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图们江、鸭绿江沿岸居民饮水卫生状况进行连续监测方法 2010、2012、2014年连续3次修订下发《吉林省边境地区生活饮用水现状调查方案》,对鸭绿江、图们江沿岸9个县(市、区、管委会)距离江边1 km范围内居民饮用水的感官性状、毒理、微生物等方面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2010~2014年共监测水样1 635份,合格513份,总合格率31.38%。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为31.5%,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为31.0%,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水样的微生物指标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3.0%,55.5%和40.7%。结论吉林省图们江、鸭绿江沿岸居民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超标明显,部分地区氟化物超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图们江、鸭绿江沿岸居民饮水卫生状况进行连续监测方法 2010、2012、2014年连续3次修订下发《吉林省边境地区生活饮用水现状调查方案》,对鸭绿江、图们江沿岸9个县(市、区、管委会)距离江边1 km范围内居民饮用水的感官性状、毒理、微生物等方面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2010~2014年共监测水样1 635份,合格513份,总合格率31.38%。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为31.5%,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为31.0%,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水样的微生物指标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3.0%,55.5%和40.7%。结论吉林省图们江、鸭绿江沿岸居民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超标明显,部分地区氟化物超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城乡饮用水水质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采集卓尼县94份城乡集中式供水水样,检测4项微生物指标、11项毒理学指标、18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分析水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94份水样合格率为56.4%,所有水样均未消毒;89.4%(84/94)的水样无任何处理,10.6%(10/94)的水样仅沉淀过滤。水样不合格指标主要为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氟化物、pH、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合格率为63.8%~95.7%,以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63.8%。水样总合格率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枯水期分别为71.1%和75.6%,高于丰水期的总合格率42.9%(χ2=7.614)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53.1%(χ2=5.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卓尼县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欠佳,尤其在丰水期;微生物污染是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地质因素;需加强饮用水消毒、软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华池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为行政部门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连续5年对全县农村居民饮用水随机采样及现场调查,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检测及评价。结果 2011─2015年共检测水样231份,合格38份,合格率16.45%,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感官指标合格率80.09%(χ2=5.60)、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96.53%(χ2=1.64)、毒理学指标合格率99.57%(χ2=3.83)、微生物学指标合格率20.78%(χ2=0.063),上述指标各年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集中式供水合格率23.15%、分散式供水合格率10.57%,不同供水方式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P0.05)。结论华池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偏低,微生物学指标超标严重,发生介水传染病的可能性较大,水质亟待改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生活饮用水消毒处理设施及管理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的微生物现状,为水质卫生监督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检测水样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4项微生物指标。结果 2015年武威市共检测水样1 272份,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各636份,检测各类微生物指标样本2 544份,合格2 489份、合格率97.84%;城市生活饮用水合格率(100.00%)高于农村(9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74,P0.01);枯水期合格率(93.40%)高于丰水期(9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5,P0.01);泉水和江河水合格率最高(均为100.00%),溪水合格率最低(71.74%),不同水源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28,P0.01);二次供水合格率最高(100.00%),末梢水最低(9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1,P0.05);天祝藏族自治县水样合格率最高(100.00%),古浪县最低(73.8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94.918,P0.05);影响水样合格率的微生物指标主要有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结论 2015年武威市水中微生物指标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偏低,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指标的监测,控制水中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双流县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为政府制定介水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对双流县集中式供水和农村分散式供水进行卫生学调查和水质监测,并比较不同类型、不同时间水样合格率情况,分析健康危害因素。结果双流县2010年生活饮用水的总体合格率为81.05%,其中集中式供合格率86.84%;农村自备井水合格率为62.07%,集中式供水合格率高于农村自备井水(χ2=35.51,P<0.05);枯水期生活饮用水合格率高于丰水期(χ2=12.10,P<0.05);双流县生活饮用水不合格的因素居前4位的项目及所占构成比分别为细菌总数29.32%、总大肠菌群16.75%、浑浊度14.14%和耐热大肠菌群12.04%。结论双流县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较低,应加强饮用水消毒管理和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社会的饮水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3—2015年甘肃省金昌市饮用水水质状况,为提高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金昌市所辖区(县)的水样,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验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2013—2015年共监测水样1 125份,合格951份,合格率84.5%;监测枯水期水样555份,合格率85.2%,丰水期共监测水样570份、合格率83.9%,枯水期水样合格率高于丰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1,P>0.05);3年间监测出厂水水样80份、末梢水水样444份和二次供水水样601份,合格率分别为97.5%,88.7%和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30,P<0.05);细菌总数(94.7%)、总大肠菌群(96.1%)和耐热大肠菌群(98.7%)监测指标的合格率最低,微生物指标为各类水质不合格的最主要指标。结论金昌市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高,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微生物指标超标;应进一步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管理、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和群众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武义县饮用水源水质理化和微生物状况。