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编制中国健康成年人(18~64岁)身体活动汇编(compil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ies,CPA),对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进行分类并提供能量消耗参考数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Ebsco,Web of Science,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以及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和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等,搜集与中国健康人群PA能量消耗相关资料,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提取、分类和汇总资料。结果:共汇编13类、241种身体活动,提供了具体PA的详细描述和代谢当量值。结论:本研究创编了中国第一版18~64岁健康成年人身体活动汇编,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人群、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健身专业人员以及卫生或商业部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未来可在中国版CPA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段开展多种PA能量消耗的测量。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成年居民运动锻炼与步行的活动强度和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并评价北京市成年居民身体活动强度和水平。方法:利用"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受试对象运动锻炼和步行活动情况,参考2000年美国"身体活动概要"和国内数据,对各种活动赋以相应MET值,参照WHO分级标准评价身体活动水平。结果:64.2%的北京市居民身体活动水平低,61.8%的居民从事每次超过10分钟的运动锻炼或步行,其中4METs以上强度的运动锻炼参与率为23.0%,步行的参与率为55.7%;60~岁组老年人参加运动锻炼的比率最高,为64.3%,但活动水平不高,活动水平低者占67%。结论:60%以上的北京市成年居民身体活动水平低,运动锻炼参与率仅为40%且强度较小,超过一半的活动量来自散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对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及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对北京市43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被试的年龄为14.92±1.76岁。结果:(1)参加中等及以上体育活动量的个体在人际交往能力上显著高于少量体育活动的个体(P<0.01)。(2)参加大量体育活动的个体在身体自尊、整体自尊上显著高于少量体育活动的个体(P<0.05)。(3)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通过三条路径间接影响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活动→身体自尊→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活动→整体自尊→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活动→身体自尊→整体自尊→人际交往能力。结论:中等及以上的体育活动量有助于促进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大量体育活动能够提升青少年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通过促进身体自尊、整体自尊,进一步改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4.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0~5岁早期儿童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和睡眠指南》,有关身体活动提高早期儿童健康水平效果与机制成为运动与健康促进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归纳WHO、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早期儿童身体活动指南以及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和睡眠24小时活动指南相关内容,介绍各国早期儿童身体活动状况,分析早期儿童执行24小时活动指南存在的问题,综述身体活动与早期儿童肥胖、心脏代谢健康、骨骼发育、运动能力与认知发展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建议进一步研究早期儿童身体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性特征,科学验证早期儿童身体活动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的长期效益。  相似文献   

5.
能量消耗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目前,超重和肥胖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许多研究开始关注总能量消耗(total energy expenditure,TEE)与超重或肥胖发生之间的潜在关系。身体活动能量消耗(physical activity energy expenditure,PAEE)是TEE的最大可变因素。准确测定能量消耗,特别是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了解某类人群身体活动水平,对有针对性地指导其科  相似文献   

6.
