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口换药的最佳方法。方法将78例气管切口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与试验组各39例,传统组换药法按常规消毒后,将无菌干纱布块剪成"E"字形,以气管套管为中心,将无菌纱布上下交错覆盖切口,用胶布固定;试验组消毒同传统组消毒方法,消毒后用引流专用无菌敷贴,以气管套管为中心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将敷贴固定于切口处,抚平敷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切口周围皮肤菌落数显著低于传统组(P0.01);试验组切口局部情况优于传统组,并且每周换药成本较传统组降低了47.86%,节省了操作时间82 h。结论试验组换药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操作程序,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
局部应用碘伏预防切口感染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材料与方法1.1碘伏组选择2003年1月-2004年9月,普外科手术患者403例,常规消毒皮肤后用薄膜手术巾黏贴切口皮肤,手术结束,关好腹膜后用碘伏冲洗切口两次,用无菌纱布吸干溶液,逐层缝合切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液;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在其他治疗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气道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滴注湿化液可以减少气道内的痰痂形成,避免气道痉挛、刺激性咳嗽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输液泵持续滴注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3):419-420
目的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行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ICU住院时间和护理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ICU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青飞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216-1217
目的 对应用湿性敷料换药方式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84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采用传统外科换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湿性敷料换药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平均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湿性敷料换药方式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行ICU气管切开手术出现肺感染患者予以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肺感染患者45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状。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总体有效率22例(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11例(50.00%)。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1例(4.35%)均低于对照组10例(45.45%)。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行ICU气管切开发生肺感染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广泛用于临床护理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0.5%碘伏用于会阴消毒已广泛应用,但用于切口冲洗以预防感染尚未见报道,现就我院应用0.5%碘伏冲洗切口以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24h之内行气管切开术后感染预防。方法:对我病区1999年1月至11月收治的3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感染预防医院的调查和分析对策,清洁,消毒,气道灌洗,促使其咳嗽,排痰,根据病情2-4h1次,并配合翻身,拍背,增加肺活量,然后气管滴药,每天定时做雾化吸入。结果:收治的3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好转或治愈的31例,自动放弃治疗4例,死亡1例,其中,呼吸道感染1例,结论:病人突发起病,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病室及工作人员手,紫外线,治疗桌面等的监测工作,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养成为每一个病人操作后洗手的习惯。预防各种细菌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9.
0.5%碘伏用于会阴消毒已广泛应用,但用于切口冲洗以预防感染尚未见报道,现就我院应用0.5%碘伏冲洗切口以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1年1月-2002年1月间,将1 220例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随机分为0.5%碘伏组420例)、甲硝唑(Metronidazole)组(400例)及对照组(400例),进行临床观察。3  相似文献   

10.
黄祥清 《工企医刊》2006,19(4):16-17
气管切开易引起肺部感染是与病房环境、手术原因、病人的本身病情发展有关,特别是由于操作者吸痰不当等原因所致。加强病室的管理,严格掌握气管切开的适应症,强调规范操作,如正确的吸痰方法和吸痰时机,能有效地控制病人肺部感染,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预防气管切开术后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兰 《职业与健康》2004,20(11):184-185
目的重视并加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分析找出气管切开术后易发生感染的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由于严把了护理质量关,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33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无1例发生感染,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根据气管切开术后易感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一环扣一环,严把护理质量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采用不用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间断滴注及氧气雾化;观察组30例采用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比较2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和湿化效果。结果 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痰栓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的50%,增强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不良反应,符合人体生理需要,气道湿化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增强舒适感等。  相似文献   

13.
双氧水用于气管切开伤口换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分别用 75 %酒精和 3%双氧水气管切开伤口换药 12 2例 ,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2 2例住院患者 ,用随机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 :1995年 10月~ 1996年 12月收治的 30例 ,其中重型颅脑损伤 18例 ,Glasgow计分均≤ 8分 ,年龄 19~ 5 0岁 ;高血压性脑出血 12例 ,年龄 5 1~ 70岁 ,以 75 %酒精行气管切开伤口换药。观察组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92例 ,其中重型颅脑损伤 6 2例 ,Glasgow计分均≤ 8分 ,年龄18~ 6 3岁 ,高血压脑出血 30例 ,年龄 36~ 80岁 ,以 3%双氧水行气管切…  相似文献   

14.
1 气管切开病人易发生肺部感染1.1 口咽部定植细菌下移 有50%~70%的健康人在睡眠时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当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如昏迷,气管切开时更易发生。1.2 细菌沿插入管管壁与气道间的间隙移行 皮肤表面寄生的细菌随住院时间延长及抗生素的应用不断发生演变,气管切开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性渗出及水肿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定植及沿管壁下移,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15.
碘伏冲洗会阴侧切口预防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文丽 《职业与健康》2004,20(8):110-111
以往产科会阴侧切口缝合前多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伤口预防感染,但研究表明,甲硝唑用于创面消毒,抗菌谱较窄,主要对厌氧菌有杀灭作用,对需氧菌、病毒、支源体无效.自2002年6月以来,我们对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口的产妇,在缝合切口前用1‰碘伏(Iodophor)冲洗伤口预防感染,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接诊的80例ICU内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系统护理方案。采用相关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47,P=0.023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45,P=0.0122)。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97,P=0.0064)。结论: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内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进气管切开开口敷料,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将79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普通开口纱布上覆盖医用无纺布,灭菌后换药使用;对照组用普通灭菌开口纱布换药,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日换药次数和切口周围皮肤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日换药次数分别为(1.76&#177;0.79)和(4.44&#177;0.84)次;切口周围皮肤感染率分别为7.50%和38.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医用无纺布用于气管切开换药,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吴虹 《药物与人》2014,(9):302-302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干预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效果应用,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9月出院的44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干预组,2010年10月~2011年9月同期归档病例37例为对照组。干预组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出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出院1周时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绪论: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对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66例会阴侧切口使用碘伏消毒联合红外线照射局部治疗,总结了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使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68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一个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观察组采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下方气囊用于充气,上方气囊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引气囊上滞留物及口咽部分泌物,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以后VAP的发生率.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进后的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