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各4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GGT、UA、AST/ALT、TG、TC明显升高,并且多见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主要以支持治疗和戒酒为主,总体预后效果略好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两组患者晚期预后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10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酒精性肝硬化占同期住院肝硬化总数的8.1%;其血清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酸(UA)等升高较明显,易出现胆囊炎、胆石症和胰腺炎.结论 酒精性肝硬化的治疗以戒酒和支持治疗为主.总体上酒精性肝硬化组的预后比肝炎后肝硬化组稍好,但晚期预后二者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 失代偿期患者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HBC)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点,协助两者间的鉴别及诊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ALC失代偿期患者72例(ALC组)和HBC失代偿期患者359例(HBC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合并症及预后等因素.结果:年龄小于30岁及女性HBC患者明显多于ALC患者(P < 0.05).ALC组乏力、食欲减退、黄疸、右上腹痛、肝掌、蜘蛛痣、肝肿大患者明显多于HBC组(P < 0.05),HBC组腹胀患者明显多于ALC组.ALC组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高于HBC组,HBC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明显高于ALC组.ALC组肝性脑病、胆囊炎或胆石症、急性胰腺炎及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明显比HBC组多(P < 0.05).ALC组好转率明显高于HBC组(χ2=5.517,P < 0.05).结论:ALC失代偿期患者主要分布于中年男性,而HBC失代偿期患者分布较平均.ALC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相关的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等)、实验室检查(如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等)及合并症(如肝源性糖尿病等)较HBC失代偿期患者突出.ALC失代偿期患者的整体预后虽较HBC失代偿期患者好,但两组患者后期预后及病死率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诊断鉴别中采取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76例,根据肝硬化不同类型分为酒精性肝硬化组(38例)、肝炎肝硬化组(38例),均进行超声诊断,并对比两组超声表现结果。结果:通过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酒精性肝硬化的整体形态表现为小结节,其肝脏体积较大,形态显示基本无异常,伴有增强的弥漫性回声;肝炎肝硬化的整体形态则变现为粗大结节,且具有不规则形,形态异常,主要显示为鳞片状、苔藓状或网格状样高回声。酒精性肝硬化组中弥漫回声增强共计30例(78.95%),与肝炎肝硬化组的20例(52.63%)相比呈更高显示。酒精性肝硬化组的其他相关检查指标,形态失常0例(0.00%),不规则回声增高12例(31.58%),肝被膜锯齿状10例(26.32%),所占比例均低于肝炎肝硬化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存在门静脉高压表现,但在腹水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酒精性肝硬化组与肝炎肝硬化组的肝脏右叶肋下斜径、左叶厚径具有显著差异(P <0.05);而门静脉内...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肝炎后肝硬化比较常见,并发症也较多。现将我院1984~1998年收治的79例老年人肝炎后肝硬化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9例均为经住院确诊的60岁以上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从同期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出70例已确诊的60岁以下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对照。诊断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肝炎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老年组79例,男67例,女12例,男:女=5.58:1;平均年龄66.5岁。非老年组70例,男60例,女10例;男。女=6:1;平均年龄39.8岁。老年组有5例、非老年组有14例为肝硬化代偿期,其余均为失代偿期。1.2病史和病程由…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由于脾功能亢进,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而抵抗力降低,以及门体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了病原微生物进人人体的机会,我院1992年1月~1998年6月,收治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病人72例,其中有发热52例,占肝硬化腹水人院人数的72.2%,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52例乙肝或丙肝病毒标志阳性,而全部排除了酒精性肝硬化及心源性肝硬化,其中男34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1.88:豆,年龄最大67岁,最小30岁,平均51.4岁,其中:30~40岁12例占23%,41~50岁6例占11.5%,sl~60岁22例占42.3%,61~67岁12例…  相似文献   

7.
酒精性肝硬化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COULTER三分类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检测了120例肝炎后肝硬化、126例重型肝炎、9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8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和50例健康成人的血小板功能的四项检测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显示:肝炎后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肿和PCT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提示血小板的四项指标除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外,对评估病毒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酒精性肝硬化(ALC)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增加,占同期住院肝硬化总数10%左右[1],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研究对3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探讨其临床特点、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2006年5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酒精性肝硬化36例,均为男性,年龄26~68岁,平均(45.2±10.5)岁,饮酒年限8~40年,平均(21.  相似文献   

