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黄斑区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142例(142眼),根据信封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在玻璃体切割术术前5~7 d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记录两组视力与黄斑区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68.34±22.19)、(267.35±34.11)μm,均明显低于术前的(516.35±45.20)、(522.14±23.01)μm(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瞳孔区膜性渗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为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能减轻黄斑水肿,缩小黄斑区域,从而促进术后视力的提高,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杨旸  裴军  邓建华  刘婉君 《中国医药》2011,6(6):737-739
目的 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应用频域OCT在曲安奈德治疗前后观察黄斑视网膜形态,术后第1天、第3天及1个月时OCT随访检查黄斑视网膜形态变化.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中心凹1、3、6 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及黄斑总容积.结果 曲安奈德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内囊腔形成,视网膜外层弥漫性水肿,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内囊腔明显缩小或消失,黄斑中心凹形态恢复;治疗前黄斑中心凹1、3、6 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824.7±197.5)、(769.1±144.6)、(423.6±82.5)μm;黄斑总容积(14.2±3.8)min3.治疗后1天黄斑中心凹1、3、6 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347.3±75.8)、(426.0±103.2)、(283.0±90.6)μm;黄斑总容积(9.2±1.4)min3.它们分别与最佳矫正视力呈直线负相关(r=-0.178、-0.216、-0.138、-0.183,均P<0.05).结论 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是有效的,且安全性较理想.频域0cT能定性、定量评价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曲安奈德在糖尿病黄斑水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入院的80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雷珠单抗组患者给予雷珠单抗治疗,曲安奈德组患者给予曲安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RNV渗透面积、黄斑区中心视网膜厚度、眼压与并发症等.结果 雷珠单抗组患者BCVA为(0.556±0.155),显著高于曲安奈德组的(0.409±0.143);RNV渗透面积为(5.405±3.274),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的(8.332±4.058);雷珠单抗组患者CMT为(289.231±64.040) μm,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的(370.127±88.172)μm;雷珠单抗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为(15.157±2.351) mmHg,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17.264±3.197)mmHg;两组比较,t=4.4897、3.550、4.695、3.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在糖尿病黄斑水肿中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4.
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激光光凝,对照组单纯激光光凝,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眼视力、眼底情况、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照影的变化。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前、后视力为0.10±0.08、0.41±0.38;对照组治疗前、后后视力为0.11±0.07、0.18±0.15。组内、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②实验组治疗前、后CMT平均值为(504.4±149.8)μm、(227.6±119.4)μm;对照组治疗前、后CMT平均值为(504.1±149.5)μm、(389.9±154.6)μm。组内、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好且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齐黔方 《临床医药实践》2009,(2Z):1361-1363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33例(36眼),治疗前每例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4mg的TA(0.1ml)玻璃体内注射。用药后平均随访8.7个月,观察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的视力、眼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以及晶状体及眼底改变。结果:用药后36例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TA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有效措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TA)球后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MLG)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 以50眼糖尿病性DME为研究对象,30眼给予球后注射TA联合MLG,20眼给予单纯MLG,治疗6个月内,观察患眼视力、黄斑水肿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TA联合MLG组患者视力提高21眼,视力不变6眼,视力下降3眼;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治疗前为(598.62±198.58) μm,治疗6个月后(307.51±101.21) μm.MLG组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变10眼,视力下降8眼;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治疗前为(574.73±187.12) μm,治疗6个月后(369.12±112.20) μm.两治疗组间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TA球后注射联合MLG治疗糖尿病DME可改善视力、促进黄斑水肿吸收.  相似文献   

7.
张朝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09-1810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早期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的疗效.方法:14例16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0CT)确诊的早期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0.1 ml(35 mg/ml)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眼视力、眼压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荧光素渗漏情况.结果:随访3~6个月16眼,除l例眼视力无变化外,其余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眼临床检查均显示黄斑水肿减轻或消退,0CT示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后平均厚度分别为(677.64±232.21)μm、(530.07±200.53)μm、(447.17±167.3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6个月,FFA示荧光素渗漏11眼消失或减轻.占68.7%;5眼眼压升高发生于用药后1周~2个月,经局部用盐酸马来酸洛尔眼压控制正常.1眼白内障发展.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是治疗早期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52-355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行首次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术,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病程、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史、合并全身病等资料。通过常规眼科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等评估术前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分析治疗前后患者黄斑水肿消退程度与上述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64.69±92.11)μm和(288.65±61.71)μm,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明显变薄(t=7.4,P<0.01)。治疗后视力提高者占35%,视力趋于稳定者占59%,视力下降者占6%。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程度与病程呈负相关性(r=-4.99,P<0.01),但与其他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史、GASS分型和合并病)无相关性(P>0.05)。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减轻黄斑区新生血管渗漏,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或稳定患者视力。其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病程与黄斑水肿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视力改善情况、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视力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底出血吸收用时(2.41±0.26)周、渗出吸收时间(10.15±0.59)周、视网膜水肿吸收时间(4.75±0.34)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8±0.31)、(11.21±0.68)、(5.64±0.4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241.38±20.19)μm优于对照组的(312.45±30.1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更明显缓解症状,提高视力,减低视网膜厚度,能够加快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532 nm激光格栅状黄斑区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泵浦倍频532 nm激光格栅状光凝治疗临床显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inificant diabetic macular edema,CSDME),48例96眼,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3个月行OCT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及相关视力。结果黄斑中心凹1 mm圆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激光治疗前后及23个月行OCT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及相关视力。