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透明质酸对尼美舒利凝胶体外透皮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春  刘强  刘红 《中国药师》2001,4(6):411-412
目的考察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对尼美舒利凝胶的透皮促进作用.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测定尼美舒利的透皮渗透速率.结果用抛物线拟合法处理数据,求得了透明质酸的最佳百分含量为(2 44±0.21)%.结果透明质酸对尼美舒利凝胶有明显透皮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尼美舒利凝胶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先洲  罗毅 《中国药师》1998,1(4):181-183
以新型辅料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尼美舒利凝胶,以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凝胶中尼美舒利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该药透皮吸收符合零级释放过程,对皮肤无刺激性,室温留样观察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朱健平  刘霞 《中国药业》2008,17(12):25-26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2b脂质体凝胶剂经家兔皮肤给药后的吸收作用。方法给家兔皮肤分别涂抹干扰素α-2b脂质体凝胶(试验组)和干扰素α-2b凝胶(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干扰素含量,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内血浆中干扰素含量及24h后皮肤层中的干扰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干扰素在家兔皮肤层中有较多的滞留量(P〈0.01);两组家兔不同时间血浆中干扰素的含量均极微少(P〉0.05)。结论脂质体作为干扰素皮肤局部给药的载体,能够提高干扰素在皮肤中的含量,但并不增加进入血液循环的干扰素量。  相似文献   

4.
尼美舒利乳胶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扩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萍 《中国药师》2009,12(7):864-866
目的:研制尼美舒利(NIM)乳胶剂。方法:用剪切一高压均质法制备NIM亚微乳,并对其体外透皮扩散进行考察,再与凝胶基质混合制成NIM乳胶剂。对其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了正交筛选,对其粒径、稳定性及体外透皮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用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制备的NIM亚微乳平均粒径为182.8nm,不耐强光及高温,体外透皮效果与NIM凝胶相比有明显改善,累积透过量Q有显著性差异(P〈0.05),稳态透皮速率J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IM乳胶剂具有较好的促进NIM透皮扩散作用,值得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5.
张娜娜  陈新梅  战旗  王蕊  刘青  王萃 《齐鲁药事》2013,(11):651-652,659
目的制备尼美舒利(NIM)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NIM脂质体,并对其显微外观、包封率进行评价。结果薄膜分散法制备的NIM脂质体外形圆整、光滑、不粘连,包封率为(77.18±2.97)%。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的NIM脂质体包封率较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尼美舒利脂质体对肝脏的影响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尼美舒利溶液组及尼美舒利脂质体组,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21 d后处死并检测小鼠肝脏中ALT和AST活性,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NIM溶液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明显升高,分别为(250.11±31.64),(234.01±29.59),P<0.01;脂质体组小鼠与溶液组相比,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降低,分别为(207.33±25.77),(198.44±24.70),P<0.05;小鼠肝脏病理切片显示脂质体组小鼠肝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溶液组小鼠。结论脂质体能显著降低尼美舒利的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7.
脂质体肝素透皮吸收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脂质体肝素5 000 u、10 000 u喷雾于12名健康自愿者皮肤上,给药后30 min、90min,凝血酶凝固时间(TCT)比给药前延长,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0.001),同时,12例中5例诉性功能增强。结果表明,本试验所用的脂质体肝素,通过开放式给药,可以穿透皮肤,进入血循环,产生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8.
吸收系数法测定尼美舒利片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收系数法测定尼美舒利片的含量潘旭初(湖北省药学会武汉430064)尼美舒利是一种新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外伤和手术后的消炎、镇痛等,尤其适用于治疗急性炎症。该药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大[1,2]。于1985年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浓度为1.0%,不同季铵化程度的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N—trimethyl chitosan chloride,TMC)对尼美舒利(nimesulide,NIM)脂质体体外主要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其凝肢体系体外透皮的效果。方法:以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四步合成法合成不同季铵化程度的TMC,以^1H—NMR测定其季铵化程度;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分别用TMC包覆或混合的NIM脂质体,使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其凝胶体外透皮效果。结果:合成得到不同季铵化程度的TMC,即TMC20(25%),TMC40(38%)和TMC60(59%);用TMC包覆或混合NIM脂质体,均导致其包封率降低;随着TMC季铵化程度的增加,两者的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均逐渐减小,但是前者均大于后者;同时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缓、控释作用,但后者更有效。分别用TMC包覆与混合NIM脂质体的经皮渗透速率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大小依次为普通脂质体〉TMC60包覆脂质体〉TMC40包覆脂质体〉TMC20包覆脂质体〉TMC60混合脂质体〉TMC40混合脂质体〉TMC20混合脂质体。结论:使用TMC包覆或混合NIM脂质体,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NIM脂质体的性质,且作用大小与TMC季铵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橙皮苷脂质体凝胶并对其体外释药和透皮吸收情况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橙皮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橙皮苷脂质体凝胶进行各项理化指标、体外释放模型和透皮吸收进行考察。结果:橙皮苷脂质体最优处方为磷胆比2.35∶1、磷药比7.43∶1、水合介质pH 6.54。橙皮苷脂质体粒径(207.87±13.27)nm,PDI (0.36±0.02),Zeta电位(-40.60±3.32)mV,包封率(58.21±0.90)%,橙皮苷脂质体凝胶体外释药曲线符合Ritger-Peppas方程(R2adj=0.998 9)。结论:橙皮苷脂质体凝胶黏度适宜,易于涂展,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且透皮吸收特性良好,该制备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橙皮苷脂质体凝胶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脂质体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江彬彬  曾抗  吕红松 《中国药房》2002,13(6):369-371
脂质体是一层或多层脂质双分子膜以同心圆的形式包封而成的微形球状体。脂质体具有两重特性———亲水性和疏水性 ,因而能较好地包裹亲水性物质和亲脂性物质。水溶性物质包封于脂质体的水性腔隙内 ,脂溶性或兼性物质则结合在脂质双分子层间或脂质体亲脂基团部分。脂质体的形状、大小和层数取决于脂质的成分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并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Gregoriadis首次提出用脂质体作为 β-半乳糖苷酶载体治疗糖原累积疾病以来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  相似文献   

