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明确手法操作时椎体位移有助于揭示其内在生物力学机制,目前尚无研究分析旋提手法时椎体位移情况。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操作中下颈椎椎体位移情况以及不同扳动力对椎体位移的影响。方法:选取7具健康成年男性尸体颈椎标本,应用MTS材料机及夹具在标本上模拟预牵引与不同扳动力(50,150,250 N)的旋提手法操作,并应用运动捕捉系统对C4-C7椎体不同位置(右横突、椎体中点、左横突)进行运动学测量,明确预牵引及不同扳动力下的椎体位移。结果与结论:(1)预牵引时:椎体中点与右横突纵向位移量由C4至C7逐渐减少(P<0.05),C4右横突纵向位移量显著大于左横突(P<0.05);(2)扳动时:右横突与椎体中点纵向位移量由C4到C7逐渐减小(P<0.05),150,250 N扳动力下的C4右横突纵向位移量均显著大于左横突(P<0.05);(3)不同扳动力比较:50 N扳动力组的椎体各节段和位置的纵向位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4—10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初产妇175例,年龄20~35 (26.8±2.8)岁,均为足月、单胎,产后6~8周。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经阴道分娩组102例、剖宫产组73例。采用盆底超声测量所有产妇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膀胱逼尿肌厚度、膀胱颈与耻骨联合间的距离、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肛直角、肛提肌平均厚度和肛提肌裂孔面积指标。(1)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增长体质量、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差异;(2)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受损情况;(3)比较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两组超声测量指标的差异;(4)比较经阴道分娩组不同盆底功能障碍疾病Valsalva状态下的超声测量指标。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期增长体质量、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2)盆底受损情况: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患者产后子宫脱垂分别为34例(33.3%)和9例(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9, P<0.05),压力性尿失禁、尿道漏斗形成、膀胱膨出和直肠膨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静息状态下,阴道分娩组膀胱后角、肛直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1、2.658、2.835,P值均<0.05);Valsalva状态下,阴道分娩组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距离明显小于剖宫产组,分别为(-8.2±7.9)mm和(6.3±7.0)mm,而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子宫脱垂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大于Ⅱ型膀胱膨出和尿道漏斗形成患者,而尿道漏斗形成的患者膀胱后角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盆底超声清楚地显示产后早期女性盆底结构的变化,阴道分娩者较剖宫产分娩者的盆底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研究腰椎提拉旋转斜扳手法,以阐明手法的力学特点。方法 21名男性推拿操作者分专家组、熟练者组、初学者组,连续在压力测试系统上操作7次,每人均重复3次,将收集的图形及数据指标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专家组手法操作时间-力曲线的图形规律,平均预加载力为(147.25±26.04)N,持续时间为(0.98±0.20)s,谷值平均值(79.22±9.50)N,最大冲击力(706.26±56.21)N,扳动时间(0.44±0.09)s,扳动速度(1 666.33±411.91)N/s,冲量(310.95±56.67)N·s。熟练者手法与专家组手法图形基本相似,各组指标相差不大,但平均最大冲击力相对较小,为(464.51±53.49)N。初学者手法图形轨迹大致可分为3类,Ⅰ类杂乱无章型,无规律可循;Ⅱ类只有冲击相无预加载相,且最大冲击力大小不一;Ⅲ类既有冲击相又有预加载相,且力量较稳定,但两者力度均偏小。结论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可很好地显示林氏腰椎提拉旋转斜扳手法力学特点,是林氏手法动力学参数量化研究较理想的测试工具。试验结果为手法的直观显示、量化、标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ALCP)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PFNA和ALCP治疗的26例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FNA组14例,ALCP组12例。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与ALCP组相比,PFNA组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失血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均获1年以上随访,平均25个月。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内固定断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肢体严重旋转与短缩畸形等并发症。2组各部位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完全愈合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膝关节Evanic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ALCP均为固定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良好内固定物,但PFNA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口牙线牵引辅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及学习曲线。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12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牙线牵引组,每组6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ESD治疗,牙线牵引组给予经口牙线牵引辅助ESD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每组按时间顺序分为2个阶段,以单位时间内切割面积和手术时间评价学员学习曲线的变化。结果牙线牵引组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曲线结果显示,2组的单位时间内切割面积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而增加,且牙线牵引组增加更明显;2组的手术时间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而减少,且牙线牵引组减少更明显。