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适合骨髓衍生肝干细胞移植的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为移植骨髓衍生肝干细胞对酒精性肝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进一步探讨的价值。方法:实验于2006-02/06在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取Balb/c雌性小鼠100只,SPF级,5~6周龄,体质量15~18g,随机区组法分为造模组92只,对照组8只。用白酒灌胃法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组于灌胃的第4,8,12,16周末分别随机选取6只小鼠,眼球采血后,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肝脏,以100g/L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血标本用于测定生化及肝纤维化指标。对照组以等量的蒸馏水灌胃,于实验的第16周末处死,处理同造模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纳入Balb/c雌性小鼠100只,实验中造模组共23只小鼠死亡,多为急性和亚急性死亡。对照组全部成活。①灌胃初期,造模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等现象,实验开始4周后上述症状减轻,对照组小鼠则食欲正常,无嗜睡现象。②在实验刚开始1周时小鼠体质量(15.67±0.98)g,与实验开始时(16.38±0.58)g相比呈明显负增长(P<0.05)。第4,8,12,16周称质量时,造模组小鼠体质量[(16.17±0.91),(17.23±1.39),(18.27±0.85),(19.31±0.95)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1±0.57),(19.52±0.85),(20.56±0.86),(21.41±0.95)g],(P<0.05)。③对照组小鼠肝脏表面光滑细润、色红等。造模组小鼠肝脏色泽较正常肝脏暗淡,表面充血,肝脏呈增大趋势。造模组小鼠的肝重比(肝脏湿重/小鼠体质量×100%)均大于对照组。④造模组4周时可见轻度酒精性脂肪肝病理改变,12周时酒精性肝炎改变加重并出现了纤维组织增生,16周时肝纤维化已明显形成。⑤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三酰甘油均呈升高的趋势:造模第8周后,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和三酰甘油的水平均逐步增高,尤其以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明显。⑥小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造模第8周后血清中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的水平均逐步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酒精灌胃法可成功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为骨髓衍生肝干细胞的移植提供了前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适合骨髓衍生肝干细胞移植的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为移植骨髓衍生肝干细胞对酒精性肝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进一步探讨的价值。方法:实验于2006-02/06在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取Balb/c雌性小鼠100只,SPF级,5~6周龄,体质量15~18g,随机区组法分为造模组92只,对照组8只。用白酒灌胃法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组于灌胃的第4,8,12,16周末分别随机选取6只小鼠,眼球采血后,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肝脏,以100g/L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血标本用于测定生化及肝纤维化指标。对照组以等量的蒸馏水灌胃,于实验的第16周末处死,处理同造模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纳入Balb/c雌性小鼠100只,实验中造模组共23只小鼠死亡,多为急性和亚急性死亡。对照组全部成活。①灌胃初期,造模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等现象,实验开始4周后上述症状减轻,对照组小鼠则食欲正常,无嗜睡现象。②在实验刚开始1周时小鼠体质量(15.67±0.98)g,与实验开始时(16.38±0.58)g相比呈明显负增长(P<0.05)。第4,8,12,16周称质量时,造模组小鼠体质量[(16.17±0.91),(17.23±1.39),(18.27±0.85),(19.31±0.95)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1±0.57),(19.52±0.85),(20.56±0.86),(21.41±0.95)g],(P<0.05)。③对照组小鼠肝脏表面光滑细润、色红等。造模组小鼠肝脏色泽较正常肝脏暗淡,表面充血,肝脏呈增大趋势。造模组小鼠的肝重比(肝脏湿重/小鼠体质量×100%)均大于对照组。④造模组4周时可见轻度酒精性脂肪肝病理改变,12周时酒精性肝炎改变加重并出现了纤维组织增生,16周时肝纤维化已明显形成。⑤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三酰甘油均呈升高的趋势:造模第8周后,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和三酰甘油的水平均逐步增高,尤其以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明显。⑥小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造模第8周后血清中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的水平均逐步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酒精灌胃法可成功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为骨髓衍生肝干细胞的移植提供了前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给予外源性内毒紊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模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胃造瘘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经造瘘管肠道内给予LPS后即时测定体内内毒索水平,并观察长期给予LPS对大鼠肝脏生化功能的影响和肝脏病理学变化,以及肠粘膜通透性的改变。由此评价外源性内毒素增加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模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给予LPS后实验组门脉血内毒素水平即可增高,特别是60min以后更为明显,未检测到外周尾静脉血毒索水平增高;长期给予LPS(每周1次,持续9周)转氨酶水平增高显著,肝组织病理损伤较对照组突出;肠粘膜通透性在酒精饲喂组增高,其中同时给予LPS组较单纯酒精饲喂组有所增高,但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外源性内毒衰可加重实验性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的肝损伤,提示临床中重视对肠源性内毒素的治疗对酒精性肝病病性的改善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血清一氧化氯在慢性酒精性肝病大鼠的表达状况及丹芪保肝汤对慢性酒精性肝病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4/11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及中心实验室完成。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25),酒精性肝病模型组(n=38),丹芪保肝汤防治组(n=33)。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用梯度酒精定量灌胃的方法制备酒精性肝病模型。丹芪保肝汤防治组造模同时给予丹芪保肝汤口服;正常对照组动物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于开始灌胃4、8、12周末分别处死酒精性肝病模型组12、16、lO只大鼠,丹芪保肝汤防治组10、14、9只及正常对照组动物9、8、8只大鼠,下腔静脉取血,经心脏灌流固定,取肝组织-70℃保存。分离血清,-20℃保存。取肝组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变性、坏死状况,免疫组化检测肝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达,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氯含量。 结果:各组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如有因为起初呛咳窒息和酒精的耐受性差的及时补充。