睡眠时间、身体活动水平与肥胖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大样本横断面研究,初步探讨睡眠时间、身体活动水平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通过体质监测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了香港3984名20~69岁成年人(1570名男性和2414名女性)的身高、体重、睡眠时间、身体活动水平及教育水平等方面资料。以睡眠时间、身体活动水平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以睡眠时间正常组和身体活动水平高组为基准,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间过短、过长或身体活动水平低者发生超重、肥胖的优势比(OR)。结果: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的男性和女性的超重率高于睡眠时间正常者(部分组别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睡眠时间为6小时(OR=1.91,95%CI:1.18~3.11)和小于6小时(OR=2.57,95%CI:1.33~4.98)的男性患肥胖的风险显著高于睡眠时间正常的男性。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女性(OR=1.90,95%CI:1.00~3.61)与睡眠时间正常的女性相比超重风险也更高。与身体活动水平高的男性相比,活动水平低的男性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都更高,出现超重和肥胖的风险也更高(肥胖:OR=1.91,95%CI:1.04~3.49;超重:OR=1.41,95%CI:1.02~1.95);但在女性中,这种差异不显著。结论: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以及身体活动水平过低都可能是导致肥胖的危险因素;保证充足但不过量的睡眠时间,增加身体活动是控制肥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学生不同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及运动效率。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查,筛选出从事轻体力活动的健康大学生49名,男性25名,女性24名,采用K4b2便携式心肺功能测定仪测量其进行不同体力活动(慢走、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时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生成量,用凯式定氮法测量24小时尿氮,利用Weir公式计算能量消耗量。根据能量消耗量(kJ/h/kg)和不同运动形式的运动速度(km/h),计算单位体重单位距离能量消耗值(J/m/kg)来表征运动效率,此值越高,运动效率越低。结果:体力活动平均能量消耗量:慢走12.11±1.84,快走19.00±2.60,慢跑32.99±4.90,骑自行车16.43±2.68;运动效率表征值:慢走3.03±0.47,快走3.17±0.43,慢跑4.12±0.61,骑自行车1.37±0.22;骑车运动效率最高,慢跑最低,慢走与快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体重除参考能量消耗,还可考虑运动效率选择适宜个体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幼儿平衡能力和动作发展水平探寻更好的方式方法。方法:将60名幼儿根据年龄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动作发展视角下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对照组进行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活动时间均为20~30分钟/每天。运动干预周期为1年。干预前后,采用Tek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双脚睁眼、双脚闭眼和单脚睁眼站立测试,选取压力中心(COP)包络面积、压力中心(COP)轨迹长度、压力中心(COP)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最大位移值为指标评估幼儿静态平衡能力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各年龄幼儿平衡指标变化整体上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4岁组在双脚睁眼、闭眼的COP包络面积及单脚睁眼COP轨迹长度与COP左-右位移长度上变化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幼儿在单脚睁眼(3岁、4岁、5岁)、双脚睁眼(4岁)和双脚闭眼(4岁、5岁)指标上的变化整体上有显著性(P<0.05)。且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在多个静态平衡指标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1)幼儿静态平衡能力呈现显著的年龄组间差异,随着年龄增加,幼儿静态平衡能力明显提高。(2)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在提高幼儿平衡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3)本研究设计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注重采用不同形式和难度的平衡动作练习,将幼儿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融入其中,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动作发展。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衰老是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近年来,常规的身体活动已被众多研究证明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群的内皮功能衰退。身体活动主要通过平衡血管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以及调节炎症环境,促进内皮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提高一氧化氮的生物利用度,维持血管内稳态。一定强度的常规运动还可以提高循环血液中内皮祖细胞的数目,增强内皮修复和血管再生能力。除此之外,身体活动对脂代谢、糖代谢、激素水平等的系统性调节,以及对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等风险因素的控制也是抵抗内皮衰老的生物学途径。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今后需要从分子、细胞等水平详细了解身体活动对血管功能的影响,并相应地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QTc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 32例 ,冠状动脉正常者 2 8例。分析比较两组活动平板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12导联心电图QTc离散度变化及ST段变化。结果 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冠心病组QTc离散度分别为 :(4 2± 11)ms;(6 5± 12 )ms ;(6 0± 15 )ms;(4 8± 11)ms。