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伟珍  杨雪静 《浙江医学》2010,32(6):937-939
棒状杆菌属作为一群革兰氏阳性菌,其种类繁多,主要有白喉棒状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干燥棒状杆菌、溃疡棒状杆菌等,其中多数为条件致病菌.棒状杆菌除白喉棒状杆菌外,一般是人或动物鼻腔、咽喉部等处的正常菌群.近年来国外有学者报道,由于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现代化检查手段,如心导管术等,上述条件致病菌均可导致院内感染,从而引起人类组织和血行感染,包括菌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肺炎等,但目前国内仅见个案报道  相似文献   

2.
1例白喉棒状杆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喉棒状杆菌,是棒状杆菌属中对人类有重要致病作用的病原菌,主要侵犯咽部形成灰白色假膜,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将毒素扩散、引起多种器官病变。我院从1患儿咽部分离出白喉棒状杆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除了白喉棒状杆菌之外 ,常见的棒状杆菌有溃疡棒状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溶血棒状杆菌等 ,可以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鼻腔、咽喉部、外耳道、眼结膜、外阴部和皮肤等处。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不致病 ,在某些条件下 ,如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 ,可引起严重感染( 1) 。妇女在月经期间 ,抵抗力会下降 ,而此时用了不洁的卫生纸、卫生巾 ,就有可能引起感染 ,因此 ,有必要对妇女卫生用品进行棒状杆菌检测。 2 0 0 1~ 2 0 0 2年 ,我们共检测了 1 3 2份妇女卫生用品 ,其卫生状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样本 卫生纸、卫生巾等 ,由厂家送检和市场…  相似文献   

4.
水生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aquaticum)属于棒状杆菌属 ,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因主要生存于清水、蒸馏水中 ,故名水生棒状杆菌。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尿路感染、透析患者腹膜炎与败血症。 2 0 0 2年 5月以来 ,我们从 1例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 ,两次培养出水生棒状杆菌 ,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  患者 ,男 ,6岁 ,因呕吐、发热而入院 ,诊断为脑炎。体查 :体温 3 9.2℃ ,血常规WBC :16.9× 10 9/L ,脑脊液常规WBC :2 0 0× 10 6 /L ,潘氏试验 ( ) ,涂片见革兰阳性小杆菌 ,连续 2d取脑脊液培养 ,均培养…  相似文献   

5.
假白喉棒状杆菌致新生儿结膜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中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植物和动物及人类的粘膜与皮肤上,但其中的少许菌种偶尔对人类的为膜与皮肤上,但其中的少许菌种偶尔对人类会产生致病性,尤其是对免疫力低的人[1],如其中类白喉杆菌(diphtheroid bacilli)包括假白喉棒状杆菌(C.pseudodiphtherticum)及干燥棒状杆菌(C.xerosis) 等多数是人类口腔或皮肤的寄生菌,但又可能是机会感染的致病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即霍夫曼棒状杆菌)是人咽部的正常菌群之一,据报告本菌可引起心瓣膜修术后的心内膜炎以及肾移植病人的致死性尿路感染[3],但假白喉棒状杆菌引起新生儿结膜炎的报道则较为少见,笔者于2000年4月自一新生眼部脓性分泌物中分离出假白喉棒状杆菌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蚕蛹培养基培养白喉棒状杆菌。方法:制备蚕蛹培养基,将已知的白喉棒状杆菌分别接种蚕蛹培养基和吕氏血清培养基上(对照),37℃培养24h,分别挑取菌落涂片、A lbert染色,比较白喉棒状杆菌在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与染色。结果:白喉棒状杆菌在两种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形成典型菌落,经涂片染色后异染颗粒明显。结论:蚕蛹培养基可以替代吕氏血清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棒状杆菌属分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棒状杆菌属系统生理、生化特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研究。方法:对临床分离的85株棒状杆菌道选葡萄糖OF和硝酸盐还原两个试验将该属细菌初步分为4组,再用API方法鉴定到种。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85株棒状杆菌属经鉴定得4组7种,药敏试验棒状杆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棒状杆菌鉴定API法是一种理想、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JK菌群棒状杆菌耐药率最高,仅对万古霉素敏感,其他棒状杆菌属种对头孢唑  相似文献   

8.
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为肿瘤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免疫疗法在某些恶性肿瘤的防治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厌氧棒状杆菌是一种强的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能增强机体抗肿瘤的能力(1)。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用,对某些肿瘤有一定抗癌效果。厌氧棒状杆菌(Anaerobic Corynebacterum)是革兰氏阳性菌,现属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a)(2、3),1897年Roux初次分离成功,1964年法国Halpern发现此菌具有刺激网状内  相似文献   

