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自发性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18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住院的成人自发性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共429例,经鼻腔填塞止血、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等多种治疗措施结合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结果  经单次单一治疗措施成功止血病例332例(77.4%),经2次及2次以上或结合2种及2种以上治疗措施后成功止血97例(22.6%)。其中经鼻腔填塞成功止血80例,经鼻内镜下电凝成功止血262例,经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止血89例。结论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仍是治疗鼻出血的首选方法,但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止血迅速,效果肯定,复发率低,为难治性鼻出血的治愈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难治性原发性鼻出血10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难治性原发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01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鼻内镜检查,并双极电凝出血点或搔刮出血点行鼻腔微创填塞或改良的后鼻孔填塞等治疗。结果 一次性治愈78例,二次行内镜检查23例,临床均治愈。结论 对有明确出血点的患者首选双极电凝止血,对于出血点不明确者可用鼻腔微创填塞及改良后鼻孔填塞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鼻内窥镜下诊治难治性鼻出血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内窥镜诊治的难治性鼻出血6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出血部位及治疗效果。结果:出血部位在下鼻道顶部占27.9%(19/68)、嗅裂鼻中隔占20.7%(14/68)、中鼻道后上部占16.1%(11/68)、中鼻甲后端蝶腭动脉区和鼻中隔后端均为10.3%(7/68)、鼻咽顶占5.9%(4/68)、Woodruff静脉丛和部位不明均为4.4%(3/68)。1次治愈59例(86.7%),2次9例(13.3%),随访1~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检查鼻腔深部的出血并在镜下电凝或填塞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成人严重鼻出血位置分布规律及有效微创处理方法。方法:通过鼻内镜观察成人严重鼻出血位置,并以微创手段进行止血。结果:129例成人严重鼻出血患者出血部位:鼻中隔嗅裂区及鼻顶前端68例(52.7%);下鼻道后端穹隆部37例(28.7%);蝶筛隐窝下方10例(7.8%);利特尔氏区8例(6.2%);中隔后上端5例(3.9%);部位不明1例(0.8%)。查明出血部位的128例患者为动脉出血,均予电凝止血。结论:绝大多数患者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嗅裂区、鼻顶前端和下鼻道后端穹隆部;鼻内镜下绝大多数出血部位均可发现;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创伤微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3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基础上行选择性颌内动脉末梢病变血管内栓塞,其中5例同时栓塞面动脉。结果:DSA证实23例患者均存在颌内动脉末梢发育不良或畸形,15例伴有出血征象,6例并面动脉形态异常。治愈22例,其中l例24h内复发鼻出血者证实有新侧支供血,经补加栓塞后出血停止,治愈率为95.6%。l例治疗失败,与栓塞前去除鼻腔填塞物有关,且不能除外有面动脉出血。结论:难治性鼻出血与颌内动脉发育不良及畸形有关,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能收到迅速而满意的疗效。治疗失败与潜在侧支开放或面动脉出血有关,过早去除鼻腔填塞物也是影响栓塞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鼻出血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难治性鼻出血定义为鼻出血呈发作性,前鼻镜检查未发现可疑出血灶,规范鼻腔填塞无效,或填塞后血止,撤出填塞物再出血。由于出血部位深而隐蔽,常规治疗效果差,对鼻腔正常黏膜损伤大,填塞导致的鼻、头部疼痛常令许多患者难以忍受。本文对我院2005-11-01--2007-11-01诊治的74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的临床特征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有明显的季节、年龄、性别和伴随疾病特征,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居多,反复出血主要与出血部位不明有关。结论:控制好血压是预防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的关键;一旦鼻出血发生,治疗重点应放在首次治疗上;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疗是治疗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难治性鼻出血的原因,为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104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影响难治性鼻出血的因素如年龄、出血部位、是否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布以及是否伴有焦虑症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年龄≤55岁的患者疗效高于〉55岁者(P=0.012),伴高血压的患者疗效高于伴高血压者(P=0.03),伴与不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137)。②出血部位位于嗅裂区的患者有效率高于位于下鼻甲后穹隆和中鼻道后上端者(P均〈0.05),而下鼻甲后穹隆和中鼻道后上端出血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771)。③术后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布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使用凡士林者(P=0.013)。结论难治性鼻出血的预后与年龄、出血部位、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可吸收止血纱布的疗效优于凡士林纱布。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高原地区难治性鼻出血的发病特点,为当地开展鼻出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后藏地区难治性鼻出血患者63例,分析其出血原因,鼻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并进行治疗。结果后藏地区难治性鼻出血的主要病因为高血压,主要诱因为气候干燥和不良生活习惯;出血部位主要在鼻中隔前端、嗅裂区及鼻中隔上部、下鼻道后穹隆部、中鼻道后末端。