结果黄斑中心凹1 mm圆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激光治疗前后及23个月后视网膜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32 nm激光光凝后23个月后视网膜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32 nm激光光凝后23个月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减薄,而明显的视网膜前膜或玻璃体收缩牵拉而形成的弥漫的嚢样水肿对激光治疗反应不明显。顽固性黄斑水肿即使重复激光治疗仍难以奏效,而应考虑玻璃体内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氩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氩激光光凝术。在光凝前、光凝后3个月分别进行扫描获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记录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0±0.6)个月。光凝前及光凝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397±102)μm和(204±9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能较准确定量测算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可对比观察氩激光光凝前后视网膜厚度变化,进而判断氩激光光凝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性。方法对36例(42眼)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射TA(进口)(4mg/0.1ml)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后的四个指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结果本组病例36例(42眼),年龄45~70岁(平均57岁),FFA检查治疗前黄斑荧光渗漏明显,治疗后渗漏明显减轻;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治疗前平均(579.5±65)μm,治疗随访6个月后平均(279±7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范围治疗前为0.01~0.2,平均0.1,治疗后为0.2~0.4,平均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眼压都有升高,升高值8.0~20.0mmHg(平均14.0mmHg),7例(7眼)超过正常眼压范围,经治疗,眼压控制,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是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患者的视力有轻度提高,治疗后患者FFA,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明显减轻,OCT检查,证实黄斑厚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黄斑囊样水肿患者,共84眼。所有患者行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后测量评价患者治疗1周后视力恢复情况;将治疗后1、2、3个月后的视力、眼底血管造影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随访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全部患者视力提高率为92.86%(78/84眼);治疗1、2、3个月后患者眼底血管造影黄斑部荧光渗漏面积明显缩小或消失,视力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囊样水肿具有良好效果,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和糖尿病所致的黄斑水肿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6只眼(46例患者)因黄斑水肿接受TA玻璃体腔注射术,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21只眼(21例患者),糖尿病所致黄斑水肿25只眼(25例患者).46只眼分别于表面麻醉下行"TA玻璃体腔注药术",药物(国产)剂量:4mg(0.1ml).术后1天、3天、1周、半个月常规眼部检查,1~2个月复查FFA及OCT.随诊时间2个月~1年.结果 本组病例玻璃体腔注药后,43只眼视力提高(93.5%),2只眼视力不变(4.3%),1只眼视力下降(2.2%).视力提高患者FFA显示黄斑区血管渗漏明显减轻,OCT证实黄斑水肿消失,视网膜厚度减小.结论 TA玻璃体腔注射可有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和糖尿病所致的黄斑水肿.部分患者黄斑水肿可能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或雷珠单抗注射联合氪离子激光视网膜光凝术两种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患者69例(69眼),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纯雷珠单抗组注射组(A组)36例(36眼)和雷珠单抗注射联合氪离子激光治疗组(B组)33例(33眼)。分别记录患眼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A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为(1.22±0.5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96±0.49)、(0.83±0.46)、(0.73±0.52),均比术前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前为(517.43±98.23)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为分别为(453.55±68.34)μm、(401.32±58.77)μm、(340.42±42.65)μm,均比术前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为(1.34±0.43),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91±0.41)、(0.80±0.39)、(0.69±0.58),均比术前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前为(533.78±88.27)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为分别为(447.75±55.89)μm、(395.32±50.78)μm、(320.71±39.98)μm,均比术前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在各相同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或联合激光治疗均可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这两种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IVTA)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的黄斑水肿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23眼)BRVO继发的严重黄斑水肿的患者,患眼IVTA4mg/1ml,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d、3d、1周、1个月、3个月时视力、眼压、眼内炎症反应、晶体、眼底改变。结果 23眼中有20眼(86.9%)视力提高,3眼(13.1%)视力不变。logMAR视力治疗前为:0.75±0.48,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分别为:0.57±0.43;0.38±0.32;0.29±0.2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VTA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治疗BRVO继发的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黄斑区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70例70眼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糖尿病组患者35例35眼,对照组患者35例35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观察6个月,对比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术眼黄斑区厚度、视力.结果 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46.3±2.5)μm和(147.6±3.0)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3,P=0.064);糖尿病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47.7±1.8) μm和(199.7±18.2)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76,P<0.01);术后1个月两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79,P<0.01).术后1个月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视力分别为0.34±0.25、0.1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4,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增加,黄斑水肿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方法 59例(59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 30眼)和对照组(29例, 29眼)。对照组给予雷珠单抗治疗,治疗组给予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对数视力表(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治疗6个月内雷珠单抗注射次数。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2个月,两组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1、2、6个月,两组LogMAR BCVA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LogMAR BCVA(0.44±0.31)低于对照组的(0.8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2个月,两组M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1、2、6个月,两组MC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MCT(227.17±114.26)μm...  相似文献   

19.
徐一帆 《上海医药》2017,(13):42-44
目的:探讨合并视网膜病变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109眼)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107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患者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对照组89.72%患者视力≥0.5,观察组74.31%患者视力≥0.5(P<0.01);术后1个月,对照组有10例(11眼)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10.28%(11/107),观察组有31例(33眼)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30.28%(33/10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CSMT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CSMT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4%(P<0.05).结论:合并视网膜病变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应用雷珠单抗联合光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光凝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雷珠单抗联合光凝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最佳视力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减少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接受雷珠单抗联合光凝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减少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