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TEE检测非瓣膜性房颤左心耳的大小及功能与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及指导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TEE对41例非瓣膜性房颤伴有或不伴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左心耳检测,根据左心耳的形态特点,测量出左心耳入口的宽度、左心耳顶部到入口的长度,同样用描记法测出左心耳舒张末容积,运用脉冲多普勒测出左心耳血流充盈与排空速度,检测左心耳内透声情况及有无血栓。结果41例房颤患者中左心耳血栓7例,有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的左心耳的大小、容积无显著性差异,而左心耳的峰值血流排空速度差异具有显著性;随房颤病程变化,左心耳容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伴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上述指标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左心耳大小、形态的改变,功能的减低,血流速度的减慢是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左心耳大小、形态及功能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以及指导治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流场向量、涡流及能量损耗(EL)的特点。方法 选取接受TEE检查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5例,包括阵发性房颤组20例和持续性房颤组15例,对照组为同期接受TEE检查的窦性心律者12例,采用VFM技术分析不同心律状态下左心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①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相比,心率、左房内径、左心耳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窦性心律组及阵发性房颤组收缩早期和舒张晚期左心耳向量分布规则均匀,收缩晚期和舒张早期向量稀疏、紊乱;持续性房颤组多数于整个心动周期出现规则均匀的向量,但向量方向持续变化。③窦性心律组及阵发性房颤组舒张晚期观察到左心耳开口处的小涡流。④窦性心律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左心耳流场EL于收缩早期及舒张晚期出现峰值,持续性房颤组左心耳流场EL多数在各时相均维持较高值。结论 VFM技术可以清晰显示不同心律状态下左心耳的流场特点,为评估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流动力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EE检测非瓣膜性房颤左心耳的大小及功能与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及指导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TEE对41例非瓣膜性房颤伴有或不伴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左心耳检测,根据左心耳的形态特点,测量出左心耳入口的宽度、左心耳顶部到入口的长度,同样用描记法测出左心耳舒张末容积,运用脉冲多普勒测出左心耳血流充盈与排空速度,检测左心耳内透声情况及有无血栓。结果41例房颤患者中左心耳血栓7例,有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的左心耳的大小、容积无显著性差异,而左心耳的峰值血流排空速度差异具有显著性;随房颤病程变化,左心耳容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伴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上述指标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左心耳大小、形态的改变,功能的减低,血流速度的减慢是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左心耳大小、形态及功能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以及指导治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胸、食管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采用经胸、食管超声心动图 (TTE ,TEE)技术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功能。方法 测定 2 6例健康人和 2 8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左心耳容积变化率和充盈血流速度峰值、排空血流速度峰值 ,并将高血压病患者按左房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分为 2组。结果 随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和左心耳渐扩大 ,其容积变化率下降 ,血流频谱形态改变及血流峰速降低 ,经TEE虽然较TTE检查图像清晰 ,但TTE更方便、易行。结论 应用TTE及TEE技术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功能可预测高血压病病情 ,判断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估测左心耳功能及血栓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维军  刘霞  游树荣  郄占军  王琴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8):472-473,F003
