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胆固醇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死亡率与血清胆固醇(TC)水平直接相关。新型调脂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药物)的发展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对调脂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除其降脂作用外,其调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时间更早,程度更显著。这可能与它所具有的非降脂作用有关。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及非降脂作用的临床应用作一陈述。  相似文献   

2.
高胆固醇血症是人类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强化调脂是当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基本策略。血脂调节药物辛伐他汀(Simvastatin)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其在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治疗中受到高度评价,目前成为治疗高脂血症的首选药物之一。然而,辛伐他汀在人群中的降脂疗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如何制订他汀类药物的个体化调脂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应用调脂药物治疗后,在调整血脂异常——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同时,还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事件和死亡率,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同时大大减少冠心病患者需做介入和搭桥治疗的需求。因此调脂药物,特别是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的重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邹燕  李薇  王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874-875
他汀类药物是近十几年开发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2CoA)还原酶抑制剂,因其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抑制炎症、稳定斑块等多种有益作用而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近年来所做的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表明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胆固醇治疗不仅降低了初级与二级预防中重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降低了二级预防中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关于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的最新共识和进展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降胆固醇药物可防止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新型调脂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药物)的发展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对调脂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他汀类药物问世至今20年,在国际上已上市品种的共有6种,其降血脂药理及许多新的适应证已被FDA认可。本文对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新型降脂药,通过竞争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和非降脂两种效应,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恶化,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和心血管病死率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类药物大多在肠道吸收,肝脏代谢,少数可直接经肾脏排泄。目前上市的品种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Torvastatin)、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等”。这类药物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大剂量使用也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还可以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为发达国家及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 (AS)是个隐匿发展的慢性过程 ,为发生冠心病的基本病因基础 ,临床上常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 (或糜烂 )引起出血 ,血栓阻塞冠状动脉血流所致。他汀类药物系 3 羟基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其作用机理是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酶即HMG CoA还原酶 ,从而限制胆固醇的合成[1 ] 。目前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他汀类药物除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外 ,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调整血脂能防止斑块破裂,减少冠心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阿托伐他汀是选择性、竞争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细胞合成及储存胆固醇,加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代谢清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他汀降胆固醇预防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预防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以降低LDL-C,使其达到〈100 mg/dl(2.6 mmol/L).TC、LDL、TG明显降低,及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TC和LDL-C,还有延缓斑块进展,使斑块稳定和抗炎等调脂以外的作用.所有冠心病患者,无论其血脂水平如何,均应给予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这无论从动物实验、人体病理研究,还是从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干预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证实。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严格意义上的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表明,降脂治疗对冠心病预防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确立了降脂治疗作为冠心病防治的标准治疗。近年来又针对冠心病高危病人提出了强化降脂标准。冠心病防治的首要目标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次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他汀类是目前最强效降低LDL-C、升高HDL-C的药物。冠心病病人应积极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争取更高的治疗达标率,减少冠心病事件和降低死亡率。但药物治疗需个体化,医生应按降脂强度为病人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同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宜为追求降脂效果而随意加大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树霞  王东明 《中国药师》2003,6(10):650-652
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血脂异常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作为AS发展的关键因素已被普遍接受。以此为基础 ,以调节血清总胆固醇 (TC)和LDL C为主要目标的干预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并开发和研制出他汀类药物 ,由于能有效控制TC和LDL C水平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成为有效防治血脂异常和AS的重要手段。1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调脂作用他汀类药物有共同的调节胆固醇的作用机制 ,由于这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的部分侧链 β、δ 二羟基戊酸与HMG CoA还原酶 (胆固醇合成过程中限速…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证明。但是,单纯降低血液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还不能够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能够减少了一部分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死亡,大部分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仍有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危险,就算在强化的降脂中再发的冠状动脉事件危险性仍非常  相似文献   

13.
红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代谢产物中含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酶,红曲与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症的主要机制相同。作用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可治疗骨质疏松症,红曲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是否也有他汀类药物相同的治疗效果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证明。但是,单纯降低血液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还不能够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能够减少了一部分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死亡,大部分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病人仍有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危险,就算在强化的降脂中再发的冠状动脉事件危险性仍非常高。所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CHD)的形成与血脂交换与代谢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冠心病血脂紊乱一般包括血清胆固醇(TC)升高,即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或甘油三脂(TC)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调脂药物治疗可明显减少CHD患者血管事件的发生,现就目前临床常用调脂药物使用及其注意事项作一阐述。1调脂药物1.1他汀类药物;在胆固醇合成过程中,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是一个限速酶,可产生下游产物-甲羟戊酸途径。他汀类药物是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甲羟戊酸的合成,临床上已做为常用的降脂药物,其不仅可以明显延缓和逆转动脉硬化,还具有保护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血脂异常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目前已经明确血胆固醇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陛有密切的相关性,积极降低血胆固醇可显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世纪90年代他汀类药物的问世,在调脂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美国空军得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试验(AFCAPS/TexCAPS)、英国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aps)、胆固醇和冠心病复发事件试验(CARE)、普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脏病长期干预试验(LIPID)及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等大型研究肯定了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总胆固醇(TC)18%~27%,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4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疾病负担, 亦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既往大量关于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临床试验证实, 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 ASCVD 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水平、 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 无 ASCVD 的患者亦可获益。然而, 目前无论是 ASCVD 高危患者还是无 ASCVD 的人群, 并未广泛应用降脂治疗。因此, 本文阐述了他汀类及其联合用药所带来的临床获益, 旨在增大受益人群,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 (NCEP)通常建议为预防冠心病 (CHD) ,老年人应普查胆固醇浓度并进行治疗。虽然辅助性研究支持老年人用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药物 )有益 ,但主要的预防性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调查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否可降低首次心血管意外与所有原因死亡的危险。对象为心血管健康研究 (CHS)成员中无心血管病、年龄≥ 6 5岁女性 1 2 5 0例和男性 6 6 4例。主要观察目标为致死性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与非致死性中风及CHD所致死亡 ,次要观察目标为各种原因所致的死亡。受试者每年随访 2次 ,调查心血管…  相似文献   

19.
谢羽飞  赵水平 《中南药学》2013,11(2):129-131
目前他汀类药物成为常用调脂药物,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然而,他汀类药物单用时,并不能使所有冠心病患者的LDL-C降至目标值,因此,临床上需要考虑调脂药物联合用药。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用时,肝脏毒性反应和肌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大;而他汀类与烟酸类药物联用,患者的耐受性差,故上述联合用药方案难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初期阶段的限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加强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及LDL前体的清除。临床实验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凋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非调脂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