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和方法。方法根据急诊科护士专科工作年限分为10年以上、4.10年、低年资及轮转护士3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护士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和不同的培训重点,由专人管理和培训。结果通过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结论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发挥了护士的专长,补缺了各层次护士的不足,起到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根据急诊科护理工作繁重、患者病情复杂、随机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护士长在排班上既要考虑护理人力的均衡,又要考虑到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我科于2008年实施护士分层次排班模式,以层级护理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诊科日急诊量120~150人次。设抢救室 相似文献
6.
7.
分层次培训在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分层次培训在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即将护龄、岗位和职称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运用不同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认为分层次培训是适合护士继续教育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对在职护士实施分层次培训,促进护士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方法:拟定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方针及方法,并组织考核。结果:实施分层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有显著提高,满足了患者的需要,促进了学科的成长。结论:分层培训针对护士分层次的需求,充实调动护士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在职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当代护士》2016,(4)
目的探讨读书报告会在护士分层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读书报告会运用在护士分层次培训管理中,方法包括在职护士培训中采用读书报告,根据护士工作年限、职称结构不同,进行个性化的读书报告内容安排,每月组织2次读书报告,每次时间10~15分钟,比较读书报告会开展前后护士自身能力自评情况及其对开展读书报告会的效果评价。结果开展读书报告会后,各层次的护士在查阅文献、专科知识提高、多媒体制作、沟通表达、运用文献指导工作等能力明显提高,且与开展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7.50%以上护士认为开展读书报告会可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培养评判性思维、拓宽知识面和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结论读书报告会应用于护士在职培训中效果好,实现资源共享,激发学习兴趣,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层次培训在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风湿科护士11名,在其岗位胜任力培训中实施分层次培训,比较培训前后风湿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差异。结果:培训后风湿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均较培训前提高(P0.05)。结论:在岗位胜任力培训中实施分层次培训,可提高各级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高病区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余华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6):832-835
目的 探讨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在临床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浙江省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参与临床护理培训的102名护理人员,将2018年1-6月参加培训的51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2019年1月参加培训的51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培训模式,观察组在... 相似文献
16.
目标管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让组织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激励员工努力完成工作目标[1,2].2008年1月以来,我们将目标管理法应用于52名急诊室护士的分层次培训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慧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2):1442-1443
目的:探讨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在职继续教育模式。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培训形式、时间、频次、考核方式等进行创新,采用多渠道、灵活多样的形式,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分专科培训。结果在职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为护士提供了在岗参与学习的机会,保障了护士按计划接受培训,也满足了不同能级护士的培训需求。结论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应按需施教,充分考虑护士工作的特殊性,才能让护士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护士分层次培训和在职教育,加强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根据护士工作年限及职称制订分层次培训计划,培训方式采取科内实践、理论授课和操作示范等。结果分层次培训前护士“三基三严”考核得分为(87.8±12.7)分,培训后得分为(93.54-9.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4,P〈0.05);分层次培训前患者满意度为95.0%,分层次培训后患者满意度为9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8,P〈0.05)。结论合理分层次培训与管理护士,挖掘人的潜力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运用于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017年新进入手术室护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导师"制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微课微视频、视频反馈教学、情景模拟训练等多元化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新护士理论考核、专业技术考核、手术配合质量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室新护士理论考核、专业技术考核、手术配合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多元化培训模式使新护士尽快达到岗位要求,提高了手术室新护士的核心能力,明显提升了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