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预防和改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血透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Hp感染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通过人体学测量、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评价,观察其营养不良的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30例中发生营养不良23例(76、7%);通过对Hp感染血透患者实施护理后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结论Hp感染血透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应重视Hp感染血透患者的营养评估及监测,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预防和改善肝硬化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调查分析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依据引起其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营养不良患者护理措施的实施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有效的预防和改善了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其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除心脑血管疾病、肾性贫血、细菌感染、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等外,消化道并发症也十分常见,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十二指肠并发症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有密切关联。虽然部分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甚至可出现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自发转阴现象,但对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仍建议进行根除治疗,序贯治疗和混合方案较标准三联疗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不仅可提高其根除率,还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早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本文作者分别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感染状况、根除治疗的必要性和根除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顾雯霞 《吉林医学》2012,33(25):5485-5486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杀菌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为指导患者有效杀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知识问卷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杀菌依从性问卷对689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杀菌依从性与心理因素、相关知识缺乏、不良反应及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等因素有关。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杀菌依从性总体较好,但在戒烟、戒酒、饮食合理、少量、多餐及做到分餐制等方面需要提高,在设计和实施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饮食习惯的指导及杀菌相关药物知识的宣教,并重视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有效促进患者维持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循证护理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二组分别采用循证护理和传统方法进行为期半年的护理干预,干预后对二组患者进行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然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及人体测量学的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改善MHD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习羽  易晓明 《当代医学》2016,(28):153-154
目的:探讨选择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患者82例。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各41例。B2组(对照组):选择传统三联疗法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选择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B2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7.80%,B1组为100.00%, B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B1组为97.56%,在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显著高于B2组胃炎患者(P<0.05)。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患者,选择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将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提高,最终将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2010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施12个月的饮食护理干预,比较干体重、AMC及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干体重、AM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估,采用膳食分析、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可能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主要由于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结论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针对各相关因素全面落实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邬丽霞  石俊  方克南 《包头医学》2013,37(4):230-232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58例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做好透析全程的护理工作,加强日常健康教育,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透析治疗期。结果:75例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的病人中,3例移植,6例改腹膜透析,2例死亡,6例存在高血压,3例易发生低血压,3例易发生低血糖,5例发生高血钾,44例合并感染,4例发生内瘘闭塞,3例存在营养不良,其他36例透析较充分,生活质量比较高。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不断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其生存率,是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难点及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5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6个月的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采用综合性营养评估法(GNA)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改善。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有效的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治疗的1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2%,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有透析不充分,营养物质丢失过多,代谢因素,护理人员宣教不足等。结论 去除导致营养不良的病因和诱因,合理营养和膳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其中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的遵医行为,增加家庭支持,可大大提高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玉 《中外医疗》2014,(36):22-23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该院门诊收治的1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后各项主要营养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血磷含量和钙磷乘积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钙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饮食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饮食方案,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针对96例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根据营养状况的不同,进行个体饮食指导。结果 96例患者都不同程度提高了控制饮食的自觉性,降低了进食的盲目性,营养状况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饮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饮食指导,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月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动静脉内瘘患者。对照组患者内瘘血管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加以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实施优质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维护,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内瘘的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透析病人合并HIV感染的护理要点。方法针对透析病人合并HIV感染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结果妥善的处理了尿毒症病人合并HIV感染者的透析难题,使病人感受到世间的温暖,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防护观念,切实的落实了防护措施。结论虽然艾滋病目前仍然无法治愈,但通过提高认识、加强护理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措施得当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艾滋病病人的感染机会,适当健康宣教,可有效的防止艾滋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军 《中外医疗》2010,29(9):17-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1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物质生活状况、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明显升高,与干预前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的感染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比较改进后的护理方法与原护理方法,对患者发生感染率及置管使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为47.83%,对照组感染率为8.7%,P 〈0.01.结论 应用新的护理方法,可使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降低,置管使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性,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实施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护理6个月,对比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前后患者心理状况及各项营养指标变化,评定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价值。结果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6个月后患者心理状况及各营养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干预、指导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护理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效地预防营养不良,从而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了并发痘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