运动后各时间点QTc离散度比运动前明显升高(P <0 0 1) ;冠状动脉正常组运动前、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QTc离散度分别为 (36± 13)ms ;(39± 11)ms;(4 0± 12 )ms ;(38± 14)ms。运动后各时相QTc离散度与运动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运动后冠心病组QTc离散度比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P <0 0 1)。以运动后即刻QTc离散度≥ 5 0ms为标准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84 6 %,特异性为 80 2 %,预测准确性为 87 5 %。高于运动后ST段阳性标准的改变 (P <0 0 5 )。结论运动高峰时QTc离散度增加有助于观察心肌缺血程度 ,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规律运动习惯,但体力活动水平不同的女性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选取18~40岁女性受试者40人,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和食物频率问卷分别调查受试者体力活动水平和饮食情况,将受试者分为静坐少动组(20人)和体力活动组(20人)。采用Cortex心肺功能测试仪测试VO2max。收集受试者的粪便样本,通过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16SrDNA V4区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结果两组受试者基本身体情况和饮食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力活动组的每周体力活动水平和VO2max明显高于静坐少动组的每周体力活动水平和VO2max(P0.001)。两组间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坐少动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和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Parabacteroides的丰度明显高于体力活动组(P0.05)。结论适当增加体力活动能够优化肠道菌群结构,对健康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静  刘亚华  陈迪  万琼 《武警医学》2023,(11):930-934
目的 比较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超重成年人心肺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通过电话、现场招募等方式选取2022年5-8月北京市某社区64名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超重男性青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IIT组、MICT组和对照组(C组),12周干预前后分别利用递增负荷试验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身体成分。结果 试验后,HIIT组和MICT组VO2max均升高(P<0.05),MICT组全身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android区域脂肪含量与百分比下降(P<0.05),去脂体重增加(P<0.05),而HIIT组身体成分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所有参数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重男性青年采用不同运动方式进行体力活动时,HIIT在提升心肺适能方面具有时效性,MICT则是改善身体成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上海城区部分轻体力劳动者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海城区部分轻体力劳动者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部分轻体力劳动者52名,其中男性24名,女性28名,年龄40±12岁。全部实验持续5天。第1天,清晨空腹状态下,测定受试者静息代谢率(RMR),进行医学检查和身体基本形态、机能指标(身高、体重和身体成分)测定,采血检测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第2天起至第4天,连续3天分别填写24小时活动记录表(AR)和饮食记录表(DR),第5天回收表格并依此计算受试者的能量消耗和能量摄入。结果:(1)受试对象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2)能量摄入及能量正平衡(PB)与血液相关指标无相关。(3)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水平存在线性相关(r=0.80,P=0.0001),在控制年龄、性别、BMI等因素后,仍然存在显著相关(r=0.77,P=0.00001)。PB与体力活动水平(PAL)呈显著负相关(r=-0.66,P=0.0001)。结论:(1)上海城区轻体力劳动者饮食结构不合理,存在能量正平衡现象。(2)一定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导致摄入增加,同时也可能促进体力活动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居民在2016年的体育活动现状,并分析体育活动与居民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按比例配额方便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16个区选取20岁以上的1460名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91人、女性869人。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F检验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2016年度北京市体育人口百分比为32.06%,不参加体育活动人口的百分比为24.18%,69%的居民仅参加少量体育活动。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在21~30分钟的人数比例最高,为26.5%;每周活动1~2次的人数比例最大,为28.2%;每次进行轻微强度活动的人数比例最高,达61.2%;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壮身体(80.1%),缓解压力(47.5%)、健美体形(18.9%)、交朋友(12.3%)、展示和提高运动技能(10.2%)。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女性的体育活动量显著小于男性(P<0.001,d=0.41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年龄(P<0.01,ηP2=0.008)、受教育程度(P<0.001,ηP2=0.015)、月收入(P<0.001,ηP2=0.013)、职业(P<0.01,ηP2=0.011)对体育活动量影响显著;活动强度(P<0.001,ηP2=0.023)、活动时间(P<0.001,ηP2=0.041)、活动频率(P<0.001,ηP2=0.026)对积极情绪体验影响显著;活动时间(P<0.001,ηP2=0.042)和活动频率(P<0.001,ηP2=0.057)对消极情绪体验影响显著。