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泪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42例42眼,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21眼,采用新泪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只用新泪然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IT)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FL、BUT及SIT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泪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较单独使用新泪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超声乳化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眼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现代囊外摘除术后眼表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156例186眼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组,98例114眼)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组,58例72眼)。术后1个月对干眼相关症状、体征、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眼表虎红染色等项目进行检查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间在症状、体征、干眼诊断性试验等各项指标评分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CCE组评分明显高于PHACO组,ECCE组干眼症发病率(27.78%)也高于PHACO组(4.38%),其差别同样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较超声乳化术在术后短期内更易对眼表功能造成影响,使泪膜稳定性受到破坏而产生干眼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糖尿病患者泪液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和30例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在术后4个时间点7 d、15 d、1个月和3个月进行干眼症状评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析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SchirmnerⅠ结果测定,对2组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7 d、15 d及1个月糖尿病组干眼症状评分分数较高(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较糖尿病组干眼症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5 d、1个月及3个月对照组较糖尿病组泪河线高度数值高,BUT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15 d、1个月及3个月糖尿病组SchirmnerⅠ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状重,且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普拉洛芬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92例(92眼),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普拉洛芬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经治疗,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5.65%)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BU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BUT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BUT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普拉洛芬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疗效显著,能有效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表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糖尿病白内障患者75例为观察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5例为对照组,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眼表状态及干眼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主观干燥异物感(DES)、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干眼症发生率为22.67%,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明显,常增加干眼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干眼症、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染色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好,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姚培好 《北方药学》2020,(2):108-109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7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bFGF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眼表、泪膜功能以及干眼症状评分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结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94.28%,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82.85%,29/35),P<0.05;两组治疗后BUT及SIt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升高,观察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DI评分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bFGF滴眼液辅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泪膜、泪液功能,且会降低干眼症状评分和OSD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86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组(A组)和小切口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组(B组),各14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干眼症状、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周A组干眼发生率为4.93%(7/142),B组干眼发生率为14.78%(21/1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有差异(P<0.05),10周后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效果明显,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提高手术操作治疗,均是治疗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凡  张蓓  王彦荣 《安徽医药》2018,22(8):1566-1568
目的 探讨人工泪液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症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泪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SIT)水平及干眼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IT为(13.12-±2.74)mm·(5 min)-1,BUT为(9.83±1.91)s,治疗后2周、4周的干眼症评分分别为(1.43±0.80)分、(0.86±0.51)分;对照组治疗后的SIT为(9.63±1.90)mm·(5 min)-1,BUT为(7.61 ±1.62)s,治疗后2周、4周的干眼症评分分别为(2.92±1.21)分、(1.64±0.82)分;治疗后观察组BUT、SI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与第4周,观察组干眼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泪液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秦海燕  杨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39-24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干眼症状及其恢复。方法随机抽取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6例40眼,于术前3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自觉症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术眼有明显干眼症状、角膜荧光染色较术前增多;SIT明显减少,BUT明显缩短,此现象于术后1周、1个月明显,术后结膜杯状细胞的密度明显低于术前。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影响泪膜功能,导致干眼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2型糖尿病(T2DM)伴干眼症病人血清和泪液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T2DM病人145例,其中单纯T2DM病人84例168眼(T2DM组),伴干眼症病人61例122眼(T2DM伴干眼症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50例100眼作为对照组。T2DM伴干眼症病人又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17例)、重度组(15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和泪液中SFRP-5、FABP4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或Spearman法;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病人干眼症发生的因素。