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对鼠肝癌细胞MM45T-Li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血卟啉单甲醚(HMME)为光敏剂,630 nm激光为激发光源的光动力疗法作用于鼠肝癌MM45T-Li细胞.细胞分别与2.5、5、10、20.μg/ml的光敏剂孵育4h后,用不同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MTr法检测HMME的暗毒性以及光动力疗法作用24h后的细胞活性;Hoechst细胞核荧光染色法观察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在不照光的情况下各组浓度的HMME对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当HMME浓度为10、20 μg/ml时,PDT对细胞活性的抑制率随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Hoechst染色观察PDT作用12h后部分细胞出现染色质凝集、核固缩、核碎裂等形态学改变,5.4 J/cm2及7.2 J/cm2组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可以有效地诱导鼠肝癌MM45T-Li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通体发光光纤应用于光动力疗法(PDT)防龋,探讨其对大鼠磨牙牙釉质中Ca、P含量的影响.方法 接种变形链球菌(S.mutans)制备大鼠致龋模型.将8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5组:17mW(8 mW/cm2)PDT组(A组)、34 mW(15 mW/cm2)PDT组(B组)、68 rnW(30 mW/cm2)PDT组(C组)、20 g/LNaF溶液组(阳性对照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组,E组),每组16只.采用650 nm半导体激光器,以质量浓度为40 μg/ml的血卟啉单甲醚为光敏剂,连续进行4周实验.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各组大鼠磨牙牙釉菌中的Ca、P含量.结果 实验后B、C、D组Ca、P含量明显高于A、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Ca、P含量实验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后B、C组Ca、P含量分别高于实验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Ca增量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Ca、P增量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B、C两组间Ca、P增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设定的参数范围内,PDT促进牙齿再矿化效果优于20 g/L NaF溶液.采用PDT防龋可增加大鼠磨牙牙釉质中的Ca、P含量,且Ca、P含量与PDT的功率有关.当PDT功率较低时,对釉质再矿化作用不明显;随着PDT功率的增加,Ca、P含量亦增加;当功率增加至一定数值时,两元素含量增量变化不明显,表明PDT可维持牙齿再矿化微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糖胞苷(Ara-c)在癌光啉(PSD-007)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杀伤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中的联合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PDT单独作用组(PDT l~4组,为光敏剂剂量(5、7.5μg/ml)和激光能量密度(1.2、2.4 J/cm^2)的两两组合)、Ara-c单独作用组(Ara-c A组和Ara-c B组中Ara-c质量浓度分别为0.3 μg/ml和1.2μg/ml)和联合作用组即上述PDT单独作用组和Ara-c单独作用组的两两组合.所有分组分别按3种时序即P24A时序(PDT作用24h后再加入Ara-c共同作用24h)、A24P时序(Ara-c作用24h后进行PDT再共同作用24h)和PA24时序(PDT作用的同时加入Ara-c再共同作用24h)进行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金氏公式分析联合效应,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小剂量PSD-007介导的PDT和Ara-c联合时,3种时序的联合作用均表现为协同效应;而大剂量PSD-007介导的PDT和Ara-c联合时,P24A和A24P 2种时序的联合作用效应为协同或相加,PA24时序则主要为相加或拮抗.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显示,Ara-c和PSD介导的PDT均能引起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结论 Ara-c与PSD-007介导的PDT联合作用对HL-60细胞的杀伤有协同作用,其协同作用与剂量和作用时序相关,小剂量比大剂量协同效果明显,且Ara-c和PDT间隔24h作用比2者同时作用于该细胞的协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癌光啉(PSD-007)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光动力杀伤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不同质量浓度(0、3.125、6.25、12.5、25、50、100 μg/ml)的PSD-007与Hela细胞共同孵育2h后,予以不同能量(0、0.6、1.2、2.4、4.8、9.6 J/cm2)635 nm波长的激光照射,以相同剂量光照和光敏剂剂量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光动力杀伤作用做对比,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光密度(OD)值及存活率;质量浓度为12.5 μg/ml的PSD-007与细胞共同孵育2h后,以不同能量(1.2、2.4、4.8 J/cm2)的激光照射,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光敏剂PSD-007在>25 μg/ml质量浓度下影响Hela细胞存活率,光动力疗法(PDT)对Hela细胞有更明显的杀伤效应,并且随着光敏剂质量浓度增加和光照能量密度增大,对细胞的杀伤效果逐渐增强.