12.
尼美舒利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尼美舒利透明质酸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卡波姆等为基质制成凝胶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凝胶中尼美舒利的含量,检测波长296nm。结果: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1%(n=5)。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稳定性好,质量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尼美舒利乳膏剂的处方。方法选用L9B(3P4P)正交设计对尼美舒利乳膏的处方进行优化筛选,选氮酮、丙二醇和平平加O20为3个影响因素,每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用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以离体小鼠腹部皮肤为屏障,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为接受介质,(37±1)℃恒温水浴,转速500 r/min,测定不同处方的渗透速率。结果氮酮是影响透皮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平平加O20。最佳工艺条件是氮酮3%、丙二醇15%、平平加O20 1%。从累积渗透量–时间曲线方程可以看出,透皮吸收符合零级方程。结论尼美舒利乳膏剂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离体皮肤渗透释药实验,选择促替硝唑凝胶透皮吸收的最佳氮酮浓度。本实验证实,3%和5%氮酮对0.5%替硝唑凝胶有明显的促渗透作用,8~10h即可使替硝唑透皮释放率达到±15%,可以认为3%和5%的氨酮是配制替硝唑外用制剂较为适宜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梅华  何文  何杨虎 《中国药师》2010,13(3):332-335
目的:研究N-三甲基壳聚糖(TMC)对尼关舒利(NIM)脂质体凝胶大鼠皮肤局部给药的药动学影响。方法:以壳聚糖及碘甲烷为主要原料,合成季铵化程度分别为40%和60%的TMC,即TMC40和TMC60。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备5份NIM脂质体凝胶,1份不加TMC为NIM组,另4份凝胶分别用TMC40和TMC60(1.0%)作为包衣和混合材料,分别为TMC40C组,TMC40B组及TMC60C组,TMC60B组。经皮给药后采用RP—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TMC40、TMC60季铵化程度分别为38%和59%。皮肤中的AUC0→t;NIM组〉TMC60C组〉TMC40C组〉TMC60B组〉TMC40B组(P〈0.05);皮肤中的Cmax;NIM组、TMC60C组和TMC40C组均明显大于TMC60B组和TMC40B组(P〈0.05);血浆中的AUC0→t;TMC60C组〉TMC60B组〉TMC40C组〉TMC40B组〉NIM组(P〈0.05);血浆中的Cmax:TMC60C组〉TMC60B组〉TMC40C组〉TMC40B组和NIM组(P〈0.05)(其中C代表包衣组,B代表混合组)。结论:TMC的季铵化程度和不同作用方式对NIM脂质体的透皮吸收有较显著的影响,可通过合理选择,达到不同的制剂目的。  相似文献   