结论经口牙线辅助ESD治疗早期胃癌安全、有效,不仅可减少了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而且操作者容易学习、操作更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制牵引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阐明本牵引夹板治疗原理。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保守治疗70例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牵引夹板固定,35例)和对照组(石膏固定,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固定时机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再移位、不可接受移位和手术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和外固定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随访10~18个月,平均12.2个月,末次随访,实验组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掌倾角、尺桡侧倾范围、腕屈伸范围、旋转范围、手握力、VAS、自行评估量表评分(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和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牵引夹板较石膏固定能更好维持桡骨远端骨折位置和桡骨高度,减少再移位和手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Philos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hilos钢板组和髓内钉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于术后6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的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颈干角、肩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6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平均(8.48±3.16)个月。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Philos钢板组(P<0.05),6个月随访时髓内钉组Constant-Murley评分和肩关节外旋程度高于Philos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颈干角,肩关节前屈上举、内旋、外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ilos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ilos钢板与髓内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均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髓内钉内固定优势更为突出,不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且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背景:既往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中需切断旋前方肌,修复旋前方肌失败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目的:探讨不同入路保留旋前方肌联合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6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入路分为传统Henry入路组(A组)、劈开肱桡肌腱入路(B组)、旋前方肌后方入路(C组),每组22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内固定、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后腕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前臂旋转角度;Dienst关节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手腕功能。结果与结论:(1)B、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上均显著少于A组(P <0.01),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则无显著差异,但B组手术时间更短;(2)术后3 d及1,3个月行腕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检查,3组患者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3组同一时期各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3)术后12个月随访时,3组目测类比评分和前臂旋转角度均无显著差异;但术后1,3个月的评估结果显示,3组之间的目测类比评分和前臂旋转角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前方牵引与Frankel矫治儿童替牙期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替牙期牙(反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为前方牵引组和Frankel组,每组各38位。通过分析头影测量结果和患者舌位置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NA角、ANB角、U1-SN角、U1-NA角、U1-L1角的角度明显增大,两组患者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组患者舌长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前方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牵引与Frankel矫治儿童替牙期反(牙合)效果均佳,但Frankel治疗改善舌长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频正弦交变电磁场对大鼠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以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4 mT正弦交变电磁场组(0.4 mT组)和1.8 mT正弦交变电磁场组(1.8 mT组),磁场频率均为50 Hz,暴露时间为6 h/d,采用影像学技术检测各组股骨和全身骨骨密度的变化,取一段胫骨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骨形态变化,采用计算机软件测量最大力以及最大力与植入面积的比值(最大切面强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4 m T组和1.8 mT组的全身骨密度和股骨骨密度均明显升高,骨形态指标骨小梁宽度、数目和骨小梁面积(%)均明显升高,而骨小梁间隙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8 mT组上骨小梁数目和全身骨密度的变化明显优于0.4 mT组(P0.05),而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 mT组最大力和最大切面强度分别为(182.33±32.65)N和(7.12±1.03)N/mm2,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0.4 m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 mT正弦交变电磁场可有效提高骨密度,改善骨微观形态和结构,且不影响骨的生物力学,为电磁场预防和治疗临床老年骨质疏松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临床上常用以及教科书介绍较多的颈部旋转手法中,端提旋转手法、冯氏定点旋转手法、孙氏旋转手法和龙氏正骨手法比较有代表性。