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先采取后路切开术,进行复位,再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内固定,最后选择性实施椎管减压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随访3.5年,38例患者术后的Frankel分级评分较术前均有所增加,平均增加了1~2级.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选择性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赵选尚 《吉林医学》2011,(5):962-963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正中切口,应用手法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伤椎平均复位率在95%以上,脊柱损伤局部稳定性得以重建。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符合脊柱稳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非常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余雨  王娟 《海南医学》2010,21(6):29-30,3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重度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段椎体Ⅵ-Ⅴ度骨折脱位的患者经后路行椎管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7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骨折脱位椎体均获得完全复位,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脱落或断裂。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A级10例,B级6例,C级2例。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重度骨折脱位复位良好、固定牢固、融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志成  郭素银  陈晓斌  郝夏 《医学综述》2011,17(7):1113-1115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横突椎板间植骨或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骨折48例。结果经9~24个月的随访,4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3%恢复到术后的94%,Co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4°降低到手术后的平均4°,椎管内骨块复位率达9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脊柱及椎管减压的目的,后期随访椎体高度及Cob角丢失率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切开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脱位50例,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41例获随访,时间5~2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5例A级无恢复,其他级别有1~4级的恢复.5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内固定失败,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经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节段脊柱内固定,减压效果满意,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后路钉棒系统加自体骨植骨、病椎植骨成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 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管后路减压、横突及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固定,并应用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病椎椎体成型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继发脊柱后凸畸形.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椎体融合30 例,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长期随访无明显椎体再压缩.治疗效果:优33例、良10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86%.结论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病椎内植骨成型术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复杂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多节段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恢复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弯曲,使后纵韧带复张,椎管间接减压或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共21 例.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结果 术后椎体高度、脊柱生理弧度明显恢复,经3个月~6 年随访,复位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断钉、断棒, Frankel 分级获1~3 级恢复.结论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能够恢复脊柱稳定性及生理弧度,为改善神经功能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8.
申建兴 《中外医疗》2011,30(18):60-60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某院骨科1999年5月至2002年2月间,应用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46例,恢复其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椎体;观察患者治疗后椎体复位情况、内固定有无失败情况及后期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对46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时间在5~32个月,平均18.5个月;调查结果显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术后除有3例复位效果不太满意,1例后期出现椎弓根钉松动;其余患者骨折情况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结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对脊柱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及椎管截面积进行分析。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6级,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正常高度的95%以上,无一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早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经椎弓根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4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1~20月(平均7.3月),9例胸腰痛症状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1例截瘫患者由FrankelA级恢复为E级。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1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管环形减压 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脊柱爆裂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2001~2007年来所采用椎管环形减压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脊柱爆裂骨折的5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术后压缩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42.6%,Cobb角平均改善19.7°,神经恢复情况:依据Frankk分级,除7例A级完全截瘫,无明显变化及2例E级外,其余皆有1~3级的进步.结论 采用椎管环形减压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减压彻底,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后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1996-2001年,环椎环椎管减压,结合具有钉杆角的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横突及小关节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治疗128例病人,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128例病人脊髓神经损害无加重,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伤椎高度恢复理想,Cobb角明显减少,植骨融合成功108例(占84.4%),术后部分病例出现伤椎复位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好,应重视植骨融合以获得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10月至2003年11月采用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33例,其中Steffee7例,RF5例,AF21例,对其进行后路撑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追踪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2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他级别有1~3级的恢复。3例固定失败或骨折复位不满意,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结论:应用椎弓根钉可对脊柱骨折脱位进行复位、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短节段固定,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GSS内固定和改良的减压、植骨方式。方法对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有限椎板减压以及关节突间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平均12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获1~3级恢复,椎体高度和COBB角明显改善,无断钉。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改良椎板减压以及小关节突间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对脊柱结构破坏小,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海  曾强  谢小平  赵勉 《西部医学》2010,22(8):1406-140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32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复位、融合、客观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等。结果随访时间3~27个月,X片示全部患者滑脱椎体复位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取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植骨融合良好,有利于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减少并发症发生,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杨松  蒙美运 《海南医学》2005,16(7):54-55
目的 报道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临床应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经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应用胸腰骨折、滑脱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治疗36例。其中腰4椎体滑脱10例。腰5椎体滑脱2例,胸腰椎骨折24例。AF系统内固定 植骨6例。RF系统内固定植骨12例,钉棒组合内固定系统 植骨18例。结果 椎体复位及内固定效果好,本组36例中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现象。结论 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是一项用途广、安全有效的脊柱内固定技术。植骨能确保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与掌握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陵江  常恒 《农垦医学》2007,29(2):123-125
目的:通过对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总结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一期后路手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62例,其中AF22例,RF8例,Dick钉10例,GSS18例,EuRos内固定4例.结果:术后随访6~18月,平均16月,脊髓损伤按Frankel法分级,神经功能术后均有1~3级不等的恢复,植骨在2~4月融合.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坚固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6例,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神经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的恢复,全部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椎弓根钉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指征及治疗效果。方法经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67例,其中,两节段以上4例。结果经12~48个月随访,平均24.5个月,术后骨折均复位满意,有神经损伤者大部分有所改善,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结论对胸腰椎骨折出现机械性、神经眭或混合性不稳定者,需及时治疗,经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并截瘫的手术方法、畸形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讨论椎钉在术中的“三定”,即定点、定向及定深度。方法:用椎弓根钉经脊柱后路行椎弓根内固定,椎管减压,治疗5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并截瘫。结果: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复位及畸形矫正方面有明显优越性,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结论:椎弓根钉可复位、矫正脊柱畸形及解除脊髓受压,但不能促进病损脊髓的自然修复,仅能在彻底减压的基础上,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