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乐天  梁琨 《医学争鸣》2008,29(10):906-908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水平与其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B超引导下肝活检及肝组织纤维化分期;B超检查测定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宽度及脾脏厚度;用ELISA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MMP-2和TIMP-2的含量,并与18例健康人员作对比,分析二者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宽度随患者肝纤维化分级的增加而增大(P<0.05);血清MMP-2,TIMP-2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r分别为0.806,0.712,P均<0.01.结论: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及血清MMP-2,TIMP-2水平的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水平(TIMP-2)与其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B超引导下肝活检及肝组织纤维化分期,B超检查测定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使用ELISA检测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MP-2和TIMP-2含量,另外选取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分析MMP-2、TIMP-2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宽度随患者肝纤维化分级的增加而增大:血清MMP-2、TIMP-2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r值分别为0.805、0.771,P〈0.05。结论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及血清MMP-2、TIMP-2水平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穆晓洁  孟繁坤  郑颖  丁蕾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34-1234,1272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分期与脾脏大小及脾静脉指标的关系。方法 234例慢肝患者根据肝穿结果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五期,按炎症分为G1~G4四期。比较慢肝不同病理分期之间脾脏指标的差异。结果 S分期之间脾脏大小及脾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S分期增高而增大。G4与其它各分期之间脾脏大小、脾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于其它各组。结论慢肝患者脾脏增大,脾静脉内径增宽随肝脏病理纤维化及炎症分期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2019 年 12 月—2020 年12 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20 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 76 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另44 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纤维化患者为对照组。2 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肝脏声像图特征、超声半定量评分,并根据病理结果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 S0期(18 例)、S1期(15 例)、S2期(19 例)、S3期(13 例)、S4期(11 例),分析不同分期患者和对照组患者门静脉内径(Dpv)、肝固有动脉峰值血流速度(HAVmax)及门静脉峰值血流速度(PVVmax)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脾门厚度、脾长径、脾脏面积、胆囊壁厚度及肝实质回声、肝边缘、肝表面被膜、肝静脉清晰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4期 Dpv、HAVmax  相似文献   

5.
郝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440-1442
目的观察心肝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杞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3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药组(68例,拉米夫定)和联合组(69例,心肝宝胶囊、拉米夫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HBV DNA载量、脾静脉直径、脾脏厚度、门静脉直径。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清TBIL、ALT水平较单药组低,HBV DNA载量较单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脾静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脾脏厚度、门静脉直径较单药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肝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可有效控制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及肝脾形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量化指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检测448例慢性乙肝患者,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确定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较大的超声量化指标。结果脾脏长径、胆囊壁厚度、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门静脉内径5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496、0.491、0.334和0.160,P均<0.01);且肝纤维化程度不同,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脾脏长径、脾脏厚度对判断肝纤维化≥S2期尤其是≥S3期的严重肝纤维化较有诊断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51与0.757,0.794与0.786〕,而胆囊壁厚度对判断肝纤维化≥S3期的严重肝纤维化较有诊断意义(ROC下面积为0.804)。结论超声检测脾脏长径、脾脏厚度、胆囊壁厚度是诊断肝纤维化较有价值的指标,适用于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7.
