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症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在海南妇产科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EMT合并不孕症患者126例,分析术后24个月的妊娠情况、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术后24个月,累积妊娠率51.59%,良好妊娠结局率为34.13%,不同年龄、术后时间、不孕年限、不孕类型患者的妊娠率及良好妊娠结局率不同(P 0.05),而临床病理分型,r-AFS分期Ⅰ、Ⅱ期之间,Ⅲ、Ⅳ之间与术后妊娠率及良好妊娠结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术后时间、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与EMT合并不孕症患者是否妊娠及妊娠结局有关,而目前的证据无法提示临床病理分型,r-AFS分期Ⅰ、Ⅱ期之间,Ⅲ、Ⅳ之间与术后妊娠率及良好妊娠结局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30例EMT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方差分析EMT术前r-AFS分期(Ⅰ~Ⅳ期)与术后是否行药物治疗(孕三烯酮组、GnRHa组与未用药组)对各种妊娠结局及不同性质的妊娠结局(良好结局与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1术后妊娠135例,妊娠率为58.7%。230例患者中术前4种r-AFS分期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5例妊娠患者术前4种r-AFS分期间不同妊娠结局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结局的126例患者术前4种r-AFS分期在良好或不良妊娠结局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30例患者中,GnRHa组与孕三烯酮组、未用药组相比,其发生的不同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结局的患者中GnRHa组与未用药组相比,良好结局与不良结局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三烯酮组与未用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r-AFS分期对于腹腔镜术后妊娠率及妊娠结局无影响。术后使用GnRHa对于导致不同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对良好妊娠结局的影响有作用,而孕三烯酮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行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EMT合并不孕患者共340例为研究对象,随访18~42月,分析影响术后妊娠率的临床因素。结果:292例完成随访,随访率85.88%(292/340),术后妊娠165例(56.51%)。其中术后1~6月、7~12月、13~24月、25~42月分别妊娠115例(39.38%)、40例(13.70%)、8例(2.74%)、2例(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不孕年限≥3年、r-AFS分期高是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5、3.03、3.74,P0.05);继发不孕、使用促排卵治疗是影响术后妊娠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3、0.33,P0.05)。结论:EMT合并不孕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术后妊娠率,术后1年内是妊娠最佳时机。患者年龄≥35岁,不孕年限≥3年,r-AFS分期高可影响术后妊娠率,使用促排卵药物治疗对提高妊娠率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子宫内膜息肉(EP)不孕症患者的生殖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301例EMS合并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EP分为EP组和非EP组,EP组术后随访治疗效果,并与同期妊娠的96例正常孕产妇(对照组)的妊娠经过和围产结局进行比较,分析其可能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01例EMS合并不孕患者的EP发生率为42.86%(129/301)。Ⅲ~Ⅳ期EMS患者EP发生率高于Ⅰ~Ⅱ期EMS患者(P=0.018)。EP在深部侵润型EMS的发生率(53.13%)明显高于卵巢型(36.36%)(P=0.014)和腹膜型(42.54%)(P=0.003)。EP组的胚胎停育率(4.65%)高于非EP组(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而自然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非E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患者术后的自然妊娠率(48.15%)、临床妊娠率(43.21%)均高于Ⅲ~Ⅳ期患者(31.25%,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7)。EMS合并EP组宫、腹腔镜术后,孕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EP在EMS合并不孕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EMS合并EP不孕症患者应尽早接受宫、腹腔镜手术治疗,以提高术后自然妊娠率。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明显改善EMS合并EP不孕患者的生殖预后,不增加孕期并发症,不影响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5.
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的疗效   总被引:85,自引:3,他引:82  
