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 DCB)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DCB介入治疗患者,采用主支血管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 DES)置入或DCB成形术,边支血管行DCB成形术。共148例患者完成术后冠脉造影复查,按照边支造影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55例)和无狭窄组(93例)。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和冠脉病变特征的差异,心血管不良事件(定义为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CABG和支架血栓复合终点)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再狭窄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于无狭窄组(70.91%vs. 89.09%,P=0.040;53.76%vs.73.12%,P=0.021;1.73±0.61vs.1.51±0.57,P=0.033),再狭窄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无狭窄组(70.90%vs. 52.70%,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式, 不论是最初的金属裸支架(BMS), 还是后来的药物涂层支架(DES), 均存在支架内再狭窄可能, 且对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等治疗效果欠佳, 限制其应用。近年来, 药物涂层球囊(DCB)有了长足进展, 为支架内再狭窄、慢性闭塞性病变(CTO)、分叉病变及小血管变等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且可以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时间, 减少出血风险。该研究对DCB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与单纯造影引导下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应用DCB处理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患者.根据DCB介入治疗时是否为IVUS引导下手术将入选患者分为I...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要求手术过程迅速、操作尽量简单,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血管出现Ⅲ级前向血流为目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有单支架术以及双支架术。急性心肌梗死分叉病变无论是必要时边支置入(Provisional T)支架术,还是双支架术,手术过程相对复杂,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加大急性心肌梗死病变的风险。本文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分叉病变使用Provisional T支架术+药物涂层球囊(DCB)处理边支开口的策略,既能操作简单快捷,又能解决边支开口狭窄问题,是一种有价值的PCI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给予患者切除球囊血管形成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患者单纯药物涂层球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扩张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的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扩张后即刻,两组患者MLD、直径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MLD(1.89±0.21)mm长于对照组的(1.25±0.36)mm,实验组直径狭窄(31.74±17.65)mm短于对照组的(48.67±21.37)mm,实验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具有良好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改善其临床指标情况,而且有助于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雨虹  贺铿  袁国军 《江西医药》2014,(12):1377-1381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球囊对吻组(36例);拘禁球囊组(38例),通过观察:(1)接受PCI治疗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有无出现、心电图有无相关导联ST段的抬高、血流动力学有无改变,满足其中一项即可),术后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的改变;(2)接受主支PCI后,分支有无闭塞或夹层,最终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3)手术耗材、曝光时间以及造影剂用量;(4)接受PCI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5)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球囊对吻组例发生3例分支闭塞或夹层,拘禁球囊组例发生2例分支闭塞或夹层,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MACE事件发生率和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拘禁球囊技术组节省了手术耗材,而且缩短了手术曝光时间及造影剂用量(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节省了手术耗材,在即刻及近期随访中疗效不劣于经典球囊对吻技术,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BT)与双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分支开口保护的优劣。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81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双导丝技术组(40例),采用双导丝技术治疗,根据单支架释放后边支血流情况,决定是否Rewire导丝;拘禁球囊技术组(41例),采用小内径球囊保护分支开口,主支单支架释放,同时边支球囊压力扩张保护,支架植入后,观察分支血流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边支闭塞、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费用、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冠脉造影定量分析(QCA)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双导丝技术组有10例发生边支闭塞,拘禁球囊技术组有2例发生边支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导丝技术组比较,拘禁球囊技术组PCI实施时间及曝光时间更短、对比剂用量更少、手术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MACE发生率及Q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可有效保护分支开口,降低边支闭塞率及手术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价值。方法 60例冠状动脉ISR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对照组采用合适的药物涂层支架(DES)处理,观察组采取紫杉醇DCB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靶病变管腔直径、靶病变管腔狭窄率、生活质量以及治疗费用、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半年,观察组靶病变管腔直径(2.37±0.34)mm大于对照组的(1.86±0.27)mm,靶病变管腔狭窄率(12.05±1.35)%低于对照组的(17.16±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生理评分(64.41±3.57)分、心理评分(63.78±3.65)分、社会关系评分(66.32±4.31)分、环境评分(69.51±4.5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6.84±4.76)、(56.82±4.76)、(57.48±5.44)、(59.23±5.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日均费用、耗材费用、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0年6月~2021年6月择取医院50例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予以分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球囊,研究组采用药物涂层球囊,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两组在血管直径、血管长度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两组靶病变血管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成功率上比较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从最小管腔直径分析,术前、术后即刻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 <0.05);从晚期管腔丢失情况分析,术后6个月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心绞痛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可以取得确切效果,而且远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及普通支架,每组32例。均在主支血管植入支架,部分分支血管仅作球囊扩张,不植入支架。观察两种支架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术后1~6个月随访期间的血管再狭窄率及再次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手术成功率两组均为100%,术后主支血管管腔无残余狭窄;术后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主支血管再狭窄率,药物支架组为2例(6.3%),普通支架组为12例(3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字2=9.1,P<0.01)。术后6个月因临床事件而被迫再次行介入治疗者,药物涂层支架组为3例(9.4%),普通支架组13例(40.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字2=5.1,P<0.05)。结论在冠脉分叉病变中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可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显著减少再次血管重建术。  相似文献   

11.
