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上海某区医疗机构中药房基本现状,针对性提出有关医疗执业监管对策,开展本研究。方法: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获得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调查的36所医疗机构中24所提供中药饮片调剂服务,其中21所提供中药煎药服务。2012年,中药代煎总量为174.42万剂,医疗机构内煎药的共34.57万剂,分别较上年提高九成和下降六成。结论:医疗机构中药房标准制订有待进一步细化;医疗机构开展委托代煎是现阶段必然的选择;应出台委托代煎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全科门诊中药处方应用情况并分析处方点评对中药处方合理应用的推动作用。方法:对2020年1月—2023年1月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统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数据,对其处方量、使用量等资料进行调查,并根据处方常见问题、不合理原因等进行处方点评给予正确的处理意见,探讨处方点评干预前后变化。结果:对3 236张中药处方进行分析评价显示,其中合格处方数为2 495,合格率为77.10%,其余741张为不合格处方,占22.90%。在3 236张中药处方中,中药饮片处方1 262张,占38.99%;中药配方颗粒处方1 974张,占61.01%,且随着时间推移中药配方颗粒处方占逐渐增加。在中药饮片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药品为黄芪、党参、当归、枸杞子、白芍、茯苓、甘草、陈皮、白术及杜仲。医院全科门诊中药处方应用常见不合格问题为诊断、药物用量、药物搭配、脚注、煎煮用法等,且初级职称医生在常见不合格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中级及以上(P<0.05)。中药处方主要的不合格类型依照发生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诊断不符合规定、药物用量不合理、药物搭配不合理、脚注、煎煮用法不当、重复用药、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提高处方质量和优化合理用药中中药处方点评制度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赣州市赣县区中医院应用中药处方的患者200例,依据管理方法分为中药处方点评制度组(点评制度组)、中药传统常规管理组(常规管理组)2组,各100例。结果 点评制度组患者的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出现率10.00%(10/100)低于常规管理组的20.00%%(20/100)(P<0.05);点评制度组患者的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出现率7.00%(7/100)低于常规管理组的23.00%(23/100)(P<0.05);点评制度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率9.00%(9/100)低于常规管理组的19.00%(19/100)(P<0.05);点评制度组患者的医疗投诉率2.00%(2/100)低于常规管理组的12.00%(12/100)(P<0.05),用药总满意度98.00%(98/100)高于常规管理组的91.00%(91/100)(P<0.05)。结论 中药处方点评制度较中药传统常规管理更能有效提高处方质量,优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门诊400例肺病(支气管哮喘)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点评,达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方法:利用我院药剂科的处方统计系统,从处方的合理性与规范性角度着手,对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支气管哮喘门诊患者的处方进行统计,并且针对不合理处方提出改进措施。结论: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女性(占总处方比例52%)稍高,男性(占总处方比例48%),其中40~60岁占总处方比例(%)为31.50%,60岁以上占总处方比例(%)为30.50%;中药味数存在偏高现象,10~14味的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分别为27.50%,15~20味的处方占总处方比例(%)为61.25%;处方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方面情况良好,不合格处方有74张,不合格率为18.5%。本次点评情况良好,处方点评作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之一还需要中药师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盘州市某医院门急诊中药饮片临床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应用中药饮片的原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率。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6月该院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4 000张进行点评和分析,将不合理处方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 000张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中,不合理处方398张(占抽取处方数的9.95%),其中不规范处方261张(占抽取处方数的6.52%),主要涉及临床诊断书写不全、中药饮片特殊煎煮方式未进行标注等;用药不适宜处方186张(占抽取处方数的4.65%),主要涉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等。结论:该院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问题,需加强药师和医师的中医理论培训,完善药学信息软件设置,提升药师队伍业务水平,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医学样本对比法,选取2010年9月—2022年7月我院门诊医生开具的80例中药治疗方剂,依照药剂科调剂方式差异,等分为参照组及实验组,参照组给予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实验组给予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临床观察和比对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在临床疗效和服药后不良反应上,数值对比为97.50%(39/40)和87.50%(35/40)、2.50%(1/40)和12.5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24 h总限定费用、平均处方、使用频度上数据分别为(1.5±0.2)元和(0.7±0.1)元、(36.7±10.8)张和(3.2±0.3)张、(56.6±4.5)次/d和(38.8±2.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在门诊医生开具的处方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在24h总限定费用、平均处方、使用频度上具有切实有效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中药调剂刍议湖南省桃江县中医医院(413400)梅卫兰主题词中药配伍,煎药法中药调剂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在医生正确处方用药的前提下,药剂调配及煎服的正确与否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时下有些地方调剂混乱,错配、漏发、任意替代、随手拈量药物、不交代药物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厦门市中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使用情况,并探讨用药的合理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的精配安全用药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抽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仅开具中成药的处方(无同时开具中药饮片或西药),按每月各科室相同比例数,随机抽取约100张,共计1211张。