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矫形外科常见的足部畸形,传统治疗方法多为局部按摩、石膏固定,6个月以后实施广泛的组织松解手术,可短时间内改善足的外观,但远期易出现关节僵硬、疼痛、足外翻畸形等并发症[1]。因此,目前不破坏组织结构的保守治 相似文献
2.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复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复发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 收集白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采用Ponseti方法正规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例478例(不包括多关节挛缩马蹄足及未行皮下跟腱切断术的轻型病例),男386例,女92例;双侧236例,单侧242例,共714足.按照Dimglio评分标准分型:Ⅰ型21例29足,Ⅱ型186例275足,Ⅲ型215例308足,Ⅳ型56例102足.所有病例经Ponseti方法给予连续矫形石膏,经皮跟腱切断术后佩戴矫形支具,进行定期随访,关注畸形有无复发,复发与分型及支具佩戴关系,复发的年龄和类型,并做出相应治疗.通常再次给予4~5次连续矫形石膏后根据畸形复发的类型行经皮跟腱切断术,胫前肌转移术或二者的联合.结果 所有病例获不同程度随访.共复发89足:Ⅰ型0足,Ⅱ型26足,Ⅲ型30足,Ⅳ型33足.支具佩戴顺从632足,复发38足,复发率6.01%;不顺从82足,复发51足,复发率62.20%.复发年龄集中在2~3岁.复发畸形的类型主要为马蹄和足内翻旋后.复发足再给于4~5次矫形石膏后,18足再行经皮跟腱切断术,61足行胫前肌转移术,10足行两者联合.术后平均随访3年2个月,复发畸形纠正良好.结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后复发的两大原因为:原发畸形严重以及家长和患儿对支具佩戴的不顺从.畸形复发通常在自行放弃支具治疗后2~4个月开始.复发类型主要为马蹄和足内翻旋后,根据畸形复发的不同类型再给于4~5次连续矫形石膏后,再行经皮跟腱切断术,胫前肌转移术或两者联合,可以矫正复发畸形,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lub foot)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足部畸形。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已经在国内、国际获得了广泛的运用。但在更长时间的随访中( 4年),很多文献报道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经Ponseti方法治疗后会出现复发;且随访时间越长,复发概率越高。本文将围绕经Ponseti方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后复发的处理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ckay术的改良及临床应用问题。方法 采用再改良Mckay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2例(共58足),术前、术后常规摄足的正侧位X线平片,用自拟标准评估。结果 优49足,良7足,一般2足。结论 再改良Mckay术是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术方法,其较之经典Mckay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而效果好、残留或复发畸形少,但要严格按手术指征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骨科一种常见畸形。发病率约为1/1000。男:女为2:1。其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恢复足与踝关节的外观和功能,使患足达到跖行,柔软和无痛。现对本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的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1月至2007年6月本院共收治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的马蹄内翻足21例41足。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8.3个月(3d至5岁6个月)。对初次治疗和经治疗复发的病例均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结果20例获随访,1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2个月至4年7个月)。其中32足复发,16足第2次复发,10足第3次复发,1例2足第3次复发后行手术治疗。随访时Pirani评分:0.1分32足;1.5.3分8足。结论Ponseti方法可作为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的马蹄内翻足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万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0,19(9):761-764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 varus,CTEV)临床常见,延误或不当治疗不仅给患儿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也给父母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心理及社会负担。Ponseti技术是治疗所有CTEV初始阶段的理想方法,正确使用该方法会大大减少由CTEV引起的残疾。然而,Ponseti技术在我国开展尚不普遍,方法还未完全统一,部分医疗机构不能完全规范地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技术操作。在开展该方法的诸多医疗机构中,重视程度亦远远不够,许多机构也仅限于开展。由于治疗方法及规范未能统一,治疗结局也差强人意,一些医疗机构过早介入手术等方法,使整体治疗效果令人堪忧。本文就中国开展Ponseti方法的现状及非步行年龄、步行年龄、非典型及复发CTEV的治疗、管理与问题做一述评,期望通过加强Ponseti技术的普及与规范,不断提高CTEV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维甲酸对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的SD大鼠交配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随机选取孕SD大鼠2只,于怀孕10 d时以橄榄油灌胃一次.实验组选取孕SD大鼠6只,于怀孕10 d时以140 mg/kg的维甲酸剂量(40 mg/ml溶于橄榄油中)灌胃一次.于孕16~18 d待孕鼠分娩.对照组孕鼠所产幼鼠为对照组,实验组孕鼠所产幼鼠根据是否出现后肢畸形分为畸形组及非畸形组.取两组新生幼鼠后肢软骨及肌肉组织,应用RT-PCR方法测定组织中HoxA9、TBX-3、CASP10基因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正常新生幼鼠比较.结果 2只对照组SD孕大鼠共产仔22只,未发现畸形或死胎.6只实验组SD孕大鼠中有一只在灌胃后2 d死亡,余下可利用5只孕鼠共产仔49只,其中死胎6只,无肛无尾畸形1只,后肢出现类马蹄内翻足畸形的共30只,未出现下肢畸形共19只.畸形出现率为61.2%(30/49),并以此将实验组分为畸形组与非畸形组.荧光RT-PCR结果:实验组中畸形组在HoxA9及TBX-3基因的平均拷贝数分别为(7.00±0.52、4.55±0.52)明显低于对照组(7.92±0.47、4.99±1.02)和非畸形组(8.07±0.28、4.94±0.24),P<0.001,P<0.05;而在CASP10基因的平均拷贝数4.34±0.35则明显大于对照组3.51±0.42和非畸形组3.29±0.50(P<0.001).而对照组与非畸形组在各个基因的拷贝数比较上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维甲酸能成功诱导出SD大鼠新生幼鼠类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模型;维甲酸对于SD大鼠的TBX-3、HoxA9、CASP10基因的表达均有影响;维甲酸可能与通过影响TBX-3、HoxA9、CASP10基因的表达导致SD新生大鼠产生类马蹄内翻足样畸形. 相似文献
9.
