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对移植至裸鼠的人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增生性瘢痕裸鼠动物模型,将瘢痕组织块植入18只裸鼠皮下,术后第24d组织成活后,随机分为3组:①Nef治疗组(A组);②稀盐酸对照组(Nef溶媒0.03M HCl:NS=1:9)(B组);③空白对照组(C组)。A、B组每只每2d分别局部注射Nef l00μl(1.2mg/ml)和稀盐酸100μl。两周后,用光、电镜观察组织和细胞形态学变化,测量植入物的体积,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组织中胶原和酸性粘多糖含量。结果 A组植入物体积缩小,与B、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胶原排列较整齐;I型胶原减少,Ⅲ型胶原增加;胶原和酸性粘多糖含量显著降低(P<0.001)。结论 Nef对移植至裸鼠的人增生性瘢痕有减小体积,改变Ⅰ、Ⅲ型胶原成分,降低胶原和酸性粘多糖含量的作用。表明Nef对移植至裸鼠的增生性瘢痕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复制瘢痕动物模型,旨在形态学和组织学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为瘢痕的基础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方法:将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小组织块分别裸鼠皮下,携带一段时间(5-120天)且与原瘢痕作光镜和电镜对照,结果:术后裸鼠全部成活,植入物无变性坏死,且无异性细胞浸润,并保持其原有的胶原形态,透射电镜也证实特性保持不变。结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植入裸鼠体内能保持其原有的组织学结构和特征,裸鼠用作瘢痕动物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α-肿瘤坏死因子(rhuTNF-α)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含量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12只BALB/c裸鼠,于背部体表移植人体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2cm×2cm)成活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溶解的rhuTNF-α0.1ml(500ng/ml),每周3次,对照组同法注射生理盐水,3周后测定瘢痕组织中胶原、羟脯氨酸及酸性粘多糖含量,同时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局部注射rhuTNF-α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羟脯氨酸及酸性粘多糖含量显著降低。增生性瘢痕组织变平、缩小,胶原结节明显减少或消失。成纤维细胞粗面内质网显著减少,无扩张。结论:rhuTNF-α能显著减少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沉积,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可能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范鹏举  李珍  黄晓元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469-472
目的研究Echistatin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设Echistatin处理组和对照组,MTT法、流式技术及RT-PCR法检测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Echistatin可明显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降低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Echistatin可作为防治增生性瘢痕的筛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方法:①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80只)。②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20只,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B组20只,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C组20只,注射Ⅰ型及Ⅲ型前胶原核酶;各组又分为2.5μg/100μL及5.0μg/μL两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各10只裸鼠,每天用微量注射器行瘢痕内多位点注射1次,共7d)及对照组(D组10只,注射生理盐水7d;E组10只,空白对照组)。③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各组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结果:A组Ⅰ型胶原由紧密排列,变成较稀疏,提示含量减少;B组Ⅲ型胶原在血管旁及Ⅰ型胶原间分布减少;C组Ⅰ、Ⅲ型胶原均减少;D组和E组无明显变化。结论: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可使胶原的排列分布稀疏,含量减少,形态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6.
半边旗5F对人病理性瘢痕动物模型生物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5F对人病理性瘢痕裸鼠模型瘢痕组织生物性状的影响.方法 以人病理性瘢痕移植于裸鼠建立动物模型,分别用不同浓度5F作用于动物模型,观察其形态学、组织学、瘢痕组织中TGF-β1及Ⅰ型胶原含量的改变.结果 5F能使动物模型瘢痕体积缩小,组织结构向普通瘢痕转化,降低瘢痕中TGF-β1及Ⅰ型胶原含量.结论 5F能明显抑制瘢痕动物模型组织的生长,在病理性瘢痕的治疗中可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三七总甙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 ,以寻找治疗人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 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分别应用MTT比色法和3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三七总甙作用后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三七总甙能够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 (P <0 0 1)。结论 三七总甙具有体外抗纤维化作用 ,可能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夏珊  李世荣  刘剑毅  曹川  姚恒  陈艳清 《重庆医学》2007,36(21):2187-2188,F0004
目的 检测大黄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探索大黄素防治瘢痕的机制.方法 进行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将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作用于细胞,以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情况,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 在不同浓度组大黄素的处理下,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呈现出抑制的趋势;大黄素可以提高细胞G1期比例,而降低S期和G2期比例.结论 大黄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
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观察与羟脯氨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动物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并探讨其胶原代谢特点与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用圆形钻刀在兔耳腹面产生直径6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64个,分别在术后14、21、35、70和98d进行形态学观察与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术后21d,76%的创面(45/59)有突出瘢痕形成,术后35d,瘢痕增生达高峰,厚度平均为2.05mm,术后70d,瘢痕变薄,术后98d,46%的突出瘢痕(11/24)消失;组织学观察示术后21、35d有大量增殖成纤维细胞和旋涡状排列胶原纤维,术后70、98d突出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减少,但不规则排列纤维仍存在;术后21d,瘢痕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增加,显著高于正常兔耳皮肤(P<0.05)。结论:胶原大量沉积是动物增生性瘢痕的胶原代谢特征;动物正常愈合瘢痕转化为增生性瘢痕发生在术后14-21d;动物增生性瘢痕形成快,消退亦快。  相似文献   

10.
