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下调黏附分子CD44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厄洛替尼对HCC827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效应及计算药物作用48 h的IC50;采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3组[control、EGF(50 ng/ml)刺激组、厄洛替尼(0.323 μmol/L)处理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细胞及蛋白水平检测3组[control、EGF(50 ng/ml)刺激组、厄洛替尼(0.323 μmol/L)处理组]细胞CD44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厄洛替尼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C50为0.323 μmol/L.Transwell及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可降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CD44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当使用EGF刺激细胞后,CD44表达明显上调,而使用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CD44表达则被明显下调(P<0.05).结果提示,厄洛替尼抑制肿瘤转移可能与改变CD44表达有关.结论 使用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可间接下调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进而发挥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蟾毒灵(bufalin)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能力,初步探讨蟾毒灵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EMT)过程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评价PC3细胞活力;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用于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MT和整合素家族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蟾毒灵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值为0.26±0.03μmol·L-1,蟾毒灵处理后, PC3细胞的迁移速度变慢(P <0.05),穿过微孔滤膜的PC3细胞数量减少(P <0.05),这表明蟾毒灵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本研究发现蟾毒灵可以影响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包括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上调以及N-钙黏附素(N-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癌基因c-myc、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下调;蟾毒灵还可以抑制整合素家族蛋白的表达,包括...  相似文献   

3.
《药学学报》2009,44(5):456-461
观察Icogenin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体外抗转移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采用穿膜方法、改良MTT法和单层细胞划痕实验观察Icogenin对BxPC3细胞侵袭、黏附和运动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cogenin对MAPK信号转导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明胶酶法分析其对MMP2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Icogenin在体外可显著抑制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侵袭、运动以及黏附作用 (P < 0.05),并呈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ERK抑制剂PD98059和U0126也可抑制侵袭转移。Icogenin可抑制MMP2的分泌,同时可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ERK磷酸化。因此认为Icogenin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MMP2分泌和抑制ERK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阿帕替尼(1、 2、 4、 8、 16μmol·L~(-1))作用于乳腺癌MDA-MB-231细胞48 h的细胞毒性,并采用Bliss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 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阿帕替尼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阿帕替尼对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阿帕替尼对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性蛋白上皮钙黏素、神经钙黏素及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 2、4、 8、 16μmol·L~(-1)阿帕替尼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8.38±3.33)%、(53.17±4.31)%、(62.09±6.21)%、(80.97±7.50)%和(98.54±9.75)%。阿帕替尼作用48 h对MDA-MB-231细胞的IC50为1.96μmol·L~(-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阿帕替尼可显著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侵袭基底膜的能力(P<0.05);阿帕替尼还可显著上调MDA-MB-231细胞上皮钙黏素的表达,下调神经钙黏素及波形蛋白的表达(P <0.05)。结论阿帕替尼可能通过调控EMT进而发挥抗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CT-8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40、80、120μmol/L)对细胞分别进行干预24、48、72 h;MTT法检测不同时间Res对HCT-8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细胞黏附试验检测Res对HCT-8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Res对HCT-8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qRT-PCR分别检测Res对HCT-8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Res(浓度为40、80、120μmol/L)在干预后24、48、72 h均可以明显抑制HCT-8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同种黏附能力增强,异种黏附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es 120μmol/L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Res 120μmol/L作用HCT-8细胞48 h后,HCT-8细胞中上皮间质标志性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而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控细胞EMT抑制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受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一线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7例确诊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厄洛替尼150 mg·d-1,直到病情进展。结果厄洛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ORR为57.1%,DCR为85.7%,中位OS为12月,1年生存率为42.9%,2年生存率为28.6%。结论厄洛替尼一线治疗老年NSCLC脑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轻,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TKI)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 32例临床确诊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厄洛替尼150 mg/d,直到病情进展。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10例,进展(PD)9例,中位总生存率(OS)为10.3个月,临床缓解率90.6%,临床受益率(CR+PR+SD)71.9%,1年生存率为35.9%,2年生存率为18.6%,性别、病理类型和吸烟史与临床受益率有一定关联。厄洛替尼毒副作用主要是皮疹、腹泻、座疮、皮肤干燥等。结论上皮生长因子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受体(EGFR)突变、腺癌、女性、不吸烟的老年肺癌患者选用厄罗替尼临床获益较多,野生型和未检测突变的老年肺癌患者选用厄罗替尼也可部分受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轻,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2):258-260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宫颈癌患者HeLa细胞侵袭转移抑制作用。方法:取宫颈癌患者HeLa细胞标本进行实验,空白组不加雷帕霉素,雷帕霉素组加入雷帕霉素30 nmol/L,分别培养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以及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和兔抗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磷酸化水平以及兔抗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兔抗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波形蛋白(Vimentin)与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雷帕霉素组患者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抑制率、E-cadherin表达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Akt与mTOR磷酸化水平、MMP-2、MMP-9与Vimentin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侵袭转移,主要是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人碳酸酐酶9(CA9)表达对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预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入住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的EGFR突变型NSCLC脑转移患者3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展开平行对比实验.结果:(1)实验组血清CA9蛋白的表达抑制效率是...  相似文献   

