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三柱截骨矫形术的疗效、神经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2006年1月至2017年9月采用脊柱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67例,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9~62岁,平均47.6岁。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畸形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和侧后凸畸形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和侧后凸畸形10例,脊柱结核后凸与侧后凸畸形22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和侧后凸畸形20例。术前脊柱后凸畸形46例,侧凸畸形14例,侧后凸畸形7例;其中主弯侧凸畸形16例,Cobb’s角平均(75.9±13.5)°;主弯后凸畸形51例,Coob’s角平均(118.6±28.8)°。术前已有脊髓功能损害者24例(35.8%);行经后路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17例,经椎弓根椎体椎间盘截骨术(bone-disc-bone osteotomy,BDBO)13例,全脊椎切除术(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22例,多节段椎体截骨术(posterior multilevel vertebral osteotomy,PMVO)15例,联合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植骨融合,唤醒试验监测截骨术中脊髓神经功能。结果术后随访24~98个月,平均32个月,主弯侧凸畸形Cobb’s角(26.1±10.5)°,矫正率65.2%,冠状位垂直轴距(coronal vertical axis,CVA)由术前平均12.1 cm矫至术后4.8 cm,P<0.01;主弯后凸畸形Cobb’s角(32.8±9.1)°,矫正率67.67%,矢状位垂直轴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由术前平均18.9 cm矫至术后6.4 cm,P<0.01;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后1年主弯侧凸畸形与后凸畸形矫正Cobb’s角丢失平均值分别为2.1°和1.6°。术后并发症共16例20种,发生率23.9%;神经并发症9例(13.45%),其中2例不全性截瘫行手术探查后大部恢复,余7例非手术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正常。24例术前已有脊髓神经根损害者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功能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2个级别。结论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术是治疗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最有效的方法,可达显著的脊柱三维矫形效果,但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截骨矫形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是影响疗效最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严密的术前设计、个体化截骨方式、规范的手术操作和脊髓神经根的保护,维持正常有效循环血容量和早期发现与处理脊髓神经等并发症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研究设计回顾性比较研究。目的评估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侧凸角度>90°的重度脊柱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背景对于侧凸角度>90°的重度脊柱畸形的标准手术方式仍存争议,传统术式包括围手术期牵引辅助和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术者采取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40例侧凸角度>90°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资料,侧凸角度平均为111.4°(91~175)°,平均随访31(6~60)个月。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27例,先天性9例,神经肌肉型3例,症状性1例。40例中,25例行多节段Ponte截骨术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另15例则行全脊椎切除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析影像学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影像学结果表明,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矫形术可使主弯平均矫正率术后8周达49%,而末次随访时为47%(P<0.001)。总畸形角度(主弯Cobb’s角+最大后凸角)术前平均为160°,而术后8周和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率分别为50%和48%(P<0.001)。有7例(18%)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MEP)消失,而4例(10%)术后出现暂时性脊髓神经损伤。1例术后并发伤口感染。另1例术后2年随访时发现内植物断裂,予以观察随访。结论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角度>90°的重度脊柱侧凸,其可避免前路手术或围手术期牵引,达到理想的矫形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截骨(posteriorvertebralcolumnresection,PVCR)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采取后路顶椎区全脊椎截骨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3~61岁,平均27.5岁。术前后凸Cobb’s角平均116°(85~175)°,侧凸Cobb’s角平均16°(0~40)°。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并对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12(210~47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89(800~4500)ml,随访时间平均43.5(6~72)个月,术后脊柱后凸Cobb’s角平均43.6°(10~98)°,矫正率为62.4%;术后侧凸Cobb’s角平均5.2°(0~12)°,矫正率为67.5%。16例(42.1%)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13.2%),包括完全性脊髓损伤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早期9例(23.7%),包括胸腔积液2例,硬膜损伤2例,螺钉拔出3例,伤口表浅感染1例,胃肠道功能障碍1例;中期并发症2例(5.3%),包括内固定棒断裂1例,后凸加重1例。结论 PVCR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术方法,但其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后路脊柱截骨术在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随访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接受后路截骨矫形固定融合术并随访2年以上的53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男13例,女40例,平均年龄31.2岁(20~48岁)。按照弯曲部位分别为单胸弯23例,胸腰弯15例,双胸弯7例,胸腰双弯8例。术前平均胸椎Cobb角58.8°(44~93),腰椎49.5°(35°~79°),平均柔韧度胸椎28.2%,腰椎37.1%。躯干偏移平均38mm(3~79mm)。本组中37例术前合并腰背痛,5例合并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所致的下肢症状。所有患者接受一期后路选择性经关节突椎板截骨矫正、经椎弓根固定融合术。通过病例查阅、X线片测量以及问卷随访,评价矫正情况和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截骨节段3.1个(2~5个),平均手术时间3.5h(2.8~5.2h),平均出血量892ml(750~l520m1)。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2~5年)。术后胸椎侧凸平均17.2°(19°~47°),最终随访时平均19.8°(11°~49°)。术后腰椎侧凸平均16.7°(7°~23°),最终随访时平均l8.9°(8°~26°)。术后躯干偏移平均为l1mm(0~2lmm),平均矫正71%。