①各组大鼠一般情况: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大鼠同正常对照组相比,一般状态差,毛色无光泽,易激惹,体质量减轻(P〈0.01),丹芪保肝汤防治组与酒精性肝病模型组体质量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下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外周呈放射状分布;酒精灌胃4周末,局限性肝小叶中央静脉区脂肪变性及空泡变性小于1/3,肝细胞点片状坏死,炎细胞浸润;8周末,肝小叶中央静脉区脂肪及空泡变性明显增多且小于2/3,肝细胞呈大片状坏死;12周末,大于2/3肝小叶形成弥漫性以大空泡变性为主的混合性脂肪变,肝细咆坏死增多。③肝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酒精性肝病模型组、丹芪保肝汤防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胞浆、肿瘤坏死因子的胞质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酒精性肝病模型组与丹芪保肝汤防治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乙醇刺激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不断加大,各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及丹芪保肝汤防治组之间肝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也逐渐增加(P〈0.01)。④各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丹芪保肝汤防治组与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皿清一氧化氮水平在4周、8周、12周逐渐升高,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酒精性肝病模型组、丹芪保肝汤防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相比,丹芪保肝汤防治组能有效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达,降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P〈0.01—0.05)。 结论:血清一氧化氮的水平、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与酒精性肝损伤的程度相平行且有密切关系;丹芪保肝汤通过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减轻内毒素血症,阻断细胞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可能是该药物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临床上常用的护肝降酶药物,常用于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包括酒精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急性酒精性肝炎等)及其他化学物质毒性引起的肝脏损害,亦可用于有机磷、胺基或硝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凋亡细胞及活性核因子kB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实验于2005-05/09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造模组30只。给予88%基础饲料+10%猪油+2%胆固醇;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对照组大鼠于8周后处死,造模组分别于8,12,16周处死,取肝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苦味酸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活性核因子kB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核因子.kBp65来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核因子kBp56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凋亡的相关性。 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造模组大鼠肝组织炎症、脂肪变程度逐渐加重,造模16周窦周出现轻度纤维化(P〈0.05)。②造模组12周、16周大鼠肝细胞凋亡细胞数和核因子kBp65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③活化的核因子kB与肝组织炎症、脂肪变及纤维化呈显著正相关(r=0.8491,0.6703,0.4237,P〈0.01,0.05);凋亡程度与炎症、脂肪变相关亦呈显著正相关(r=0.6286,0.5936,P〈0.01)。④核因子kBp56表达与凋亡存在明显相关关系(r=0.6412, P〈0.01)。 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中,肝损伤与肝细胞凋亡的增加明显相关,凋亡与核因子kBp65表达、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姜黄素能否抑制肝脏NADPH 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的表达.方法:腹腔注射CCl4(每周2次,共6周)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10)、单纯给药组(n=10)、模型对照组(n=15)和姜黄素预防组(n=1 5),姜黄素给药剂量为200 mg/kg体质量.检测血清中ALT、AST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评估采用肝组织HE染色与天狼星红染色;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NOX4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减轻CCl4诱导后大鼠的肝损伤与肝纤维化,抑制血清ROS的产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姜黄素预防组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NOX4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姜黄素能减轻CCl4诱导大鼠发生的肝损伤与肝纤维化,其效应可能与抑制肝脏NOX4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长期大量饮酒是发生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基础,酒精及其乙醛等代谢物直接或通过免疫机制损害肝细胞,使其发生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酒精不但对肝脏本身造成损伤,同时也对全身各个系统造成损害。因此酒精性肝病患者往往合并各种临床综合征,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等。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对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并了解其是否有剂量依赖性。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实验室进行。取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褪黑素0.25.0.5,1.0ms/kg组5组(n=8)。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酒的摄入量为10g/ks),连续12周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②造模成功后褪黑素各剂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褪黑素0.25,0.5,1.0mg/(kg&;#183;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2.5mL/kg体积分数为0.02的乙醇,连续28d。③给药后颈椎脱臼处死大鼠,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大鼠肝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结果:4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有大量纤维组织沉积,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脂肪变性。褪黑素1.0mg/ks组纤维组织沉积减少,仅有少量炎症细胞的浸润。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褪黑素0.25,0.5,1.0mg/ks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0.01),剂量越大,效果越好。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褪黑素0.25,0.5,1.0mg/kg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剂量越大,效果越好。