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足踝部结构复杂,功能重要,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诸多先天性、发育性或者后天获得性疾病均可以改变足踝部的结构与功能,导致儿童足踝畸形。儿童足踝畸形有其特殊性,诊疗方法复杂,与成人足踝疾病的治疗原则及手术方式有很多不同。正确掌握儿童足踝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儿童足踝畸形的自然病史,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干预。目前国内在儿童足踝畸形的诊疗上虽然存在区域性差异,但其规范化诊治正在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阐述儿童足踝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目前儿童青少年常见足踝畸形的诊疗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关节的足第一跖列关节外双截骨和软组织松解手术,矫治以第一跖列僵硬性高弓为主的儿童高弓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儿童高弓足畸形病例资料,共11例18足,平均年龄8.5岁(6.2~12.5岁)。均采取足第一跖列关节外双截骨及软组织松解与肌力平衡术,手术要点:①第一跖骨近端背侧闭合性楔形截骨术;②内侧楔形骨跖侧截骨撑开术;③截骨术后行软组织松解和肌力平衡术。疗效评价采用Wicart高弓足评分方法。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平均32(24~48)个月,末次随访时外形、足负重及行走功能均明显改善,无一例行走疼痛,2例2足遗留跟骨内翻需行跟骨截骨矫形术。X线测量Meary角由术前平均(34.4±8.5)°下降至(11.2±2.4)°(P<0.05),跟骨轴线由术前平均内翻-6.1°±1.3°改善至外翻4.2°±0.8°(P<0.05),Pitch角由术前平均(45.2±6.4)°下降至(22.4±5.4)°(P<0.05),Hibb角由术前平均(121.4±11.2)°增加至(145.8±1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评价优13足,良3足,可2足。结论足第一跖列关节外双截骨术在高弓足畸形顶点截骨,保留了中跗关节,避免了关节融合,用于矫正位于第一跖列的儿童僵硬性高弓足,短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该方法适合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高弓足;对于合并固定性前足内收和内翻、跟骨外翻者,需行骰骨和跟骨截骨矫形。  相似文献   

3.
足跖侧松解和跗骨V形截骨治疗儿童高弓足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软组织和骨性联合手术治疗儿童高弓足畸形的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因神经肌肉性疾病所致的高弓足 /高弓内翻足畸形 15例 19足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遗留高弓足畸形 1例 1足 ,采取足跖侧软组织松解和足跗骨V形截骨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 ,术后用小腿管型石膏固定 6周。主要从足外形的改善、足负重及行走功能和X线测量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平均获得随访 3年 6个月。跗骨截骨均于术后 6~ 8周愈合。术后 10周开始负重和行走。除 3例高弓足畸形复发并后足内翻加重 ,17足外形、足负重及行走功能均明显改善 ,X线测量Meary角由术前平均 2 5°减少至 5°以下。本组优者 8足、良者 9足、差者 3足 ,优良率为 85 .0 %。结论 足跖侧软组织松解和足跗骨V形截骨联合手术是治疗儿童高弓足 /高弓内翻足畸形确实有效的方法 ,对大于 6岁儿童足的生长发育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但是 ,对进行性神经肌肉性病变所致的高弓足 /高弓内翻足畸形 ,则术后容易复发或畸形加重  相似文献   

4.
跗骨V形截骨术治疗儿童高弓足或高弓内翻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高弓足或高弓内翻足畸形是以前足固定性跖屈畸形为主,导致足纵弓增高并伴发前足内旋或后足内翻为特征的复杂性畸形。此种畸形足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病原因也非常复杂,文献上曾报告在数十种疾病中可发生此种畸形,可见它不是一种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儿童纵隔畸胎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56例纵隔畸胎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纵隔畸胎瘤。男74例,女82例;年龄17天至15岁9个月(平均年龄6岁3个月)。肿瘤位置:前纵隔129例,后纵隔22例(合并椎管内畸胎瘤10例),中纵隔(心包)2例,肺2例,食管1例。结果 临床表现:咳嗽发热79例,胸痛45例,胸闷气促40例,无症状10例,下肢无力或瘫痪4例,咯血2例,胸壁畸形2例,咳出异物1例,心脏杂音1例,腹痛1例。156例均行肿瘤切除术,其中机器人手术3例(1.9%),胸腔镜手术65例(41.7%),胸腔镜中转开胸手术16例(10.3%),开胸手术72例(46.2%)。142例为成熟畸胎瘤,14例为未成熟畸胎瘤(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2例)。术后发生心包积液1例,乳糜漏2例,膈膨升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60个月(1~121个月),1例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结论 儿童纵隔畸胎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较为复杂,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MRI、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是儿童纵隔畸胎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并根据肿瘤临床特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治疗方式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主要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早期检查方法,以促进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资料(包括性别、入院日龄、首发症状时间、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消化道畸形疾病构成及主要临床特点,术前相关检查及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共收集到资料完整病例507例,包括肛门直肠畸形(166例)、肠闭锁和肠狭窄(93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84例)、肠旋转不良(72例)、环状胰腺(43例)、胃肠重复畸形(11例)、肠神经发育异常症(11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9例)、脐肠瘘(7例)、胎粪性腹膜炎(7例)、梅克尔憩室(2例)、先天性肠系膜畸形(2例),其中男376例,女131例,足月儿433例,出生体重为(3157.53±596.50)g。肛门直肠畸形病例共166例,其中27例因原始影像结果测量数据缺失未纳入统计,其余139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会阴肛门成形术组(76例)和结肠造口术组(63例)。