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左回旋支病变PTCA及支架植入术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0岁。于当日13:00左右因生气后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无放散痛,无恶心、呕吐,不伴出汗,来我院急诊。测BP157/10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予吸氧、丹参酮、力素注射液静滴后,患者胸闷、胸痛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方法:治疗组48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对照组28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两组患者术前24h,术后4h、术后24h和1周分别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结果:治疗组术后QT间期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QT间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架置人术后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肾动脉、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以高、低频探头观察31例因外周、腹腔动脉狭窄性病变、动静脉瘘行动脉裸支架或覆膜支架植入患者(植入37个支架)的支架有无术后再狭窄或闭塞。结果在二维声像图上不易分辨裸支架和覆膜支架。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双侧肾动脉起始段支架植入、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和椎动脉起始部植入支架阻塞各1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狭窄3例,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为16.2%(6/37),支架植入术后阻塞率为2.7%(1/3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肾动脉、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监测的首选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女,50岁。主因活动后心悸气短2a、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20a,近2a血压正常。2a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休息可以缓解。在当地医院测血压高,按高血压病,心功能三级治疗(用药不详),效果尚可。1a前在北京某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三支病变累及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于4个月前口服地高辛0.125mg,1次/d;鲁南心康20mg,3次/d;卡托普利25mg,2次/d至今。1个月来患者心悸气短加重,不能平卧,尿量减少,食欲不振。查体:T36.4℃,BP100/70mmHg,慢性病容,表情淡漠,颈静脉略充盈,两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HR64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于右肋缘下4cm,剑下8cm可触及,双下肢中度水肿。冠状动脉造影示:冠脉三支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全程斑块,后降支起始部狭窄60%~70%,前降支全程弥漫斑块,对角支分叉前后可见管状狭窄约80%,回旋支全程弥漫斑,第一边缘支近端局限性狭窄约50%。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 例1:男,68岁。胸闷、胸痛3a,胸闷、胸痛与劳累有关。持续时间数分钟,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无高血压、无糖尿病史。BP135/80mmHg,心界无扩大,心前区无明显杂音,心脏超声心动图正常,心电图ST—T改变。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行导管介入封堵术,术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或并发冠状动脉血管壁撕裂和夹层形成,以及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患者。但是随着接受支架植入的临床病例数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并越来越受到重视。ISR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冠心病4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对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无球囊预扩张的情况下,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分析疗效和成功率。结果:48例患者中有51处病变(置入支架),不预扩张成功置入48个支架,成功率94.11%,有3处(3%)病变支架不能通过,经预扩张后再次成功置入,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选择的冠心病患者中,不做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ICAS)的临床和造影表现,提高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本组病例均经临床,心电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证实为冠心病。30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原因有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2例,冠状动脉夹层1例,为防止PTCA术后再狭窄18例,PTCA术后再狭窄4例,急性心肌梗塞5例。30例SCAG均采用Judkins法。PICAS的技术操作在数字成像电视下进行。结果:30例SCAG表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48支62处。我们在32支38处病变植入内支架,30例植入38只内支架。每例内支架数分别为1只(26例),2只(2例),3只(1例)和5只(1例)。成功率为100%。结论:①PICAS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冠状动脉阻塞的有效方法。其成功率高,并发症低。②SCAG表现提示右冠状动脉,冠脉近段病变和局限性病变PICAS成功率高。③冠脉复杂病变,重度或闭塞病变,以及长段病变的PICAS的难度大,但技术操作熟练,成功率也高。  相似文献   

9.
对冠状动脉PCI术后Dieulafoy病并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2岁。因间断胸闷9个月,再发1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a,最高BP160/100mmHg,无消化性溃疡及肝炎、肝硬化病史。人院体检:T36℃,P84次/min,R20次/min,BP 130/80mm Hg,神志清楚,双肺、心脏、腹部体检未见异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常规、肌钙蛋白Ⅰ等均正常。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与血Lp(a)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先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305-530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与血Lp(a)浓度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支架术后4~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167例,以CAG直径狭窄率≥50%为支架内再狭窄(ISR);以血Lp(a)浓度30mg/dl为界,分为高Lp(a)组与低Lp(a)组。结果 167例247处病变,再狭窄54例87处,再狭窄率32.3%。再狭窄组Lp(a)浓度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高Lp(a)组再狭窄率50%,低Lp(a)组再狭窄率23.4%(P〈0.01)。结论 Lp(a)是支架再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代文)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所致高敏C反应蛋白(CRP)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38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术前72小时内给予缬沙坦80mg/d,1次/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其余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均在术前、术后5分钟、1小时、24小时、4周、8周测定CRP。结果:治疗组血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所致高敏C反应蛋白,具有抗炎作用,从而减少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2003—09~2004—12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5~77岁。25例患者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15例同时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3.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行PTCA技支架植入术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7岁。2008—11—20 T05:00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症状,伴恶心,持续不能缓解,未行特殊检查治疗,11:00左右于骑自行车过程中疼痛加重,伴全身大汗,来我院急诊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X、段抬高0.2~0.4mV,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收入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行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31例AMI患者行延迟性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部分病例通过心脏超声(UCG)随访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31例AMI恢复期患者中,有28例成功地施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成功率达90.2%(28/31),部分病例EF明显提高。结论;对AMI恢复期患者行PT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应用,支架再狭窄(ISR)的发生例数不断增加,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众多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脂蛋白(a)[Lp(a)]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再狭窄是否与Lp(a)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共入选16例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患者,男10例,女6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冠状动脉造影适应征。经肱动脉冠脉造影导管选择及操作手法基本同经桡动脉法。结果:16例肱动脉造影全部成功,其中4例成功行PCI,植入支架7枚,其中LAD4枚,LCX1枚,RCA2枚。术后均一次拔除动脉鞘管,1例出现局部血肿并发症。结论:经肱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是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伴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伴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不伴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中、高危险组主要表现为静息心绞痛,低危险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主要表现为劳力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闭塞10例(37%),右冠状动脉闭塞7例(26%),左回旋支闭塞6例(22%),合并多支血管病变23例(95.8%)。心电图ST段异常14例(58.3%)。62.5%的患者进行经皮冠脉血运重建术。结论:不伴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主要表现为劳力型心绞痛,心电图ST段异常是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正成为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出现低血压5例,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后全部恢复正常,病人转危为安。结论:加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的观察及早期抢救护理,可保证病人的安全及手术效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来适可)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所致高敏C反应蛋白(CRP)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38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术前72小时内给予氟伐他汀40mg/d,1次/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其余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均在术前、术后5分钟、1小时、24小时、4周、8周测定CRP。结果:治疗组血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所致高敏C反应蛋白,具有抗炎作用,从而减少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联合用药的情况及不良反应,以指导临床合理的选用口服药物进行长期的治疗。方法:对21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口服用药进行随访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9例患者共服用各类口服药物26类66种,其中西药54种,中成药12种;用药最少3联,最多达11联,平均每人用药(7.17±0.26)联。共出现各种不良反应51例,发生率为23.29%,占前三位的分别为胃肠道反应,头痛及颜面潮红;≥60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7%,明显高于〈60岁组的9.30%(P=0.042);与药物有关的死亡3例。结论:药物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合用药的药物之间可能有相互影响,且副反应相对增多,临床医生应掌握各药物的特点,合理用药,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