10.
蔡德康 《临床医学》2006,26(12):69-69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诊断、分期价值。方法观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2例,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下降。结论肝炎后肝硬化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肝功能分期、出血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肝炎发病率较高,而肝炎后肝硬化、肝癌是肝炎患者病理发展的趋势。肝硬化是其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本次研究通过对55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涂片,常规处理后进行镜下观察各种血细胞的形态,行骨髓细胞学分析,同时采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细胞分析。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象及骨髓象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在酒精性肝硬化(ALC)与肝炎后肝硬化(LC)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确诊144例ALC和170例肝炎后LC超声影像学资料,比较二者肝脏形态、左肝厚径(含尾状叶)、右肝斜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以及回声等超声征象的差异。两组间差别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和t检验。结果:ALC超声主要表现:肝体积增大,形态正常,回声弥漫增强,明显高于肝炎后LC组(P〈0.01)。肝炎后LC超声主要表现:肝体积缩小,形态失常,肝被膜锯齿状,肝内不规则回声增高,表现为网格状高回声或苔藓状或鳞片状高回声等,其发生率明显高于ALC组(P〈0.01)。结论:超声对ALC和肝炎后LC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综合分析超声征象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肝硬化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刘期蓉 《华西医学》1997,12(1):69-69
55例老年肝炎肝硬化临床分析刘期蓉四川省广汉市人民医院内二科(618300)近几年,从我院收治的肝炎病员中,老年肝炎(包括甲肝HA、乙肝HB、丙肝HC、慢活肝CAH),肝硬化(指乙型肝炎后性肝硬化),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相对存在临床症状重,黄疸深,病程...  相似文献   

15.
45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建生  李继强 《新医学》1999,30(11):634-636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对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口服普萘洛尔加西味替丁;对照1组(B组)22例,口服维生素B6加西咪替丁。另外选 单纯性沦生溃疡22例作为对照2组(C组),治疗方法与B组同。结果:肝硬化登工消化必怕发病中位年龄较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晚12年,溃疡部位以胃溃疡居多,合并出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胆汁酸(TBA)、前清蛋白(PA)在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7~12月感染病科住院并确诊的肝病患者97例为观察组,其中肝炎组53例,肝炎后肝硬化组44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分别进行TBA和PA检测,TBA采用循环酶法,PA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肝炎组TBA水平(15.20±20.22 μg/L)和肝炎后肝硬化组TBA水平(39.40±34.09 μg/L)均高于对照组(3.15±2.37 μg/L),二者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3.89,11.11,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的TBA高于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7.17,P<0.05)。肝炎组PA水平(224.23±69.34 mg/L)和肝炎后肝硬化组PA水平(167.37±62.41 mg/L)均低于对照组(294.44±38.44 mg/L),二者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8.69,15.03,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TBA,PA的阳性率(65.91%,77.27%)明显高于肝炎组(20.75%,39.6%)和对照组(2.00%,4.00%)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组TBA,P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A和PA水平直接反映肝脏功能减退与损伤程度,其阳性率可作为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观察了我院162例本病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关系。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996年1月~199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16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不包括合并有肝癌和/或胆道结石梗阻的病例 ,其中男104例 ,女58例。平均年龄(48.2±10.3)岁。对照组48例为本院健康体检者 ,其中男31例 ,女17例。平均年龄 (45.7±9.6)岁。两组病例均无原发性心、肺、肾疾病及高血压病 ,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均有可比性。2、方法所有受检者在受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在我院住院诊治的14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LC占同期肝硬化(LC)总数的8.7%,均为男性,发病高峰41~60岁;农民和工人多见;日均饮酒(170.5±71.2)g;饮酒时间(25.6±11.2)年。血清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显著,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比值(AST/ALT)〉2者占43.7%;失代偿期AST/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明显高于代偿期,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明显降低(P〈0.05)。治愈好转118例(84.3%),无效15例(10.7%),死亡7例(5%)。【结论】ALC中老年男性高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AST、GGT显著升高,AST/ALT〉2有助于诊断,AST/ALT、TBIL、PT、MCV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戒酒、早期诊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