比较两组腹部倒立侧位X线检查直肠盲端至肛隐窝的距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直肠盲端至肛隐窝距离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结果消化道畸形患儿总体入院日龄为生后2.0(1.0,8.0)d,首发症状时间为生后1.0(1.0,4.5)d,住院时间为13.0(8.0,19.0)d。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以肛门直肠畸形、肠闭锁和肠狭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311/507,61.34%)、腹胀(239/507,47.14%)及胎便异常(159/507,31.36%)。术前X线检查阳性479例,总体阳性率达94.48%;腹部超声检查阳性186例,阳性率36.69%;产前超声检查异常116例,阳性率22.88%。ROC分析结果表明,直肠盲端至肛隐窝距离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准确率为73.2%,最佳阈值20.5 mm,敏感性为74.6%,特异性为64.5%。结论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中不同疾病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腹胀及胎便异常;X线检查准确率高,但产前、产后超声检查对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提倡在消化道畸形早期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脑瘫儿童足畸形抑制性石膏的治疗南京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210016)梁兵近年来,我们采用抑制性石膏治疗脑瘫并各类足畸形患儿4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8个月~13岁,全部病儿均获6个月~2年随访。46例X片未见...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分析儿童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行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儿平均年龄4.7岁(1~13岁),男20例,女10例。8例患儿未出现特异性症状(8/30,26.7%),7例为检查过程中意外发现,1例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术后随诊过程中发现;18例患儿因呼吸道症状就诊(18/30,60.0%),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2例胸背痛(2/30,6.7%);2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30,6.7%);12例伴发热(12/30,40.0%)。行胸腔镜手术16例(53.3%),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9例(30.0%),开胸手术5例(16.7%)。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神经母细胞瘤4例(13.3%),神经节母细胞瘤8例(26.7%),节细胞神经瘤16例(53.3%),神经鞘瘤1例(3.3%),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6.7%)。30例中良性16例(53.3%),恶性14例(46.7%)。结论 小儿纵隔肿瘤症状不典型,难以早期发现,胸部CT及MRI是诊断的主要手段,经手术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操作方法、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以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16—2018年收治的21例高弓内翻足患儿为研究对象,共25足;手术时患儿年龄(11.10±2.08)岁,随访(4.37±1.14)年.通过足部软组织松解、截骨治疗(骰骨、内侧楔骨或中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膜后畸胎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9例腹膜后畸胎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血AFP测定及病理组织学分类情况。结果29例患儿均行完整肿瘤切除术,均治愈出院。术中出现血管、脏器损伤5例,行血管及脏器修补术;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经再次手术探查或保守治疗后治愈。29例中,成熟畸胎瘤21例,未成熟畸胎瘤I级2例,Ⅱ级2例,Ⅲ级4例。结论小儿腹膜后畸胎瘤肿块相对较大,位置深,术前应充分了解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以减少术中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利用术前AFP测定判断肿瘤性质时要考虑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重度肾积水肾造瘘术后肾盂尿液中分子量大小不等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分析其与肾功能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例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汇总分析最近22年国内报道的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Spontaneousperforationofthebileduct,SPBD)病例,探讨国内SPBD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提取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SPBD共320例,男:女为1:1.74,平均年龄3.8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86.8%),呕吐(76.8%),腹痛(75.8%),发热(68.8%),黄疸(38.6%),白陶土样便(23.5%),移动性浊音阳性(31.5%),右上腹包块(16.0%),随病程发展,可出现腹膜刺激征(46.6%),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7.6%)。术前确诊仅75例,确诊率为23.4%,其中71例(占确诊病例的94.7%)通过腹腔穿刺术确诊,245例(76.6%)经手术确诊。均行手术治疗,首次手术治疗方式为T管引流加腹腔引流术者占63.2%,单纯腹腔引流术占14.7%,胆囊造瘘引流术占7.2%,I期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占2.0%,50.2%行Ⅱ期胆道重建术。死亡率为6.9%。结论d,JL自发性胆道穿孔病情进展快,可通过临床表现结合腹腔穿刺术、腹部超声及cT检查早期确诊,积极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核医学肾脏显像包括肾动态显像和肾静态显像.利尿肾动态显像如应用于儿童肾积水患者,在评估分肾功能的同时,可协助判断尿路梗阻的性质.由于婴儿肾脏肾小球发育不成熟,建议行肾动态显像时,<2岁患者使用肾小管分泌型显像剂99mTc-双半胱氨酸(99mTc-EC),>2岁者使用肾小球滤过型显像剂99mTc-喷替酸(99mTc-D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排尿性尿路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voiding urosonography,CeVUS)对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116例[232个肾盂-输尿管单位(py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