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建立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评价标准,为普外科围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和相关药品说明书为标准,相关专家共识及指南为辅助,制定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基于属性层次模型(AHM)对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普外科207例手术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评价,根据AMH确定合理性评价标准中各指标的属性权重,依据相应属性权重对病历进行赋分。结果 归档病历中男性87例、女性120例。Ⅰ类切口有81例,占比39.13%;Ⅱ类切口126例,占比60.87%。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问题主要为给药时机不适宜(多数在术后预防)、给药疗程较长(疗程在3~8 d)及选药不适宜(如围术期选择头孢他啶预防)等。207份病历中分值≥90的病历有84份(40.58%),80≤分值<90的病历有31份(17.98%),70≤分值<80的病历有68份(32.85%),分值<70的病历有24份(11.59%)。结论 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问题,需继续监控考核。AHM能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合理性评价标准,评价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方法 以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说明书、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为基础制定合理性评价标准,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260例患者使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的出院病历进行评价。结果 260例病历中,合理(Ci≥0.8)84例(32.31%),基本合理(0.6≤Ci<0.8)67例(25.77%),不合理(Ci<0.6)病历109例(41.92%)。主要不合理问题表现为无适应证用药73例(28.08%)、用法用量不适宜86例(33.08%)、使用疗程过长31例(11.92%)、溶媒选择不适宜9例(3.46%)和药物相互作用129例(49.62%)等。结论 基于加权TOPSIS法评价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是切实可行的,结果表明亳州市人民医院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现象,医院应加强不合理用药管理力度,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利伐沙班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采用属性层次模型(AHM)综合评价利伐沙班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以利伐沙班说明书、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为依据,制定利伐沙班DUE标准。采用AHM对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亳州市人民医院160例应用利伐沙班归档病历进行评价。结果利伐沙班主要不合理问题及占比为用法用量(61.9%)、用药宣教(61.2%)、给药方式(40.6%)。病历评分(MRS)≥90分有3例(1.9%),70分≤MRS<90分有123例(76.9%),60分≤MRS<70分有30例(18.8%),MRS<60分有4例(2.5%)。结论 该院利伐沙班主要不合理问题为用法用量、用药宣教及给药方式,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法莫替丁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法莫替丁说明书、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为依据,制定法莫替丁药物利用评价标准。采用属性层次模型(AHM)对2021年1月–6月我院275例应用法莫替丁的患者病历进行药物利用分析。结果:法莫替丁主要不合理用药问题表现为未进行用药监护(35.12%)、用法用量不适宜(18.14%)、溶媒量不适宜(17.62%)。32例(11.64%)患者病历评分(MRS)≥90分,77例(28.00%)MRS 80~89分,125例(45.45%)MRS 60~79分,41例(14.91%)MRS <60分。结论:我院法莫替丁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较多,医院多部门需联合进行干预。基于AHM的药物利用评价操作简单,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直观性,在临床用药评价中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术后用地佐辛注射液合理性评价标准,分析其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规范应用该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考药品说明书、专家共识和指南等制定术后用地佐辛注射液合理性评价细则,随机抽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2023年1~6月科室用药频度(DDDs)排名前5位的252例术后用地佐辛注射液的病历,应用属性层次模型(AHM)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252例病历中,病历评分(MRS)≥90分的优秀病历103例(占40.87%),75分≤MRS<90分的良好病历12例(占4.76%),60分≤MRS<75分的合格病历41例(占16.27%)以及MRS<60分的不合格病历96例(占38.10%)。不合理类型主要表现为无适应证48例次(占28.40%),用法用量43例次(占25.44%),用药疗程36例次(占21.30%),特殊人群用药22例次(占13.02%),联合用药10例次(占5.92%)及禁忌证5例次(2.96%)。结论 基于AHM法制定的术后用地佐辛注射液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评价结果显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术后用地佐辛注射液不合理用药情况较差,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其医嘱点评、用药管理,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儿童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合理性评价标准,分析其不合理用药情况,为儿童临床合理应用PPI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考PPIs的药品说明书、专家共识和应用指南等制定儿童用PPIs合理性评价细则,并应用属性层次模型(AHM)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108例住院儿童用PPIs的出院病历进行评价。结果 108例病历中,病历评分(MRS)≥90分的优秀病历43例(39.81%),75分≤MRS<90分的良好病历0例(0.00%),60分≤MRS<75分的合格病历17例(15.74%)以及MRS<60分的不合格病历48例(44.44%);不合理类型主要表现为无指征用药37例(34.26%)、给药途径不合理11例(10.19%)、用法用量不合理8例(7.41%)、用药疗程不合理5例(4.63%)及溶媒选择不合理2例(1.85%)等。结论 基于AHM法制定的儿童用PPIs合理性评价方法切实可行,结果显示,我院儿童用PPIs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为明显,医院应加强儿童用PPIs医嘱点评、用药管理,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确保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细则,基于加权TOPSIS法对临床上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的合理性情况进行评价,为促进其在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说明书、指南、共识以及相关文献为依据,制定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细则,采用加权TOPSIS法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228份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病历进行评价。结果 228份病历中,合理病历(Ci≥0.8)有65例(28.51%),基本合理(0.6≤Ci<0.8)有125例(54.82%),不合理病历(Ci<0.6)有38例(16.67%)。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给药疗程91例(39.91%)、滴注速度78例(34.21%)、相互作用52例(22.81%)、超医保限制适应证47例(20.61%)、超适应证31例(13.60%)、用药监护28例(12.28%)和用药前评估25例(10.96%)。结论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合理性评价办法操作简单,具有可行性,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合理。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临床使用较为不合理,医院需加强干预,以期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属性层次分析模型赋权法(AHM)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合理使用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说明书》《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及相关文献为基础,制定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合理使用评价标准。采用AHM赋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相对权重,采用TOPSIS法对536例使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病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36例病历中相对接近度≥60%的有509例(占94.96%),50%~60%的有26例(占4.85%),30%~40%的有1例(占0.19%)。判定为合理用药的病历共301份(占56.16%),基本合理用药的共208份(占38.81%),不合理用药的共27份(占5.04%)。本次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处方点评共涉及2个不同厂家,2种不同规格。结论 与传统方法比,AHM赋权法和TOPSIS法结合多个因素对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其结果更直观、可靠。临床对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使用应该规范其适应证、给药疗程等,进一步促进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参麦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细则,探讨层次分析模型(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odel,AHM)赋权联合逼近理想值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solution,TOPSIS)法在参麦注射液药物利用合理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以参麦注射液说明书为基础,结合相关指南,制定参麦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标准;采用AHM与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对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院”)220例使用参麦注射液患者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 220份评价病历中用药合理病历(Ci≥0.8)6例(2.73%),用药基本合理(0.6≤Ci<0.8)185例(84.09%),用药不合理(Ci<0.6)35例(15.91%)。