目的 评价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估测左心耳功能及诊断左房血栓的价值。方法 采用TEE对33例伴有或不伴有房颤患者检测左心耳容量及收缩功能,探测左房和左心耳内有无明确血栓征象。并与经胸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比较。结果 33例患者中左房血栓6例,左心耳血栓6例,排除左房血栓3例。根据左心耳面积测定计算出左心耳射血分数(Efv)与左心耳峰值血流排空速度(Per)相关性良好(r=0.84)。结论 TEE不仅可定性诊断左房血栓,还可测量左心耳射血分数,房颤患者左心耳面积扩大,左心耳射血分数减低,评价左心耳功能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左心耳的大小、功能及与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及指导治疗等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TEE对41例非瓣膜性房颤伴或不伴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左心耳检测,根据左心耳的形态特点,测量出左心耳入口的宽度(d)、左心耳顶部到入口的长度(L),用描记法测出左心耳舒张末期容积(EDV),运用脉冲多普勒测左心耳血流充盈与排空速度,检测左心耳内透声情况及有无血栓。结果41例房颤患者中左心耳血栓7例(17%),有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的左心耳的大小、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左心耳的峰值血流排空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52±0.19)m/s与(0.32±0.69)m/s,P〈0.01)];随房颤病程变化,左心耳容积变化具有显著差异[(6.5±1.8)m/s与(8.5±1.0)m/s,P〈0.01];房颤伴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间上述指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6.9±2.2)m/s与(7.5±1.2)m/s,P〈0.05]。结论左心耳大小、形态的改变,功能的减低,血流速度的减慢是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左心耳大小、形态及功能对帮助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及指导治疗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特发性房颤左心房/左心耳的评估及意义.方法: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特发性房颤和对照组左心房/左心耳检查,检测左心房大小和回声、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左心耳血流最大排空速度和最大充盈速度,比较这些参数的改变.结果: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清晰显示所有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及其它相关结构声像图和准确测量有关参数,不良反应轻微.特发性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之间及其与对照组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伴有和不伴有左心房自发性显影的特发性房颤患者之间及其与对照组的年龄、病程、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左心耳血流最大排空速度及左心耳血流最大充盈速度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能够客观地评价特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左心耳,发现自发性显影、血栓和血流速度异常,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食道超声(TEE)及经胸超声(TTE)在检测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中的价值。方法对7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同时进行TEE和TTE检查,比较左心耳血栓的检出情况。结果74例房颤患者中,TTE检出左心耳血栓9例(12.16%),其中假阳性3例;检出左心耳自发显影(SEC)5例(6.76%),其中假阳性2例;TEE检出左心耳血栓24例(32.43%)、左心耳SEC18例(24.32%),两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超声表现:左心耳血栓表现为左心耳内壁异常回声团块附着,为低回声或稍强回声,左心耳SEC表现为左心耳内漩涡状或云雾状回声,提示血栓形成高危状态。结论 TEE对左心耳血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TE,对房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左心耳充盈排空功能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组织速度显像(TVI)技术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充盈和排空功能变化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和31例对照者(对照组),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条件下获取左心耳超声图像,应用TVI技术对左心耳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PDVE)及其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左心耳壁顶部PSV和PDVs高于其余节段(P〈0.05),房颤组左心耳壁各节段PSV和PDVE较对照组均降低(P〈0.01)。对照组心耳顶部PSV与左心耳面积变化率(LAA—EF)和左心耳充盈速度(LAA—EV)呈正相关(r=0.656、0.712,P〈0.001),房颤组心耳顶部PSV与左房腔内径(LADd)呈线性负相关(r=-0.66,P〈0.001)。结论:TVI技术可定量评价左心耳排空及充盈功能,左心耳顶部PSV是反映左心耳整体排空功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左房左心耳血栓的作用。方法应用TEE对35例房颤患者进行检查。结果15例有左心耳血栓,7例有左心耳自发造影现象发生,35例患者均有左心耳血流缓慢。结论TEE在诊断左房左心耳血栓及对临床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流动力学的TEE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M-TEE),对30例健康人和30例非瓣病房颤患者(NVAF)心底短轴切面测量了左心耳最大直径,同一心动周期内左心耳最大及最小面积及左心耳最大空速度,产将NVAF患者按照自发显影及血栓的有无分为2组。发现NVAF组左心耳增大,收缩力及血流速度均减低,且这种变化在有血栓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心脏增强断层扫描(CT)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LAA)大小及形态,并探讨CT在NVAF患者血栓栓塞预防诊疗中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的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189例,同时纳入无并发器官功能障碍的相对正常的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患者作为对照组(52例),术前行CT心脏增强扫描检查。