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疲劳、虚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现代医学除了通过相关对症治疗外还采取适宜的体育锻炼、居家有氧锻炼以及针对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辅助治疗等手段来改善其相关症状。CRF因其临床表现,可以归为中医的"虚劳"病范畴,笔者通过中医理论,按照中医的传统辨证论治的原则,应用中药汤剂结合中医系列外治法,在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旨在对乳腺癌CRF的中医治疗经验及概况作以梳理和综述,以求为癌因性疲乏的治疗开辟全新的思路,从而为在治疗乳腺癌CRF方面提供宝贵的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2.
代福兰  胡小莉 《中外医疗》2012,31(33):148+150-148,15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对于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将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活动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疲乏组化疗例数、放疗例数以及VA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大于无疲乏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BFI评分和疲乏例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疼痛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肿瘤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的重要原因,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治疗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3.
随着治疗手段与治疗观念的改变,医生及患者的关注点已不单纯局限于生存期,更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癌因性疲乏因此愈发得到了医患的共同关注。癌因性疲乏非常符合中医理论中“虚劳”的表现。中医药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疲乏及整体生活状况都有显著疗效。笔者总结近2年中医药治疗癌性疲劳的研究,分别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及中医联合治疗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治疗中的常见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将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一姑息护理应用于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建立一个包括医生、护士、专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等在内的多学科专业小组,各小组分工合作;通过药物治疗、休息/睡眠、运动/活动、营养、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健康教育等措施,提高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生存质量,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年血液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水平,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应用Piper癌因性疲乏问卷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114名成年血液肿瘤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填写后回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14名血液肿瘤患者中CRF发生率为64%,量表平均分值为5.40±2.10分;患者疲乏程度与生活质量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高,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采取更为积极的管理措施应对血液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灸法在癌因性疲乏中的临床效果,为灸法在癌性疲乏患者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3月在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万方、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维普8大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灸法在癌因性疲乏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检索、筛查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患者1 498例,试验组750例,对照组7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得分低于对照组[MD=-1.08,95%CI(-1.22,-0.95)];试验组患者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MD=10.48,95%CI(7.07,13.89)];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SMD=1.18,95%CI(0.70,1.65)];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5.45,95%CI(3.04,9.77)]。结论 灸法可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改善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护理操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癌因性和肿瘤相关的疼痛、呕吐等症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与此相关的疲乏作为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已经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的医疗经验的积累,为诊疗疾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土生金亦称补脾益肺,是治疗肺脾两虚证的一种治法。通过培补脾(土)使肺(金)受益,在肺癌癌因性疲乏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雷宇新 《中外医疗》2015,(5):159-160,172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晚期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上给予中医护理艾灸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Piper疲乏量表(RPFS)评分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量表方面,研究组患者RPFS总分、行为、感觉得分显著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方面,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3+、CD4+、NK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实施护理艾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情况。此外,艾灸治疗还有助于提高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宁泽 《当代医学》2011,17(13):84-85
目的观察与分析健康教育对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癌因性疲乏患者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得以缓解且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对癌因性疲乏的肿瘤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高发年龄段趋于年轻化,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对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注度。癌因性疲乏作为贯穿乳腺癌治疗中和治疗后的症状,严重影响到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日常生活。目前癌因性疲乏的最佳干预方案尚未确定,故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总结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为临床治疗以及患者的自我照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疲三针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癌因性疲乏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常规组予以必要的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疲乏改善情况、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癌因性疲乏患者疲乏程度均有所改善,且针刺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后肝郁脾虚证评分均有所下降,且针刺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有效率为50.0%,针刺组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疲三针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疲乏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万娟 《吉林医学》2023,(12):3543-3546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干预对肿瘤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纯中医治疗医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iper疲乏量表(R-PFS)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术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CRF)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现场调查200例恶性肿瘤具有癌因性疲乏症状的患者,通过问诊和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采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治疗相关资料及中医临床资料,并通过CRF量表(即Piper疲乏量表)量化评估患者疲乏情况。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进行聚类分型,结合临床实际和专业知识确定中医证型。【结果】(1)CRF量表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情感疲乏行为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2)分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选择6分类时各条目分布较为合理,即CRF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型可分为肾阳虚、肝气郁结、脾胃阴虚、寒湿困脾、肺气亏虚、脾气亏虚等6个证型。(3)200例恶性肿瘤CRF患者中,脾气亏虚证出现率最高(占35.2%),其他依次为肺气亏虚证(占22.7%)、肝气郁结证(占14.47%)、寒湿困脾证(占11.51%)、肾阳虚证(占8.88%),脾胃阴虚证出现率最低(占7.24%)。【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出临床上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可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在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前来治疗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25例患者病历,所有患者原始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如支持疗法和静脉输液护理等,本次研究应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以实施思维行为干预、肢体协调锻炼以及心理干预等,并制定简易测评癌因性疲乏程度评估表、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D)、性格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比较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发现患者疲乏程度较低患者逐渐增多,以及重度疲乏患者逐渐减少,干预前后临床疗效差距显著(P0.05),干预后患者情绪焦虑以及性格抑郁自评分数明显升高,干预前后疗效差距显著(P0.05)。结论给予淋巴瘤化疗伴癌因疲乏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癌因疲乏程度,同时提升患者情绪焦虑和性格抑郁等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消除癌因性疲乏的处理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晚期癌症患者在手术前后及化疗前后进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应用简易疲乏表、评估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EORTC-QLQ-C30)和卡氏功能量表,分别对患者进行癌因性和生活质量及功能状况评估。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疲乏程度、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都有所改善。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对癌因性疲乏的改善有极大帮助,通过指导患者写疲乏日记,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氧运动,提供药膳饮食,可以消除疲乏或缓解疲乏程度,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药物导入培元抗癌方对癌因性疲乏患者临床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选用化疗周期为21 d的化疗方案,空白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采用超声药物导入培元抗癌方治疗,对照组在化疗同时采用超声药物导入治疗,观察周期为42 d。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症状评分、生存质量、中医症状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评分、生存质量及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空白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药物导入培元抗癌方可以改善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生存质量,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CRF)干预措施的研究,指出健康教育干预、社会心理行为干预、饮食干预、中药治疗、穴位按摩等运动方式干预是肿瘤患者CRF最有效的干预形式,其能有效减少肿瘤患者CRF的发生率,降低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在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存在癌因性疲乏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技术.采用简易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三个月后,实验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相似文献   

19.
毛世方 《吉林医学》2014,(7):1520-1521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癌因性疲乏患者62例,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BFI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介绍老年食管癌患者发病情况和癌因性疲乏现状,以及老年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总结降低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方法,以期对国内老年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