疾病诊断、溶媒选择、给药浓度、特殊人群、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注意事项以及病程记录是导致参麦注射液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因素。结论 AHM赋权联合TOPSIS法所得评价结果量化、科学可信,可用于参麦注射液药物利用合理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帕洛诺司琼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帕洛诺司琼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以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为依据,建立帕洛诺司琼药物利用评价标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基于属性层次模型法对医院2020年1-6月150例使用帕洛诺司琼的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医院帕洛诺司琼临床应用不合理问题严重,主要问题为超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疗程过长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病例得分(MRS)≥90分的7例(4.67%),80≤MRS <90的9例(6.00%),60≤MRS <80的35例(23.33%),MRS <60的99例(66.00%)。结论 属性层次模型法运用于多指标的药物利用评价具有可行性,可计算出每份病例的具体分值,分值越高合理性越好,更直观地展现病例合理性程度。医院帕洛诺司琼临床应用存在不规范,需加强管理与监督,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亳州市人民医院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的情况,为规范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随机抽取2022年9月—2023年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0份患者病历,从适应证、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证等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50份病历中,用药不合理病历共计70份(46.67%),其中超适应证用药30份(20.00%)、超医保支付限制适应证用药33例(22.00%)、给药剂量不适宜31份(20.67%)、给药频次不适宜4份(2.67%)、超疗程用药3份(2.00%)、用药时机不适宜3份(2.00%)、溶媒剂量不适宜9份(6.00%)和超禁忌症用药1份(0.67%)。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在临床使用存在超适应证用药、剂量不适宜、超疗程用药等不合理问题,应引起临床药师和医生高度重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孙冰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5):1348-1351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充分稀释,30 mL/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6%、9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内皮素-1(ET-1)、血管生成素(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稀释于500 m L生理盐水中,2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使用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8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EGF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脑血管储备能力呈一直上升趋势,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比较,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VEGF水平,增加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右归丸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3例,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82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1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右归丸,9 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静息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膝关节屈曲度,及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73%、8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和VAS评分显著降低,而LKSS评分明显升高,膝关节屈曲度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COX-2、MMP-3、TNF-α、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归丸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美洛昔康,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炎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葛酮通络胶囊,0.5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 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法(MoCA)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1.40%和9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显著降低,MoCA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 TRAI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新喋呤(Npt)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血流量(Q_(mean))、平均血流速度(V_(mean))均显著升高,动态阻抗(DR)、脑血管特性阻抗(ZCV)和脑血管外周阻力(R)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20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2月使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历1 078份,对其适应症、用法用量、用药疗程、溶媒选择、联合用药等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1 078份病历中,不合理使用例数774例,占总例数的71.80%,表现为适应症不适宜(12.34%)、用法用量不适宜(7.05%)、疗程不适宜(36.64%)、溶媒选择不当(43.51%)、联合用药不适宜(7.14%)。结论 2020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临床使用不合理情况广泛存在,建议出台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并加强监测和管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在潍坊市中医院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首先1 min内静脉推注总量的10%,然后60 min静脉泵入剩余90%,最大剂量9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次,2次/d,连续治疗14 d,然后改为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连续治疗9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90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期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期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清MMP-9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的相关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每月随机抽取50份病例,共600份,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中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均排名前列的有注射用奥美拉唑和注射用泮托拉唑。600份病例中,不合理病历406份,占67.67%,主要问题有无适应症用药(45.00%)、给药途径不当(22.14%)、用法用量不适宜(26.31%)、疗程不适宜(4.36%)、重复用药(2.00%)和联合用药不当(0.18%)。结论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使用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监管和干预,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现状并进行合理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7年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出院病历,抽样点评其中667份,根据鹿瓜多肽注射液说明书及循证学依据,对鹿瓜多肽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鹿瓜多肽注射液临床应用的不合理率为58.47%,存在适应症不适宜(11.54%)、给药剂量不合理(2.10%)、溶媒体积偏小(52.47%)、疗程过长(10.64%)和配伍不合理(7.95%)的问题。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加强药师医嘱审核和医师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灯盏花素,2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同型半胱氨酸(Hcy)、人趋化素(Chemerin)的水平,以及患者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AA、Hcy、Chemeri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A、Hcy、Chemeri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缺血低灌注区面积显著缩小(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小缺血低灌注区面积,降低SAA、Hcy、Chemerin的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