结论高原地区难治性鼻出血发病有地域特征性,应结合高原特点开展鼻出血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术治疗反复鼻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9年9月我科采用经鼻内镜引导下双极电凝治疗50例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找到出血部位,以出院后1月内未再次出血作为治愈标准,1次性治愈48例,2次治愈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晰、出血部位明确,止血迅速、疗效确切、术后反应轻等优点,提高了鼻出血治疗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可单纯由鼻腔疾病引起,也可为许多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因鼻腔结构复杂,鼻腔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出血,且有时出血部位隐匿,加之有时出血剧烈,因此准确的判断出血部位是止血的关键。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自发性鼻出血患者260例,应用鼻内镜治疗鼻出血,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鼻出血是指出血部位隐蔽,经前鼻镜无法窥及出血部位的凶猛的鼻出血.曾经有文献报道此类出血,并命名为"隐蔽性鼻出血"、"顽固性鼻出血"等.但是由于操作医师技术水平的差异,对于"难治性"的定义难以规范我们的理解为难治性鼻出血往往因为出血部位无法明确,盲目进行前鼻孔鼻腔填塞,或后鼻孔Flash尿管压迫,导致填塞后仍反复出血,既往采用蝶腭动脉结扎、电凝,筛前动脉结扎及电凝等方法[1].随着鼻内镜外科的发展,鼻内镜解剖及鼻腔血运的研究,鼻出血的治疗已经不再是难题[2-5].但是文献中多为针对蝶腭动脉主干的电凝处理[4-5],而且对于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寻找及止血水平仍参差不齐,我们近几年来每年治疗难治性鼻出血800多例,门诊治疗成功率在98%以上.现将难治性鼻出血主要责任血管位置、出血点寻找策略等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难治性鼻出血的鼻内镜治疗效果,并与传统的填塞止血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治疗的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鼻内镜下止血组与鼻腔内填塞止血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再出血(治疗后至随访2个月结束)、出血量(治疗开始至随访2个月结束)、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等。结果 鼻内镜组治愈率高于鼻腔内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2%,69/71 vs 84.0%,42/50;P=0.0095);术后2个月内鼻内镜组再出血率低于鼻腔内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4/71 vs 46.0%,23/50;P<0.001);治疗中及治疗后鼻内镜组疼痛评分平均值均低于鼻腔内填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8±0.72 vs 4.72±0.49; P<0.001; 2.59±0.48 vs 4.21±0.58; P<0.001);鼻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鼻腔内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15/71 vs 42.0%,21/50; P=0.0134);鼻内镜组总出血量低于鼻腔内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5±9.83) mL vs (64.89±14.32)mL, P<0.001];鼻内镜组术后恢复通气时间短于鼻腔内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4±0.87)d vs (7.14±2.31)d, P<0.001];鼻内镜组患者术后鼻黏膜恢复时间早于鼻腔内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8±3.21)d vs (9.31±3.76)d;P<0.001)。结论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可作为难治性鼻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难治性鼻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首选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者36例,首选颈外动脉结扎者10例。结果:36例首选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者1次性治愈32例(88.9%),10例首选颈外动脉结扎者1次性治愈4例(40.0%)。前者平均住院4.8d,后者平均住院10d。复发患者均经综合方法有效止血,并发症少。结论:经微导管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简便、安全、有效,疗效明显优于颈外动脉结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能有效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鼻内镜检查,以电凝止血结合可吸收材料微创填塞鼻腔治疗。结果:26例一次治愈,1例行二次治疗痊愈,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难治性鼻出血的常见出血部位以嗅裂区和下鼻道后端多见,鼻内镜检查可准确定位出血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止血治疗,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鼻出血作为耳鼻咽喉科急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很大一部分患者是由年资较浅的住院医师或规培生在处理,迫切需要了解这一急诊病症的常规处理方式。这样才能在临床实际处理患者的过程中有的放矢,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通过总结近十年国内外对鼻出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常见鼻出血处理方式及其优缺点,可作为临床处理鼻出血的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在鼻出血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诊治鼻出血中的价值及作用.方法116例鼻出血患者中,52例常规前鼻镜检查不能明确病灶并顽固性鼻出血,使用鼻内镜检查并治疗.结果46例1次治愈,6例次日有出血经再次治疗而愈.结论本法操作简便、视野清晰、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找到出血部位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提高了常规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而难治性鼻出血因其出血部位隐蔽、治疗棘手,盲目的前后鼻孔填塞不仅使鼻腔黏膜损伤大而且疗效欠佳,所以明确出血部位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关键。我科2006-08-2014-06期间采用经鼻内镜引导下电凝治疗168例鼻出血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6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男98例,女70例;年龄28~90岁。患者多数在当地医院行前鼻镜检  相似文献   

20.
隐蔽难治性鼻出血诊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最常见、易处理的是鼻中隔利特尔区出血。但有些部位特殊、难以发现出血点,常规填塞无效,甚至前后鼻孔联合填塞亦难以控制的、短时间内频繁大量的鼻出血,被习惯的称为难治性鼻出血。总结多年鼻内镜下处理鼻出血的经验,从2002年开始我们自行制定了"鼻内镜下鼻出血处理流程",采取相对固定的诊疗程序,成功率大有提高,撰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