<正>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广泛使用大大减少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从而降低了靶病变需再次血运重建(TLR)的发生率~([1])。然而,距离完全消除ISR仍任重道远。目前处理ISR方法包括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重复DES植入、放射疗法和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在这些策略中,再次植入DES和DCB血管成形术是治疗ISR的最有效方法~([2])。但因为DCB价格昂贵等一些因素,再次植入DES仍然是目前处理ISR主流的方法。糖尿病(DM)已被证实为PCI后ISR及TLR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指标~([3])。DM的生理机制包括加速冠状动脉内斑块生长,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老年冠心病(CHD)冠脉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经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后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成功进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195例老年CHD患者,依据冠脉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实验1组(单只,n=85)、实验2组(双支,n=61)及实验3组(多支,n=49)。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d后检测3组血清中脂质代谢指标、斑块稳定性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及细胞凋亡相关分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3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血清血栓素2(TXB2)、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五聚素3(PTX3)、组织蛋白酶K(Cat K)、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实验3组hs-CRP、MMP-9、IL-6、s Fas、s Fas L、ET、TXB2、LpPLA2、PTX3、Cat K、Lox-1显著高于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2组显著高于实验1组(P<0.05);治疗后实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国产生物降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EXCEL)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57例分叉病变患者,主支均给予EXCEL支架,分支视情况给予血管球囊扩张或EXCEL支架,观察即刻手术成功率,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8.2%,住院期间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等。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主支平均管腔丢失(0.12±0.04)mm,分支血管平均管腔丢失(0.15±0.06)mm,靶血管重建率5.3%。结论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改善药物涂层球囊(DCB)术后乏力气短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西医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口服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药物涂层球囊术后患者,观察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变化、代谢当量(METs)变化。结果 治疗药物涂层球囊术后患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分,运动耐量6.8代谢当量。结论 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改善药物涂层球囊术后乏力气短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有效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珍 《河北医药》2011,33(12):1844-1845
切割球囊扩张可减少再狭窄率及临床事件发生率,对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切割球囊较常规球囊扩张有较高的成功率,降低了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狭窄率。此外,对分叉病变以及小血管弥漫性病变,亦有其治疗的优越性。由于目前国内尚缺乏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故有必要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预后进一步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的58例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危重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安装术(IABP)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17例,难治性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41例。结果 55例成功撤离IABP,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救治成功,3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4.8%。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压球囊后扩张对冠脉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住院已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并1年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379例,根据有无高压球囊后扩张分为无后扩张组235例和有后扩张组144例,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相似,冠状动脉病变中钙化、血栓、闭塞及是否串联支架及冠脉病变支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内再狭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内后扩张能减少支架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23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2007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联合药物治疗,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心绞痛发生情况、再次梗死率、EF值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随访6个月、12个月的心绞痛发生率、再次梗死率、EF值、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联合支架植入能减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6个月)和长期(12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预留较大球囊对重要分支保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治疗的1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5例冠心病患者共16个真性分叉病变,分叉病变中位于左主干-前降支1例,前降支-对角支11例,回旋支-钝缘支4例。所有分叉病变分支预留挤压导丝,并在主支病变球囊扩张及支架扩张释放时预留2.5 mm×20 mm球囊,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 16处病变处分支皆未闭塞,无夹层,TIMI血流Ⅲ级。结论应用2.5 mm×20 mm预留球囊保护重要分支,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C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于郑州颐和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8例,其中行51例行PCI治疗,设置为参照组;另外47例于PCI术后联合应用IABP治疗,设置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MAP、尿量高于参照组,CK-MB低于参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参照组(6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AMI合并CS效果优于单用PCI,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