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诊断标准A.流行病学资料:密切接触史,指与急性肝炎患者同吃同住。B.症状:明显症状,即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食欲减退、极度乏力、(口恶)心、腹胀、肝区痛等。C.体征:明显体征,指从动态上近期内肝脏明显进行性增大,并伴有压痛或扣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D.肝功能:明显阳性,指以下二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邱程远 《贵州医药》2001,25(9):860-861
急性黄疸型肝炎属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类型, 近年来我 们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本病共23例,并与单用西医治疗的30例作对比观察,取 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1]规定的诊断标准,症状: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 、面目黄染、小便黄、肝区痛,或有发热、精神不振。体征:肝肿大并有肝区压痛或叩痛。 实验检查:血清ALT活力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大于17.1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 除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1.2 分组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辨证饮食护理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1年内接收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并随机抽选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排除标准:有其他重大疾病史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50例,使用辨证饮食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具体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患者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辨证饮食护理模式,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因此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肝炎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种,二者皆可转至慢性,若以中医观点来看,前者属于黄疸证。而无黄疸型慢性肝炎,则很难具体结合中医的某一病证。按其脉证,分别见于中医文献中脾胃病,肝郁、胁痛、胀满、积聚各门。本文试就其脉证,病机,治法,分别讨论于下。1.脉证:精神倦怠、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矢气频多,大便溏结不调或飱泄、右胁或两胁胀痛、日渐消瘦、肝大有压痛、男子性欲减退、女子月经不调或经闭,病程缓慢不易速愈,脉多弦而无力。2.病机:西医对无黄疸型慢性肝炎的诊断,有五种标准(一)证状迁延至一年以上者。(二)肝大。(三)接触史。(四)肝功能不正常与无其他原因的脾肿大。(五)  相似文献   

5.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γ—GT)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γ-GT在肝炎及其他肝胆系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笔者对来自门诊及病房的320例γ—GT升高患者作了统计,以酶活力高出正常参考值为阳性,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20例γ—GT阳性结果中,急性黄疸型肝炎及无黄疸型肝炎,γ—GT阳性率为98%和90%;急性及亚急性重型肝炎阳  相似文献   

6.
中药退黄茶治疗黄疸型肝炎退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莉  周建华 《河北医药》2003,25(10):764-764
我们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8月用退黄茶 (方剂由中药茵陈3 0g、生大黄 2 0g、车前草 10g、甘草 6g四味中药组成 ) ,治疗黄疸型肝炎 80例 ,并设对照组加以比较 ,发现退黄茶治疗黄疸型肝炎效果明显。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 188例患者均系黄疸型肝炎 (包括各型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型黄疸肝炎 )。随机抽样 ,分为三组 :退黄茶治疗组 80例。其中男 5 3例 ,女 2 7例 ;年龄 15~ 66岁。血清胆红素最高 2 0 0 μmol L ,最低 42 .5 μmol L。对照 1组 64例 ,其中男 48例 ,女 16例 ;年龄 12~ 72岁。血清胆红素最高达180 .4μmol …  相似文献   

7.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7岁,已婚,退休教师.因"身目尿黄10d"于2010-12-17入院诊治.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10余年,1999年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疑服药所致);2000年曾因右肩外伤行手术治疗;有高血压病、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症2年;2008年3月曾因"左眼视力下降"行造影检查(当时肝功能正常)、诊断为"眼底出血",给予普罗碘胺、羟苯磺酸钙等治疗,后发现肝功能异常、给予护肝降酶等治疗后病情缓解;无其他病史可询,否认其他服药史.  相似文献   

8.
<正> 黑矾大枣六味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与儿童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治愈率达95%,现将资料完整的100例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黄疸型肝炎早期 B超胆囊壁的改变是急性黄疸肝炎的最早表现之一 ,具有特异性 ,对早期诊断急性黄疸肝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自 1 999年以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 ,现将资料完整的 1 58例病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共 1 58例 ,男 97例 ,女 61例 ,年龄 3~ 7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 1 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其中 HAV标志物阳性 1 0 2例 ,HBV标志物阳性42例 ,HCV标志物阳性 9例 ,病原学不明的 5例。起病以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为主要症状者 1 2 0例 ;伴腹胀、腹泻、上腹部不适者 96例 ;…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患者女,26岁,农民。因劳累、受凉"感冒"后而致乏力、腹胀7天,2天前发现全身皮肤及眼珠发黄,当地乡村医生按"黄疸型肝炎"给予药物保肝治疗,未见好转,于2006年4月6日来县医院就诊,以"黄疸原因待查"收入院。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糖尿病、甲亢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及输血史,近期无口服其他药物史。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66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活动期和恢复期空腹甘氨酸结合胆酸(CCA),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40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1例,慢性迁延性肝炎3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65例,重型肝炎3例,淤胆型肝炎1例以及肝炎肝硬化7例。同份血清检测GPT及血清胆红素。同时还检测60例健康献血员的CCA,取得平均值为2.04±0.91 nmol/ml,据此>4nmol者判为阳性。结果表明:(1)本试验有助于鉴别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在急性肝炎恢复期CCA值多接近正常,如急性黄疸型肝炎CCA平均值为4.08±3.48nmol/ml、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为2.57±1.33nmol/ml,而慢迂肝为7.47±7.82nmol/ml,慢活肝为9.39±8.27nmol/ml,均较正常值有明显提高。表明慢性肝炎肝功能恢复延缓有别于急性肝炎。因此,在肝炎病史不明确的肝炎病人,其恢复期CCA值仍  相似文献   

