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居高不下,预计到2020年,冠心病将成为我国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心率增快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心率与冠心病病死率呈正相关,而减慢心率可以改善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为此,本研究对控制心率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的进步,我国冠心病患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有部分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后未能回归正常生活。心脏康复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模式,可通过全面精准管理和全程康复而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健康获益。本文综述了我国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及心脏运动康复研究进展,以期为冠心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已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前列,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我国心血管病人已超过1亿人口,其中冠心病患者达4300万,每年新发冠心病75万,令人生畏!并且冠心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许多40-50岁的中年人也患上了冠心病。为此,本刊特别邀请我国著名心脏介入治疗专家朱国英教授,给大家谈谈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已经发展成危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因。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或消退情况,能够准确的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疗策略。现代影像学和实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已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前列,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我国心血管病人已超过1亿人口,其中冠心病患者达4300万,每年新发冠心病75万,令人生畏!并且冠心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许多40—50岁的中年人也患上了冠心病。为此,本刊特别邀请我国著名心脏介入治疗专家朱国英教授,给大家谈谈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它作为临床上多发的中老年人常见病,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和体征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冠心病的治疗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从2008~2012年4年来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30例冠心病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逐渐提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因此,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选择合适的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5年3月-2006年9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移植心肌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冠心病的治疗目前限于药物、介入、外科手术等,这些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症状,但均存在缺陷,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和血栓性脑梗塞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已经证明治疗可使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慢、稳定、甚至消退,如积极的降脂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以及生活规律乐观,再结合药物治疗。本文集中讨论了饮食和运动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近年演变趋势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开放政策的推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在各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有可能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起到不利作用。在这20年内,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人群预防研究有较大发展,并且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料。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成人主要心血管病,即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近10~20年在我国的演变趋势,以估计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并为今后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一、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率与发病率冠心病通常以急性心肌梗塞(致死与非致死性)、冠心病猝死(包括极少数抢救存活的心脏骤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能够改善甚至消除冠心病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同的PCI入路途径各有利弊,为了让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尽可能减少患者的创伤,选择合适的PCI入路途径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回顾了PCI入路途径的发展历程,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述,以期为需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在选择入路途径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心脏康复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在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不可替代。而中医药是我国民族瑰宝,是基于古代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医学方法。因此,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是我国心脏康复治疗的特色与优势。《冠心病诊疗与康复》已于2021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马兰、武小薇主编,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和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和死亡人数有升高趋势,临床冠心病患者显著增加,占住院心脏病患者的首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和康复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和延长寿命。其主要具体内容如下:1 控制危险因素冠心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疾病,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康复治疗,就要控制或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才能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防止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等导致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减少反复住院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1 控制高脂血症血高胆固醇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又称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冠脉搭桥术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已是公认的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方法。机体遭受感染、创伤、大出血、大手术及急性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5月—2013年6月所医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疾病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对两组患者血糖、血压等指标进行相应检测后,比较临床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胆固醇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应注意这样几点:生活方式干预;抗血小板、控制血脂、血压等治疗;尽早筛选危险因素;加强血糖监测等,从而更好地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随着现代诊疗手段和医疗技术的高度发展,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地保障,近年来医学界不断地在探索最符合自然生理过程、对患者损伤最小、经济负担最少、风险最低、实施最简便的干预治疗.运动不仅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在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运动对冠心病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冠心病治疗方法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效果最好,是当前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本文对我院2009年12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经桡动脉和股动脉PCI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移植心肌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冠心病的治疗目前限于药物、介入、外科手术等,这些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症状,但均存在缺陷,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更好的治疗手段已成为目前临床的当务之急。自Soonpaa等用实验证实将小鼠胚胎心肌细胞移植入成年鼠心肌梗死模型中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在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导致居民致残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循证药物时代的到来和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冠心病的治疗手段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我国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最新数据已初步看到心血管病死亡率的“拐点”。但在我国,导致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程,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致死年龄提前,带病生存人数剧增,形成中国冠心病的“堰塞湖”现象⑴。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目前也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虽经过正规治疗能够暂时脱离危险。但稍疏忽就有可能功亏一篑,所以在康复的过程中,施护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除了治疗护理手段外,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心理和社会康复护理措施,降低了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复发率,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