结果 T2DM伴干眼症组、T2DM组血清和泪液SFRP-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6.09±8.37、135.72±9.26比158.34±9.45,28.85±5.13、58.27±6.14比45.18±5.92),T2DM伴干眼症组低于T2DM组(P<0.05);T2DM伴干眼症组、T2DM组血清和泪液FABP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李芳  刘月君  邓小芬 《安徽医药》2017,21(12):2295-2298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0(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88例,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每次1滴,每天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明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泪液基础分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干眼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泪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长度、BUT及FL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77.2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和16周,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分别少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观察组治疗后泪液中IL-1β和TNF-0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疗效显著,下调患者泪液中IL-1 β和TNF-α水平可能与以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以后合并干眼症的患者治疗中应用采取玻璃酸钠与普拉洛芬治疗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中所选患者一共100例,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手术治疗以后合并干眼症在2018年的1~12月份入某院治疗,所选患者因研究需要被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应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联合玻璃酸钠与普拉洛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50例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48/50),50例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00%(11/5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UT、泪液分泌长度以及F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以后合并干眼症的患者治疗中联合采取玻璃酸钠与普拉洛芬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520例干眼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0例,观察组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2周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干眼仪等级、泪分泌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实验(FL)等指标差异,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干眼仪等级、充血评分、FL、BUT、SI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与治疗2周后,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好转(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较好。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泪膜的护理对防治干眼发生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6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0例(5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d、7d、30d进行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merⅡtest,SIt)调查,并给以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结果:两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1d、7d、30d干涩、异物感加重,与术前比较BUT明显缩短,SIt分泌增加,FL染色率也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30dBUT及SI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FL染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可致泪膜稳定性下降,部分患者泪膜比术前更加不稳定。因此术后补充人工泪液,给以特殊对症护理,促使泪膜功能恢复,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50例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胰岛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干眼症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67%高于对照组的8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UT(12.70±2.66)s长于对照组的(10.62±0.60)s、干眼症症状评分(8.17±0.49)分低于对照组的(18.96±2.2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用药安全,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改善干眼症症状。  相似文献   

17.
张然  王晓莉 《中国药房》2012,(26):2458-2460
目的:观察盐酸溴己新片联合羟糖甘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66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3例,A组以羟糖甘滴眼液滴双眼,B组口服盐酸溴己新片+羟糖甘滴眼液滴双眼,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2组眼部症状评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眼部症状评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均优于治疗前(P值均<0.05),且治疗效果B组优于A组(P值均<0.05)。结论:干眼症患者在常规使用羟糖甘滴眼液的基础上加服盐酸溴己新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血清、关节液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的水平变化情况,阐述其在膝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治的9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关节液中FGF-21、IL-1、TNF-a的含量.其中,97例KOA患者依据膝关节X线的Kellgren& Lawrence(K-L)分级,分为对照组(KOA 0级,n=18)和实验组(KOA 1,n=20;KOA 2,n=20;KOA 3,n=19;KOA 4,n=20).结果 与对照组血清FGF-21水平[(323.15±97.63)pg/ml]相比较,实验组各组血清FGF-21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各组间血清IL-1、TNF-a水平随着膝骨关节炎疾病进程,浓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关节液FGF-21水平[(198.23±65.41) pg/ml]、IL-1水平[(36.17±6.89) pg/ml]、TNF-a水平[(18.94±5.81) pg/ml]相比较,实验组各组关节液FGF-21、IL-1、TNF-a水平随着膝骨关节炎疾病进程,浓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IL-1、TNF-a水平与K-L分级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0.899、0.942,P<0.05),而血清FGF-21与K-L分级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0.121,P> 0.05).关节液FGF-21、IL-1、TNF-a水平与K-L分级均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6、0.941、0.916,P< 0.05).结论 膝骨关节炎血清及关节液FGF-21、IL-1与TNF-a因子参与膝骨关节炎疾病进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替泼诺、氟米龙、环孢素、溴芬酸钠分别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重度干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200只眼)中重度干眼患者随机均分为5组,均以0.1%玻璃酸钠滴眼液(qid)为基础用药,4个研究组分别联合0.5%氯替泼诺滴眼液(tid)、0.1%氟米龙滴眼液(tid)、1%环孢素滴眼液(tid)、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bid),对照组不联用其他药物,各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比较各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结果、非接触眼压,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氯替泼诺组、联合氟米龙组患者治疗2、4、6、8周后的干眼症状评分、BUT、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环孢素组、联合溴芬酸钠组(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环孢素组患者治疗4、6、8周后的干眼症状评分、BUT、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溴芬酸钠组(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SchirmerⅠ结果、非接触眼压均无显著变化(P>0.05)。联合环孢素组患者眼部刺痛、烧灼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几组(P<0.05);仅联合氟米龙组患者发生1例眼压显著升高。结论:氯替泼诺、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重度干眼起效快,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优于其他3种方案,而氯替泼诺较氟米龙相对更安全。环孢素联合玻璃酸钠疗效优于溴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和单用玻璃酸钠,但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