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fos, c-myc and bFGF in early burn tissue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烧伤后创面组织原癌基因c fos、c myc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顺序及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深Ⅱ 0烫伤模型 ,将 4 2只大鼠分为 7组 ,即正常对照组、烫伤后 3h、6h、1d、3d、7d和 14d组。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烫伤后不同时间点内源性c fos、c myc和bFGF蛋白的表达规律及分布特征。结果 烧伤可以诱导c fos、c myc和bFGF表达 ,但三者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正常皮肤即有c fos表达 ,伤后 3h达峰值 ,以后逐渐下降 ,1d以后降至最低水平。其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细胞胞浆及真皮成纤维细胞的胞核内。c myc的表达在伤后 3d达最高值 ,阳性信号分布于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 ;而bFGF则在伤后 6h开始出现 ,伤后第一天达最高值 ,主要分布于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结论 烧伤可以诱导皮肤创面组织原癌基因c fos、c myc及bFGF的表达 ,其表达具有时相与部位分布特征。三者表达的时相性提示在烧伤后早期原癌基因与生长因子基因之间具有相互调控作用 ,而这种调控作用对后期组织修复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创面组织部分原癌基因的表达。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背部制作Ⅱ度烧伤模型,不同时相点取创面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应用mRNA点杂交,放射自显影及密度扫描方法分析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热损伤诱导C-myc、C-myb、C-jun和C-sis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康美肤烧伤膏对烫伤创面IL-6、IL-8表达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美肤烧伤膏对烫伤创面的疗效及IL-6、IL-8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在烫伤后第1、3、5、7、14天创面组织白细胞介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IL-6、IL-8在康美肤烧伤膏治疗组和对照组于伤后的表达均有高峰,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表达高峰时间均为伤后第3天,峰值低于对照组。结论:康美肤烧伤膏对创面具有一定疗效,与IL-6、IL-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 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6只 Wistar 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烫伤组(30只)及对照组(6只),烫伤组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第1、3、7、14、21天各处死6只大鼠,取创面全层组织,通过 RT -qPCR 和 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创面组织中 VEGF 的 mRNA 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不予烫伤,直接处死,取正常皮肤组织检测VEGF 的 mRNA 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烫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 VEGF 的 mRNA 含量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于伤后显著增加,1 d 即达峰值,3 d 逐渐减少,14 d 为最低值,21 d 又再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EGF 参与调节烫伤创面的修复过程;VEGF 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创面血管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 c- m yc、c- jun、Ki- 6 7、细胞核增殖性抗原 (PCNA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了 32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及 5例正常人表皮中 c- myc、c- jun、Ki- 6 7、PCNA、VEGF的表达及分布特点。结果 银屑病皮损区 c- myc、c- jun、Ki- 6 7、PCNA、VEGF表达均较正常表皮中的表达明显增强 ,分布于除角质层以外的表皮各层 ,而正常表皮表达阴性或仅在基底层有弱阳性表达。结论  c- myc、c- jun、Ki- 6 7、PCNA在银屑病皮损中过度表达 ,提示其与银屑病的表皮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异常有关 ;VEGF过度表达 ,提示 VEGF与银屑病的真皮乳头毛细血管增生扩张、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芦荟凝胶对大鼠模型中Ⅱ度放射性皮炎所致创面愈合处新血管生成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mev电子线在大鼠背部建立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将实验大鼠分为两组:创面自然愈合组(对照组)和创面外涂芦荟组(实验组)。HE染色观察创面新生血管数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后行图像分析,分别测定损伤后2、6、10、18、24d的创面组织中VEGF和VEGFR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在伤后10、18、24d创面组织中微血管数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从伤后第224天创面组织中VEGF、VEGFR的表达均逐渐增高,而实验组从伤后第1024天创面组织中VEGF、VEGFR的表达均逐渐增高,而实验组从伤后第1024天创面组织中VEGF、VEGFR表达的增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芦荟凝胶能够提高放射性皮炎创面组织中VEGF、VEGFR的表达,促进新血管生成,增加局部血运,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b)和C-myc基因在缺氧性肺动脉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不同缺氧时期大鼠肺组织中FGF-b的表达及癌基因C-myc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观察。结果缺氧14天时肺动脉平滑肌及外膜间质的FGF-b明显增多,而C-mycmRNA在缺氧7-12天组大鼠肺组织中有过量表达。结论(1)缺氧可激活C-myc癌基因以及增强FGF-b的表达;(2)FGF-b和C-myc癌基因参与了慢性缺氧所致肺动脉壁的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9.