这4种手法旋转颈椎时都可能会产生咔哒声响,但它们的声响有无差别呢?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旋转颈椎引发的咔哒声响次数,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96名健康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分别对受试者颈椎实施端提旋转手法、定点旋转手法、孙氏旋转手法和单纯旋转手法。每名受试者均先向左侧旋转,再向右侧旋转。运用自行设计的声响采集系统对手法所致的咔哒声响进行采集,并对声响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在向左侧旋转中,定点旋转手法和孙氏旋转手法产生的咔哒声响次数较少,且单次发声的比例较高,端提旋转手法和单纯旋转手法产生的咔哒声响次数较多,且多次发声的比例较高。向右旋转4组间声响总次数差异和声响次数构成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在颈椎旋转手法时,采用一定的轴向牵引力量能减少咔哒声响次数,增加单次声响比例,在正骨复位中能提高复位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HS)和20%甘露醇(MT)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压增高中的疗效。方法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动脉瘤行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压增高患者28例,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随机接受等渗剂量的3%HS与20%MT进行降颅压治疗,监测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并记录有效颅内压降低持续时间、颅内压最大下降幅度及时间、用药前及用药后1、3 h血钠浓度及血浆渗透压。结果经3%HS和20%MT治疗后颅内压均迅速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颅内压降低持续时间及颅内压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使用后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0%MT治疗后CV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治疗后CV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MT治疗后患者血钠下降,3%HS治疗后血钠上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MT与3%HS治疗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HS和20%MT在降低颅内压起效时间、最大下降幅度、有效持续时间上无明显差异,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压增高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研究腰椎不同退变程度下传统和改良腰椎推拿斜扳法的作用效果。方法 建立质量-弹簧-阻尼系统腰椎生物力学模型,采集专业推拿医生的推拿作用力,将作用力作为模型的输入力,通过增大弹簧的弹性系数和阻尼的阻尼系数模拟腰椎退变。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得到不同腰椎退变程度下推拿斜扳法的作用效果(最大相对位移和最大加速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当腰椎未退变时,得到两种手法下各节段的最大相对位移和最大加速度。随着腰椎退变程度的增大,两种手法下各节段的最大相对位移和最大加速度均呈下降趋势,并得到两种手法下腰椎各节段最大相对位移和最大加速度的衰减速率。结论 当腰椎未退变时,传统斜扳法的有效性略优于改良斜扳法,但改良斜扳法的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斜扳法,宜采用改良斜扳法。随着腰椎退变程度加剧,两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均呈幂函数式衰减,改良斜扳法有效性的衰减速率明显快于传统斜扳法,说明在腰椎退变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改良斜扳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2种软组织重建术式重建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8具成人上肢标本,通过制作损伤模型、模拟手术方式,比较正常组、损伤组、掌长肌腱组、桡侧腕屈肌组分别在腕背伸30°位、腕中立位、腕掌屈30°位时旋前、旋后时扭矩的变化。 结果 损伤组和正常组比较的旋前、旋后扭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长肌腱组和正常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侧腕屈肌组在腕关节背伸30°、腕中立位时和正常组比较的旋前、旋后扭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腕关节掌屈30°时的扭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桡尺韧带损伤会造成桡尺远侧关节不稳,通过掌长肌腱移植重建后可恢复关节稳定性,而经过部分桡侧腕屈肌重建后,其在腕背伸30°和腕中立位时的稳定性得到恢复,但在腕掌屈30°时仍存在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程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弱视训练前后弱视眼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共120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弱视训练并设为观察组,与此同时将视力正常的儿童60名(120眼)设为对照组。按照弱视程度将观察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弱视组分别为40例、42例和38例。测量所有儿童的矫正视力及屈光度,调节幅度、滞后量及灵敏度,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矫正视力及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屈光度、调节滞后量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各组患儿训练后矫正视力、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与训练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中度及重度弱视组训练前屈光度与训练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训练后调节灵敏度与训练前比较,轻度弱视组训练前屈光度与训练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弱视组矫正视力和调节幅度均高于中度弱视组及重度弱视组,中度弱视组矫正视力和调节幅度高于重度弱视组(P0.05);轻度弱视组屈光度低于中度弱视组和重度弱视组,中度弱视组屈光度低于重度弱视组(P0.05);各组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调节功能存在明显异常,可通过弱视训练提高患儿的眼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成人掌骨形态学数据设计的掌骨弹性髓内针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方法选用成人新鲜冰冻手掌标本12例,取第2~5掌骨共计48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切取的掌骨分为3组,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每组包含第2~5掌骨各4根,共16根掌骨;其中8根用于悬臂折弯测试,8根用于扭转测试。