当光敏剂质量浓度>12.5 μg/ml,光照能量>4.8 J/cm2时,各组间细胞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M分析发现,PDT于G0/G1期阻断Hela细胞生长,凋亡诱导作用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光敏剂PSD-007自身对体外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PSD-007介导的光动力杀伤效应更为显著,较人乳腺癌-7(MCF-7)细胞的PSD-007光动力作用有更低的使用剂量和光照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菌外排泵抑制剂(EPI)——维拉帕米对以血卟啉单甲醚(HMME)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DT)抵抗牙菌斑生物膜内主要致龋菌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嗜酸性乳杆菌和黏性放线菌为实验菌株,建立牙菌斑生物膜模型.以维拉帕米作为细菌外排泵抑制剂,根据在PDT过程中加入维拉帕米和光敏剂的先后顺序,实验分为5组:A组为同时加入光敏剂+维拉帕米组,B组为维拉帕米(先)+光敏剂组(后)组,C组为光敏剂(先)+维拉帕米(后)组,D组为单纯PDT处理组,E组为生理盐水处理组.激光照射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DT作用后生物膜的变化.结果 生理盐水处理组:生物膜内活菌数量占据大多数.以此组为正常细菌活力组作对比,单纯PDT处理后,红色荧光显著增加,细菌失去了积聚能力,多呈散乱分散状态;与单纯PDT组相比,加入维拉帕米的PDT组绿色荧光染色增多,细菌活力增加,其中先加入维拉帕米后加入光敏剂组,绿色荧光染色明显增多,红色荧光减少,说明活菌相对活力较高.结论 实验表明,HMME-PDT在对混合菌菌斑生物膜中的细菌有抑制效应,细菌外排泵抑制剂对HMME-PDT抑制牙菌斑生物膜内主要致龋菌有抑制作用;且前期维拉帕米给药能够显著抑制PDT治疗龋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激光能量对血卟啉单甲醚介导的光动力疗法(HMME-PDT)杀灭离体牙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效果.方法 选取人单根管离体前牙80颗,常规根管预备后建立粪肠球菌感染人工模拟侧支根管模型.实验随机分为8组:A组为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冲洗根管;B组为阳性对照组,以5.25% NaClO冲洗根管;其余6组为HMME-PDT处理组,各组以40μg/ml血卟啉单甲醚(HMME)为光敏剂,避光孵育5 min后用不同激光功率的532 nm半导体激光在根管内上下提拉螺旋照射120 s,按照激光功率的不同,分为C组(50 mW)、D组(60 mW)、E组(70 mW)、F组(80 mW)、G组(90 mW)、H组(100 mW).各组实验牙标本(每个离体牙近中面侧支根管作为实验前标本,远中面侧支根管作为对应的实验后标本)处理前与处理后即刻用20#K锉取侧支根管内碎屑,然后将碎屑转至含5 ml TPY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10倍递增连续稀释后厌氧培养24 h,菌落计数.结果 不同激光功率PDT组和生理盐水冲洗组相比,杀菌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5.25% NaClO冲洗组相比,D组、E组、F组、G组、H组杀菌率均明显增高(P<0.05),而C组与5.25% NaClO冲洗组杀菌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激光功率的各PDT组的杀菌率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高,其中F组、G组、H组与C组、D组、E组相比,杀菌率显著提高(P<0.05),而F组、G组、H组3组间杀菌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HMME-PDT对人工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最佳杀菌功率参数为80 mW.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炎性介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用终浓度为0.5μg/ml的LPS刺激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小檗碱作用24 h。MTT法检测小檗碱对MH-S活力的影响;采用NO测定试剂盒检测NO的含量,ELISA和RT-PCR法检测TNF-α、IL-6、IL-1及IL-12的蛋白和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H-S细胞中iNOS、TLR4、MyD88、IRAK-4及NF-κB p65的水平。结果:小檗碱在浓度不超过5μmol/L时,在24 h内对MH-S细胞的活力几乎无影响,在10μmol/L的浓度下对巨噬细胞的活力有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时-效性。小檗碱能够显著降低MH-S细胞中NO的分泌量(P0.05),并在蛋白和基因层面上剂量依赖性地降低TNF-α、IL-6、IL-1及IL-12的水平。小檗碱能够显著下调iNOS、TLR4、MyD88、IRAK-4及NF-κB p65的表达量(P0.05)。