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涛  李振宏  黄郁波 《江西医药》2013,48(8):670-672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婴儿痉挛症(west syndrome,W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在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予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0%(9/15),对照组有效率为26.7%(4/1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2/15),较治疗组20%(3/15)不良反应少,但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婴儿痉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具有高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丙戌酸钠联合乙拉西坦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脑卒中后癫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为40例。对照组采用丙戌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戌酸钠联合乙拉西坦治疗,将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癫痫发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比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癫痫发作次数和时间情况相似(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癫痫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拉西坦联合丙戌酸钠治疗脑卒中癫痫的效果比单纯使用乙拉西坦治疗效果好,能缩短癫痫发作时间和次数,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的疗效、用药方法、剂量和副作用。方法对50例儿童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进行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达72%,17例患儿发作停止。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有良好的疗效,患儿对其有较好的耐受性,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年难治性部分癫痫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青年难治性部分癫痫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ev组,对比治疗总有效率和MOCA评分。结果治疗第12周Lev组总有效率71.4%,对照组35.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8,P<0.05),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且Lev组的效果更好(t=1.781,P<0.05);治疗第24周Lev组总有效率78.6%,对照组64.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9,P>0.05),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但对比无显著差异(t=0.864,P>0.05)。结论青年难治性部分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发作频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将60例癫痫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30例,左乙拉西坦组30例。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左乙拉西坦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丙戊酸钠组30例癫痫患者治疗后无效4例、有效20例、完全控制5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25例(83.4%);左乙拉西坦组30例癫痫患者治疗后无效3例、有效18例、完全控制6例、加重3例、总有效率24例(80%)。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均是相对有效的抗癫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吕二保 《北方药学》2018,(7):146-147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因患有癫痫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给予对照组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12例得到控制、8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4例得到控制、13例显效、1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16例小儿癫痫患者进行LEV治疗,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随访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频率、不良反应等,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者76例(65.52%),显效23例(19.83%),总有效率为85.34%;治疗后,各类型小儿癫痫的发作次数均有显著减少(P0.05);不良反应较少(19.83%),治疗2~6周后消失。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广谱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rf2-ARE信号通路在左乙拉西坦抗癫痫中的作用,以及应用左乙拉西坦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36只,250~30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control)组、戊四唑(1,5-pentamethylene-1H-tetrazole,PTZ)癫痫模型组、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对照组以及左乙拉西坦治疗组,每组9只。以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海马组织中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癫痫模型组相比,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的癫痫大鼠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海马Nrf2、HO-1、NQO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左乙拉西坦能够改善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Nrf2-ARE通路,使HO-1、NQO1蛋白表达增多,起到抗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有效治疗小儿癫痫,临床探究左乙拉西坦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50例小儿癫痫患者,按进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组使用左乙拉西坦,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病发次数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6.0%,治疗组为84.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24.0%,治疗组较对照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P<0.05;治疗前两组癫痫发病次数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病次数均有明显减少,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发病次数少,P<0.05。结论临床对小儿癫痫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左乙拉西坦治疗,临床疗效好、用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能有效减少患者疾病发作次数,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林力  熊英  邱峥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728-1729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24周,以基础期平均每月发作频率与添加治疗24周平均每月发作频率进行比较,观察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总有效率78.0% (39/50),完全控制率为44.0%(22/50);左乙拉西坦治疗期32.0% (16/5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乏力、纳差恶心、头晕、易激惹,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有效,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左乙拉西坦作为添加剂治疗成人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单盲、前瞻性研究,27例耐药性癫痫病人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安慰剂16 wk,停用安慰剂,再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16 wk,X~2检验比较左乙拉西坦添加期疗效与安慰剂期疗效的差别,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有效而安慰剂无效的病例13例(48%),安慰剂治疗有效而左乙拉西坦无效的病例5例(19%),左乙拉西坦治疗有效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安慰剂治疗有效的病例数(P<0.05)。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期21例(78%)出现不良反应,安慰剂添加期20例(74%)出现不良反应。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情绪异常、头晕、胃肠不适,部分病人有短暂性轻度血白细胞减少,没有病例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对耐药性癫痫病人是一种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于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4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左乙拉西坦治疗)和对照组42例(奥卡西平治疗),在治疗前后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即MOCA)对认知功能进程评价,对比分析两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认知功能改善幅度[MOCA总分(22.9±3.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OCA总分(20.6±3.4)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0.48%)与对照组(85.71%)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能够明显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发作频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分别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效果。方法 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丙戊酸钠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30.2%(13/43)高于对照组的11.6%(5/43),不良反应发生率9.3%(4/43)低于对照组的25.6%(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0、3.96,P <0.05)。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P <0.01)。结论 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性,比较左乙拉西坦与其他新型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筛选左乙拉西坦(试验组)对比其他新型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对照组)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用RevMan 5.3软件对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项RCT,共计1 4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6%和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1.06,95%CI=1.02~1.10,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对比奥卡西平的总有效率(RR=1.06,95%CI=0.99~1.13)和左乙拉西坦对比托吡酯的总有效率(RR=1.04,95%CI=0.98~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乙拉西坦对比拉莫三嗪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部分发作性癫痫的疗效.方法:53例在我院新诊断的部分发作性癫痫儿童,根据就诊顺序按单双号顺序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左乙拉西坦起始剂量10 mg/(kg·d),每周加量一次,逐渐加量至20~30 mg/(kg·d),最大剂量40 mg/(kg·d);卡马西平起始剂量5 mg/(kg·d),每周增加5 mg/(kg·d),逐渐增加剂量至10~20 mg/(kg·d).血药浓度6~10 mg/L.随访6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3例全部完成观察和随访,卡马西平组26例,左乙拉西坦组27例.卡马西平组15例完全控制发作(57.7%),4例部分控制(15.4%),总有效率为73.1%;左乙拉西坦组10例完全控制发作(37.0%),5例部分控制(18.5%),总有效率为5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儿童部分发作性癫痫均有很好疗效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李振宏  黄郁波  黄涛 《江西医药》2011,46(11):1030-1031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etimcetam,Lev)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予Lev,对照组(15例)予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治疗12周。比较2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12/15),对照组有效率为40%(6/1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ev治疗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和托吡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8例癫痫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予以托吡酯治疗,研究组58例予以左乙拉西坦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83%比对照组92.86%略高,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62%略低于对照组10%,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和托吡酯治疗癫痫患者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且安全性均较高,临床可结合患者情况进行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卒中后癫痫的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丙戊酸钠组患者总有效率93.4%明显高于左乙拉西坦组的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治疗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优于左乙拉西坦,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63-565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或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进行治疗的儿童难治性部分癫痫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B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平均癫痫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B组(75%)(P<0.05)。A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癫痫发作次数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A组发作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或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疗效显著,但与托吡酯相比,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