王恒飞  李鹏  付淑珍 《广东医学》2016,(14):2091-2094
目的:分析低浓度溶血磷脂酸( LPA)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是否可被拮抗剂苏拉明阻断;探讨溶血磷脂酸对c-jun 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MAP2-DAPI 双染免疫荧光鉴定海马神经元及测定纯度;流式细胞仪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6孔板内培养第6天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C 组(加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L组(加入0.1μmol/L溶血磷脂酸)和L+S组(加入10μmol/L苏拉明+1μmol/L 溶血磷脂酸);Western blot 检测JNK、c-jun磷酸化水平及c-jun 表达,6 cm培养皿里培养第6天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L组(加入1μmol/L溶血磷脂酸)和正常对照C组(加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结果体外海马神经元培养成功,且海马神经元纯度检测为97%。 L 组凋亡率明显高于C 组(P<0.05),而L+S 组凋亡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磷酸化JNK、磷酸化c-jun水平均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jun的表达亦较C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LPA通过与海马神经元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其诱导凋亡作用;凋亡浓度的LPA 可以诱导JNK/c-jun激活,促进c-jun表达。  相似文献   

10.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α,SDF-1α)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背部正中近颈侧皮肤1.5 cm × 1.5 cm的正方形全层缺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2…3 4 5、7、10、14 d获取创缘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SDF-1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F-1α的蛋白表达.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创面SDF-1α呈双峰表达,损伤后1 d,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表达显著增加(P<0.05),3 d表达最低(P<0.05),5 d表达达峰值(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创面SDF-1α蛋白也呈双峰表达,峰值分别在伤后2 d(P<0.05)和7 d(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SDF-1α主要表达在新生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SDF-1α可能参与了皮肤的创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18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X刀治疗后早期的病灶大小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结果。X刀治疗后早期即开始的定期TCD检查显示,在治疗后1个月即有供血动脉平均血流速降低的表现,在6个月时,供血动脉平均血流速减少10~30cm/s者占33%,而减少30cm/s以上者占50%。同时供血动脉的脉动指数在X刀治疗9个月后有显著升高,达0.65±0.21,提示供血动脉阻力增加,动-静脉压力差增大,而且CT扫描结果与TCD检查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jun, HSP70在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的干预作用. 方法: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ASCI)模型,观察MP组和NS组在伤后1, 3, 6 h, 1, 2, 3 d时间点组织中C-jun, HSP70阳性反应物的表达. 结果:MP组与NS组脊髓损伤组织中存在C-jun, HSP70的阳性表达. ASCI后C-jun表达增加,3 h最为显著,MP组在伤后1, 3, 6 h时间点C-jun的表达明显少于NS组(P<0.05). ASCI后HSP70表达增加,1 d最为显著,MP组在伤后6 h, 1, 2 d时间点HSP70的表达明显多于NS组(P<0.05). C-jun, HSP70在对照组有少量表达. 结论: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存在C-jun, HSP70的动态阳性表达,MP可以抑制损伤性因素(C-jun蛋白)的表达,促进保护性因素(HSP70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光敏生物素标记DNA探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了41例不同类型未缓解白血病病人外周血或骨髓细胞中C-myc,N-ras,C-abl,C-fos和C-sis等5种癌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是在白血病时其过度表达率分别达78.0%,90.2%,78.0%,80.6%和67.7%。10例健康成人均呈弱表达或不表达。细胞核体外转录试验证明白血病细胞中C-myc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显著高于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递增剂量急性吗啡处理4天后,小鼠胸腺细胞或脾细胞[Ca2+]i下降,脾淋巴细胞膜脂流动性降低,同时ConA活化的脾脏T细胞表达C-myb和C-mycmRNA明显减少,提示反复吗啡处置对免疫细胞内的信息传导系统及膜脂系统已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抑制C—myc基因表达对移植血管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放射菌素D对移植血管中C-myc基因表达及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应用不同剂量放射菌素D(0.015,0.15mg/kg),对照组仅做血管移植。分别于术后2h及1周切取移植静脉,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mycmRNA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内膜厚度。结果高剂量组C-myc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6.5%,12.5%;P<0.01),移植血管内膜增殖受到明显抑制(18.7,28.5μm;P<0.01)。