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c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在外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B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测定Oddi括约肌基础压,排除胆管残留或再生结石、胆管狭窄及胆道肿瘤等病变,对最后诊断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2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发急性胆道感染者给予ENBD治疗。结果:20例患者术后症状基本消失,2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2次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得到缓解,2例术后症状无缓解,手术有效率达92.3%(24/26),治疗后恢复快,并发症极少。结论:ERCP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高,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约76.9%可治愈。缩短了住院时间,病人痛苦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45例行ERCP+EST+LC术后病人并发症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通过术前专科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减轻了病人痛苦,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节省了住院费用。结论:ERCP+EST+LC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观察护理,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病人不适,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对两镜联合治疗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管合并胆囊结石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7月符合该手术适应证的60例患者行ERCP+EST+LC术的护理体验。结果:通过术前专科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临床观察和护理,减轻了患者痛苦,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节省了住院费用。结论:ERCP+EST+LC术治疗胆管合并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做好术前心理疏导及专科知识宣教,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对ERCP与LC双镜联合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红岚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4):923-924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ST)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和胆总管结石已应用多年.通常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术前发现胆总管结石先行ERCP、EST后行LC.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常规转为开腹,或术后再行ERCP、EST.但在手术室全麻下,应用ERCP、EST、LC Ⅰ期治疗胆道结石较少见.1997年12月~2004年6月,我院联合应用ERCP、EST+IC Ⅰ期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ST)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和胆总管结石已应用多年。通常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术前发现胆总管结石先行ERCP、EST后行LC。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常规转为开腹,或术后再行ERCP、EST。但在手术室全麻下,应用ERCP、EST、LCⅠ期治疗胆道结石较少见。1997年12月~2004年6月,我院联合应用ERCP、EST+ICⅠ期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3例均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近期均有胆绞痛发作史,其中男7例、女16例,25~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发生胆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LC术后胆漏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结果26例ERCP检查,全部确定胆漏的性质,19例单纯性ENBD,7例行ENBD及彩超引导下放置经皮腹腔穿刺引流管,均治愈出院。结论ENBD可作为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非手术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选择性治疗胆总管结石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从2002年6月 ̄2005年6月,应用电视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术前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并置鼻胆管;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LC术后怀疑胆道损伤早期应用十二指肠镜,同时行ENBD)。结果共对65例患者进行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二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一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LC术后疑有胆道损伤者应尽早行ERCP检查,不仅可以及时诊断、治疗,同时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与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中胆道镜检查及T管引流治疗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患者85例,其中ERCP+LC组40例,开腹组共45例。术前诊断依据B超、ERCP或MRCP检查,术中诊断依据术中胆道镜检查和胆道造影,全部病例均诊断为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ERCP+LC组先行ERCP+经内镜乳头切开术/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取石,再行常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不放置T管。开腹组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中胆道镜检查及T管引流。结果 85例胆石症患者手术均成功,ERCP+LC组较之开腹组CRP水平低,切口长度小,平均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P0.05)。开腹组术后发生2例漏胆,而术中出血量及平均手术时间2者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EST联合LC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扩大了LC的指征,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8例PCS病人行ERCP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分别行内镜乳头插约肌切开术(EST)和/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内支架治疗,取石治疗等。结果:243例(98%)ERCP成功,未发现异常24例,胆管结石141例,138例经1-3次内镜取石取净,乳头狭窄38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其余有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乳头肿瘤等40例,行EPBD或ENBD等治疗后,均有满意疗效,总的并发症发生率4.0%,结论:ERCP能及早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确切病因,内镜治疗胆管结石和乳头狭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F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与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中胆道镜检查及T管引流治疗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患者85例,其中ERCP+LC组40例,开腹组共45例。术前诊断依据B超、ERCP或MRCP检查,术中诊断依据术中胆道镜检查和胆道造影,全部病例均诊断为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ERCP+LC组先行ERCP+经内镜乳头切开术/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取石,再行常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不放置T管。