用骨刀距掌骨远端20 mm处横行截骨,制作简单横行骨折模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以直列4孔掌骨锁定接骨板,以骨折线为中心,在骨折线远端、近端各采用2枚2.0 mm双皮质锁定螺钉固定;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采用1.0 mm不锈钢克氏针以骨折线为中心交叉固定;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使用笔者团队设计的直径2.0 mm的掌骨弹性髓内针,配合把持器和开髓器,自掌骨基底部顺行穿入髓腔,经骨折线到达掌骨头关节面下固定。使用生物力学测试机对3组进行悬臂折弯和扭转测试,计算3组的最大折弯力、折弯刚度和最大扭矩、扭转刚度。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法。 结果(1)在悬臂折弯测试中,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最大折弯力分别为(126.3±53.9)、(48.7±18.2)、(88.4±13.9) N,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30,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折弯刚度分别为(12.33±4.90)、(5.86±5.02)、(10.49±2.05) N/m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8,P=0.017);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扭转测试中,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最大扭矩分别为(1.98±0.42)、(0.61±0.39)、(0.50±0.34) N·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35,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扭转刚度分别为(0.093±0.040)、(0.022±0.021)、(0.032±0.029) N·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54,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笔者团队基于成人掌骨形态学数据设计的弹性髓内针,最大折弯力,折弯刚度在钢板和交叉克氏针之间,且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而最大扭矩和扭转刚度与交叉克氏针相当。该新型弹性髓内针能够满足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早期食管癌患者99例,将其中以ESD为治疗方案的52例患者纳入ESD组,同期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47例患者纳入EMR组,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病灶切除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与EMR组比较,ESD组手术时间和术后禁食时间较长,最大病灶直径较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病灶整块切除率及病灶完全切除率均高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术后12个月复发率低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直径较大的早期食管癌具有剥离病灶彻底、复发率较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在不同加载质量和牵引角度时颈部肌肉表面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信号的变化特点,并与Any Body软件颈椎建模仿真所得的相关肌肉力活性变化特点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合理性。方法选取10例青年志愿者,行仰卧位颈椎牵引,JE-TB0810表面肌电仪测试颈部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EMG信号,利用平均肌电值(average EMG,A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分析颈部EMG信号的变化规律。结果斜方肌上部和胸锁乳突肌AEMG均随着加载质量和牵引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方肌上部AEMG较胸锁乳突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肌肉在不同牵引角度和加载质量下M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与颈椎牵引建模仿真所得斜方肌上部和胸锁乳突肌肌肉力活性特点相符。结论仿真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临床上可根据颈部肌肉的兴奋程度和疲劳时间合理施加牵引重量,既达到治疗效果,也提高患者的舒适性,为颈椎牵引设备的进一步研制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皮肤拉扣缝合法与传统皮肤间断缝合法对颈椎前路术中缝合时间及术后切口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将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皮肤拉扣缝合法组(拉扣组)50例、传统皮肤间断缝合法组(传统组)50例。观察2组患者缝合皮肤切口时间、切口愈合后美观程度。结果拉扣组与传统组术后均一期愈合,2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扣组缝合切口平均时间为7.3 min,传统组为13.5 min,传统组缝合切口时间明显长于拉扣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扣组切口美观度平均满意度9.1分、传统组6.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拉扣缝合法缝合颈椎前路手术切口较传统皮肤间断缝合法缝合时间短,愈合后切口更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硬式腔镜器械经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效果及与传统灭菌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我院供应手术的腔镜器械60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脉动真空压力灭菌法,观察组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观察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效果监测情况,比较两种灭菌法的细菌残留率、器械损伤情况、医护人员的不良反应、消毒时间及灭菌后保存的有效时间。结果 观察组化学监测时1例不合格,合格率为96.67%,生物监测和物理监测合格率为100.00%;观察组的细菌残留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灭菌时间长于对照组,灭菌后保存的有效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器械损伤情况和医护人员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式腔镜器械经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安全有效,与传统灭菌方法相比,灭菌后的细菌残留率更低,灭菌后的保存有效时间更长,对器械损伤情况和医护人员无不良反应,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