12.
一、本例的诊断: 本例为一临床上明确的晚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诊断的主要依据为:(1)有慢性肝病史:1962年春出现乏力,厌油,巩膜发黄,被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持续2个月后消失。1972年后有鼻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一度发现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2)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可见到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皮肤、巩膜黄染。肝脏缩小,脾大,腹水。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显示食道中下段静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6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保肝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等方面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肝功能(ALT、AST、TBIL)和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黄敏  周磊  张旭 《淮海医药》2008,26(1):48-49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黄疸型肝炎的发病原因,提高诊断水平及诊治效果。方法通过对2004年11月~2007年1月未明原因的非甲非乙非丙非丁型黄疸肝炎病例入院后进一步诊断结果的回顾,了解其筛查基本方法,并参闼有关文献,应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药物性肝病1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7例,急性戊型肝炎7例(包括急性戊型肝炎与自身免疫肝病并存2例),脂肪性或酒精性肝病3例;2006年8月以后普遍筛查中增添抗HEV-IGM后。发现急性戊型肝炎6例。结论对于某些初诊排除甲、乙、丙、丁型肝炎及肝硬化、肝癌、溶血性、梗阻性黄疸的黄疸型肝炎,主要考虑药物性、自身免疫性、酒精性或脂肪性肝病等,亦不能排除急性戊肝。其中抗HEV-IgM比抗HEV-IgG的灵敏性要高,同时检测可提高戊肝诊断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5.
肝炎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急性肝炎指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急性传染病.病理学上以急性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为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以乏力、精神不振、肝部疼痛、食欲减退、恶心、讨厌油腻、肝部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如果诊治及时,调护得当,病情大多能顺利恢复,少数会迁延成慢性重症.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仍没有完全阐明,主要与病毒感染及免疫反应因素有关;目前能通过特异性检查明确的肝炎病毒至少有六种,即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种.由于与其他传染病一样,急性肝炎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特征.因此,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肝病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279例肝病患者,分为慢性肝炎组4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组78例,急性非黄疸型肝炎组40例,肝硬化组43例,肝癌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检测血清AST、ALT,并对各组间血清AST、ALT以及AST/ALT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非黄疸型肝炎组、急性黄疸型肝炎组、肝癌组血清ALT较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明显升高;急性非黄疸型肝炎组、急性黄疸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血清AST较慢性肝炎组明显升高;肝硬化组、肝癌组AST/ALT值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不仅可作为肝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判断病程或严重程度,估计病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酢浆草白茅根煎剂联合西医疗法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仅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酢浆草白茅根煎剂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1.92%,高于对照组的22.4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15%、9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酢浆草白茅根煎剂辅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极少部分会发展为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预后凶险。如何依据普遍采用的生化检查指标来鉴别这三种不同的临床类型,为重型肝炎早期诊断提供线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收集我院自1962年4月至1984年4月有肝组织活检(或死穿)证实的急性重型45例,亚急性重型2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Bil>10mg/dl)28例进行比较,结果如下:一、性别及年龄:急性黄疸型肝炎(以下简称急黄肝)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平均35岁;急性重型肝炎(以下简称急重肝)45例,男28,女17例,年龄平均32岁;亚急性重型肝炎(以下简称亚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肝炎常由急性黄疸型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演变而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使不少患者抢救过来。然而,重症肝炎的早期临床表现常类似普通肝炎,易误诊或漏诊。重症肝炎病程较短,急性肝坏死常在发病1~2周内出现危重症状,且大多死亡;亚急性肝坏死则在数周或数月(一般为三个月左右)内出现肝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苦参素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的退黄效果。方法将92例重度黄疸肝炎的患者随机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用苦参素注射液0.3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茵栀黄注射液3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不加其他退黄药物,治疗前后比较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值。结果2组治疗后TBiL和DBiL的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无1例重症化和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不但在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中退黄作用疗效显著,还可以作为早期预防急性黄疸型肝炎向慢性化发展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