37例术前存在腰背痛者35例最终随访时腰背痛消失,5例术前存在下肢症状者术后完全消失。结论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行后路经关节突和椎板截骨可以获得满意矫正,疼痛症状缓解,是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钻在完全分节型半椎体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经椎弓根切除半椎体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行半椎体切除的完全分节型半椎体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5~14岁,平均9.6岁。9例接受常规的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术(A组),16例采用环钻经椎弓根行半椎体切除术(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侧凸角和后凸角的矫正率及末次随访时丢失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6.2)个月,两组病例的年龄及性别组成相匹配。手术时间A组平均(213±33)min;B组平均(174±2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P<0.05)。出血量A组平均(840±118)ml;B组平均(710±7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P<0.05)。侧凸Cobb’s角A组术后即刻矫正率为81.9%,术后1年随访矫正丢失率为4.3%;B组术后即刻矫正率为83.0%,术后1年随访矫正丢失率为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P=0.16;t=1.35,P=0.20)。后凸角A组术后即刻矫正率为77.9%,术后1年随访矫正丢失率为7.1%;B组术后即刻矫正率为74.3%,术后1年随访矫正丢失率为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22;t=1.12,P=0.29)。两组患者术中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神经、血管及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行半椎体切除联合内固定矫形是治疗完全分节型半椎体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段,应用环钻在增加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6.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成人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成人先天性脊柱后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2月至2008年11月,对11例成人先天性脊柱后凸的患者进行了经顶椎全脊椎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24~49岁,平均31.9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s角62~102°,平均79.4°.伴神经压迫症状者9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一期经顶椎全脊椎截骨、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截骨平面T9~L2.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无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2-4.8h,平均3.6h.术中出血量750~1500ml,平均990ml;围手术期总出血量1450~2200ml,平均1722ml.术后10d左右佩戴支具下地,6例术前神经压迫症状者术后即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例1年随访有改善,1例无明显变化.术后后凸Cobb's角10~32°,平均21.8°;矫正率72.5%.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6.6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所有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矫正丢失率为2.7%.结论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脊柱后凸手术相对安全,矫正效果良好.通过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配合支具外固定,患者可在术后早期下地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与经典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影像学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连续收治陈旧性脊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5~72岁,平均60.2岁.随机分为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TPDO)组和经典经椎弓根截骨(TPO)组,每组15例,均采用单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截骨矫形治疗.截骨矫正手术前、后及3年随访时进行系统影像学检查;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全部患者术前及手术后3年进行腰痛VAS评分和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评分.结果 3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6.0±22.8)min,平均出血量(680.0±31.5)ml.术后脊柱局部后凸及整体矢状面平衡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并发症包括:切口附近局部浅感觉障碍5例,其中TPDO组3例,TPO组2例;深部感染3例,其中TPDO组1例,TPO组2例;手术后因邻近节段退变而再次手术的3例,其中TPDO组1例,TPO组2例.27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其中TPDO组14例,TPO组13例;随访时间至少3年,平均4.3年.手术后3年随访时,27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8.3±1.6改善至2.4±0.7,Oswestry评分由术前(60.5±8.2)%改善至(18.7±10.2)%;与TPDO组比较,TPO组脊柱局部后凸矫正度存在明显丢失,VAS和Oswestry评分略逊,其差异具有边缘统计学显著性.未发现椎弓根钉松动、断裂.结论 与经典经椎弓根截骨术比较,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治疗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可取得更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和排异反应引起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特点与诊疗方法,为其早期诊断和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术后手术部位渗出1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术中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等分为感染组(n=10)和排异反应组(n=3)....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术前Halo重力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对重度脊柱畸形矫正及改善肺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术前行HGT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平均年龄(17.73±7.95)岁,主弯Cobb’s角平均(112.42±34.53)°。所有患者矫形手术前均行一期HGT,并比较牵引前后畸形程度与肺功能情况。结果 经过平均(122±58)天和(44.2±12.7)%患者体重的HGT之后,主弯Cobb’s角由最初的平均(112.42±34.53)°矫正至(87.15±27.77)°(矫正率22.5%,P <0.05);牵引后肺功能相关指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和用力呼气50%的流量(50%maximal expiratory flow,MEF50%)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82±15.03)%vs.(45.75±15.82)%;(40.71±...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成人退变性侧凸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特别是在中国。