10.
同一切口跟腱滑动延长加距下关节关节囊松解及个体化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同一切口跟腱滑动延长加距下关节关节囊松解及个体化跖筋膜松解术或胫前肌腱外移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效果。方法 对3个月后首次就诊的48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采用同一切口完成跟腱滑动分离延长加距下关节关节囊松解及个体化跖筋膜松解术或胫前肌腱外移术治疗。结果 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年6个月。优71%,良15.7%,总优良率为86.7%。5足畸形复发,占6.94%。结论 跟腱滑动延长较好地纠正了马蹄,距下关节松解可使跟骨与距骨之间能获得充分的旋转复位,个体化治疗可有效解决中足高弓及前足内收畸形。此种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肾积水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分肾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小儿肾积水术后分肾功能变化的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泌尿外科诊断并手术的单侧肾积水病例资料.分析术前分肾功能、术前肾脏横径比与术后分肾功能的关系,以术后分肾功能 ≥45%作为术后分肾...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末端肠壁内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探讨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结肠盲端标本76例(包括高位11例,中位26例,低位39例).记录平均胎龄、出生体重及取得直肠标本时的年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GP9.5和S-100蛋白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类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m生时胎龄和平均体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GP9.5和S-100在高位畸形患儿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中位畸形(高位vs中位,PGP 9.5:0.422±0.008 vs 0.447±0.006,P值=0.0226;S-100:0.417±0.009 vs0.442±0.007,P值=0.0401)和低位畸形(高位vs低位,PGP9.5:0.422±0.008 vs 0.450±0.009,P值=0.0331;S-100:0.417±0.009 vs 0.447±0.010,P值=0.0436);中位和低位畸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畸形一期手术组直肠末端PGP 9.5和S-100的表达明显低于分期手术组(PGP 9.5:0.421±0.010 vs 0.453±0.006,P值=0.0128;S-100:0.4134-0.010 vs 0.449±0.006,P值:0.0048);低位畸形26例男性患儿取得直肠盲端标本时的平均年龄为(0.11±0.08)个月,13例女性患儿平均年龄为(6.15±0.29)个月(P<0.0001),但直肠末端PGP9.5和S-10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末端肠壁内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与畸形位置密切相关,这可能是高位畸形术后排便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中位畸形肓端肠壁内神经系统的发育可随年龄逐渐趋向于成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末端肠壁内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探讨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结肠盲端标本76例(包括高位11例,中位26例,低位39例)。记录平均胎龄、出生体重及取得直肠标本时的年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GP9.5和S-100蛋白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类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出生时胎龄和平均体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GP9.5和S-100在高位畸形患儿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中位畸形(高位VS中位,PGP9.5:0.422±0.008VS0.447±0.006,P值=0.0226;S-100:0.417±0.009VS0.442±0.007,P值=0.0401)和低位畸形(高位VS低位,PGP9.5:0.422±0.008VS0.450±0.009,P值=0.0331;S-100:0.417±0.009VS0.447±0.010,P值=0.0436);中位和低位畸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畸形一期手术组直肠末端PGP9.5和S-100的表达明显低于分期手术组(PGP9.5:0.421±0.010vs0.453±0.006,P值:0.0128;S-100:0.413±0.010vs0.449±0.006,P值=0.0048);低位畸形26例男性患儿取得直肠盲端标本时的平均年龄为(0.11±0.08)个月,13例女性患儿平均年龄为(6.15±0.29)个月(P〈0.0001),但直肠末端PGP9.5和S-10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末端肠壁内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与畸形位置密切相关,这可能是高位畸形术后排便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中位畸形盲端肠壁内神经系统的发育可随年龄逐渐趋向于成熟。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自发性全身运动对脑损害和脑性瘫痪预测的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自发性全身运动(GMs)对脑损害及其神经系统后遗症,特别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评估作用。方法对18例新生儿GMs进行了定性及半定量研究。结果(1)正常组GMs评分为12.3±1.1,异常组为8.4±1.0,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GMs评分与5分钟Apgar评分具有正相关性。(3)GMs评分对脑瘫的预测价值与颅脑超声检查相似,而优于常规神经系统检查。结论GMs评分对脑损害和脑瘫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手术后咀嚼口香糖是否能促进肠动力的恢复,并从神经和体液两方面因素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4例肠吻合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试验组于术后第1天晨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直至开始进食,每日3次,每次1h,对照组禁食。记录两组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并于第3次咀嚼口香糖后1h抽取血液检测胃泌素和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两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血胃泌素及儿茶酚胺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63h,对照组为7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5,P〈0.05)。试验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5,P〈0.05),而两组肾上腺素(t=1.201,P〉0.05)及胃泌素(t=0.418,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假饲原理,腹部手术患儿术后嚼口香糖有助于肠功能的早日恢复,其作用机制与血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