目的观察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及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对 314例经腹腔镜诊断为盆腔内异症的患者,按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AFS)进行分期,其中Ⅰ期58例,Ⅱ期173例,Ⅲ期68例,Ⅳ期15例;并于腹腔镜下进行卵巢异位内膜病灶切除和粘连分解、盆腔腹膜异位内膜病灶内凝固术及清除腹腔液等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6周,对妊娠者随访到妊娠20周.比较不同r-AFS分期患者术后累计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 314例患者术后36周内妊娠共254例,分别为Ⅰ期50例(86.2%,50/58),Ⅱ期141例(81.5%,141/173),Ⅲ期52例(76.5%,52/68)和Ⅳ期11例(73.3%,11/15).经统计学检验,各期患者累计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内的妊娠率(93.7%,238/254)高于术后25~36周(6.3%,16/254;P<0.01).254例妊娠患者中,流产12例,流产率与分期无关(P>0.05);妊娠12周内流产率(83.3%,10/12)高于妊娠12周后(16.7%,2/12; 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可检查、诊断各期内异症及其引起不孕症的盆腔因素;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提高内异症患者的妊娠率.在腹腔镜下清除腹腔液及进行腹腔异位内膜病灶内凝固术,可较完全地破坏盆腔腹膜异位内膜病灶,对各期特别是Ⅰ、Ⅱ期内异症患者生育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的常见病。单纯激素治疗并不能改善EMs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结局。腹腔镜切除/剥除Ⅰ、Ⅱ期EMs病灶可增加不孕妇女的活产率。对于Ⅲ~Ⅳ期EMs合并不孕的首选治疗多数认为应采用手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但也有一些异议。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哪一种腹腔镜下的手术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荟萃分析发现EMs合并不孕患者与输卵管因素患者比较,助孕的总妊娠率下降约37%。有研究提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延长应用GnRHa可能会提高IVF的持续妊娠率和种植率。部分研究者认为,手术剥除卵巢内异囊肿会明显降低卵巢功能,而另一些作者则认为只要积累经验,注意保护卵巢组织,则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不大。Ⅰ~Ⅱ期EMs术后可给予一定时间试孕,而Ⅲ~Ⅳ期EMs术后则应积极考虑助孕。对于助孕前是否应先行腹腔镜手术处理卵巢内异囊肿,目前存在争论。EMs复发,用药后助孕,特别是2次或以上的IVF,妊娠率明显优于再次手术。鉴于EMs对妊娠许多环节都有不利影响,助孕前先用药抑制EMs的活动无疑有利于助孕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疗效。方法:检索发表时间在2000年1月~2012年7月的中英文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腹腔镜术后使用GnRH-a对提高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的妊娠率无显著疗效(RD=0.05,95%CI为-0.05~0.14),对Ⅲ~Ⅳ期患者的疗效显著(RD=0.29,95%CI为0.22~0.35)。结论:在提高妊娠率方面,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单纯手术治疗为首选,Ⅲ~Ⅳ期患者术后应加用GnRH-a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生育指数对轻度(r-AFS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术后自然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Ⅰ~Ⅱ期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内异症生育指数(EF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123例患者中,术后2年累积自然妊娠69例(56.1%),术后6个月自然妊娠34例(27.6%),术后7~12个月自然妊娠28例(22.8%),术后13~24个月自然妊娠7例(5.7%),不同时间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EFI评分8~10分组术后累积自然妊娠率(71.4%,45/63)高于1~4分组(46.5%,20/43)及5~7分组(23.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2年累积自然妊娠率与EFI评分呈正相关(r=0.312,P=0.000);与r-AFS分期、是否使用GnRH-a及促排卵治疗均无相关性。EF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1(95%CI:0.608~0.794,P=0.000)。通过ROC曲线确定的EFI预测术后2年内妊娠的临界值为7.5分,其预测的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66.7%。结论 EFI对于Ⅰ~Ⅱ期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M)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治疗术后期待处理与控制性药物刺激卵巢(COH)后的妊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后1年内行期待处理(期待组)和COH治疗(COH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周期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两组中再以年龄≤35岁或35岁、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或不使用GnRH-a及EM分期Ⅰ~Ⅱ期或Ⅲ一Ⅳ期分类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的相关因素.结果:期待组23l例2309个自然周期,妊娠76例,周期妊娠率3.29%,平均每例10个期待周期的累积妊娠率32.9%;COH组129例187周期,妊娠40例,周期妊娠率21.39%,平均每例1.5个COH周期的累积妊娠率31.01%.两组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后是否使用药物和EM分期与术后第1年内期待处理后妊娠和COH妊娠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EM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可以考虑短期期待妊娠,COH明显增加周期妊娠率.卵巢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年龄不影响妊娠率;术中r-AFS分期对妊娠预测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力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EMT合并不孕、随访资料完整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EFI评分,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18例患者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为46.6%;术后第1、2、3年的妊娠率分别为28.8%、14.4%和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I评分9~10分、5~8分、≤4分者的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分别为76.2%、47.4%、10.5%,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与EFI评分、术后使用促排卵药物治疗呈正相关(tau-b=0.367,0.439;P<0.01);与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EMT分期(r-AFS)标准及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无相关性(tau-b=0.006,0.076;P>0.05)。