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通过解剖胆道闭锁患者肝脏肝门组织,探讨Kasai术后肝门改变与肝内病理改变的差异,为改进Kasai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Kasai术后因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而行肝移植的胆道闭锁患儿13例,将其中术后胆汁引流情况较差者作为引流不良组,切取肝门及肝内组织。收集3例Kasai术后因肝门部囊肿,反复发作胆管炎而行肝移植的胆道闭锁患儿,3例术后胆汁引流较好,为引流良好组,自吻合口开始,沿左右肝管分别间隔1 cm连续取材。结果引流不良组:肝内病理改变以纤维化加重、胆管增生及血管增生为主,增生胆管直径较小,肝门淤胆程度较肝内相对重。引流良好组:靠近肝门部位胆管增生较肝内轻,并以大胆管为主。肝左叶胆管直径较大(最大750μm),具有引流功能;肝右叶胆管增生明显,胆管直径较小(最大390μm)。结论 Kasai术后胆汁引流较好的病例均呈现左叶胆管直径较大,可能提示解剖肝门广度需要增加。  相似文献   

2.
胆道闭锁是婴儿期最严重的肝胆系统疾病之一。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是治疗胆道闭锁的主要手段,但术后自体肝长期生存效果不佳,大部分患儿需要通过肝移植来挽救生命。肝纤维化是影响胆道闭锁患儿自体肝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的调控。Kasai手术后胆汁引流不畅、胆管炎发作都会导致肝纤维化进展,进而发生肝硬化。在完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通畅引流胆汁及控制胆管炎的同时,还应积极应对患儿肝纤维化的持续进展,以期达到自体肝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Kasai手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行Kasai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03例Ⅲ型胆道闭锁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辅助Kasai手术组(LP组)和开腹Kasai手术组(OP组)。通过术后12~30个月肝生化ALT和TBil中位数的秩和检验,比较两组Kasai术后中期肝功能情况;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中期生存率;比较两组对二期自体肝移植手术及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 103例Ⅲ型胆道闭锁患儿中,LP组55例,OP组48例;两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术前肝功能(TBil、ALT、AST)中位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两组肝功能(TBil,ALT)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Kasai术后LP组和OP组的自体肝生存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78.2%和75%,2年生存率分别为66.9%和55.8%,3年生存率分别为66.9%和55.8%。Kasai术后实施肝移植11例(LP组4例,OP组7例),1例移植术后死亡。结论胆道闭锁患儿实施腹腔镜Kasai手术与开放Kasai手术后中期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婴儿期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及肝纤维化的疾病,其病因及疾病进展机制尚不清楚.Kasai手术(Kasai portoenterostomy,KPE)是治疗胆道闭锁的首选术式,成功的Kasai手术能够重建胆汁引流,但Kasai手术后长期自体肝生存(native liver 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各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对51例胆道闭锁Kasai术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生存时间,以Kaplarr—Meier法描述生存曲线,收集可能影响预后的若干因素,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胆汁引流量和是否长期随诊,积极治疗影响生存时间。全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15%、56.33%、32.50%,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手术日龄越大,中位生存期越短。结论 Cox多因素分析认为:术后胆汁引流量和是否长期随访、积极治疗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手术日龄不同,生存曲线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胆道闭锁术后大剂量类固醇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Kasai术后大剂量类固醇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997年1月~2003年10月胆道闭锁术后52例患儿药物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比较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治疗(A组)与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长期用药(B组)在自体肝生存率、胆汁清除情况,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及激素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平均(32±3.23)个月的随访期内,患儿自体肝总生存率为71.14%。A组自体肝1年生存率为74.75%,2年生存率为68.52%,B组自体肝1年生存率84.97%,2年生存率为67.97%,两组生存率曲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黄疸清除率分别为44.0%(11/25)和74.48%(20/2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56.0%(14/25),B组为25.92%(7/27)(P<0.05)。