对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不合理处方占比、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生类型占比和各类不合理处方占比进行统计,并对处方进行回顾性点评与分析。结果 每张处方平均金额120.68元,不合理处方163张(占总处方比13.46%),其中不规范处方48例(占29.45%),用药不适宜处方119例(占73.01%)。结论 厦门市中医院医生对中成药的使用中尚未达到国家卫健委所规定的要求,需加强中医临床基础理论培训,开展处方前置审查,培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药师,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3所医疗机构门诊处方的调查分析,揭示其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药物合理使用与规范医疗行为的建议。方法:收集2006-2007年,3所二级医院(医疗机构)3月、9月的门诊处方,通过EpiData3.02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用药分析结果显示:单张处方药物联用种数以3种最多,药物种数4种以内的处方分别占抽样处方的75.26%和75.21%,抗生素的使用率45.34%,结论:调查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而严重,建议完善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推行基本药物政策,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11年底,西藏自治区有独立的藏医医疗机构28所(自治区级1所、地区级6所、县级21所),未设立藏医医院的县均在县人民医院中设有藏医科;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藏医医疗服务,在农牧区个体行医的民间藏医有近300人。在各级藏医医疗机构中,藏医药专业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85%以上,门诊藏医药治疗率达到90%以上。藏医诊疗人次占全区各级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33.9%。  相似文献   

11.
最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印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取代2002年制定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临床药师,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急诊特色中药使用情况。方法:从2020年6月—2022年5月医院急诊特色中药处方中每日随机抽取18张处方,每周随机抽取5日,每月抽取20日,连续24个月,共得到处方8 640张。从抽取的处方中获取急诊特色中药的使用信息,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急诊特色中药处方帖数在3~30帖,以7帖和14帖为最常见,分别占39.93%和51.00%。处方药味数在7~47味,以10~19味和20~29味最常见,分别占70.00%和20.00%。平均每张处方使用中药16.50味。处方总药量在80~510 g,以100~199 g、200~299 g和300~399 g最常见,分别占41.41%、28.99%和17.96%。单张处方平均总药量为248.90 g。处方调剂规格在1~30 g,以9 g、15 g、30 g为最常见,分别占28.00%、25.00%和13.00%。使用频率排在前22位的中药饮片中清热药9种,理气药5种,补虚药3种,泻下药2种,温里药1种,祛瘀药1种,活血药1种,使用频率在9.87%~46.00%。常用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超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的中药饮片处方1320张,依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通知中相关要求对处方中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寻找不合理现象。结果:1320张中药饮片处方中124张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合理现象出现率9.39%,其中有86张处方中存在2种或2种以上不合理现象。不合理现象主要包括临床诊断不规范、用药的味数偏多、用药的剂量偏大、毒性中药饮片使用不合理、煎服方法错误。结论:中药饮片处方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促进处方的规范化,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对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9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门诊中药配方颗粒的用量、金额和处方进行回顾性、描述性分析。结果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导入期、增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中药配方颗粒品种数(357种)仅为中药饮片(489种)的73.01%;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去评价,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并不像公众认为的那样高;单品种前10位合计27.42%,功效分类前10位合计92.19%;中药配方颗粒实际应用中更多的还是依赖处方医师的个人经验。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因自身优势而取得了发展,但也存在等效性和价格等突出问题,开拓灵活的使用思路将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评估《中药养护管理系统》软件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药饮片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该软件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应用前后的中药养护管理数据及质量控制小组检查数据,比较软件实施前后每月饮片 养护品种数、养护工作时间、养护期药房自检不合格饮片数、患者对饮片质量年投诉等。结果:软件实施后,北京大 学深圳医院每月所需养护饮片的平均品种数较实施前减少了 76.