方法 随机选取武义县21份居民家用末梢水,水样采集工作严格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进行。每个监测点采集生活饮用水水样1份,所有水样于3 h内检测。每份水样检测理化项目22项,其中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3项、水质毒理指标8项、消毒剂使用情况1项。每份水样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结果 21份饮用水样本中,pH值、臭和味、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肉眼可见物、色度、氨氮、锰、铁和硫酸盐合格率均为100%;浑浊度合格率为95.23%,总硬度合格率为95.23%,氯化物合格率为95.23%。21份饮用水样本中,镉、铅、砷、硒、三氯甲烷和氟化物合格率为100.00%;硝酸盐合格率为85.71%,四氯化碳和游离余氯合格率为95.23%。21份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合格样品18份,合格率为85.71%;菌落总数检测合格样本18份,合格率为85.71%。结论 武义县水源水质饮用水理化项目和微生物状况检测合格率良好,但仍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需加强生活饮用水的监督和检测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农村饮用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卫生现状,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3年陆川县农村饮用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数据,依据国家水质检验和评价标准,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水样进行科学分析、比较和总结,评估水质卫生指标。结果 2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监测水样共80份,40份合格,合格率为50.0%;总体水质(χ2=1.365)、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χ2=2.365)、毒理学指标(χ2=7.348)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5,P〈0.05);色度(χ2=20.365)、臭和味(χ2=4.365)、肉眼可见物(χ2=4.287)的合格率枯水期均高于丰水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大肠菌群(χ2=9.520)、耐热大肠菌群(χ2=4.365)的合格率枯水期均高于丰水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氯检测合格率丰水期低于枯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结论陆川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偏低,微生物污染最为严重,应加快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完善水处理工艺,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和水质消毒,保障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饮用水水碘含量水平和分布,为科学防治碘缺乏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7─10月在武威市以乡(镇)为单位,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目标乡(镇),采集正常供水的自来水厂和分散式供水的末稍水和水源水样本;采用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方法测定水碘含量。结果共检测4个县(区)31个乡(镇)432份水样,居民饮用水水源主要来源于深井水和浅井水,水碘含量检出范围为(0.01~17.19)μg/L,中位数为0.76μg/L,其中水碘值低于5μg/L的水样383份、占检测总数的88.7%,5~10μg/L 34份、占7.9%,高于10μg/L 15份、占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38,P0.05);不同水源类型水碘值低于5μg/L的水样324份、占检测总数的88.3%,5~10μg/L 28份、占7.6%,高于10μg/L 15份、占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97,P0.05);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水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 335.5,P0.05),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碘含量总体高于分散式供水。结论武威市大部分地区饮用水水碘值都低于标准,缺碘地区广泛存在;长期坚持在全市范围内供应加碘食盐仍然是今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贵州省剑河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方法 2009-2011年,分别于枯水期、丰水期对剑河县所辖的12个乡镇48个小型集中式供水点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监测.监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B/T 5750-2006)进行,内容包括:①感官指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②一般化学指标: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③毒理学指标:氟化物、砷化物、硝酸盐;④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埃希菌群、耐热大肠埃希菌群.结果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结果 2009-2011年共采集饮用水水样192份,水质合格18份,合格率为9.38%.不同年份间水质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4,P<0.01).其中枯水期水质合格率(18.75%,18/%)高于丰水期(0.00%,0/96;x2=19.76,P< 0.01),出厂水水质合格率(16.67%,16/96)高于末梢水(2.08%,2/96;x2=11.95,P< 0.01).在192份水样中,感官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均合格.一般化学指标中,除4份水样pH值出现超标情况(2009年和2010年各有2份),其他检测指标都合格.微生物指标中,水样中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群、耐热大肠埃希菌群合格率分别为77.08%(148/192)、9.90%(19/192)、20.31%(39/192).其中枯水期、丰水期微生物合格率分别为18.75%(18/96)、0.00%(0/96),枯水期微生物合格率显著高于丰水期(x2=19.76,P<0.01);水源水、末梢水微生物合格率分别为16.67%(16/96)、2.08%(2/96),水源水微生物合格率显著高于末梢水(x2=11.95,P< 0.01).结论 贵州省剑河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欠佳,微生物污染是影响剑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况及卫生质量,分析农民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6-2019年在新罗区辖区内非市政集中式供水的13个镇中30个供水点,共采集水样480份,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卫生检测和评价.结果 2016-2019年,新罗区农村饮用水总合格率为32.7%,各年合格率分别为5.8%,6.7%,60.0%和58.3%,不同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762,P<0.05),丰水期和枯水期水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67,P>0.05).不合格指标主要为感官性状、微生物指标、消毒剂及相关指标.结论 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做好水源保护和饮水的净化消毒,提高水质卫生,防止产生各种介水疾病,保护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庆城县城乡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检验,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对结果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 2008—2013年庆城县城乡饮用水水质共检验水样1 