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难点与手术技巧,以期能安全、有效地完成手术。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8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218±1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60±268)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6±1.2)d,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平均(2.3±1.1)d,术后平均住院(11.7±4.9)d。3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并发生化漏,1例并发少量腹腔内出血,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7.9%,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近期疗效满意,熟练掌握术中控制出血的手术技巧,能更为安全、有效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5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行脾切除术(其中13例于脾脏切除后脾片自体移植),2例行脾部分切除并脾蒂血管选择性结扎,13例行脾脏修补术,5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6±32)min,其中腹腔镜脾切除术平均(94±21)min,脾修补术平均(150±13)min。术中探查腹腔积血量平均(560±457)ml,脾脏修补合并肝脏破裂的患者于术后2周下床,脾切除未合并肝肾挫伤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平均(1.5±0.2)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0±1.3)d。2例脾切除患者术后当天出血,剖腹探查发现胃壁胃短动脉出血,缝扎后止血;1例脾静脉血栓经抗凝等治疗后缓解。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年,未发现爆发性感染病例。结论:腹腔镜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行的,但需要术前评估脾脏破裂及患者全身情况,并进行个体化治疗,必要时应果断中转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应用于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为17例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包括外伤性脾破裂11例,脾脏良性肿瘤6例(脾脏错构瘤2例,脾脏血管瘤1例,脾脏淋巴管瘤1例,脾囊肿1例,脾脏炎性肉芽肿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改为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85.2±4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5.5±67.0)mL;术后引流2~5 d,平均(3.0±1.2)d,引流量10~290 mL,平均(50.7±36.4)mL。术后均无活动性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行增强CT,见保留血管支通畅,脾周少量积液,脾脏边缘少部分缺血坏死,无脾脓肿、脾周脓肿形成,所保留的脾脏与术前相比有血供的区域大于30%。术后随访22个月,残余脾脏血供良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结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总结诊治经验、围手术期处理与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10月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整理临床数据。结果:共入选20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14例;16~61岁,平均(37.5±14.9)岁。2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5~280 min,平均(172.0±56.1)min;术中出血量20~300 mL,平均(110.5±75.8)mL。病灶位于脾脏上极13例,脾脏中下极7例。术后病理证实:脾脏囊肿10例,脾血管瘤4例,脉管瘤3例,卵巢癌脾脏转移1例,反应性炎性假瘤2例。随访10~86个月,平均(25.0±8.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了正常脾脏功能。具体手术方案及术中配合应根据病灶部位、性质、术者习惯等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脾切除术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各类脾脏疾病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完成的55例腹腔镜脾切除术资料.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例,球形红细胞增生症1例,脾淋巴瘤1例,脾囊肿10例,脾血管瘤5例,脾脉管瘤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9例,肝硬化脾亢患者9例,不明原因脾肿大脾亢1例.结果 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手助或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19.7±3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3.8±65.2)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1.1)d.术后腹水1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7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适用于多种脾脏疾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为脾良性占位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为15例脾良性占位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针对脾蒂及脾局部解剖情况采取3种术式:(1)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2)不规则性脾脏部分切除术;(3)规则与不规则性结合行脾脏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1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11例采用(1)法、3例采用(2)法、1例用(3)法。手术时间2.0~5.5 h,平均(2.5±1.2)h;术中出血量155~520 ml,平均(220.1±85.8)ml。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脾脏血管瘤8例,脾脏假性囊肿4例,真性上皮性囊肿3例。术中无一例出现胰腺损伤、胃肠道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1例(6.7%)患者发生胰瘘。腹腔硅胶引流管放置时间除胰瘘患者外,均于3~7 d拔除,平均(4.5±2.3)d;引流管引流出的液体呈淡红色,为60~120 ml,平均(78.2±22.7)ml。结论:针对脾蒂、脾良性占位位置、局部解剖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经验与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为51例患者行LS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38例,先天性溶血性贫血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例,门静脉高压症伴脾亢2例,外伤性脾破裂4例。结果:46例成功完成手术,5例中转手助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12.1)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150±11.3)ml。术后住院3~7 d,平均(5±0.6)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8例ITP患者中37例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术后升高后又降低。