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呈现个体化方案成功治疗 1例肠瘘术后进行性加重炎性肠梗阻的案例,为难治性、复杂性术后炎性肠梗阻提供规范的观察治疗思路。方法对 2020年 11月 3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 1例外院常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术后炎性肠梗阻病人的病例特点、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例因常规保守治疗 43 d失败的术后炎性肠梗阻病人,通过抗炎、小肠梗阻导管肠道减压、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等其他对症治疗 25 d后,临床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肠梗阻导管引流量显著减少、前白蛋白、 CD3+和 CD4+T淋巴细胞指标明显升高、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白介素-6(IL-6)明显降低、腹部 CT检查结果明显改善,最终痊愈出院。结论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营养功能、及时针对性肠道减压是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穴位注射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38例和治疗组38例(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联合穴位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26例,占68.42%,治疗组治愈36例,占9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发病率为0.6%~1.4%。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近年来才被外科界认识的一种特殊类型肠梗阻,目前,临床上对于诊断及治疗尚存在争议,若对该病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可导致肠瘘、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我科2000年1月至2009年2月共诊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安华  朱志华 《海峡药学》2012,24(3):100-101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与大黄联合治疗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生长抑素与大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浆LPS、TNF-α、IL-6、IL-8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用药前两组IL-6、IL-8、TNF-α和内毒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用药后治疗组IL-6、IL-8、TNF-α和LPS下降速度均不同程度的快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15.3±3.2)d,明显多于治疗组的(10.6±3.1)d(P<0.05).结论 生长抑素与大黄联合治疗术后炎性早期肠梗阻可以降低患者外周血LPS、TNF-α、IL-6、IL-8含量,缩短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住院时间,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总结我院外伤性肠穿孔、粘连性肠梗阻、胃肠恶性肿瘤、外伤性脾破裂、阑尾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5例,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了保守治疗、导管减压、肠管内外排列术,结果 8例经普通胃管减压肠梗阻治愈,5例经普通胃管减压不成功后改肠梗阻导管减压后治愈,2例再次手术行肠排列术治愈,其中肠管内、外排列手术各1例。普通胃管减压保守成功者中1例后期随访再发肠梗阻,行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成功。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肠梗阻导管减压效果较普通胃管好,且可作为再次手术时肠内排列使用。  相似文献   

7.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早期通常2周左右,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腹腔内广泛粘连,胃肠功能抑制,造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从2001年至2010年共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夏季穴位贴敷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中IL-12及IL-13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69例成年哮喘缓解期患者(寒哮组98例、热哮组71例)给以三伏天行自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同时选取体检正常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1个月对哮喘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分级,并留取外周血标本监测血清中IL-12及IL-13的水平变化。结果哮喘组总显效率40.2%,总有效率87.0%,寒哮组的改善程度优于热哮组。治疗前,哮喘组的血清IL-12平均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而IL-13的变化趋势相反,其中寒哮组变化更显著。结论夏季穴位敷贴疗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哮喘患者,特别是寒哮者的呼吸道症状及肺通气功能,并能调节IL-12/IL-13水平,使之趋于平衡,在预防及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总结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26例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结果 26例患者全部保守治愈,平均15.2 d,无复发者.结论 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保守治疗组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21d,无一例肠坏死;手术治疗组痊愈1例,死亡1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尽可能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怀疑有肠绞窄或继发腹腔脓肿应采用手术治疗。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经持续胃肠减压、使用生长抑素、完全胃肠外营养等治疗后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选保守治疗,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地探讨隔药灸脐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肛肠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11月1日来安徽省针灸医院肛肠科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即灸脐组(隔药灸脐组)、药物组(补中益气汤组)、灸药联合组(隔药灸脐+补中益气汤),观察三组的术后情况,并作数据统计。结果灸脐组治愈10例,好转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药物组治愈13例,好转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灸药联合组治愈2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结论隔药灸脐联合补中益气汤在治疗肛肠术后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收治的40例EPISBO患者采用“减压、抗压、支持”三位一体的综合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疗效。结果1周内治愈12例,1~2周治愈18例,2~3周治愈6例,3~4周治愈4例,平均治愈时间17 d。结论 EPISBO患者尽量避免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颐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85例患者经非手术治愈,平均治愈时间9.8d。12例中转手术治疗后治愈,其中8例非手术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中转手术,4例非手术治疗40d无效而中转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高峰  刘海龙  陈亚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787-178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全胃肠外营养、中医结合等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4 d.3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1例因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手术,1例保守治疗4周无效行剖腹探查术,1例保守治疗耐心不够而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宜先采用保守治疗,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2组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治疗(川芎嗪60mg+生理盐水1000ml腹腔灌洗及川芎嗪80m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腹痛缓解快,肛门恢复排气快,胃液大量减少,治愈时间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改善腹腔微循环,减少肠粘连,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肠功能恢复,明显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41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奥曲肽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抗感染等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采取的措施基础上,再加用奥曲肽0.1mg,每8小时1次,连用3~10d。结果奥曲肽组胃肠减压量在应用奥曲肽后即明显减少,临床症状缓解迅速,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平均住院时间亦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是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丸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补中益气丸,4 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相关指标和血清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RU)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均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MFR)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明显下降,fPSA/tPSA水平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丸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乳糜尿共病抑郁障碍 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自森  余军  刘俊 《安徽医药》2020,24(8):1647-1650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乳糜尿共病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4年 6月至 2019年 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门诊的乳糜尿共病抑郁的农村留守老年病人 30例,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30 d为 1疗程,观察总有效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治疗乳糜尿的总有效率 96.67%,抑郁障碍总有效率 93.33%,治疗前后 HAMD评分[(31.47±4.24)分比(12.13±2.02)分]、中医证候评分[(22.13±2.87)分比(5.36±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乳糜尿共病抑郁障碍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