B组中1例患儿术后1个月激素治疗疗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较短期冲击治疗相比,大剂量长期使用类固醇(甲基强的松龙)可以改善胆道闭锁患儿的术后近期的胆汁引流,减少胆管炎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延长自体肝的生存年限。激素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存在影响着其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观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肝生存患儿的体格发育进行评价,了解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肝生存患儿营养状况.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肝生存定期门诊复查的96例患儿进行体格测量(身高/身长、体重).采用WHO Anthro Plus 2007软件,计算年龄别身高/身长Z评分(Height for Age Z-score,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eight for Age Z-score,W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eight for Height Z-score,WHZ).统计我中心Ksasi术后自肝生存患儿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的患病率.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描述不同分组Z评分结果差异.结果 ①纳入研究的96例Kasai术后自肝生存患儿HAZ、WAZ、WHZ均值分别为-0.38±0.17、0.33±0.17、0.88±0.17;②生长迟缓(HAZ<-2)患病率为14.58%(14/96),低体重(WAZ<-2)患病率为5.21%(5/96),消瘦(WHZ<-2)患病率为3.13%(3/96);③以年龄(月)分组,6~12个月组患儿HAZ、WAZ、WHZ均值均为负值,分别为-0.27±0.12、-0.55±0.37、-0.30±0.25;④以术时年龄(d)分组,<60 d、60~90 d组患儿的WHZ均值均为正值,分别为1.08±0.27、0.85±0.25,>90 d组患儿WHZ均值为负值,-0.26±0.24.结论①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肝生存患儿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其中生长迟缓问题更为突出;②6~12个月组患儿HAZ、WAZ、WHZ均值均低于国际标准值(0),并且6~12个月组患儿WAZ、WHZ明显低于13~24个月组和≥25个月组,因此Kasai术后自肝生存患儿婴儿期营养状况尤其值得关注;③术时年龄>90d组患儿WHZ明显低于<60d组和60~90d组,所以尽早手术对于提升患儿术后营养状况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引起新生儿阻塞性黄疸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基本病理变化为肝内、肝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肝纤维化,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陶土样大便和肝脾肿大三联症,且进展迅速.若能在生后2~3个月内确诊,30%~80%的患儿可通过肝门-肠吻合术(Kasai手术)重建胆汁引流,但70%~80%的患儿术后仍发生进行性胆管破坏和肝纤维化,最终出现肝硬化、门静脉脉高压、出血,甚至肝功能衰竭,需要肝移植[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术中胆汁流量及成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对27例BA患儿行Kasai手术时,采用5 ml气体采样管收集和测量从肝门流出的胆汁.以17例胆总管囊肿患儿术中收集的胆汁作为对照组,其中测胆汁流量者7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胆汁中磷脂、总蛋白(TP)、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浓度.术后随访1~6个月,随访内容有黄疸消退时间、术后血生化、术后胆管炎发生情况.结果 BA组胆汁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日龄>60 d的BA患儿及术前血ALT>150 U/L的BA患儿术中胆汁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胆汁流量≥0.19 ml/min的BA患儿术后3个月退黄率显著高于术中胆汁流量<0.19 ml/min的BA患儿(P<0.05).BA组的胆汁磷脂、TBA及DBIL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组的胆汁ALT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黄疸消除者的胆汁AST及TC浓度均显著低于未消除者(P<0.05).结论 BA术中胆汁流量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患儿术中胆汁流量越好,术后的预后越好,提示术中胆汁流量可以更早地预测患儿的远期效果.BA胆汁成分的变化说明BA患儿的肝功能较差,胆汁中磷脂、TBA和DBIL浓度较低可能是肝脏分泌功能较差的表现.胆汁中的AST和TC浓度与预后有关,胆汁AST和TC浓度较低的BA患儿术后预后较好,可能是由于肝功能较好和胆汁粘度较低利于引流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肝脏纤维化及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随访的胆道闭锁Kasai术后患儿进行复查资料收集,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资料完整的121例纳入研究.按照Kasai术后胆红素降至正常的时间,以术后3个月、6个月为界分为优、良、差三组,获取患儿术时年龄、术前和术后Fibroscan肝脏硬度测量值及生化结果,绘制趋势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各组患儿Kasai术后肝脏纤维化及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纳入本研究胆道闭锁患儿共121例,男69例(57.0%),女52例(43.0%);其中优组63例(52.1%),良组34例(28.1%),差组24例(19.8%).