结论:北京居民的体育活动现状与"经常锻炼"标准依然存在差距。居民中60~69岁、男性、教育程度较高以及从事管理职位的人群活动量较大。体育活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大,频率越高的大活动量在积极情绪上得分较高,这种影响是通过对积极情绪的激活和对消极情绪的降低同时实现的,即体育活动量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实现改善情绪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与青少年外显问题行为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问卷(PARS-3)、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对北京市41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参加中等量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表现出较少的外显问题行为;(2)参加大量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自尊水平;(3)整体自尊和身体自尊在体育活动和违纪行为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青少年参加适量体育活动会提高自尊,最终降低外显问题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中大鼠苍白球内侧部对皮层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皮层脑电(ECoG)及局部场电(LFPs)同步记录技术,动态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中大鼠皮层辅助运动区、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电活动变化规律。结果:运动开始阶段,大鼠能够自主跟随跑台进行运动,持续约43 min(43±11.8 min)后,大鼠自主运动能力明显降低,此时,皮层神经元功率谱重心频率显著降低(P<0.01),提示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而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功率谱重心频率显著升高(P<0.01),提示兴奋性增强;此时给予大鼠一定的外部刺激,大鼠仍可继续运动一段时间直至力竭,皮层神经元功率谱重心频率降至最低(P<0.01),而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功率谱重心频率达到最高(P<0.01)。力竭运动过程中,苍白球内侧部局部场电活动与皮层脑电活动呈相反变化趋势,且不同阶段两区域神经元在0~30Hz范围内均显著相干。结论:力竭运动过程中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经丘脑中继后对皮层神经元产生去兴奋作用,是导致疲劳及运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苍白球内侧部-丘脑-皮层通路在运动疲劳产生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身体活动对执行控制和脑功能的积极影响。行为研究发现,身体活动对儿童、成人和老人的执行功能均有促进作用,身体活动特别有益于老人的认知保护;脑电研究发现,身体活动更多或体能更好有益于认知过程,这些认知过程与刺激编码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分配和更快的认知加工以及更好的抑制与监控能力相关联;核磁共振研究发现,身体活动能促进脑的神经生长、神经执行功能和神经保护功能,从而影响脑的可塑性。未来研究应注意对执行功能结构进行细分、考察不同的执行功能成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进一步探索身体活动与生活因素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湖南省土家族成年人2000年和2010年体质差异,分析其2010年体力活动状况,为促进该地区少数民族成年人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0年和2010年湖南省第一次和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中9722名20~59岁土家族成年人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12项原始指标,比较其体质状况,利用体质监测中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其体力活动情况。结果:(1)与2000年相比,2010年土家族成年人体质达标率下降,女性达标率略高于男性;身体形态指标均升高(P<0.05),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显著增加(P<0.05);除40~59岁男性肺活量外,肺活量和台阶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多项身体素质指标下降。(2)职业劳动是土家族成年人体力活动的主要来源;20~39岁男性以大强度体力活动为主,40~59岁男性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能耗增多;女性以中、小强度体力活动为主。结论:10年来,湖南省土家族成年人体质整体有所下降,形态指标虽有较大改善,但机能和多项素质下降,肥胖和超重人数增加,男性尤为明显。职业劳动是其体力活动主要来源,闲暇时静态活动较多,体育锻炼者很少。  相似文献   

19.
韦武  林涛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48-949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例初步诊断冠心病患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将180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并分析运动试验结果.结果:180例患者中确诊冠心病者(冠心病组)116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64例.冠心病组运动试验阳性83例(71.6% ),阴性33例(28.4% ).对照组运动试验阳性21例(32.8% ),运动试验阴性43例(67.2% ).冠心病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存在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简单方便,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结合冠心病易患因素综合分析,可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身体活动不足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增加身体活动是NCDs的有效非药物干预手段,肌肉因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肌肉因子在运动中由骨骼肌细胞响应肌肉收缩分泌和释放,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作用于多个器官、组织,调节重要器官如脂肪、肝脏、大脑、肌肉、骨骼等的生理代谢过程。本文梳理了肌肉因子与各组织器官间的交互作用(crosstalk),探讨身体活动通过释放肌肉因子防治NCDs和改善健康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