结论:褪黑素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对其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5—01/07在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和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进行。取36只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2个系列6组:①预防系列分为lO周处死正常组(n=6)、10周处死模型组(n=6)和吡格列酮预防组(n=7)3个组,10周处死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他2组给予高脂饮食(标准饲料的基础上加13%的猪油、2%的胆固醇),饲养3周时吡格列酮预防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kg&;#183;d)灌胃,其他2组等量蒸馏水灌胃,饲养10周均处死。②治疗系列分为17周处死正常组(n=5)、17周处死模型组(n=5)和吡格列酮治疗组(n=7)3个组,17周处死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他2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10周时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20mg/(kg&;#183;d)灌胃,其他2组等量蒸馏水灌胃,饲养17周均处死。观测各组动物终末体质量、血清转氨酶、血脂、血糖、胰岛素、肝内脂质含量及病理组织学改变。 结果:3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预防系列组结果:吡格列酮预防组肝指数(肝质量/体质量)、血清和肝脏三酰甘油、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脂变程度均显著低于10周处死模型组俨〈0.01或P〈0.05),与10周处死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之间血清及肝内胆固醇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治疗系列组结果:吡格列酮治疗组肝指数、血清转氨酶、胰岛素、三酰甘油、肝脏三酰甘油、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脂变程度均明显低于17周处死模型组(P〈0.01或0.05),但与17周处死正常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吡格列酮治疗组和17周处死模型组血清及肝内总胆固醇浓度高于17周处死正常组(P〈0.01),但前2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吡格列酮通过降脂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具有预防和治疗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的作用,但早期预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龙芽楤木皂苷(As)对乙醇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As低剂量干预组(30mg.kg-1)和As高剂量干预组(60mg.kg-1)。比较各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10d时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P〈0.01),血清ALT、AST活性、肝脏脂质及肝组织MDA含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给予不同剂量As后,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均升高(P〈0.01),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As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通过50%ccld花生油溶液(1ml/kg)灌胃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低剂量组在建模同时每天腹腔注射丹参IIa磺酸钠注射液5ml/kg,高剂量组在建模同时每天腹腔注射丹参IIa磺酸钠注射液15ml/kg。6周后观察大鼠肝脏大体形态、肝脏重量/体重比;运用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IIa磺酸钠能够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结构,降低血清中TBIL、ALT、AST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IIa磺酸钠给药鲴E调大鼠肝脏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P〈0.01)。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正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肝功能与HBV-DNA病毒载量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12月肝功能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的95例CHB患者为CHB组,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用生化仪测定总胆红素(TBi)、直接胆红素(DBi)、间接胆红素(IB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指标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将肝功能指标正常的95例CHB患者按HBV-DNA病毒载量分三组(Ⅰ组:HBV-DNA〈103 IU/ml;Ⅱ组:103 IU/ml ≤HBV DNA〈104 IU/ml;Ⅲ组:HBV-DNA ≥104 IU/ml),比较各组间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并分析HBV-DNA不同载量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GHB组ALT和AS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B组TBi、DBi和I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和Ⅲ组ALT水平均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620.5和 526.5,P分别为0.042和0.004),Ⅱ组和Ⅲ组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38.5,P=0.360),HBV-DNA病毒载量在TBi、DBi、IBi、AST水平和A/G比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0.428、0.811、1.221、4.250、2.614,P均>0.05);HBV-DNA病毒载量与ALT呈正相关(r=0.243,P=0.018),而与TBi、DBi、IBi、AST水平和A/G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肝功能指标正常CHB患者的部分人群仍可能存在肝细胞的损害,AL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最敏感指标之一,HBV-DNA病毒载量与ALT呈正相关,而与TBi、DBi、IBi、AST水平和A/G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组)、吡格列酮治疗组(PIOG组)及高脂饮食组(FG组),均饲养12周;NG组喂饲普通饲料,剩余两组喂饲高脂饲料;PIOG组于实验第8~12周予吡格列酮灌胃,其余两组同期予蒸馏水灌胃;比较三组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FIR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HE染色分析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观察Kupffer细胞(KCs)形态变化。【结果】FG组大鼠FIRI、TG、TC均高于NG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肝组织呈大泡性脂肪变性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及点状坏死,肝脏KCs发生形态改变,其产生的TNF、NO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呈正相关( P <0.05);PIOG组大鼠 FIRI、TG、TC均低于FG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减轻,仍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气球样变性,肝脏KCs形态及功能仍存在异常。【结论】吡格列酮可部分延缓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有关,与调节KCs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贝酯对SD大鼠肝脏抗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HIRI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加贝酯处理组)、D组(盐水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光镜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B、C、D三组ALT、AST、MDA均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B、D两组又显著高于C组(P〈0.01);A组的SOD含量明显地高于其他三组,而C组又明显地高于B、D两组(P〈0.01)。