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并发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据国外资料统计 ,感染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位病因 (平均约占死亡病例的2 5 % ) ,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约占 5 0 % )。尽管透析患者的感染死亡率在过去几年中已有显著下降 ,如美国已从上世纪 90年代初的 36 %降至 12 .7% ,但是 ,对透析患者感染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仍是一临床重要课题 (乙型、丙型肝炎已有很多报道 ,此不赘述 )。一、透析患者易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一 )机体因素1.免疫功能低下 尿毒症患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 ,这是患者易于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大多数尿毒症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 ,但… 相似文献
2.
长期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病例中50%死于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和接受透析时间呈正相关,但是较年轻的血透病人,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很高。我院自2002年~2004年行380例次HD,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达40%,现将心血管并发症的类型与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及观察1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0例次透析中常见并发症,并制订相应护理对策。结果低血压发生186例次,占21.6%,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失衡综合征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28%、1.16%。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高,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在透析前应做好相充分准备,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唯一办法。 相似文献
4.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血液净化中心4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长期静脉置管、临时静脉置管、直接动静脉穿刺5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以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42.86%),临时静脉置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19.77%),自体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但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时,其他4种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的重要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106例MHD患者在透析中常见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MHD患者较为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为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心包炎,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对MHD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应积极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临床评估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56例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并发症的种类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为主,其中择期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急诊手术,14~50岁患者的发生率低于14岁以下及50岁以上者,ASA分级越高的患者发生率越高,手术时间2 h以下者发生率低于2 h以上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根据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正确、及时的护理,患者均好转。结论: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经对症治疗护理后可很快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120例与对照组10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急性并发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十分常见,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杨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5):307-30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钾血症病因治疗与分析杨敏高钾血症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将4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并发高钾血症的病因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23~... 相似文献
11.
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例MHD患者随机分成高通量透析组(HFPD组,n=20)和低通量透析组(LFHD组,n=20),HFPD组和LFHD组分别使用聚矾膜F60和F6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结果HFPD组透析后CHOL、TG、LDL降低,HDL升高;LFHD组透析后TG、LDL升高,HDL降低,CHOL则无明显变化;HFPD组和LFPD组透析前血清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无明显差异(P〉0.05),LFHD组透析1年后CHOL、TG、LDL均较透析前升高,而HDL降低(P=0.041);HFPD组透析1年后CHOL,TG,LDL均降低(P=0.035,P=0.037,P=0.045),HDL升高(P=0.035);透析1年后,与LFPD组相比,HFPD组CHOL、TG、LDL明显降低(P=0.005,P=0.007,P=0.045),HDL升高显著(P=0.008),ALB升高显著(P=0.038)。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改善MHD患者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住院和非住院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和平均动脉压、透析时间、每日残余尿量、促红素用量及降压药物的使用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利用单因素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每日残余尿量、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促红素用量及降压药物的使用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平均动脉压在两组之间存在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低血红蛋白、血压控制不良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有关(P<0.001)。结论低血清白蛋白、贫血、血压控制不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高通量透析器(FX60)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30例透析龄人于2年的稳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28~78岁,分别使用低通量和高通量透析器(FX60)透析1年,观察并比较血压、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脂、个段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清除指数(Kt/V)、血钙、磷、钙磷乘积和血B_2微球蛋白清消除率的变化.结果 低通最和高通量透析对小分子物质清除处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FX60透析器行高通量透析1年后,患者血红蛋白由(103.9±18.1)g/L升至(111.8±11.5)g/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由(525.2±695.6)pg/ml下降到(437.3±417.2)pg/ml,透析前平均动脉压自(106.1±7.5)mmHg(1mmHg=0.133kpa)下降到(104.5±7.3)mmHg,高密度脂蛋自由(0.91±0.27)mmol/L升至(1.02±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低通量透析上述指标无明量变化.FX60透析器单次透析血B_2微球蛋自消除率为(35.9±3.8)%.