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可直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挽救濒死心肌,成为再灌注的有效手段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对老年AMI患者疗效如何,还存在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0岁以上的AMI患者行PCI的治疗结果,并与非老年AMI患者对照分析,以评价PCI对高龄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PCI,记录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观察PCI术后半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90例患者中,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11例,发生率为12.2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Killip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造影剂剂量、术前肾功能不全、基线肌酐清除率(CCR),患者PCI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Killip心功能分级、LVEF、造影剂剂量、术前肾功能不全、基线CCR均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PCI术后随访半年,均无死亡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45.45%,明显高于未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PCI...  相似文献   

3.
将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50例随机分为行PCI术后冠状动脉内注入尿激酶(UK)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两组临床事件、心律失常、ST—T改变、QT离散度、心功能及左室重塑情况。结果两组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及QT离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AMI直接PCI后强化溶栓治疗对于抑制和逆转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和远期预后要优于单纯PCI治疗。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冠心病的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害最大,本研究旨在对比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药物保守治疗的远期疗效,探讨较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都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方法.AMI患者仅行静脉溶栓治疗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恢复闭塞血管血流,仍影响预后;PCI能尽早、充分、持续地开发梗死相关动脉(IRA),挽救濒死心肌,防止远期左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和降低病死率~([1]).本文对AMI行延迟PCI治疗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探讨其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QT离散度(QTd)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而再灌注治疗能降低QTd,改善预后。本文比较了两种再灌注治疗方法即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QTd、QTc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随机血糖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86例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根据人院第1次随机血糖分为2组,正常组<7.8mmol/L,高血糖组>7.8mmol/L。观察两组的溶栓结果及近期预后。结果两组的溶栓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正常组的ST段迅速回落、T波倒置及左室射血分数优于高血糖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高血糖组高于正常组。结论随机血糖高的STEMI患者,静脉溶栓的心肌组织灌注较差,影响近期预后,增加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近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75岁的101例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n=48)和非STEMI(NSTEMI)组(n=53)。随访2年,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院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9.4%、12.5%、20.6%、23.7%和27.9%。术后短期内(15个月内,包括住院),STEMI组累积存活率较NSTEMI组略低,而远期(15个月后)STEMI组较NSTEMI组略高,但两组的2年累积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PCI术后6个月后死亡风险降低,NSTEMI患者远期预后较STEMI更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AMI患者229例的病例资料,131例接受静脉溶栓(IVT)治疗(溶栓组),98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诊PCI组),比较两组的治疗开始时间和近期预后。溶栓组104例接受补救或延迟PCI(溶栓 PCI组),与急诊PCI组比较,分析两组的TIMI血流情况。结果溶栓组溶栓开始时间明显早于急诊PCI组球囊扩张时间(67.79min对134.54min,P<0.01);冠状动脉造影时,溶栓 PCI组TIMI3级血流、TIMI3级和TIMI2级血流之和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分别为40.4%对24.5%,P=0.016;63.5%对36.7%,P<0.01);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溶栓组和急诊PCI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更快地实现早期再灌注达到TIMI2级血流以上,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有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都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方法,可以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AMI患者仅仅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不能全部恢复闭塞血管至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3级,仍然发生左心室重构,影响预后,而PCI治疗后能即刻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长期预后较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AMI患者经急诊静脉溶栓后延迟PCI术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刘胜强  娄闯  袁博  任晖 《心脏杂志》2015,27(4):437-439
目的 比较急诊与限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收集随访资料完整的120例AMI患者,包括行急诊PCI治疗42例和行限期PCI治疗38例;而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或PCI术)4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AMI后1个月、6个月随访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HRV资料及心脏超声检查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MI后1、6个月时,与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PCI治疗组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及LVEF均显著提高,而且急诊PCI治疗组患者较限期PCI治疗组患者进一步提高,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急诊与限期PCI都可以改善提高AMI患者的HRV及心功能,尤以急诊PC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裂引发血栓形成所致。早期施行再灌注治疗是最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和急诊经皮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方法。针对基层医院未能开展急诊PCI,本文旨在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选择性PCI保守治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直接PCI)和溶栓治疗的临床结果,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BNP水平及近期心功能的影响,为理想的AMI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自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收住我院心脏监护病房(CCU)的90例AMI患者中,入选符合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共88例。其中,50例接受直接PCI治疗;38例接受国产尿激酶150万~200万U药物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与溶栓组相比,治疗后1周后,急诊PCI组的血清BNP含量明显减少,较溶栓组有统计学意义,与溶栓组相比,治疗后1周后,急诊PCI组的LVEF明显增加,较溶栓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组较溶栓组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BNP水平,改善LVEF水平,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4.
有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有许多炎症因子、体液因子变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血浆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文献报道较多,但能够利用调节SICAM-1水平进而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用法还没有成为临床常规,本文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AMI患者PCI术后血浆SICAM-1水平影响,明确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在全部AMI患者中,年龄≥75岁者几乎占1/3.老年人心肌梗死常与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并存,加之老年人冠状动脉顺应性差,冠状动脉病变广泛,狭窄更严重等,使高龄成为AMI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正因如此,多数用以评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疗效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均系统地将老年人作为除外标准之一。即使是纳入老年人的临床试验,老年人所占比例也很小。因此,人们对老年人STEMI患者的再灌注策略知之甚少。由于缺乏有关老年人STEMI时再灌注疗法风险/效益比资料,老年人AMI症状不典型,并存病多,就诊迟等原因,使老年人AMI接受再灌注疗法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下降:65~69岁者64.8%,70~74岁者60.1%,75~79岁者50.4%,80~84岁者35.4%,≥85岁者20.4%。近年来。老年人STEMI行再灌注治疗者的比例有所上升。日本学者Yagi等报道一组1855例AMI,其中年龄75~85岁的高龄者483例,采用再灌注治疗者264例(55%),再灌注成功率92%。此外,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比较,究竟哪种再灌注疗法更优?至今仍不明确。本文搜索MEDLINE数据库中近年来有关老年人STEMI患者再灌注疗法的文献资料,综述老年人AMI后溶栓疗法与PCI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Shahar  L  Michael  K  Luis  G  刘挺松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3):504
急性心肌梗死伴发急性高血糖在非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无论随后是否被诊断为糖尿病,往往提示预后不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长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测定自1996—2004年连续43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所有患者同时接受规范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尿激酶原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AMI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直接进行PCI治疗,观察组先给予尿激酶原进行溶栓治疗后继续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梗死血管再通率、心肌梗死面积,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TIMI血流分级、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梗死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24),观察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17.49%,χ~2=11.04,P=0.00)。结论 PCI联合尿激酶原治疗老年AMI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梗死血管堵塞情况、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增强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回顾分析我院19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关系,以探讨老年AMI患者行PCI的最佳时间窗。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23例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22例常规治疗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8.5%和16.7%,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灌注是治疗中的首要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分别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溶栓治疗住院及随访期间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109例65岁以上老年STEMI患者,59例行直接PCI治疗,50例行溶栓治疗。比较2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左室功能指标、病死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PCI组IRA开通率明显高于溶栓治疗组,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组,左室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溶栓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更高、左室舒张末径较小、室壁运动障碍率较低。随访期间比较,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和心血管病死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组。结论老年A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能够显著提高IRA再灌注成功率,保护心功能,减少再次血运重建,并且在降低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上也总体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