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建立人增生性瘢痕(HTS)裸鼠模型和观察瘢痕组织学形态变化特点。方法 将HTS移植至裸鼠的皮下,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后的HTS的形态学,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分布变化特点。结果 术后裸鼠全部成活,植入的瘢痕无坏死。在6-7周内均能保持其原有的组织结构。光镜,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FB)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消斑灵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以及对水浴烫伤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光镜、电镜研究用药前、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3 H-脯氨酸掺入等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通过建立水浴烫伤动物模型,观察复方消斑灵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结果:消斑灵能明显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并呈量效关系;在大鼠水浴烫伤实验中复方消斑灵可抑制瘢痕增生,而且大剂量使用未发现药物毒性。结论:复方消斑灵对创伤性瘢痕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OBJECTIVE: To find a simple method to detect the collagens in human hypertrophic scars. METHODS: 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collagen in human hypertrophic scars were observed with both conventional light and polarization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image analysis of hypertrophic scar sections stained with picrosiriusred. RESULTS: Polarization microscopy revealed closely packed thick fibrils of type I collagen fibers that showed either red or yellow intense birefringence in the hypertropic tissue, whereas type III collagen fibers consisted mainly of green thin fibril with weak greenish birefringence. The hypertrophic scar, as indicated by image analysis, contained (73.95+/-3.22)% type I collagen and (21.13+/-3.57)% type III collagen. CONCLUSION: Polarization microscopy and sirius red staining is an ideal method in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collagen in hypertrophic scars.  相似文献   

13.
汉防己甲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及其在瘢痕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利用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模型,采用MTT记数、流式细胞仪记数及氯胺T法,观察并分析了汉防己甲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以及细胞外胶原量的影响,并采用直线相关法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汉防己甲素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地使细胞生长曲线压低,群体倍增时间延长,细胞外胶原蛋白量减少且两者呈直线正相关.结论:汉防己甲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此正为其抗瘢痕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人脑胶质瘤裸鼠脑内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瘤细胞悬液接种法,将人脑CHG-5胶质瘤细胞接种于裸鼠大脑实质内。分别于接种后8、14、19、24和30d处死动物并行病理检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肿瘤移植成瘤率为100%,肿瘤生长稳定,肿瘤病理学检查符合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论 本移植瘤模型能作为研究胶质瘤发生、生物学特性以及治疗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接种后14d左右是利用该模型进行实验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5.
裸鼠胶质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裸鼠胶质瘤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瘤细胞悬液接种法和瘤组织块接种法制作裸小鼠皮下移植瘤,并研究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 两种方法所建肿瘤模型其成功率均为100%,肿瘤生长状况良好,裸鼠无明显恶异质变化,肿瘤病理形态检查符合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证实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和体内胶质瘤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高表达。结论 该方法所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能作为研究胶质瘤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以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更加简便、高效、重现性好的BALB/c裸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异氟烷气化对实验动物进行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安尔碘擦拭消毒腹部和胸部皮肤,在剑突下方约5 mm,用组织剪逐层剪开皮肤约1 cm,暴露出肝脏,分别用 “包埋法”和“夹心法”建立BALB/c裸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手术后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肿瘤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测,4周后对肝脏及肿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采用夹心法建立的肝癌原位移植BALB/c裸小鼠模型,操作时间短,操作难度低,成瘤率为100%,肿瘤组织生长良好,在腹腔内未出现肿瘤广泛种植现象,组织病理学检查无异常。结论 与包埋法相比,夹心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动物死亡率低等特点,为快速制备大批量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节约大量时间,为肝癌原位药效学、及其它生物学研究提供更便利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不同时期瘢痕组织内透明质酸含量,含水量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收取2年以内及2年以上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真皮组织,取正常皮肤真皮作为对照,测量其含水量,用Elisa法检测透明质酸含量,求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皮肤含水量69.59%,2年以内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为69.88%,2年以上为7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质酸在正常皮肤中不能测出,在2年内瘢痕中的含量为1.70±0.54μg/ml,2年以上为3.36±0.08μ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明质酸含量与含水量之间无相关关系(γ=0.27,P〉0.05)。结论:随着瘢痕形成时间的延长,透明质酸含量增加,可能与瘢痕成熟有关,含水量在正常皮肤、2年以内及2年以上瘢痕间相似,透明质酸量的变化没有相应地导致含水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裸小鼠常位移植人肝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32只裸小鼠,将人肝癌移植瘤株LTNM_4瘤组织进行肝内移植,结果31只裸小鼠肝内形成肿瘤结节,移植成功率为96.8%;同时给以腋下异位移植,虽此法成功率为100%,但常位移植有所需组织少、生长速度快、更接近临床状态等特点,是研究肝癌的独具特色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