脾静脉管径及脾脏厚度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脾静脉管径宽度及脾脏厚度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16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肝活检,肝组织按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分为S_0~S_4。B超测量患者脾静脉管径宽度(SPV)及脾脏厚度(SPT)。结果 S_0至S_4组脾静脉管径宽度及脾脏厚度分别是:S_0为(5.0±0.9)mm和(31.7±6.9)mm,S_1为(5.5±1.0)mm和(33.3±4.3)mm,S_2为(6.2±1.0)mm和(36.2±5.5)mm,S_3为(7.1±1.8)mm和(42.1±13.6)mm,S_4为(8.6±2.8)mm和(47.4±11.6)mm。自S_2到S_4期脾静脉管径宽度逐步增加;S_3、S_4期脾脏明显逐渐增厚。结论脾静脉管径宽度及脾脏厚度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患者肝脾超声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脾超声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检查 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脾超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包膜增厚、脾脏增大和脾、门静脉增宽呈正相关关系 ;超声肝脏实质回声强度的强弱 (正常、稍增粗和增粗 )改变与肝纤维化指标中HA、PCⅢ、Ⅳ C显著相关 (P <0 0 5 ) ;门静脉 3级血管超声显示不清晰的肝纤维化指标值也高于 3级血管清晰者。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脾超声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患者的肝脾体积测量在评估肝硬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8年8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肝硬化的HBV感染患者(110例),选择同期诊治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42例)。分别行螺旋CT扫描,测量其肝脏各叶及脾脏体积,计算各叶所占全肝比例及肝脾比值,与肝穿刺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肝左外叶体积、尾叶体积及体积比值在对照组中最小,随着肝纤维化进展逐渐增大,其中肝硬化组肝左外叶体积最大(均P<0.05)。肝右叶、肝方叶及总肝体积随肝纤维化进展,在S2期最大,随后呈下降趋势,肝硬化组体积最小(均P<0.05)。脾脏体积随肝纤维化进展,呈持续增加趋势,以肝硬化亚组体积最大;肝脾比值随肝纤维化进展,呈持续下降趋势,以肝硬化组最小(均P<0.05)。左外叶/总肝、尾叶/总肝比值与肝纤维化呈高度正相关(均P<0.05);总肝/脾脏比值与左外叶/总肝、肝纤维化呈高度负相关(均P<0.05)。 结论 螺旋CT测量肝及脾的体积是评估乙肝后肝硬化程度的一个无创的可靠手段,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肝脾体积与之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肝左外叶、尾叶、脾脏体积与纤维化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与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关系。方法 :对慢性乙型肝炎327例患者行肝脏穿刺取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并对实验室、超声波和临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ALT的逐渐升高,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也随之升高;(2)肝组织纤维化分期随着GLB的增高有加重趋势;(3)HBV DNA定量在103~105和105~107两组肝脏纤维化程度较HBV DNA定量<103和>107两组有加重趋势;(4)超声检测脾脏,其脾斜径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S1~S4)而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情活动度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存在一定差异,故无禁忌证者应行肝活检,特别是对于中、重度的患者,更应该行肝穿活检,以明确诊断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声定量检测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6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定量检测和肝组织活检,对照研究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肝包膜厚度,脾脏长径、厚度,脾门静脉内径,门静脉主干内径以及胆囊壁厚度,并评价超声定量检测对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结果S0-S2期肝纤维化患者各检测指标呈上升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3、S4期患者各检测指标均屁著高于S0、S1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定量检测对轻、中度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准确性分别为92%、97%和82%。结论超声定量检测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等优势,且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评估此类患者的重要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2.