9.
92株棒状杆菌所致感染性疾病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棒状杆菌对常用抗菌素耐药性及所致感染性疾病的特点。方法:APICoryne 鉴定临床标本中分离的92 株棒状杆菌,K- B法检测耐药性,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棒状杆菌所致感染性疾病以呼吸系统最高(44-6% ) ,其次为皮肤创面感染(22-8% ) ;棒状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3 种抗菌素的耐药性以万古霉素最低(8-6% ) ,其次为先锋V(9-7% ) ,亚胺硫霉素耐药率为25% 。结论:棒状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3 种抗菌素的敏感性以万古霉素最敏感,棒状杆菌引起的不同系统的感染,以呼吸系统最常见。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液中类白喉棒状杆菌的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类白喉棒状杆菌引起前列腺感染的临床意义并进行药敏分析。方法 :对 6 0例为纯培养的类白喉棒状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 7种棒状杆菌 ,其中以假结核棒状杆菌、干燥棒状杆菌和假白喉棒状杆菌较多见。药敏试验结果 :这些棒状杆菌的耐药率都较高 ,其中对克林霉素 (CM)、红霉素 (E)、氧氟沙星 (OFL)耐药率都大于 75 %。结论 :某些前列腺炎可能与类白喉棒状杆菌感染有关 ,临床应加强对其检测 ,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细胞短棒状杆菌制剂(NCPP)联合瘤内缓释化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影响。    方法 给小鼠皮下接种B16肿瘤细胞后建立荷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①生理盐水(NS)对照组:瘤内和腹腔注射NS;② 缓释治疗组:瘤内注射含Ara-C缓释液;③ NCPP治疗组:腹腔注射NCPP;④ 联合治疗组:腹腔注射NCPP+瘤内注射含Ara-C缓释液。7d后重复治疗1次,期间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治疗2周处死小鼠,称瘤重量,光镜下观察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内CD4+ T细胞、CD8+ T细胞数量变化。  结果  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联合治疗组瘤内出现大片坏死区域(P<0.05),联合治疗组的CD8+ 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  结论 将NCPP和瘤内缓释化疗技术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As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following drainage tend to recur, multiple chemotherapeutic or immuno- therapeutic agents had been investigated to control iL We studied and compared 30 patients with mali- gnant pleural effusions, half on intrapleural mitomy- cin-C (a relatively cheap cytotoxic drug) and half on intrapleural corynebacterium parvum. We were unable to reproduce the claimed superiority in efficacy of the latter as reported elsewhere. The patients' characteristics, method of study and analysis of results we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求短小棒状杆菌(CP)纯化物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机理。方法短小棒状杆菌纯化物(酶解法)及短小棒状杆菌分别注入负瘤小鼠。氚标记胸腺嘧啶掺入法(3H-TdR)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mRNA表达法检测细胞因子TNF和INF-γ的活性。结果短小棒状杆菌纯化物(酶解法)及CP均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免疫功能显示,CP和酶解法纯化的CP都能刺激机体T淋巴细胞的转化(P<0.05)、CD3+、CD4+、CD8+数值显著增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P<0.05),且酶解法纯化的CP还能刺激机体CD8+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酶解法纯化短小棒状杆菌不仅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并能显著的激活巨噬细胞系统,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临床病人肿瘤组织抗肿瘤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应用裸鼠肾包膜下人癌模型抗肿瘤药物敏感试验测试12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确定出每例肿瘤最敏感药物,并向临床医生推荐使用。结果 共测试了临床肿瘤标本35例,包括肺腺癌、口腔鳞癌、结肠腺癌、乳腺癌和脑星形细胞瘤等。各个病例的最敏感药物不尽相同。结论 不同类型肿瘤以及相同类型肿瘤不同个体对肿瘤药物敏感度不同。该试验可能提高临床个体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和探讨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对巨噬细胞的作用,MMC能否增强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以及与免疫活化剂厌氧棒状杆菌菌苗(CP)的共同作用,本实验将不同剂量MMC,CP,CP+MMC分别注入小鼠腹腔内,收集其中的巨噬细胞,并与肺癌细胞(A549)混合培养,运用相差显微镜、光镜及显微分光光度计等方法进行观察和检测。发现MMC对巨噬细胞具有活化作用,受其作用的A549胞浆内空泡及颗粒增多、边界不清。不同实验组巨噬细胞计数提示,各MMC组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减少,CP组明显增加,CP+MMC组增加更为明显。DNA相对含量测定发现对照组及各实验组间巨噬细胞DNA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活化的巨噬细胞与A549作用后,A549 DNA的曲线明显左移,DNA量较少的细胞增多,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MMC对巨噬细胞杀伤肿瘤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检测及细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培养细菌、支原体及衣原体,了解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人工培养方法从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分离培养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用多种抗生素对细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菌大多数为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少数为革兰阴性杆菌或大肠杆菌或伴有支原体、衣原体生长。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Ⅴ号、利福平、庆大霉素及强力霉素等敏感。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药敏试验可用于筛选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培养细菌、支原体及衣原体 ,了解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 :人工培养方法从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分离培养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 ,用多种抗生素对细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菌大多数为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 ,少数为革兰阴性杆菌或大肠杆菌或伴有支原体、衣原体生长。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Ⅴ号、利福平、庆大霉素及强力霉素等敏感。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药敏试验可用于筛选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8.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性疾病,大量的研究资料报道,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与肿瘤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对不同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选择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能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并提供临床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和监测肿瘤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所以,有必要对肿瘤标志物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有效发挥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我院妇科体检的850例女性阴道菌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接受常规妇科体检的850例妇女的阴道菌群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阴道菌群分布与阴道pH值、宫颈炎、白带清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阴道pH值的增高,乳酸杆菌的检出率逐渐下降,其他菌群的检出率逐渐增加。绝经前后妇女的乳酸杆菌和棒状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之后两种菌群的检出率明显下降。白带清洁度越低,乳酸杆菌检出率越少,加德纳菌检出率则增加。结论女性阴道内存在多种菌群,其中以乳酸杆菌最多。阴道pH值升高、年龄、白带清洁度异常均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阴道炎症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男性盆腔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应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对6例男性盆腔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上皮样和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成编织状、巢团状,间质血窦丰富。免疫组化示瘤细胞SMA、Melan—A、HMB-45阳性表达,CD34、CD117、S-100、CgA、Syn均阴性。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男性盆腔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少见,与其他部位同类肿瘤相似,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