轻疼痛,改善缺血症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HLA不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可行性。方法4例SAA患者接受HLA1~3个位点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给予G-CSF5μg/(kg.d),皮下注射,连续5天,以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在第4、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采用氟达拉宾(Flu) CTX ATG TBI组成的新方案。受者应用环孢素A(CsA) 甲氨蝶呤(MTX) 骁悉(MMF) 舒莱预防GVHD。结果4例全部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平均为15.3(14~16)天,PLT>20×109/L的时间平均为17.5(16~19)天。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仅1例患者发生Ⅱ度急性GVHD。1例因系统性念珠菌病死亡外,其余3例无病生存。结论新的HLA不全相合移植方案耐受性好,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植活,而且不增加GVHD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在活体肾脏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活体肾移植受体接受全身淋巴结照射(TLI)预处理基础上输注供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s)后嵌合体形成情况及其与肾移植的相关性。方法5对供受体进入本研究。供体平均年龄40岁,受体平均年龄27岁。HLA-A、B、DR6个抗原中4个抗原错配1例,3个抗原错配2例,1个抗原错配2例。TLI治疗从移植手术前5天开始,90cGy/d,共5天。术中和术后的免疫抑制药物方案与同时期的活体或尸体肾移植相同,但剂量略减少。供体的PBSCs动员使用瑞雪新,150μg/d,共5天,PBSCs采集和输注共2次,分别在移植手术后的第4、7天。术后应用PCR-SSP检测外周血嵌合体阳性率和持续时间。观察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情况、移植肾状态和急性排斥反应频率及GVHD等。结果供体经5天的G-CSF动员后,采集的PBSCs平均数为34×106。移植术后1个月5例受体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供体的HLD-DR抗原成分。2个月后4个HLA抗原错配,其中HLA-DR均错配的受体外周血中嵌合体PCR检测阴性,3个月后HLA-DR均错配和1个HLA-B错配的受体外周血嵌合体检测阴性,受体3、4和5的外周血中供体DNA仍为阳性。PBSCs输注后没有发生GVHD,没有任何感染发生。观察期内没有发生移植肾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正常。免疫抑制剂使用量低于同时期的其他活体肾脏移植和尸体肾脏移植受体。结论非清髓性的TLI治疗可以促进供体PBSCs植入受体造血系统,诱导产生造血嵌合体,而造血嵌合体的形成可以减少肾脏移植的排斥反应,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高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PBSCs的采集和输注简便、有效,痛苦小,是一种理想的造血干细胞输注源。  相似文献   

15.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恶性实体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恶性实体瘤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了解干细胞动员、采集时机、骨髓恢复时间等问题。方法 :16例经病理确诊的高危乳腺癌、淋巴瘤及小细胞肺癌等在经不同程度的化疗后 ,进行了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移植。结果 :全部病人均获造血重建 ,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1)造血重建中位时间 14 (10~ 2 1)d ,血小板 (>2 0× 10 9·L-1)造血重建中位时间约 16 (12~ 2 5 )d。本组中 10例 (6 2 .5 % )病人随访中位时间 4 8月 (2~ 84月 )无病存活 ,6 (37.5 % )例复发。结论 :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恶性实体瘤疗效好 ,且较安全 ,而骨髓恢复的快慢似和回输的单个核细胞的量有关 ,和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过程中环孢素A(CSA)能否诱导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并确定其毒副反应。方法 :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1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SA静脉滴注1.5mg/ (kg·d) ,0~ 2 8d ,观察皮疹情况、有无腹泻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来判断GVHD的发生 ;同时观察移植后造血重建、感染、出血以及检测肝、肾功能来分析其治疗的毒副反应。结果 :2例次早期出现GVHD ,皮疹为 +和 + + ,出现时间分别为移植后 8和 17d ,持续时间较短 ( 4和 5d) ,外周血WBC计数分别为 0 .9× 10 9/L和 0 .2× 10 9/L ;6例次患者出现GVHD皮疹 ( 1例 + ,5例 + + ,不包括前述 2例次 )的时间为 30d( 2 2~ 4 4d) ,皮疹持续时间为 18d( 9~ 2 8d) ,外周血WBC计数为 1.4 5× 10 9/L[( 0 .4~ 2 .6 )× 10 9/L]。对移植后造血重建、感染、出血 ,以及肝、肾功能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CSA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可以安全地诱导GVHD的发生 ,但其抗肿瘤效应的证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序贯NK细胞过继免疫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14例接受APBSCT联合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 MM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状态、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细胞免疫功能和实验室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APBSCT联合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MM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的初步经验(附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例肝移植术后GVH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包括GVHD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免疫抑制剂的用法及用量,确诊后的治疗措施等。结果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9、20天出现不明原因高热、皮疹及胃肠道症状,继之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无明显受损。例1患者经用大量激素、增大免疫抑制剂的剂量等治疗无效,于术后第34天死亡,死亡原因为混合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例2患者早期高度疑似GVHD,应用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注射丙种球蛋白,鼻饲加强营养,早期应用抗细菌、真菌及抗病毒药物,患者痊愈,截至目前(术后11个月)仍健康存活。结论肝移植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胃肠道症状应警惕GVHD的发生,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恢复受体的免疫系统、加强营养、预防感染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和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llo HSCT后发生aGVHD 15例(合并HC 5例),难治性aGVHD的13例(合并HC 5例)对一线免疫抑制剂及CD25单抗治疗无效,联合静脉滴注UCMSCs治疗。UCMSCs的平均使用剂量为3.6(1.3~6.0)×106/kg,平均使用次数为5(2~21)次,中位随访时间47(36~73)个月。然后观察aGVHD和HC的恢复、再发情况及UCMSCs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13例难治性aGVHD联合UCMSCs治疗后8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5例HC患儿经水化、碱化治疗后效果欠佳,联合静脉滴注UCMSCs治疗后有效。未观察到UCMSCs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Allo-HSCT后联合UCMSCs治疗儿童aGVHD和H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