用B超测S0~S4组的门静脉 (MPV)、脾静脉 (SPV)内径及脾脏厚度 ,常规方法检测同期外周血WBC、Hb、血小板 (PLT)及血清白蛋白 (ALB)、γ 球蛋白 (γ G)、凝血酶原活性 (PTA) ,以观察上述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从S0~S4组 ,MPV、SPV及脾增厚的比率逐级上升 ,但各组MPV、SPV增宽比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脾厚发生较早 ,S1组脾脏增厚的已达 2 8.8% ,与S0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而MPV增宽的仅为 6.2 % ;至S4组 ,脾脏增厚及SPV、MPV增宽比率分别达到 4 3.3%、36.7%、1 6.7%。从S0~S4组 ,WBC、Hb、PLT、ALB、PTA逐级下降 ,γ G逐级上升 ,至S4组 ,WBC、Hb、PLT仍未降至异常值范围 ,而ALB〔( 33.8± 4 .9) g/L〕、PTA〔( 70 .5± 2 1 .6) %〕、γ G〔( 2 3.9± 7.2 ) %〕已经异常。提示脾脏增厚出现较早 ,是反映早期肝纤维化的较好指标 ,其次为SPV增宽 ,MPV增宽出现较晚 ;另外 ,临床上若能排除肝细胞炎症活动的影响 ,当ALB <33.8g/L、PTA <70 .5%、γ G >2 3.9%时 ,应考虑有早期肝硬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运用于判断慢乙肝纤维化程度提供客观材料。[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310例慢乙肝患者,监测肝组织病理活检肝纤维化指标,观察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310例慢乙肝以肝郁脾虚型居多,其次为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而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都以S2期纤维化为主,瘀血阻络型以纤维化S4期为主;212例轻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相对平和质在纤维化≥S2间具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医证型与客观的肝组织病理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行B超引导下肝活检及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B超检查测定门静脉为主(MPV)、脾静脉(SPV)宽度及脾脏厚度;同时检测周围血细胞计数.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为S0期15例,S1期40例,S2期25例,S3期24例,S4期16例.从S1~S4期,MPV、SPV增宽及脾脏增厚的比率逐渐上升,但MPV、SPV增宽的比率各期差别不大(P>0.05),而脾脏增厚的发生率各期差别较大(0.01<P<0.025).从S1~S4期,周围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逐渐下降,尤以PLT下降最明显,S3、S4期显著低于S1、S2期(P分别<0.05、0.01),其中S4期已在正常下限以下.RBC,WBC在S1、S2、S3期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S4期则较前面各期显著下降(P分别<0.05,0.01).结论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对慢性肝炎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是有限的.脾脏肿大、SPV增宽、PLT计数下降可能对较严重的肝纤维化(S3或S4期)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评分系统评估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肝、胆、脾超声波检查指标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代偿性肝炎后肝硬化超声波筛检诊断组合。方法 统计248例慢性肝炎病人超声波检查资料及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状态与肝包膜光滑度、门静脉内径无相关性;不同肝组织纤维化状态的肝实质回声均匀度、血管走行、胆囊壁状态及脾大程度有统计学差别:上述4个指标正常时.其肝硬化阴性预告值高达96.3%,评分≥5可筛检出90%代偿性肝硬化,7诊断代偿性肝硬化的准确率85.9%、特异性度高达95.2%。但灵敏度低至37.5%。结论 代偿性肝硬化超声波肝实质回声、血管走行、胆囊壁状态及脾大等指标与其他肝纤维化状态有显著差别,其评分系统可作为慢性肝炎病人筛检代偿性肝硬化的灵敏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阶段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分期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方法 :经肝穿刺活检证实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 30例、肝硬化患者 75例。肝纤维化患者分S12例、S2 4例、S3 10例、S414例 ,G13例、G2 5例、G3 10例、G41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分级A级 2 8人、B级 39人、C级 8人。对照组为 2 0例健康人。所有患者肝穿刺活检的同时 ,取血清测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TNFa)、内毒素(LPS)。结果 :TNFa随肝炎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 ,具等级相关。r分别为 0 .6 2 3(P <0 .0 5 )、0 .6 4 9(P <0 .0 1) ,NO等级相关性r=0 .32 8(P >0 .0 5 ) ,LPS在肝纤维化阶段尚无明显增高 ,只是在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B、C级时才显著升高。结论 :LPS早期未参与肝病的慢性损伤 ,在肝硬化时与肝功能损害互为因果 ;TNFa在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 ,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NO早期未参与肝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袁剑峰  张志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9):1166-1168,1172
目的:探讨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人87例和健康志愿者8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MANF蛋白水平,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8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肝纤维化程度S0~S1有21例,S2有35例,S3~S4有31例;炎症活动度G1有20例,G2有25例,G3有23例,G4有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MANF蛋白水平为(2.51±0.56) mg/mL,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的(1.43±0.32) mg/mL (P<0.01);肝纤维化程度S3~S4患者外周血MANF蛋白明显高于S2和S0~S1病人(P<0.01);炎症活动度G2、G3和G4病人外周血MANF蛋白明显高于G1病人(P<0.05~P<0.01);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MANF蛋白与肝纤维化程度、炎症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rs=0.448和rs=0.324,P<0.05)。结论:MANF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