三组患儿术时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Fibroscan肝脏硬度测量值在术后1年内波动进展,1年后趋于稳定;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优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良组与差组患儿Fibroscan肝脏硬度测量值在术后1年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组患儿总胆红素在术后前3个月下降较快,随后缓慢下降,至术后6个月稳定于正常值,而差组患儿总胆红素术后前2个月下降较快,但随后出现较大波动.三组患儿ALT趋势图均在术后1个月出现波峰,优良组术后1~6个月有所下降,但之后持续波动不能稳定,差组持续波动;三组患儿AST术后6个月内有所下降,但之后波动较大不能稳定.三组患儿CGT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峰,至术后6个月下降较快,随后逐渐趋于稳定小幅波动.结论 ①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1年内肝脏纤维化波动性进展,自肝存活超过1年者肝纤维化情况进展缓慢趋于稳定,优组患儿在2年后更加稳定;②Kasai术后1个月内胆红素下降最快,3~6个月胆红素可降至正常的患儿,其胆红素水平可维持长期正常;③肝脏炎症、胆管反应、功能损害在术后仍继续进展,术后1个月开始减轻,术后6个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Kasai手术治疗小儿胆道闭锁合并肝右动脉变异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淮安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Kasai手术的8例胆道闭锁合并肝右动脉变异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入院时平均年龄78.1 d;平均体重5.9 kg。手术采用四孔法,在变异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右支之间游离胆总管,牵拉至肝门。游离并切除肝门纤维块,完成腹腔镜Kasai手术。随访并观察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均经腹腔镜手术,无特殊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235 min,平均出血量为12.8 ml,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2.1个月。6例患儿术后4个月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另外2例患儿胆红素术后显著下降,但由于并发胆管炎再次升高,持续观察中并使用抗生素、熊去氧胆酸和激素治疗。结论对于胆道闭锁合并肝右动脉变异患儿,腹腔镜Kasai手术可安全实施,应注意在变异肝右动脉和右门静脉支之间充分游离胆总管。  相似文献   

12.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纤维化引起肝内外胆管硬化和闭锁的一种常见疾病,Kasai手术(肝门空肠吻合术)改善了患儿预后.手术时肝脏的病理状态,包括肝脏纤维化程度、胆管板畸形、肝门部纤维斑块、胆道闭锁类型都对Kasai术后的效果有影响.单纯用年龄评价手术预后有欠妥当.建立胆道闭锁治疗中心以提高外科医师实施Kasai手术的经验有助于改善手术预后,而胆道闭锁脾脏畸形综合征、早产儿、CMV感染对预后有不利影响.激素、熊去氧胆酸及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其有效性目前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远期预后.方法1968年~1983年,法国巴黎Bicêtre医院儿外科共对271例胆道闭锁患儿行Kasai手术或其变异术式,术后随访20年,对带自体肝生存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结果271例患者中,63例(占23%)带自体肝者至少生存20年.肝功能结果显示21例总胆红素指标正常,其中12例γ-GT和转氨酶指标正常;44例有门脉高压表现;19例仍有晚期胆道感染发作;6例并发胆道结石;61例患者肝穿刺活检提示有不同程度肝硬化表现.20岁之后,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0例已行肝移植;4例正等待肝移植.结论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带自体肝20年生存率仅为23%,大部分患儿转肝移植治疗.即使带自体肝生存患儿随访各项指标也不令人满意.因此密切关注肝脏情况,尽早发现并发症,对决定进一步治疗措施,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胆道闭锁肝脏组织和残存胆道组织中T细胞的主要类型及其与Kasai术后胆管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22例胆道闭锁患儿(早期胆管炎和非胆管炎各11例进行配对)肝组织标本和肝门纤维块标本与13例其他肝胆道疾病患儿肝组织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同时结合胆管炎的发生与否分析免疫组化结果与Kasai术后胆管炎相关性.结果 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和肝门纤维块内有大量CD4+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均P=0.000).胆道闭锁组与对照组中CD57+的NK细胞均为阴性.颗粒酶B在胆道闭锁组与对照胆道闭锁组中均为阴性.早期胆管炎组CD8+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非胆管炎组(P=0.002).CD8+T评分与早期胆管炎的发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74(P=0.001).结论 在Kasai手术之前患儿的肝脏组织和残存的胆道组织中有大量CD4+T和CD8+T细胞浸润,而颗粒酶B的杀伤途径不参与胆道闭锁的免疫损伤.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胆管炎的发生有明显负相关,其对胆道闭锁肝内的损伤性炎症反应可能具有保护性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ET)、透明质酸(HA)与胆道闭锁(BA)患儿术后肝损害、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行肝门空肠吻合(Kasai)术后的BA患儿为BA组(n=38),正常体检儿童(n=12)为对照组;BA患儿根据其胆红素水平再分成黄疸组(n=14)和无黄疸组(n=24)。由自动生化仪测肝功能,鲎三肽基质显色法测ET水平、放射免疫法测HA水平。