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总结应用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住院患者4例胫骨骨髓炎、骨缺损、皮肤缺损,随访7个月~12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均采用骨搬移术治疗。结果4例骨折均在8个月~11个月搬移,成功解决了骨与软组织缺损。结论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同时恢复肢体长度,损伤小,疗效确切,不易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长管骨骨缺损采取清创,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干及干骺端截骨,保留骨膜,骨搬移方法治疗胫骨骨缺损。结果:每天延长骨缺损1mm,搬移处骨成骨钙化,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其中6例效果理想,2例仍有约1.0~1.6cm肢体短缩。截骨延长平均5.3 cm,所有8例患者截骨骨延长区骨愈合良好,骨缺损区延长后均得到修复。结论:骨搬移术是治疗骨髓炎病灶清除后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70-72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采取骨搬移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胫骨骨折手术,且术后均存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骨搬移术治疗,n=29)与对照组(采取植骨内固定法治疗,n=29),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采用骨搬移术治疗,手术创伤小,能加快愈合速度,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61)
目的分析在临床中应用骨搬移术对于胫骨骨折发生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列表法选取在医院从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经术后发生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胫骨骨折病人共有36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研究组实施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胫骨骨搬移延长,对照组实施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胫骨骨搬移延长,在治疗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治疗时长、术中的出血量、膝关节与踝关节的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用时与术中的出血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发生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时应用骨搬移术的疗效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骨搬移技术治疗严重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牵拉组织再生原理,对26例四肢高能量损伤后下肢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采取病灶彻底切除+干骺端截骨搬移术。术后7 d以0.25 mm/6 h速度延长,固定延长至骨缺损端会合,于骨缺损处两断端加压并继续维持外同定支架至骨愈合。结果 26例全部获随访,平均随访56(20~92)个月。骨延长2~14 cm,平均5.5 cm,骨性感染全部治愈。带支架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23例骨缺损处及延长部位骨生长良好,达到了骨性愈合;3例断端骨接触后6个月无明显骨愈合,其中2例行自体髂骨植骨,1例拆除支架后行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4~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截骨延长部位及骨缺损对合处对位对线良好。结论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术后感染控制良好,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康医学》2017,(17)
目的:观察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43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患肢与腱侧长度差、疼痛(VA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31例骨折断端加压固定+截骨延长,25例临床治愈,3例出现针道感染,清创后治愈,1例固定针松动给予外固定针,均经8~10个月拆除外固定架。2例出现骨不连予再次自体骨移植术,经12~14个月拆除外固定架。12例骨搬移术,10例临床治愈,1例出现针道感染,清创后治愈,1例出现骨不连予再次自体骨移植术,经1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手术后患肢与腱侧长度差与VAS疼痛评分相较于手术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术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用于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纵向骨搬移术的手术编码的质量,为医保付费、临床研究等做好数据支撑.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ICD-9-CM-3的分类要求、通过与临床医师沟通交流、查阅纵向骨搬移术相关文献了解手术目的及具体方式、并结合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对该手术编码进行探讨.完整的纵向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手术编码除了胫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 Orthofix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科室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采用 Orthofix 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及骨折不连接患者18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0~8.0)cm×(2.0~3.5) cm,骨缺损长度5.0~10.0 cm,平均8.0 cm。闭合性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15例。术前根据患肢长度、病灶范围和骨缺损长度设计 Orthofix 外固定支架的安装步骤。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内失活的软组织、增生肉芽及死骨,把 Orthofix 外固定支架安置在小腿内侧,在胫骨相应部位进行穿钉和截骨,术后1周以1.0 mm/d 的速度进行缓慢骨搬移延长。结果本组病例经6~16周(平均10周)骨搬移延长,原胫骨骨缺损断端合拢,所有患者骨搬移延长区新生骨组织形成良好,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停止延长后维持外固定架固定3~12个月(平均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骨搬移延长5.0~10.0 cm,平均8.0 cm。骨痂矿化时间为10~20周,平均11周。疗效按 Johner-Wruhs 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Orthofix 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创伤小,操作方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康复治疗腕部损伤术后治疗疗效。方法:将221例腕掌侧切割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术修复,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配合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进行功能评定。两组患者分别经3个月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手指屈伸,拇指外展和对掌以及患者皮肤感觉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中药配合康复治疗不仅能加速腕掌侧切割伤术后的运动功能恢复,同时还能促进其感觉功能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3.