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一般饮 片和重点饮片养护品种数分别减少了 79.3 % 和 5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每月养护检查及处理消 耗时间及药房不合格饮片检出次数较实施前大幅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患者对饮片质量的年投诉 次数占入库中药饮片总品规数占比由 0.035 % 下降至 0.00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中药养护 管理系统 ” 软件的实施不仅大大提高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药饮片养护的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 药饮片的 “ 精准养护 ”,为中药房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密闭式煎药机煎药加液量公式,以利于准确计算加液量,从而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临床50张中药饮片处方,随机分为两组,各25张,分别为新加液量组和厂家公式组。先浸泡饮片,使其充分浸润后,再计算加液量的方法;测量密闭式煎药机的水分蒸发量;参考相关文献的平均挤压功能参数;结合上述参数建立密闭式煎药机煎药加液量公式,并采用实际的临床代煎处方,与厂家的加液公式相对比,验证该加液量公式的准确性。结果:建立加液量公式为Q=F×180×2+1000-W×32%-G(Q为加液量,F为剂量,W为饮片总质量,G为泡药后水的质量);两组处方的液体差值和差值与所需出液量的百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值<0的次数与处方数的百分比,新加液组为16%,而厂家公式组为80%。两组的合格率分别为88%和7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加液量公式用于煎煮中药时可提高加液准确性,保证中药汤剂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18个月中药处方的情况,旨在使医师能更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药品。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08年06月~2009年12月间的3400张中药处方,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并进行归类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3400张中药处方中,不合格处方217张,不合格率为6.38%。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118例(3.47%),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99例(2.91%),两者在不合理用药所占比率上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合理用药种类的统计结果显示,用药重复共84例(2.47%),与其他不合理用药种类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用药重复、用法过于简单等。结论: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是由医师的个人习惯、工作态度所致;医师专业知识欠缺,对相关中药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对中药的性状、用法不熟悉;医院对处方书写不够重视,考核力度不够,没有真正落到处方规范化书写管理所引起。  相似文献   

18.
许银银  徐洪锋 《新中医》2020,52(18):208-211
目的:研究中药房管理中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实际应用。方法:2018 年7—12 月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实施后随机抽取210 例患者进行调查,同时选取2018 年1—6 月为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实施前随机抽取210 例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的患者便利度、医患关系改善、整体满意度,以及代煎代送服务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实施后便利度为81.43%,高于实施前6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医院管理后,医患关系评分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务满意度实施前为85.24%明显低于实施后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管理措施后,代煎代送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投诉率9 至12 月分别为12 例(5.71%)、9 例(4.29%)、8 例(3.81%)、4 例(1.90%),9 月投诉率高于12 月投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 4,P=0.041<0.05)。结论:通过对中药房管理中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提出各项解决对策,从而将医患关系、患者便利、代送服务、科室管理以及全员意识与能力进行提升,促使患者对中药房管理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规范含朱砂、雄黄中成药临床调剂技术,明确临床药师工作流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建立“含朱砂、雄黄中成药数据库”,向南京市中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多位药师开展调研,结合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和问卷调研结果,分析含朱砂、雄黄中成药在临床调剂与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构建包括采购验收、贮存养护、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处方复核、发药与用药交代、处方点评、用药监测和用药警戒在内的9项调剂关键技术体系。结果 根据我国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73.53%的不良反应可能由含朱砂、雄黄的中成药导致,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长期、超量、超适应症用药;影响含朱砂、雄黄中成药调剂的重点环节包括采购验收、贮存养护、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处方复核、发药与用药交代、处方点评、用药监测和用药警戒等。结论 规范含朱砂、雄黄中成药临床调剂技术对规范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调剂流程、促进中医临床药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肿瘤医院中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应用情况,为指导中药房工作和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和分析肿瘤医院2011全年门诊中医处方各中药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剂量和每张处方的平均药味、平均帖数、平均帖价。结果:用药频次排序前30味的中药使用频度均在14%以上,主要为补气药、利湿化痰药、清热解毒药,其中排前5位的药品依次为茯苓、薏苡仁、炒白术、炒黄芩、山药;每张中医处方的平均药味为18.4味、平均帖数为15.2帖、均次价格为913.95元、平均帖价为60.11元。结论:肿瘤的中医治疗以扶正药为主,祛邪为辅、做到补虚适度、补虚不留邪,中药治疗对于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后调节各方面生理机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增强体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用药剂量偏大,药味偏多,价格偏高,应进一步规范其临床使用,加强用药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