结论 用FX60透析器行高通量透析有利于消除中分子物质,改善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高血压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和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透析登记系统中登记的364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MHD患者一般情况、生化指标以及预后.评估血红蛋白的变异性[血红蛋白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 364例患者平均年龄63.07±13.93岁,平均透析龄76.0 (42.25,134.0)月,死亡患者85例占23.4%.MHD死亡患者平均血红蛋白SD和CV较高[分别为19.19±6.31比13.74±5.89和0.172±0.07比0.126±0.056,P均<0.001],与存活患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红蛋白SD大于P75(上四分位数)组,其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显著高于SD小于P25(上四分位数)组患者[OR=5.964,95% CI(2.663~13.357),P<0.001].校正了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生化指标后,两者结果相同[OR=4.961,95% CI (1.959~11.238),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血红蛋白SD和CV小于P25患者其生存率显著低于P75组患者(P均<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血红蛋白SD、CV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分别为0.677g/1和0.721(当截断点为10.647和0.1086时,其敏感性为89.4%和85.1%,特异性为67.7%和60.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CV升高、年龄增加和CRP升高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血红蛋白的变异性较大患者具有较高死亡危险度,血红蛋白的变异性可能有助于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解放军第101医院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经门诊CT或MRI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共42例为研究对象。解放军第101医院体检中心证实无颅内病灶的正常社区人群,共46例为对照组。2组进行记忆力、执行功能、信息处理速度、视空间能力、视觉结构能力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等广泛的认知评估。结果校正了性别、年龄、受教育时间、吸烟、血压和血糖等因素后,病例组在听觉记忆能力、执行功能(包括控制能力、思维灵活性、概念的形成和转换能力及抽象推理能力)、信息处理速度和视觉结构能力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而在视觉记忆方面(包括简化Rey复杂图形即刻记忆、长时延迟回忆、再认)、视空间2组患者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175,P=0.07,P=0.339;P=0.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贫血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097,1.700)。结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且与高血压、贫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综合营养评估法(GNA)对108例MHD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价,根据不同GNA数值分为3组。A组:营养良好,GNA〈7.5分;B组:轻至中度营养不良,GNA7.5~15.0分;C组:重度营养不良,GNA〉15分。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惠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及多发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析3组颈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GNA评估:A组58例(53.7%),B组32例(29.6%),C组18例(16.7%)。B组颈动脉病变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样C组病变更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营养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两者关系密切,营养状态愈差。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比率愈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时人体成分的变化。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MHD患者93例。应用人体成分监测仪(body composition monitor,BCM)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同时测量身高、腰围、臀围和肱三头肌皮下脂肪厚度,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记录年龄、性别、透析龄、空腹血糖、血脂、白蛋白等生化指标。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筛选出MS患者,比较MS和非MS患者的人体成分组成情况和生化指标。结果 93例血液透析患者中伴发MS者28例(30.11%)。MS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均高于非MS患者(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相对较低(P0.05);两组患者SGA评分相似;MS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均高于非MS患者(P0.05);BCM测量中,MS患者脂肪组织含量、脂肪量、脂肪组织指数高于非M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瘦组织含量、瘦组织指数、水负荷则无明显差别。结论伴发MS的MHD患者存在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过度积聚,体质量增加、而肌肉量、SGA、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和体内水分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总结难治性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的60名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48.1±9.2岁;平均透析龄102.1±31.0月,共行PTX62例次。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症状、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钙磷等变化,总结手术并发症、病理结果、SHPT复发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 62例次手术,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34例(占54.8%),甲状旁腺全切术(不移植)(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out autotransplantation,tPTX)共28例(占45.2%)。合并骨骼改变或异位钙化者达51例(82.3%)。术后绝大部分患者的骨痛及瘙痒症状在数天内缓解,2位患者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3.2%),无吞咽困难、呛咳、窒息等。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1周内需要静脉、口服或高钙透析补钙达60例(96.8%)。术后6个月需要静脉补钙者38例(61.2%),术后12月仍需要少量静脉补钙者12例(19.4%)。所有患者甲状旁腺病理上均有结节增生(100%),有的伴钙化、出血、囊变;合并甲状旁腺腺瘤3例(4.8%);合并弥漫性增生仅2例(3.2%)。术前iPTH为1716±874.1ng/ml,磷2.0±0.3mmol/L,钙2.5±0.2mmol/L,术后iPTH(P<0.05)、血清磷(P<0.05)、血清钙(P<0.05)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iPTH、磷较长时间维持正常。术后随访13.7±9.8月,2例为甲状旁腺残留再次行手术;SHPT复发6例,均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组,其中2例证实为移植物复发,行移植物切除术后恢复正常;其余经活性维生素D控制正常。3例血管钙化严重者死于术后8周至9月。结论 PTX是治疗难治性尿毒症SHP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长期和不同术式的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