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手术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22只眼)NVG行全视网膜冷凝(WholeRetinalCrotherapy,WRC)联合显微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结果:术后第1天出现反应性高眼压,1周后降至正常,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unnett-t检验;CI(μ2-μ1)=0.44~2.76];末次随访,联合抗青光眼药应用90.9%(20/22)眼压降至正常;术后1周40.9%(9/22),末次随访86.4%(19/22)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0.01)。结论:加强WRC联合显微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治疗NVG术后1周内反应性高眼压的护理,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睫状体冷凝术,睫状体冷凝联合小粱切除术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一组采用常规睫状体冷凝术11眼,另一组采用睫状体冷凝联合小粱切除术15眼,术后处理相同,术后12周随诊期内观察患者眼部表现、视力、眼压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眼压稳定于11~22mmHg之间,所有患者术后2周虹膜新生血管开始逐渐减少,睫状体冷凝患者术后均有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并颜面水肿、眼痛、头痛;睫状体冷凝联合小粱切除术患者术后仅有轻度球结膜混合充血。结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睫状体冷凝联合小粱切除术控制眼压效果确切;睫状体冷凝术手术风险小但患者术后痛苦大,术后效果不确切,有时需再次冷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总结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58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术,并实施全身及眼科护理;对照组采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 实验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联合手术及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是一种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有效的方法,而良好的综合护理,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故是可行和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出院系统随访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随访组(n=60)对照组(n=63),系统性随访组进行系统性随访与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出院随访.通过比较两组的患者术后眼压控制效果与滤过泡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组的眼压控制效果与滤过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系统地随访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其治疗特点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眼科接收治疗的10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四个治疗小组,分别为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甲组25例25眼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乙组25例25眼采用虹膜周切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丙组25例25眼采用睫状体激光光凝术进行治疗,丁组25例25眼采用睫状体冷凝术治疗。观察对比四个治疗小组的治疗效果,主要考察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恢复状况和治疗有效率等。结果:四个治疗小组治疗后眼压恢复状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有效率为60.0%,乙组有效率为84.0%,丙组有效率为68.0%,丁组有效率为5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不同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各种手术治疗方式各有其治疗特点,科学选用治疗方式可以保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视力功能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7.
雷英  罗杰  罗英  赵倩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46-54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青光眼中的特殊类型,本病常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缺血性视网膜疾患,其主要表现虹膜表面及房角有新生血管,合并纤维血管膜形成,造成房角阻塞,眼压升高,常导致失明和剧烈眼痛。此病不但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海英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47-1849
[目的]探讨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冷凝术与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42例(42眼)NVG患者.其中A组25眼.行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冷凝术治疗;B组17眼,行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术后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术后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出现前房出血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2个月、6个月、18个月A组、B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前房变浅、引流管阻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NVG患者采用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冷凝术较单纯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既增加了房水外流,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使新生血管退化,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失为治疗NVG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18只眼)NVG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1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4~19个月,眼压从术前平均(53.78±4.27) mmHg下降为术后平均(14.72±8.38) mmHg.结论: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眼压变化、眼部炎症反应情况,指导患者按时复诊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又名出血性青光眼,是指虹膜和小梁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使虹膜与小梁和角膜后壁粘连所造成的青光眼。本病特征为虹膜上的新生血管形成典型的虹膜新生血管丛或称虹膜红变,使虹膜组织模糊不清,呈暗红色,瞳孔开大,对光反应消失,由于血管膜收缩而使瞳孔缘色素上皮外翻。因虹膜新生血管丛容易破裂,反复发生前房出血。  相似文献   

1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是一组最终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特征表现的青光眼,主要与引起眼部缺氧的血管性疾病有关,是一种进行性视功能损害的严重眼病。我们对53例该病手术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高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509-8509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常见的难治性青光眼,药物难以控制眼压,失明率高。我院自2006-01以来,采用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药物治疗无效 ,滤过性手术成功率仅 1 1 %~ 33% [1 ] 。我们采用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治疗 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 6只眼 ) ,男 4例 ,女 2例 ,右眼 4例、左眼 2例 ;年龄 42~ 75岁。原发病为糖尿病2例 ,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 3例 ,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术前视力 :无光感 2眼 ,光感 1眼 ,眼前手动 2眼 ,0 0 5者 1眼。入院时眼压 5 79~9 2 4kPa ,平均 7 68kPa ;主要表现为眼痛、头痛、角膜水肿、虹膜红变等 ;病程 2~ 6个月。手术方法 :术前 2 0 %甘露醇静滴 ,醋氮酰…  相似文献   

15.
陈建平  徐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724-2725
近年来,青光跟阀的植入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wascular glaucoma,NVG)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2006—01/200904我院采用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8例18眼.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护珲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50只眼)采用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术后1d、7d、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眼压分别为(19.1±8.6)mmHg,(11.7±3.6)mmHg,(16.8±5.3)mmHg,(16.7±6.9)mmHg,不同时间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成功率为92.9%,并发症为1例引流管暴露,4例引流管接触晶状体,给予患者对症处理后,可有效控制眼压水平。应用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疾病,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眼压≤2.74Kpa者9例,治愈率75%,有效率91.7%。结论:三联术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王爱孙  方爱武 《护理研究》2005,19(9):1842-184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临床难治的顽固性青光眼,治疗方法虽多,但往往效果欠佳。自青光眼引流装置应用临床以来,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但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是影响手术成功率常见的并发症。为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我们应用术中预制旁刺口、前房注射黏弹剂及安置可松懈缝线(8—0可吸收缝线)结扎引流管等综合方法,并施以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谢志  张爽  崔凯  徐文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11-4711
采用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合并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MMC)和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3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8例,均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其中绝对期青光眼19例。病史3个月~1 a,其中7例曾行青光眼手术(虹膜激光打孔术2例,小梁切除术3例、睫状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3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辅以丝裂霉素覆片敷疗及干扰素α-2b注射治疗。结果视力改善方面,13眼矫正视力上升,25眼视力未见恢复,3眼视力降低。眼压改善方面,31眼眼压正常,17眼用药后眼压正常,3眼眼压未正常。10眼在术后发生浅前房,3眼发生脉络膜脱离。9眼手术时发生前房积血,4眼术后早期出血。所有患者无虹膜新生血管。30眼术后滤过泡功能正常。术后均发生前房炎症,均经抗炎处置后缓解。小梁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