人均寿命的增加以及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使此类患者的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非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微创操作,如硬膜外阻滞、关节突阻滞以及神经切除术。与手术治疗相比,这类治疗方法创伤较小,因此即使临床效果不确切,仍常常作为退变性侧凸患者的初步治疗方案。然而,对于手术患者,我们需要首先确认其耐受性良好,否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将会大大增加。同时,详细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需要结合起来,将侧凸进行合理分型。此外,术前须将患者一般状况调整至最佳,比如停止使用激素、减肥以及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的治疗。最终手术方式也与患者与术者的情况密切相关,应个体化选择并对其进行合理分级。临床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亟待解决,如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伴有症状的PJK甚至需要进行翻修,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已被报道,有研究认为术后的胸腰骶椎矫形器(thoracolo-lumbar-sacral orthosis,TLSO)以及颈胸椎矫形器(cervico-thoracic orthoses,CTO)效果良好,但即便如此,后续工作仍需要致力于降低PJK的发生率;骶骨固定时常常需要附加髂骨固定来保护骶骨钉。近期研究认为最新螺钉技术能在保证较高融合率的基础上同时减轻因髂骨钉的植入而导致的疼痛;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发生于脊柱矫正较为广泛的患者中;虽然如rh BMP-2的使用以及在三柱截骨治疗的患者中应用额外固定能提高融合率,但术后不融合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总体来说,成人退变性侧凸的手术疗效尚可,但仍然有诸多问题存在,需要后期进一步研究来提高疗效,使术后生活质量更高,治疗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1.
重度脊柱畸形的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面临的挑战,由于该类患者多合并心肺功能障碍,严重畸形又导致脊柱僵硬,使得手术矫形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和失血量大,患者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1]。由于术前牵引不但可以增加脊柱、胸廓和脊柱前方结构的柔韧性,还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和消化功能、了解牵引状态下脊髓耐受能力及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牵引技术辅助治疗重度脊柱畸形[2-3]。现就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Halo牵引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脊髓或神经的损伤是脊柱侧凸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随着对脊柱畸形矫形和内固定能力的提高,尤其自应用三维内固定装置矫正脊柱侧凸以来,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手术相关的神经并发症成为脊柱矫形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使用EOS影像模拟三维重建方法评价后路悬臂梁联合直接椎体去旋转技术治疗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畸形矫正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6例AIS Lenke 5型患者,其中男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不包含半椎体畸形)患者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vertebralcolumnresection,PVCR)脊柱矫形,对术前、术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functiontest, PFT)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除半椎体畸形外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中伴有肺功能障碍的24例纳入本研究。男11例,女13例,年龄11~45岁,平均(18.9±8.0)岁;术前侧凸Cobb’s角平均(110.1±14.6)°(94~170)°,后凸Cobb’s角平均(80.6±29.2)°(42~160)°。所有患者均行PVCR术,以术前肺功能肺活量(vitalcapacity,VC)分为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40%~60%)和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低于40%)。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分析肺功能各参数(肺活量-VC,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F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患者术前、术后自觉症状改善(呼吸窘迫、肺部感染、体力、生活质量)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结果终末随访24个月。术后2周,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分别为:(0.92±0.04)L、(26.55±0.67)%、(0.98±0.06)L、(25.48±0.41)%,明显低于术前(1.13±0.06)L、(28.27±0.55)%、(1.04±0.06)L、(27.42±0.36)%(P<0.05),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分别为:(1.28±0.06)L、(38.83±1.00)%、(1.05±0.03)L、(35.43±0.36)%,明显低于术前(1.42±0.04)L、(40.33±0.79)%、(1.33±0.04)L、(37.38±0.47)%(P<0.05),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异常,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短节段减压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采用后路短节段(<3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59例老年(>65岁)退行性脊柱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Berjano分型分为Ⅰ型组(40例)和Ⅱ型组(19例)。患者年龄65~88岁,平均75.4岁,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5.1个月。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腰部和下肢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患者侧凸Cobb’s角、脊柱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术前神经根阻滞患者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手术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P=0.02)。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部和下肢VAS以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rjanoⅠ型和Ⅱ型患者侧凸Cobb’s角分别由术前的(17.2±3.5)°和(19.1±4.2)°降至术后3个月时的(10.3±2.7)°和(10.5±3.1)°,而末次随访时分别增加至(14.3±2.9)°和(15.2±3.9)°,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Ⅰ=51.5,P<0.01;FⅡ=25.5,P<0.01),而SVA和LL术前、术后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共有20例(33.9%)出现并发症,其中围术期并发症15例,远期并发症5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减压固定手术治疗BerjanoⅠ型和Ⅱ型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具有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能够改善侧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