14.
《河南医学研究》2016,(1)
目的探究采用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阳市骨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Ilizarov骨延长与骨搬移技术治疗。结果 37例得到Ⅰ期控制,3例需要再次进行1~3次清创术,最终均得到控制。29例骨折断端加压固定+截骨延长患者中,25例骨折Ⅰ期愈合,4例患者发生骨不连;11例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在Ⅱ期进行骨折断端清理和自体骨移植术后愈合。术后出现针道感染者7例,外固定针松动2例。结论对下肢长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Ilizarov骨延长和骨搬移技术临床疗效显著,但需要在术后预防关节功能障碍、针道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严重复杂感染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下肢创伤后严重复杂感染长段骨缺损患者37例,入院后保持开放性创口引流通畅,控制急性感染,分次扩创。按照Ilizarov骨搬移技术的基本方法步骤实施,观察骨延长时间、骨愈合时间、带架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按Paley骨与功能分级方法评价功能恢复程度,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患者骨缺损长度、带架时间、骨延长时间与骨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有1例患者因依从性差、放弃治疗,2例患者分别因皮肤鳞癌变和反复软组织溃疡而截肢。有5例尚在康复治疗中,另29例骨缺损得以修复,肢体得到挽救,功能大部分得以恢复。29例患者Paley评级:优7例,良13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69.0%。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骨缺损长度、带架时间、骨延长时间与骨愈合时间均呈正相关(r=0.615、0.987和0.515,均P<0.01),与功能恢复程度均呈负相关(r=-0.519、-0.740和-0.619,均P<0.01)。结论Ilizarov骨搬移技术具有简便、实用、效果显著等优点,是目前治疗下肢创伤后严重复杂感染长段骨缺损、挽救肢体并最大限度恢复功能的常用方法,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38岁(23~54岁),手术清创后胫骨缺损平均7.7 cm (3.0~21.0 cm ),软组织缺损面积平均7.5 cm2(3.6~18.4 cm2)。应用llizarov技术安装外架及固定针,采用骨缺损端同步延长与加压固定、术中直接加压固定或快速加压固定后逐步延长。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8~36个月的随访(平均16.2个月),全部患者胫骨缺损在7~28个月获得重建,平均12.3个月。4例骨缺损端术后快速加压获得愈合。2例对合端接触后无骨愈合征象,采用“手风琴技术”,1例骨端愈合,另外1例无效后植骨愈合。9例大段骨缺损皮肤软组织卡压于骨搬运端之间,行皮肤修整断端清理,其中6例同期进行松质骨植骨。14例软组织缺损在骨搬移过程中创面逐渐缩小获得愈合,1例特大面积皮肤缺损经游离植皮后愈合。根据Paley评价标准,本组优12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3.3%。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选择的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病灶清除术配合肿节风灌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与病灶清除术配合肿节风灌流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使用病灶清除术配合肿节风灌流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胫骨感染大段骨缺损患者使用自制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法进行治疗,回顾分析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胫骨感染后大段骨缺损25例,采用感染骨段彻底清创、胫骨截骨后使用自制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移。结果:25例胫骨感染伴大段骨缺损患者中,通过骨搬移截骨端骨延长612 cm,平均延长8.5 cm,术后使用自制外固定支架固定612 cm,平均延长8.5 cm,术后使用自制外固定支架固定613个月,结果显示延长区有明显连续新骨生成。双下肢长度:19例一致,6例有1.013个月,结果显示延长区有明显连续新骨生成。双下肢长度:19例一致,6例有1.03.5 cm肢体短缩,但对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所有患者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的症状出现。结论:采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大段骨质缺损,操作简单,临床治疗效果可靠,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大块骨缺损的一种可靠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斌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3):395-396
目的 探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0-2011年收治的18例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患者行骨外固定术.结果 本组15例患者术后随访5~48个月,全部达到骨性愈合.且使用外固定方法治疗中下段骨折的骨髓炎骨缺损,对骨折的愈合有明显影响.结论 掌握创伤性骨髓炎的病因,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操作骨外固定技术,能很好地治疗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