不同临床类型的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EFI评分用于评估EMT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力,指导后续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根据EFI评分,综合评估患者的生育状况,选择个体化的后续治疗方案;EMT合并不孕患者不建议长期期待以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中重度(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不孕术后非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Ⅲ~Ⅳ期EMs合并不孕患者48例,按照EF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48例患者术后2年累积非ART妊娠25例(52.1%),术后6个月非ART妊娠20例(41.7%),术后7~12个月非ART妊娠4例(8.3%),术后13~24个月非ART妊娠1例(2.1%),随访不同时间段非ART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01,P=0.000)。术后2年累积非ART妊娠率与EFI评分及术后是否使用促排卵治疗有关(P0.05),而与r-AFS分期无关(P0.05)。EFI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1(95%CI:0.527~0.834,P=0.033)。通过ROC曲线确定的EFI预测术后2年内非ART妊娠的临界值为5.5分(约登指数最大),其预测的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42.9%。结论:EFI对于中重度EMs合并不孕患者术后非ART妊娠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输卵管伞端粘连闭锁合并不孕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我院对136例患有输卵管伞端粘连合并不孕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手术85例(A组),显微外科手术51例(B组)。结果:A组总妊娠率35.08%(20/57),宫内妊娠率31.58%(18/57),B组总妊娠率28.13%(9/32),宫内妊娠率25%(8/32),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输卵管病变伴盆腔粘连程度分为Ⅵ期:Ⅰ期患者的宫内妊娠率为A组50.00%(12/24)、B组30%(3/10);Ⅱ期患者的宫内妊娠率为A组42.86%(6/14)、B组25%(2/8);Ⅲ期患者的宫内妊娠率A组为0(0/11)、B组23.08%(3/13);Ⅳ期患者的宫内妊娠率两组均为0。结论:输卵管整形术后的妊娠率取决于输卵管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的状况以及盆腔粘连的性质和程度。Ⅰ、Ⅱ期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腹腔镜组高于显微外科组,但Ⅲ期患者的输卵管造口术,显微手术更有利于保护输卵管纤毛,恢复伞与卵巢的解剖关系和拾卵功能。对于Ⅳ期患者,确定输卵管功能已完全丧失,主张切除双侧输卵管,术后通过助孕技术获得妊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提高妊娠率的有效方法及助孕时机的选择。方法选择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33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腹腔镜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分组:A组(82例)腹腔镜术后未用药物直接试孕者;B组(81例)腹腔镜术后试孕1年及以上未孕接受辅助生育技术(ART)者;C组(90例)腹腔镜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辅助治疗3个月后直接试孕者;D组(78例)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a辅助治疗3个月后接受ART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追踪随访24个月。结果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在术后2年内,妊娠率A组32.7%(17/52),B组58.0%(29/50),C组45.2%(28/62),D组59.6%(31/52),A组显著低于B和D组(P<0.01);A组与C组妊娠率比较,C组与B、D组的妊娠率比较,B组与D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采用ART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妊娠率;术后是否需要药物预治疗以及ART选择时机应根据患者年龄、不孕年限、病情程度等差异而制...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伴不孕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影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因不孕行开腹或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25例的临床及手术情况.结果治疗后125例患者中34例受孕,妊娠率27.2%.妊娠率Ⅰ~Ⅱ期高于Ⅲ、Ⅳ期患者(P均<0.05),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高于仅有盆腔其他部位病灶患者和囊肿合并盆腔其他部位病灶患者(P<0.05),右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高于左侧和双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生育的影响是肯定的,手术治疗及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后有一定的妊娠率.临床期别、内异症病灶部位、巧克力囊肿侧别与治疗后妊娠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内异症合并不孕、随访资料完整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妊娠相关因素。