结论:LS安全可行,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体位、术者与助手的配合及脾蒂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07年1月问33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33例病人中有2例因为睥脏明显肿大,直接行腹腔镜下手助脾脏切除;1例因术中脾静脉出血转手助操作完成手术:余30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术。手术平均时间为(86.54±30.43)min(50~20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10±171.24)ml(25~800 ml)。术后拔除引流管的平均天数为4.73(2~21)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76(4~55)d。无死亡病例。手术后有1例并发少量胰漏,引流3周后愈合。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安全可行,必要时可以手助下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6例;25~72岁,平均(44.7±15.3)岁。结果:37例行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肿瘤直径(44.6±20.3)mm;12例采用Kimura法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LSPDP),肿瘤直径平均(29.5±20.2)mm。21例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肿瘤行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肿瘤直径平均(47.5±21.2)mm,其中8例肿瘤直径≤40 mm,13例>40 mm;10例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患者行LSPDP,肿瘤直径平均(45.8±16.3)mm,其中8例肿瘤直径≤40 mm,2例>40 mm。两组患者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胰腺肿瘤患者,肿瘤直径>40 mm时,多与脾脏动静脉关系密切,不宜实施Kimura法保留脾血管LSPDP(χ~2=4.763,P=0.029)。49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中46例发生生化漏,3例B级胰瘘,无C级胰瘘发生,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37例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4±0.8)d,术后平均住院(11.6±2.8)d;12例LSPDP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3±0.8)d,术后平均住院(10.2±2.0)d。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61;t=1.68,P=0.10)。结论:对于胰体尾良性、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选择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血管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为38例患者行保留脾血管腹腔镜胰体尾部肿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16~295 min,平均(170.5±50.2)min;术中失血量15~565 ml,平均(112.3±33.6)ml;均未输血。病理检查结果示胰腺导管腺癌11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黏液性囊腺瘤局部癌变2例,胰岛素瘤4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6例。术后3例发生胰漏,经保守治疗好转。余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7.36±2.13)d。结论:腹腔镜保留脾脏血管胰体尾切除术是有效治疗远端胰腺肿瘤的新术式,具有微创优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5月16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其中2例联合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因出血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45~390 min,平均(250.4±70.5)min;术中出血量30~500 ml,平均(204.6±151.5)ml,1例输血;术后1~6 d开始进食,平均(2.4±1.6)d;术后住院4~12 d,平均(7.4±2.5)d。术后并发高热2例、门静脉血栓1例,均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及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前提下,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开展是安全、可行的,开展初期宜选择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脾良性肿瘤等脾脏较小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原发精囊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8月4例原发精囊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56.5±9.3)岁,囊肿直径平均(6.5±1.5)cm。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精囊肿瘤切除术,3例患侧肿瘤、输精管与精囊一并切除,1例术中将肿瘤完整切除的同时完整保留双侧输精管与精囊。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81.3±13.1)min,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平均住院(5.8±1.7)d,术后平均随访(47±26.8)个月,患者不适症状消失,勃起及射精功能正常且无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处理盆腔深部的精囊肿瘤视野暴露好、创伤小、患者术后康复快,是治疗原发精囊良性肿瘤安全、可行、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cetomy,LS)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杨州大学临床医学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对42例施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其中,血液病脾12例,脾结核1例,脾囊肿1例,外伤性脾破裂4例,恶性淋巴瘤1例,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23例.脾脏装入塑料袋剪碎取出.结果 42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出血量(300±110.60)ml,手术时间60~260 min(170±45.65)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8.10±3.52)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于大多数脾脏疾病,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关键在于脾蒂的正确处理.根据脾脏的病种、大小形态、脾门等情况,选用比较适宜的脾蒂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为乙肝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为2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术行巨脾切除术,患者均为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脏达到巨脾标准,回顾分析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胰尾损伤与胰瘘发生率、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患者30~75岁,平均(52.40±10.72)岁,男5例,女15例。20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术切除脾脏,出血量20~400 mL,平均(129.38±84.81)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手术时间115~240 min,平均(173.93±36.75)min。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3~12 d,平均(7.10±2.32)d。均未出现胰尾损伤及胰瘘;术后出现发热3例,体温最高达39℃,经影像学检查考虑为脾静脉及结扎后食管胃底迂曲静脉内血栓导致的脾热,经积极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住院5~14 d,平均(8.75±2.47)d。