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A组形态基本正常;B、D两组损伤最严重;而C组较B、D两组轻微。[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功能受损,蛋白酶抑制剂加贝酯能明显减轻这种损伤,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钱念东  黄萍  齐进  邓廉夫 《检验医学》2014,(11):1154-1157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手术临床确诊NAFLD患者86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60名。采用肝组织活检评估肝纤维化分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OPN水平,并与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AST、ALT、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TC、LDL-C及TG均明显增高,且罹患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比例较高(P0.01);NAFLD组血清OPN水平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AST、ALT、hs-CRP、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4、0.265、0.192、0.219,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0.001),与性别、H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3、-0.191,P值分别为0.01、0.04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当OPN以32μg/L作为临界值时,诊断肝纤维化≥3期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21和0.855。结论作为促纤维化因子,OPN不仅可以反映NAFLD的纤维化程度,而且在NAFLD病变形成中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酒灌胃联合自由饮酒法建立大鼠早期酒精性肝病模型的意义,以便找到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均与临床接近且周期较短的方法来制作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方法模型组采用52%二锅头白酒配置成40%、45%、50%浓度,分别灌胃4、4、2周,第11周起改用自由饮酒(浓度50%);对照组前10周用等容生理盐水灌胃,第11周起自由饮水。12周后测定大鼠血清A岍、AST、白蛋白、白球比例,观察大鼠肝脏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2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AS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白蛋白水平、白球蛋白比例明显下降,肝脏组织有炎症、坏死和轻微脂肪变性、纤维化。结论白酒灌胃联合自由饮酒法是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的一种可靠稳定方法,将为酒精性肝病的相关研究打下良好的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春霞  李海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02-2403,2405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中缺糖基转铁蛋白百分含量(%CDT),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进行比较,评价其对AL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ALD患者43例,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组、酒精性肝炎组、酒精性肝纤维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共4组。非酒精性肝病患者(NALD组)39例,对照组40例,运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DT;ELISA法测定TNF-α;速率法测定ALT、AST、GGT;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MCV、MCHC、MCH。结果 4组的%CDT、TNF-α、GGT、MCV、MCHC、MC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组的%CDT、TNF-α、GGT、MCV、MCHC、MCH明显高于NAFLD组,ALT、AST明显低于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TNF-α、GGT、ALT、AST、MC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T诊断ALD的敏感度为86.0%,特异度为90.0%。TNF-α诊断ALD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80%。%CDT、TNF-α和GGT联合检测在ALD组诊断敏感度提高为95.3%,特异度为97.5%。结论 %CDT在诊断ALD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价值优于TNF-α、ALT、AST、GGT、MCV、MCHC、MCH。联合检测%CDT、TNF-α和GGT,对ALD的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MP-7/Smad6信号传导通路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检测其在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中的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方法以自由摄取白酒加高脂饲料诱导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比较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对酒精性肝病的影响。实验结束后取各实验组肝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用生化检测仪检测大鼠血浆ALT、AST变化。用实时RCR检测肝的骨形成蛋白7(BMP-7)和Smad6 mRNA水平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显示正常饲料组肝组织出现脂肪肝表现,高脂饲料组脂肪变性程度加重并出现了肝炎及胶原纤维增生,而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结构正常。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结果显示:至实验结束时,实验组比对照组转氨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BMP和Smad6这两个基因的蛋白丰度与它们各自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两个实验组BMP-7表达水平降低,并与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两个实验组Smad6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但与肝脏病理变化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饮用白酒水溶液结合高脂饲料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酒精性肝损伤的大鼠模型,BMP-7/Smad6信号通路的失活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应激性肝损害(HSI)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TBl组(B组),和Ala-Gin干预组(C组)。C组再分四个亚组分别于致伤后不同时间点3~24h给予Gln干预,各组大鼠均于伤后48h处死取材,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B组的ALT、AST较A组明显升高,SOD值明显低于A组,MDA显著高于A组,肝脏组织病理学可见变性、坏死等改变;c组各时点ALT、AST及MDA均较B组显著下降,SOD值明显升高,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显著改善,且伤后早期干预效果明显。【结论】TBI后可出现肝损伤,应用Ala-Gln对TBI后的肝损伤具有干预作用,且此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改善肝组织的氧化应激状态完成,并具有显著的时效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