开腹组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中胆道镜检查及T管引流。结果85例胆石症患者手术均成功,ERCP+LC组较之开腹组CRP水平低,切口长度小,平均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P〈0.05)。开腹组术后发生2例漏胆,而术中出血量及平均手术时间2者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CP+EST联合LC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扩大了LC的指征,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相关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6 例经ERCP +LC 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其中分期治疗39 例,同期治疗47 例,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石大小、数量、胆管直径等,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 多数分期治疗患者年龄高,症状重(伴有胆绞痛、发热、黄疸或腹膜刺激征),伴发胆囊炎、胆管炎或胰腺炎,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总胆红素含量偏高,结石较大、数量较多.ERCP +LC 治疗成功率为95.3%,与分期治疗相比,同期治疗患者ERCP 操作时间、总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均降低(P <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6%,同期与分期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 +LC 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及ERCP 的操作情况选择ERCP 与LC 是分期进行还是同期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前后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LC术前、术后合并或可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ERCP。结果 LC术前发现胆总管结石42例,EST清除39例,清除率92.9%(39/42);LC术后发现胆总管结石7例,EST清除7例,清除率100%(7/7)。结论 ERCP、EST对于LC术前术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并对于后期的结石再发具有可重复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内镜下网篮取石(ESR)+球囊取石术联合LC方式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及获得的经验.结果 手术成功率97.5%(39/40),胆总管结石残留率5.1%(2/39).乳头出血10%.EKCP术后胰腺炎5%(2/40).LC术后无相关并发症.手术总时间(60±4s)min,平均住院日(10±3)d.结论 ERCP+EST+ESK+球囊取石术联合LC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技术在治疗良性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具有临床症状的良性胆管狭窄患者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狭窄部扩张术联合多支架内支撑术进行治疗.结果 23例患者均完成首次治疗,临床症状有效缓解.1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经鼻-胆管引流后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者)仅行EST; 20例接受狭窄部扩张+多支架内支撑术治疗,其中18例治愈,2例仍处于治疗观察期;总的治愈率87%,并发症发生率10.6%.结论 经内镜治疗胆管良性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反复治疗的优点,应该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管结石患者在全身麻醉下一次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结果35例均一次性施行LC+EST成功,成功率92.2%;操作时间平均73 min。3例内镜操作时因困难插管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并发症发生率5.7%(2/35)。术后3-10 d出院,平均4.3 d。结论一次性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是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管结石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胆总管结石,放置胆道塑料支架引流(ERBD).ERCP后3d内行LC,术后4d出院.出院后1~2周内再次行十二指肠镜取出胆道支架并行ERCP了解胆管有无残余结石.结果:35例患者均1次取净胆总管结石,1例EST术中出血,34例成功行LC,1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所有患者均无胆漏、十二指肠穿孔、黄疸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内镜时代胆管结石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过去的10多年中,由于各种内镜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胆管结石(主要指继发性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只是传统的开腹胆道手术,现在可在不开膀情况下应用内镜来处理胆管结石和切除胆囊。先采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和oddi氏括约肌切开术(ERCP和ES)清除胆管结石,然后再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被证明为安全有效的胆管结石治疗模式(‘。\但是近年来又因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开展,人们对胆管结石处理方法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又引发了有关处理胆管结石的争论,例如什么情况下需做术前ERC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参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对54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在LC或开腹手术之前行内镜检查、取石.结果 54例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均成功,选择性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胆总管结石成功49例,占90.74%.EST后选择性LC成功47例,内镜加LC总取石成功者占87.05%,1例EST取石后急性胆囊炎加重中转手术;内镜术后选择性开腹手术成功7例,占12.9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先行内镜检查、取石,再行LC处理,大部分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可治愈而且并发症少,少部分疑难、复杂者仍需开腹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3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CDE)治疗胆道结石12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先行电子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或)EST,3~5d后行LC 85例;先行LC,5~7d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或)EST 5例;同时行LC和LCDE 38例.结果 128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3~7d拔管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漏胆、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及急性胰腺炎发生.结论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3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及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有点已被广泛应用,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因其技术及器械要求较高而难以普及.因此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被用户联合饲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以使患者免于开腹手术.2006年9月~2009年1月本院对于选择性65例本病术前行ERCP、EST、网篮取石术,ERCP术后3~7 d行LC,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