16.
吡喹酮脂质体凝胶的研制及其体外透皮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咸希 《中国药师》2010,13(11):1563-1566
目的:研制吡喹酮(PQ)的脂质体凝胶(PQ—LG),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PQ脂质体,以泊洛沙姆-407为凝胶基质,研制PQ—LG。采用均匀设计对PQ—LG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对其体外主要性质进行考察,并采用鼠皮为吸收屏障,对其体外透皮透皮速度及程度进行评价。结果:PQ—LG的最佳处方及工艺条件为:类脂/药物为20:1,pH为6.5,蒸发温度为45℃,水化时间为30min。体外性质表明PQ—LG外形圆整,平均粒径为(866.6±18.8)nm,平均包封率(ER)为74.33±1.95%(n=3);体外透皮实验表明PQ.LG的透皮累积透过量Q符合Higuehi方程:Q=34.15t1/2 2.76(r=0.9948),与PQ凝胶相比,Q及稳态透皮速率J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PQ—LG具有制备简单,质量理想,透皮吸收好等特点,值得进一步进行体内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脂质体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商品肝素为原料制备了平均分子量为5300的低分子肝素,测定了理化指标和抗凝效价,制备了低分子肝素的脂质体喷胶,软膏及凝胶制剂,并对其进行了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的对比研究,表明脂质体喷胶能显促进分子肝素的透皮吸收,脂质体喷胶应用于新西兰纯种兔背部脱毛皮肤一定时间,可显著延长兔的血液凝固时间,显著抑制实验性血栓的形成,显著降低全兔血低切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  相似文献   

18.
双氯芬酸是一种强效非甾体消炎药,抗炎作用高于甲芬那酸,镇痛比吲哚美辛强2~3倍,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使用剂量是现行解热镇痛药中最少的品种之一,已列入美国非处方药(OTC).国内以针剂、片剂和复方制剂(如感冒通)为主,现也有凝胶和乳剂应市.国外有欧洲出品的 almiral gel凝胶剂和汽巴公司的 voltaren emulgel乳胶剂,这是一种由水溶性聚合物为基质的无色透明半固体,可水洗、无油腻感.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类似的凝胶剂.并对其透皮吸收等作了实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凝胶剂处方组成及选择:双氯芬酸为水溶性药物,经皮渗透作用小,在一定范围内药物通过皮肤的渗透系数与油-水分配系数有平行关系.选择合适的亲水、亲脂性介质可影响药物的溶解度和皮肤  相似文献   

19.
阿西美辛脂质体凝胶剂的体外透皮扩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阿西美辛(ACM)脂质体凝胶剂的体外透皮扩散。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离体鼠皮,分别考察不同时间点阿西美辛脂质体凝胶剂与阿西美辛凝胶剂的体外造度量、皮肤层滞留量、凝胶层滞留量,并对两种制剂的体外造皮规律进行拟合,得出规律方程。结果:阿西美辛脂质体凝肢剂与阿西美辛凝胶剂的透皮扩散行为差异有显著性。前者可显著提高药物的造皮药量,24h时累积透过药量约40%,且在皮肤层内的滞留量多于ACM凝胶剂;而ACM在非包封状态下,不易穿速皮肤,大部分仍存在于凝胶剂中。结论:阿西美辛脂质体凝胶剂可显著提高药物的造度量,有望成为阿西美辛的一种外用新剂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兔单次皮肤外用美洛昔康 (meloxicam ,Mel)凝胶的透皮吸收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估算其药动学参数。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 (HPLC)紫外检测不同时间的兔血清中Mel的含量。结果 Mel凝胶 (3 75 ,7 5 ,15mg·kg-1) 3个剂量组数据均适合一级吸收的二房室模型。Mel凝胶 (3 75、7 5、15mg·kg-1)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1h ,Cmax(1 42± 0 38)mg·L-1,AUC0~ 2 4 (5 95±1 47) ;Tmax 1h ,Cmax(2 30± 0 71)mg·L-1,AUC0~ 2 4(12 98± 5 0 8) ;Tmax(1 2± 0 45 )h ,Cmax(6 15± 1 47)mg·L-1,AUC0~ 2 4 (2 2 16± 6 5 2 )。结论 Mel凝胶吸收迅速 ,透皮吸收好 ,且在 3 75~ 15mg·kg-1剂量范围内 ,Mel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