412份,总合格率为50.28%,6年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P〉0.05);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农村(64.71%)高于城区(3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集中式(χ^2=122.52)、分散式(χ^2=10.6)供水合格率农村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枯水期、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8.64%和4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6,P〈0.05);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有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游离余氯4项,且不同年份(χ^2=0.57)、城乡(χ^2=1.08)、枯水期和丰水期(χ^2=2.50)、不同供水方式(χ^2=0.7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庆城县城乡饮用水特别是城区饮用水总合格率偏低,饮用水水质受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引起介水传染病的可能性大,应加强城乡水源地保护区的保护和水质消毒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省西和县农村小学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和2016年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西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次对西和县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生活饮用水随机采样并现场调查,采样并判定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进行,运用Spss 16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14年采水样36份、合格9份、合格率25%,2016年采水样33份、合格8份、合格率24%,不同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感官指标合格率分别为67%和70%(χ~2=0.07)、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为64%和73%(χ~2=0.62)、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83%和88%(χ~2=0.04)、微生物学指标合格率为25%和33%(χ~2=0.58),以上指标两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江河水合格率均为100%,浅井水合格率分别为18%和11%,深井水合格率为33%和67%,泉水合格率为29%和19%,水库水、窖水和沟塘水合格率均为0,不同水源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检验,P0.05)。结论甘肃省西和县农村小学生活饮用水水质受到污染,对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有潜在威胁,水质卫生状况亟待改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供水设施和水消毒处理设施的投入,确保生活饮用水合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掌握甘肃省庆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为有关部门制定防病改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对全市农村饮用水设置监测点进行卫生现状调查并采样,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全年检测水样508份,合格329份,总合格率64.8%;其中,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67.5%、89.8%,理化指标氯化物等6项超标;水质合格率较低为庆阳市北部县区;丰水期合格率(73.2%)高于枯水期(5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5,P0.05)。结论庆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较为严重,应加强饮用水监测,确保广大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甘肃省玉门市城乡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水质卫生提供科学依据并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法 依据《玉门市饮用水水质监测项目实施方案》要求,2017—2020年分别于每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水样,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GB/T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开展卫生监测和评价。结果 2017—2020年共检测玉门市城乡生活饮用水水样378份,合格281份、合格率为73.58%,且总体合格率逐年升高;城市水质合格率为85.00%、农村为7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6,P<0.05);出厂水合格率为72.00%、末梢水为7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4,P>0.05);水质理化指标不合格项目主要为硫酸盐、溶解性固体、总硬度和氯化物,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和细菌总数,一般感官性状指标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浊度、臭和味及色度。结论 甘肃省玉门市城乡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不高,今后应根据水质主要不合格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强供水系统监督管理和净化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7.
1997~2001年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水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掌握乌鲁木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及变化趋势,于1997-2001年,每年对全市6个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各监测2次,并在全市共布61个管网水及72个二次供水监测点,每季度监测1次,依据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1997-2001年,地面水源水检测项目的合格率明显下降(χ^=12.93,P<0.01),出厂水中历年地面水水质的合格率与地下水比较差异均有显性,管网水细菌总数合格率也逐年降低(χ^2=15.37,P<0.01),二次供水细菌学指标变化不明显,表明1997-2001年乌鲁木齐市地面水水质呈下降趋势,地面水水质优于地下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新疆南疆铁路管辖人群聚集较集中的4个地区水源水质卫生状况,确保铁路职工家属的饮水卫生安全。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5750-2006)的规定采样,并依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卫生学检测。结果感官性状指标检测72项,合格率100.00%;化学指标检测234项,合格率88.03%;毒理学指标检测198项,合格率100.00%;微生物指标检测72项,合格率100.00%;消毒剂指标检测36项,合格率0。结论水源水均为地下水,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较高,水质硬度较高,可能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地下水位改变造成个别指标超标;应该加强水质净化消毒、水源卫生管理、水质监测和卫生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甘肃省嘉峪关市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为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嘉峪关市2015年市区生活饮用水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和采样频率,依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水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2015年共采集各类生活饮用水水样576份,合格率86.5%;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直饮水和饮水机水合格率分别为100.0%、94.4%、91.1%、77.5%和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92,P<0.05);末梢水不合格项目主要为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铁超标;二次供水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铁超标;直饮水和饮水机水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细菌总数超标;常规指标检测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铁的合格率最低,分别为90.3%、96.4%和97.9%。结论嘉峪关市市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整体合格率较高,但部分水样和指标合格率低,应进一步加强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测与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方法调查甘肃省60所农村学校水源,每所学校的水质检验17项,按照GB5749-2006判定水质情况,若有1项指标不符合规定就判定为不合格样品。结果 60份农村学校水样中,综合判定总合格水样仅有16份,总合格率为27%,其中,33份水样微生物指标合格,合格率为55%;50份水样毒理学指标合格,合格率为83%;24份水样理化学指标合格,合格率为40%。结论农村学校供水设施卫生较差、水质合格率低,存在卫生隐患,需相关部门加强重视,应关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饮用水,关注学校用水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