结论:乙肝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采用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术行巨脾切除可取得良好效果,成功率高,并可有效避免术中大出血、胰尾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0月行LS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治疗38例Ⅱ级以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自体血回输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Ⅱ级损伤6例(15.8%),Ⅲ级损伤25例(65.8%),Ⅳ级损伤7例(18.4%)。37例获得成功,1例中转开腹。自体血回输38例(100%),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平均(1 260±335)mL,手术时间平均(135±50)min,术后平均住院(10±5)d。术后未出现大出血、胰瘘等严重并发症,仅1例术后少量出血,经引流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LS联合自体血回输是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有效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留置输尿管导管联合术中"2+1"缝合法在中央型肾肿瘤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6年1~6月共15例中央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7.1(38~72)岁;肿瘤平均直径2.7(1.2~4.5)cm;腹侧3例,背侧12例,均为单发肿瘤。统计分析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央型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后无出血、尿瘘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05.3±18.6)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2.9±3.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3.3±22.6)ml,平均拔管时间(3.5±0.7)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0±1.0)d。结论:中央型肾肿瘤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通过术前预置输尿管导管,术中采用"2+1"缝合的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术中热缺血时间,减少术后出血、尿瘘的风险,具有临床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结肠脾曲的游离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为20例患者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80±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0±60)ml。切除肠管长度平均(25.0±2.3)cm,肿瘤直径平均(4.4±1.5)cm,平均检出淋巴结(16.0±3.6)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0±1.5)d,1例患者于术后第10天发生吻合口瘘,经局部双套管冲洗引流后痊愈;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出现辅助切口脂肪液化,经切口引流换药后痊愈。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13.0±3.5)d。术后平均随访(24.0±5.5)个月,发生肝转移1例,行肝转移灶切除术,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游离是安全、有效的,通过正确的Toldt间隙、合理的分离顺序,可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结肠脾曲的游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收治31例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0±12.8)岁。左侧13例,右侧18例。肿瘤平均直径(2.7±1.4)cm。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中及术后未见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3.6±27.3)min,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23.0±8.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0±22.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0±0.6)d。术后病理示手术切缘组织均为阴性。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3±4.2)个月,所有患者肾功能正常且肿瘤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同时可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水刀辅助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肿瘤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8例T1a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38.2±10.4)岁,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直径平均(2.8±0.9)cm。8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水刀辅助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结果: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103.2±2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3±80.6)ml,肾周引流管平均留置(6.3±2.6)d,术后平均住院(8.3±1.6)d。术后平均随访(5.2±2.1)个月,患者肾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水刀辅助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肾肿瘤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可避免残留肾脏组织的热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在肿瘤彻底切除的基础上肾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但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研究及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经验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为85例患者行LS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47例,7~76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例,朗格罕氏细胞肉瘤1例,噬血细胞组织增生症1例,淋巴瘤1例,血管瘤5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错构瘤1例,脾囊肿2例,脾梗死1例,外伤性脾破裂1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8例。结果:85例均顺利完成LS,其中62例行单纯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95±18)min,术中失血量平均(80±20)ml;15例外伤性脾破裂者,腹腔平均积血(615±280)ml,术中失血量平均(150±36)ml,手术时间平均(105±25)min;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失血量平均(350±150)ml,手术时间平均(210±35)min。术后24 h开始进食,平均住院(6.5±2.8)d。1例术后出现A级胰瘘,经引流痊愈;3例术后出现腹水(均为肝硬化患者),经利尿、保肝等治愈。结论:对于选择性病例,LS具有安全、微创的优势,术中仔细解剖并妥善处理脾周血管及脾蒂是LS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