10.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肺癌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靶向治疗为化疗失败的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机会,厄洛替尼(Erlotinib,Tarceva,OSI-774)是高特异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通过抑制EGFR(HER1)的磷酸化及下游信号传导、降低肿瘤与正常细胞间的黏附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促进其凋亡,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我科使用厄洛替尼治疗10例晚期肺癌患者,对服药超过4周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厄洛替尼是一种口服、高选择性、可逆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TK)抑制剂,它通过抑制EGFR-TK的自磷酸化反应,抑制信号转导,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一项Ⅲ期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厄洛替尼每日口服150 mg单药治疗,可显著延长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的生存期、延缓疾病进展和症状恶化,且耐受性较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本文对厄洛替尼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临床疗效和药物相互作用以及难治性晚期NSCLC病人的耐受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安罗替尼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T98G细胞,以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药物,考察不同浓度(5、10、20μmol/L)安罗替尼对该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加入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和激活剂(prostratin)来验证安罗替尼上述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 5、10、20μmol/L的安罗替尼均可显著降低细胞的增殖活力(5μmol/L安罗替尼组除外)和迁移率,显著减少黏附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显著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下调N-cadherin、vimentin、FN蛋白的表达(P<0.05),且20μmol/L安罗替尼的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物相当(P>0.05);与10μmol/L安罗替尼比较,通路抑制剂可使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以及N-cadherin、viment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消癌平对厄洛替尼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细胞株PC9/G2的逆转作用机制。方法:MTT法考察消癌平对PC9/G2非毒性剂量,以及对厄洛替尼NSCLC耐药的逆转效应;RT-PCR法测定消癌平对EGFR下游通路PI3K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PI3K蛋白水平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消癌平对PC9/G2的非毒性剂量为10mg/mL;消癌平联合厄洛替尼组有明显的逆转耐药作用,细胞存活率比对照组(单用厄洛替尼)降低15%~23%;消癌平使PI3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Caspase-3凋亡蛋白活性提高。结论:消癌平对厄洛替尼NSCLC耐药有逆转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I3K表达,进而激活凋亡蛋白Caspase-3的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厄洛替尼治疗耐药前后肿瘤组织小凹蛋白-1(Cav-1)表达情况,以及Cav-1表达情况对细胞株侵袭能力、厄洛替尼耐药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2—2019年我院收治的30例EGFR敏感基因突变NSCLC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夏枯草通过调控微小RNA-34b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取宫颈癌HeLa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和实验组(40μg·mL^(-1)夏枯草处理)。干预48 h后,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宫颈癌HeLa细胞的侵袭能力;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宫颈癌HeLa细胞EMT相关蛋白[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N-钙黏附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各组宫颈癌HeLa细胞中miR-34b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0和(37.74±3.57)%;细胞侵袭数目分别为(127.17±10.97)和(83.35±7.13)个;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05,1.57±0.06;N-cadher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4,0.56±0.06;Viment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9±0.04,0.46±0.04;Twis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6,0.54±0.04;miR-34b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4±0.03,0.75±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夏枯草可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以及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宫颈癌HeLa细胞内miR-34b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比较实验组(服用吉非替尼)38例和对照组(服用厄洛替尼)34例NSCLC患者分别给予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及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进展时间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费用及费用疗效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NSCLC疗效相当,但吉非替尼更加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筋骨草和茯苓联合用药对高转移性乳腺癌MDA-MB-231(三阴型乳腺癌)和SK-BR-3(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以筋骨草有效部位——总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和茯苓有效部位——三萜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黏附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运动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相关蛋白和MAPK通路蛋白表达。结果筋骨草和茯苓合用对MDA-MB-231和SK-BR-3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配伍比例为10∶1时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两药合用还可逆转乳腺癌细胞EMT,主要表现在上皮性标志物β-catenin、E-cadherin、ZO-1表达增加,间质性标志物Vimentin表达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药合用明显降低p-ERK1/2、p-JNK和p-p38的蛋白表达。结论筋骨草和茯苓合用能有效地抑制高转移性乳腺癌MDA-MB-231和SK-BR-3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MAPK通路,逆转肿瘤细胞EMT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花牡荆素(CAS)抑制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系肺癌干细胞样细胞(LCSLCs)侵袭和转移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系细胞和LCSLCs。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33+表达。Trawell法检测LCSLCs侵袭和转移能力。Trawell法测定CAS对LCSLCs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结果 LCSLCs呈现典型非黏附三维球状,并高表达CD133+。Trawell法结果显示LCSLCs具有很强的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而CAS能显著抑制LCSLCs的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结论 CAS能显著抑制LCSLCs的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鸦胆子油乳对B16-BL6小鼠高转移细胞黏附、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黏附实验、重组基底膜侵袭实验以及小鼠黑色素瘤自发性转移模型,观察鸦胆子油乳对B16-BL6细胞黏附、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3和6μL·mL-1浓度时,鸦胆子油乳与B16-BL6细胞作用24h,可抑制其与纤粘连蛋白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24.5%和63.2%;也抑制其与层粘连蛋白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17.0%和34.5%;对B16-BL6细胞侵袭重组基底膜的抑制率为26.7%和41.3%.在小鼠黑色素瘤自发性转移模型中,鸦胆子油乳2.5,5.0,10.0mL·kg-1连续注射给药1个月,小鼠肺转移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鸦胆子油乳具有抑制B16-BL6细胞黏附、侵袭及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吕红琼  谢玲 《北方药学》2018,(1):128-129
目的:对比分析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埃克替尼组与厄洛替尼组,分别采用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埃克替尼组疾病控制率与总缓解率分别为45.0%、92.5%,厄洛替尼组分别为35.0%、87.5%,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埃克替尼组与厄洛替尼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埃克替尼组与厄洛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5%、62.5%,埃克替尼组明显低于厄洛替尼组(P<0.05).结论:采用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两者疗效相似,但埃克替尼安全性高于厄洛替尼,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