对纳入患者进行包括基本资料、并发疾病、抗凝治疗和心房颤动(AF)持续情况在内的全面的临床评估。采用CHA2DS2-VASc评分标准评价NVAF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并根据CT显像LAA有无血栓形成将NVAF患者分为血栓组(13例)和非血栓组(176例)。比较对照组和不同CHA2DS2-VASc评分血栓栓塞风险亚组以及有无LAA血栓形成亚组之间LAA大小、形态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LAA参数对NVAF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VAF患者具有较大的LAA开口径,对照组风向标及仙人掌型LAA居多,而NVAF患者4种LAA形态大致相等。LAA开口及容积随着CHA2DS2-VASc评分血栓栓塞风险的增加而呈增大趋势,中低危血栓栓塞风险组鸡中翼型LAA居多,而栓塞高风险组菜花型LAA居多。与非血栓组比较,LAA血栓组NVAF患者具有较大的LAA开口、容积和较多的菜花型LAA。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除CHA2DS2-VASc评分外,菜花型及大的LAA开口径可独立预测NVAF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结论 心脏CT增强扫描能很好地分析LAA大小及形态,且相关参数对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付翠平  伍伟锋 《医学综述》2006,12(4):219-221
房颤患者具有很高的血栓栓塞的风险,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因此,从理论上讲封堵左心耳可减少房颤血栓的发生率。本文对左心耳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及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房颤患者凝血因子的检测,观察不同临床因素与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为60例慢性非瓣膜性房颤病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同批检测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浓度、纤维蛋白原(Fg)浓度,按年龄(<70岁、≥70岁)、左房内径(<40mm、≥40mm)、血糖(<7.0mmol/L、≥7.0mmol/L)、有无高血压(SBP≥14OmmHg和/或DBP≥90mmHg)、房颤类型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vWF、Fg或D-D浓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房颤患者血浆vWF、D-D、F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除有无糖尿病亚组间Fg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外,在不同年龄亚组、不同左房内径亚组、有无糖尿病亚组、有无高血压亚组vWF、Fg或D-D浓度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而在不同房颤类型亚组间vWF、Fg、D-D浓度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①房颤患者血浆vWF、D-D、F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阵发性房颤亚组与非阵发性房颤亚组血浆vWF、D-D、Fg水平无显著差异,提示阵发性房颤有同样的血栓栓塞的风险。②左房内径扩大、高龄、糖尿病、高血压是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自发显影(SEC)与左心耳功能状态、心房纤颤及血栓形成的关系,作者采用经胸及经食管超声测量了117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房径(LAD)、二尖瓣口面积(MVA)、左心耳最大面积(LAA-are)、最大充盈速度(LAA-Vpf)和最大排空速度(LAA-Vpe),并观察了左心房和左心耳血栓及SEC程度。结果:该117例患者中,窦性心律57例,房颤60例;无血栓者98  相似文献   

16.
王红梅 《医学综述》2008,14(15):2327-2329
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NVAF)是指风湿性心脏病以外的其他心脏病所致的心房颤动。随着社会的老龄化,NVAF逐年增多,栓塞和卒中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其治疗主要存在三大难题:一是心房颤动复律与窦律的维持;二是心室律的有效控制,是对不能复律者的有效控制;三是防止发生卒中。本文就NVAF的流行病学特征、栓塞和卒中的危险因素,华法令在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局限性、出血并发症及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出现和应用前景,中药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纤溶能力、减少或延缓血栓的形成中的抗凝治疗作用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非风湿性房颤 (NRH AF)患者经心律平和比索洛尔复律后左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利用超声多普勒观察了 2 3例NRH AF患者分别服用心律平和比索洛尔复律后第 1、30天的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MIF)和肺静脉血流 (PVF)变化 ,并与 15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10 0 % (2 3/ 2 3)的患者复律后第 1天A、Z波可探及。两组患者间复律后第 1天的房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 (Ap1d)、速度积分 (Ai1d)和房缩期肺静脉返转血流峰速(Zp1d)、速度积分 (Zi1d)无显著性差异 ,但均较正常显著减小 (P <0 .0 1)。此后两组患者的Ap、Ai、Zp、Zi都程度不同的增大。但复律后第 30天时两组患者的Ap、Ai、Zp、Zi都仍较正常组显著减小 (P <0 .0 5 )。与心律平组患者相比 ,比索洛尔组第 30天时的Ap30d显著减小 ,且 1个月内Ap、Ai、Zp、Zi的变化率 (△X)也均显著减小 (P <0 .0 5 )。结论 :NRH AF患者经心律平或比索洛尔复律后 1个月内左房收缩功能均不能完全恢复 ,从复律后左房机械收缩功能的改变来看 ,心律平疗效优于比索洛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