结论大剂量应用放射菌素D可以抑制C-mycmRNA表达,从而抑制移植血管内膜增殖。早期应答基因C-myc表达在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C—myc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肿瘤细胞株上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癌基因C-myc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肿瘤细胞株上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肿瘤细胞株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比较正常人与肿瘤细胞株C-myc mRNA表达程度。结果:HL-60细胞系C-mycRNA表达最强,GBC胃癌细胞株较正常人为高。结论:C-myc参与了正常、异常细胞生长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sequenc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tooncogenes cfos,c-myc and endogenous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genes in burned tissues,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changes in these genes‘ functions on wound healing.Methods Partial-thickness burns of 30% TBSA were esablished on backs of Wistar rats.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histolog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expression of c-fos,c-myc and bFGF genes in normal and burned tissue at 3h,6h,1d,3d,7d and 14 d postburn. Results Although expression of c-fos and c-myc genes and bFGF gene could be found in normal skin,the expression of all three were markedly induced by burn wounds and the expression models in sequence and distribution were quite different.Expression of c-fos gene increased and peaked at 6h.Signals were mainly localized in both nuclei of dermal fibroblasts and monocytes.The expression of bFGF gene increased at 6h and peaked at 1 d postburn,and was distributed in the cytoplasm of fibroblasts.C-myc gene peaked 3 d postburn and was also distributed in the cytoplasm of fibroblasts.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mal injury could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c-fos.c-myc and bFGF at gene level,showing phasic control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The phasic expression of these genes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protooncogenes and bFGF,which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wound healing.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c-fos and c-myc play an inducing role in regulating bFGF,and in turn affect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18.
C-myc、nm23-H1 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myc、nm23-H1两种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形成(CIN)10例及正常宫颈20例组织标本中C-myc和nm23-H1蛋白表达,采用统计学χ^2检验方法,分析这2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结果:(1)C-myc蛋白表达率:宫颈癌组织为40.00%,正常宫颈组织为10.00%,CIN为20.00%,表达与病理分类有关,腺癌表达率高于鳞癌,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过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学分级相关(P<0.05);(2)宫颈癌nm23-H1蛋白表达率为40.00%,宫颈炎组织表达率为5.00%,不典型增生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腺癌表达率为83.33%高于鳞癌32.35%,差异有显著性(P<0.05);(3)2种基因蛋白表达的比较:C-myc、nm23-H1 2种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myc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nm23-H1表达在宫颈腺癌早期呈高表达,可能为机体抑制肿瘤转移的防御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肉瘤(OMFS)组织中hTERT mRNA和C-myc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OMFS、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及3例口腔正常肌肉或脂肪组织中hTERT mRNA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OMFS组织中hTERT mRNA和C-myc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低度恶性OMFS组织中2者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度恶性组织(P<0.05).OMFS中hTERT mRNA和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17,P<0.05). 结论:C-myc的过表达使hTERT基因得以激活,可能与OMFS的恶性演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