结果 66例患者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为56.1%;术后第1、2、3年的妊娠率分别为40.9%、13.6%和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促排卵治疗是术后妊娠的保护因素(OR=0.191,P<0.05),而年龄、不孕类型、不孕时间为危险因素(OR=6.281、5.427、7.890,P<0.05);是否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不同r-AFS分期及不同临床病理类型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是影响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治疗女性不孕症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治疗及妊娠结局。结果 59例患者中输卵管因素不孕34例,术后11例妊娠,妊娠率31.77%;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例妊娠,妊娠率35.7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1例,6例妊娠,妊娠率54.55%。腹腔镜术后共妊娠22例,总妊娠率37.28%。结论 腹腔镜为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恰当的手术指征,可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及时完善的术后辅助治疗,是提高术后妊娠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疼痛程度与EMT分期及部位的关系。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疼痛缓解率90.7%。rAFS分期Ⅱ期患者Ⅰ度疼痛占71.4%,Ⅲ期和Ⅳ期患者Ⅱ度以上疼痛占95.5%。单纯卵巢巧克力囊肿和(或)盆腔腹膜EMT患者Ⅰ、Ⅱ度疼痛占88.4%,病灶侵犯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以及深部浸润的EMT患者Ⅱ、Ⅲ度疼痛占93.0%。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侵犯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子宫后壁和深部浸润是引起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腹腔镜能明确诊断及治疗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并经腹腔镜治疗,术后病理证实诊断的EMT 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术后1年内妊娠情况,统计学分析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后是否规范用药、术后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为EMT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为E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术后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为EMT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将腹腔镜术后相关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更加客观地判断生殖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复发和术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的Ⅲ~Ⅳ期患者538例,结合其临床病历和随访信息,运用SPSS 26.0软件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及术后妊娠状况。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6~53个月,中位时间为35.1个月,随访期间共77例患者出现复发。单因素分析表明,r-AFS评分、术前痛经、术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时间和术后妊娠对Ⅲ~Ⅳ期EMs患者术后复发有影响(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痛经和r-AFS评分≥77.5是EMs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GnRHa治疗6个月和术后妊娠是EMs患者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相较于术后第2年(27.27%)和第3年(18.75%)的自然妊娠率,术后第1年妊娠率(45.90%)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 Ⅲ~Ⅳ期EMs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前痛经和r-AFS评分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量化后纳入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术后GnRHa治疗6个月和妊娠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应鼓励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术后在GnRHa治疗后积极备孕。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不孕症合并盆腔粘连腹腔镜诊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盆腔粘连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以及腹腔镜在诊治盆腔粘连相关的女性不孕症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因不孕症行腹腔镜诊治的481例不孕患者。其中原发不孕175例,继发不孕306例。分析腹腔镜下不孕症患者盆腔粘连、盆腔粘连合并输卵管阻塞发生率和盆腔粘连腹腔镜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腹腔镜检查发现原发和继发不孕患者盆腔粘连发生率分别为45.7%和65%,差异有显著性(P〈0.05)。盆腔粘连合并输卵管阻塞在原发不孕中发生率为65.0%,在继发不孕中发生率为58.7%。原发不孕盆腔粘连患者腹腔镜术后宫内自然妊娠率为32.5%(26/80),其中术后6个月内自然妊娠占76,9%(20/26);继发不孕盆腔粘连患者腹腔镜术后宫内自然妊娠率为27.1%(54/199),其中术后6个月内自然妊娠占66.7%(36/54)。结论盆腔粘连是引起女性不孕症最常见盆腔病变之一。腹腔镜可及时准确地发现不孕症患者的盆腔粘连情况,并同时行镜下盆腔粘连的分离,是诊治不孕患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