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崔贤峰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11X):57-57
目的:探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方法:用不同厂家鲎试剂对不同批号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结果:氰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2.
以往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且较均衡,与头孢抗生素联用有协调作用,是l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及手术后的常用药物,但此类药物常有用药配伍禁忌。现将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胺钠存在配伍禁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最大有效稀释法进行20%甘露醇注射液的干扰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稀释后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使用λ=0.25Eu/ml的鲎试剂可用于该样品的内毒素控制。 相似文献
4.
5.
6.
7.
蓝红梅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23):48-49
目的:对鱼腥草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研究,建立检测鱼腥草注射液中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鱼腥草注射液用TAL试剂检测无干扰因素的影响。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鱼腥草注射液中内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1]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凝胶反应实验,检测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结果鲎试剂浓度在0.25 EU/ml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经5倍稀释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没有影响。结论细菌内毒素法用于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热源检查可行。 相似文献
9.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与多稀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为新一代半合成氨基糖苷类广谱抗菌药物.多稀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为黄色澄清液体,属保肝类药物.但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在静脉滴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完毕,更换多稀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后,茂菲氏滴管内立即出现白色混浊,立即给予更换输液器,并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人凝血因子Ⅷ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61008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姚志强倪永碧陈仁清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比家兔热原实验迅速、经济、所需样品量少、操作简便,可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1988年卫生部颁布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使它在生物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硫酸依替米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为硫酸依替米星所致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3年11月~2004年5月我院使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的住院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使用单一抗生素1096例,联合用药202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142/3125),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16例,发生率为0.5%(16/3125);泌尿系统损害14例,发生率为0.45%(14/3125);肝胆系统损害4例,发生率为0.13%(4/3125)。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安全性较高的药物。为了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需注意用药剂量、浓度、滴速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2.
孙怡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3):476-478
目的 建立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法,计算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的细菌内毒素限值,通过干扰试验确定其最大无干扰质量浓度.结果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经4倍稀释后,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质量浓度为0.05KU·mL-1时对细菌内毒素无干扰.结论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的热原检查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14.
王奇年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3,(3):561-563
目的对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进行凝胶法干扰试验,检测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方法按照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2010,~版二部),对2批样品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浓度为0.83mg/mL的样品稀释液对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考察咪达唑仑和地塞米松在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剂配制11种不同浓度的溶液22瓶,分别放25℃和37℃环境至10h,体积均为8ml,并定点取样,观察外观、测定pH和咪达唑仑和地塞米松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地塞米松2个浓度和咪达唑仑3个浓度在25℃和37℃下pH和含量均稳定。地塞米松高浓度和咪达唑仑2个高浓度混合产生沉淀。地塞米松与咪达唑仑混合溶液置于25℃或37℃含量下降至94.2%~87.1%。结论咪达唑仑和地塞米松不建议配伍静脉注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湖南邵阳地区医院2012~2013年临床分离肺克雷伯菌(KPN)的药物敏感性,探讨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基因(AAC)在耐氨基糖苷类药KPN菌株中的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邵阳地区新邵县人民医院,洞口县人民医院,邵阳医专附属医院三家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临床连续分离非重复KPN 259株,梅里埃药敏条和KB纸片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采用PCR法对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 AAC(3)-Ⅰ,AAC(6')-Ⅰb,AAC(3")-Ⅰ,AAC(3')Ⅵa基因进行检测.基因测序确定其基因型,探讨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结果 259株KPN中213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其中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3.1%,68.5%,56.3%和44.1%.213耐药菌株中12株携带AAC(3)-Ⅰ基因,阳性率为5.6%;28株携带AAC(3')Ⅵa基因,阳性率为13.1%;103株携带AAC(6')-Ⅰb基因,阳性率48.4%;30株携带AAC(3")-Ⅰ基因,阳性率为14.1%;5株同时携带AAC(3)-Ⅰ和AAC(6')-Ⅰb基因.结论 湖南邵阳地区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其耐药基因以AAC(6')-Ⅰb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心定悸膏(DJG)对内毒素(ET)所致大鼠休克及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ET组(n=11)、DJG组(n=11)和生理盐水(NS)组(n=6),ET组和NS组常规饲养,DJG组喂养含DJG饲料和水。饲养5周后,ET组和DJG组经静脉注射灭活大肠杆菌(2000亿/kg),NS组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注射后10、30、60、120min大鼠存活率及3组大鼠血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120min处死大鼠,检测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称量肺干/湿重比值,测肺组织匀浆中MDA、黄嘌呤氧化酶(XOD)、微量元素钨、钼含量。【结果】ET组大鼠存活率降低,其血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肺干/湿重比值较NS组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严重水肿,肺内白细胞浸润增多。肺组织MDA、XOD含量显著增高(P〈0.05)。DJG组大鼠与ET组比较,未出现大鼠死亡,其血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以及肺干/湿重比值的下降幅度均明显降低,肺组织中钨/钼比值升高。肺组织MDA、XOD含量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DJG对大肠杆菌内毒素所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和休克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简称高渗晶胶体)用于术中早期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后其对血流动力学、电解质、乳酸的影响.方法 将45例手术中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胃肠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2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确诊术中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状态时,观察组术中输入高渗晶胶体,对照组:常规输入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简称等渗晶胶体).观察2组患者输液前和输液后10、30 min,1、2h时的SBP、DBP、HR和尿量的变化;入室时、输液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h血Na+、K+、Ca2+浓度及血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输液10 min后SBP、DBP均较输液前升高、HR减慢(P<0.01).观察组患者输液后10、30 min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2组液体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均有效,总有效率均为100.0%,但观察组显效率(73.9%)较对照组(54.5%)更高(P<0.05).2组入室时、液体输注前后K+、Na+及Ca2+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液后30 min,观察组Na+浓度较入室时明显升高(P<0.05),手术结束时Na+浓度恢复到入室时水平.2组患者输液后30 min血乳酸值均较入室时降低,但观察组血乳酸水平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 高渗晶胶体对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改善组织微循环灌注等方面较等渗晶胶体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石进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10):4-6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溶栓时间窗外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及微循环状态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纤溶酶治疗,观察组采用纤溶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前后观测大脑中动脉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流变、微循环状态、NIHSS评分变化和用药安全性指标。结果:同组血流变、微循环状态、Vp、Vm、NIHS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变、微循环状态、Vp、Vm、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纤溶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微循环状态、相关血液观察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