结果 BA组患儿存在肝损害,血清ET、H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儿童高(P<0.05);BA组患儿中,黄疸患儿的肝损害较无黄疸者重,血清ET、HA水平也较无黄疸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T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及H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ET水平与术后BA患儿肝损害和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可作为术后判断BA患儿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患儿经抗感染治疗后自体肝存活情况及行肝移植术的时机。方法对本院2002年至2011年Kasai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患儿18例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对这部分患儿进行中长期随访,了解其自体肝存活情况。结果 2例分别在胆管炎病程4个月和5个月后行肝移植术,其余16例均坚持抗感染治疗。12例在抗感染治疗6~15个月后症状消失。随访5~12年10例仍自体肝存活,但均有肝硬化症状;其余2例因继发腹水或消化道出血予肝移植。另外4例治疗中出现肝内胆管扩张,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TBD)。引流后1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引流后仍无法控制感染行肝脏移植手术后感染消退;1例行肝门部再吻合后仍存在胆管炎反复发作,但经抗感染治疗15个月后症状缓解。自体肝生存至今6年。结论胆道闭锁术后反复发作性胆管炎患儿仍可自体肝长时间存活,合并肝内胆管扩张时提示预后不良,需考虑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Kasai手术日龄与早期预后的关联性, 为BA患儿Kasai手术时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BA患儿临床资料, 包括一般资料(性别、手术时日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氨指标。根据Kasai手术后3个月退黄情况分为未退黄组(n=47)和退黄组(n=66), 计算手术时日龄的cut-off值;再根据此手术时日龄分为两组, 比较Kasai手术后3个月的预后指标, 包括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术后DBIL/术前DBIL、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GG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胆道闭锁(B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共完成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术后平均随访18.5(1至36个月)个月,回顾总结肝移植患儿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2例胆道闭锁患儿中已行Kasai手术9例,20例低于1岁,21例低于10kg.其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出血均无差别.供肝受体质量(GR/WR)比3.5(2.1~5.7)%.有27例次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术后出血再手术止血,1例门静脉并发症,肝静脉并发症1例,3例肝动脉并发症,胆道并发症1例.有3例围手术死亡,1例再次移植,急性排斥5例(22.7%).6个月、1年和3年受体生存率分别为86.4%、82.2%和82.2%.结论 受体体重,移植物受体质量比,是否行Kasai手术对肝移植手术效果无影响;适当的供肝质量,细致的手术技巧可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活体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单中心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胆道闭锁(B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共完成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术后平均随访18.5(1至36个月)个月,回顾总结肝移植患儿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2例胆道闭锁患儿中已行Kasai手术9例,20例低于1岁,21例低于10kg.其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出血均无差别.供肝受体质量(GR/WR)比3.5(2.1~5.7)%.有27例次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术后出血再手术止血,1例门静脉并发症,肝静脉并发症1例,3例肝动脉并发症,胆道并发症1例.有3例围手术死亡,1例再次移植,急性排斥5例(22.7%).6个月、1年和3年受体生存率分别为86.4%、82.2%和82.2%.结论 受体体重,移植物受体质量比,是否行Kasai手术对肝移植手术效果无影响;适当的供肝质量,细致的手术技巧可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胆道闭锁(B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共完成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术后平均随访18.5(1至36个月)个月,回顾总结肝移植患儿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2例胆道闭锁患儿中已行Kasai手术9例,20例低于1岁,21例低于10kg.其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出血均无差别.供肝受体质量(GR/WR)比3.5(2.1~5.7)%.有27例次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术后出血再手术止血,1例门静脉并发症,肝静脉并发症1例,3例肝动脉并发症,胆道并发症1例.有3例围手术死亡,1例再次移植,急性排斥5例(22.7%).6个月、1年和3年受体生存率分别为86.4%、82.2%和82.2%.结论 受体体重,移植物受体质量比,是否行Kasai手术对肝移植手术效果无影响;适当的供肝质量,细致的手术技巧可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