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乔晓红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5):696-697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方法:收集近期由实验室验收不合格而退回的标本,进行分类记录整理。结果:总不合格率为8%;其中最不准为57.8%,溶血为23.2%,凝固为14.9%,其他为4.1%。结论:护理人员有必要了解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知识,进一步熟悉掌握检验血液采集技术。按医院质量管理的规范要求做好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理人员采集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医院检验科化验的标本有很多是由护士采集、送检。临床出现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有不少是由标本采集所引起的。近几年来,在研究质量保证系统中,着重强调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护理工作与检验质量密切相关。现就护理人员采集血液标本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及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瑞梅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12)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结合有关资料,阐述血液分析标本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结果:医生、护士、护工、患者之间,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储存、运送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结论:医师、护士、患者应尽量避免影响因素的出现。通过检验人员在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得到一个准确、真实、有价值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疾病诊断中,临床检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师对疾病的正(下转插Ⅲ) 相似文献
5.
6.
蔺琳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2):186-186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护理与检验协同质量管理已引起各级医院的重视,近几年我们医院为了确保检验质量的全过程控制,除了要求护理队伍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外,还提出了规范化地采集血液标本的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顾小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4):98-99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正确与否,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关键因素之一。高质量的血液标本,对获得正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十分重要[1]。如何才能保证血液标本达到检验项目的质量要求,要求有一套完整的静脉血采集质量控制体系,并且运用到工作中去,严格遵守。实践中,作者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6~12月期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63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共收集血液标本630份,其中血清430份,血浆149份,全血5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41份,占总标本的6.51%(41/630)。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9.27%、14.63%、12.20%、31.71%以及12.20%。结论医护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护理操作工作中,由于个别护理人员对检验标本的采集重视不足,对影响检验标本质量的因素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常出现一些不当之处,使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往往需要重新留取检验标本。对此,笔者对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张丽霞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4):251-252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 (totalqualitycontrol,TQC。即指对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各方面因素及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和全过程质量控制 (即指对实验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 (分析前 )、实验中 (分析中 )和实验后 (分析后 )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 70 % ,因而实验前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误差显得尤其重要。实验前质量保证包括病人准备、标本收集、处理、贮…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149-1150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部进行血液检验的300例患者,采集血液样本检验并分析不同血液采集部位、溶血情况及送检时间对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同侧采血标本的钠、钾、尿酸、葡萄糖成分水平显著高于异侧标本,而氯、肌酐成分水平显著低于异侧样本(P<0.05);未溶血标本的钠、尿素成分均值水平显著高于溶血标本,而钾、氯、肌酐及葡萄糖等成分均值水平显著低于溶血样本(P<0.05);在规范送检时间送检标本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及δ-羟基丁酸脱氢酶(δ-HBDB)的均值水平显著高于超时1h送检样本,而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均值水平则显著低于超时1h送检样本(P<0.05)。为保证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护理人员应规范血液采集操作,尽量降低血液采集方法及质量对检验结果造成的误差。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对于正确评估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具有重要意义,而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重点。对实验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管理。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是实验前质量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主要由护士操作,如何按照检验质量管理要求对这一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14.
浅析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验质量是实验室的生命线,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检验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是由临床护理人员掌握的控制的环节。尤其对住院病人来说,从标本采集和留取到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护理人员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使检验结果有效地服务于临床,并协作临床医师分析与解释检验结果,护理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检验标本留取的常识,了解在标本采集前各种影响检验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使标本的采集按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为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在此侧重谈一谈在采集留取血液标本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的进步,为了精确疾病的诊断,完善治疗方案,常常需医务人员采集血液标本作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的培养、交叉配血等。如果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标本采集的时机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甚至弄错标本导致了不规范标本,不仅影响了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干扰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误诊、漏诊,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现就不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效的预防,杜绝不规范标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标本采集是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终末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分析前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阶段.检验人员较难掌控这一阶段情况,而护理人员是控制这一环节的关键因素.因为绝大部分住院和门诊病人的检验标本是由护理人员采集的,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检验标本采集的有关知识,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检验标本采集技术,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采集标本,从而为分析前质量保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18.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实验室收到的来自门诊与住院部送检的1438份血液标本,分别对其送检时间、采集体位、采集部位、采集时间、溶血方面进行统计和比较检验结果差异。1438份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对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h后送检的检验结果与规范时间送检均值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与正常标本参考值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送检时间和溶血是常见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因素,另外,采集体位、采集部位、采集时间也是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因此,需要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掌握正确的采集方式,把握最佳采集时间及送检时间,减少溶血等,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阶段。分析中、后的质量控制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措施,如自动化的仪器和商品试剂的使用、严格的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检验报告双人核查制度、异常结果复查制度等。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