结论:小檗碱能够抑制iNOS的活性,从而减少NO的分泌,同时通过抑制TLR4/MyD88/IRAK-4通路而抑制NF-κB的激活,进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高糖高脂诱导的NIT-1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比较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对体外培养及高糖高脂诱导的NIT-1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原位末端核苷酸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对NIT-1胰岛β细胞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低浓度小檗碱(≤5 μmol/L) 对细胞无明显毒性,随浓度升高毒性作用明显。在培养基中加入高糖高脂及低浓度的小檗碱共同培养24 h, 小檗碱组细胞凋亡率低于高糖高脂组(P<0.01)。结论:小檗碱能抑制高糖高脂诱导的NIT-1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小檗碱对肠道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4株需氧、厌氧肠道菌,利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小檗碱对各种肠道菌的MIC值;再选取有代表意义的4种肠道菌,分别检测小檗碱对4种肠道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小檗碱对24株肠道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大部分抑制较弱(最低MIC为64μg/ml)。其中,小檗碱对能够引起肠道感染的痢疾志贺菌、弗氏志贺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对其他正常菌抑制较弱。生长曲线的测定表明,小檗碱对4种有代表意义的肠道菌在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小檗碱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增强。结论小檗碱治疗胃肠道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小檗碱对致病性肠道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小檗碱对肠道菌群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背景:当细胞受到各种细胞因子及环境刺激时,c-JUN末端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可以通过激活不同的受体,对细胞的发育、分化、凋亡、癌变、炎症和免疫反应起调节作用。目的:观察中药小檗碱是否通过c-JUN末端激酶信号转导途径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方法:取人外周静脉血分离培养单核细胞,分为5组培养:空白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小檗碱25μmol/L组、脂多糖+小檗碱50μmol/L组、脂多糖+小檗碱100μmol/L组。分别在培养后30min,6h,12h,24h提取细胞,采用RT-PCR测定COX-2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c-JUN末端激酶及COX-2蛋白水平。同时加入选择性c-JUN末端激酶抑制剂,测定COX-2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加入不同浓度小檗碱后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被抑制(P0.05),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更明显,给药后12h,抑制作用最强。但c-JUN末端激酶活性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脂多糖+小檗碱100μmol/L组c-JUN末端激酶活性水平变化明显(P0.05)。加入c-JUN末端激酶抑制剂后,COX-2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明显(P0.05)。证实小檗碱能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 mRNA及蛋白水平,并呈浓度依赖性,高浓度小檗碱对c-JUN末端激酶活性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c-JUN末端激酶信号转导途径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 mRNA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睡眠剥夺大鼠肠道菌群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解性T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和高剂量小檗碱组(BBR1和BBR2,100和200 mg/kg,灌胃10 d干预)。小站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检测大鼠直肠内容物中细菌数量,流式细胞计量技术分析大鼠肠道Th17/Treg细胞比值,并检测肠道白介素17(IL-17)、RAR相关孤儿受体(ROR)C和叉头框蛋白P3(Foxp3)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肠道内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增加(P0.05),而其他检测菌群数量降低(P0.05);Th17/Treg细胞比值升高(P0.05);IL-17和RORC表达升高(P0.05),Foxp3表达降低(P0.05)。小檗碱处理降低产气荚膜梭菌数量(P0.05),增加其他检测菌群的数量(P0.05);降低Th17/Treg细胞比值(P0.05);下调IL-17和RORC表达(P0.05),上调Foxp3表达(P0.05)。结论小檗碱能够拮抗睡眠剥夺诱导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Th17/Treg细胞失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牙骨质片及种植体表面牙龈卟啉单胞菌(Pg)菌斑生物膜的杀灭效果,获得有效杀灭Pg的光敏剂和激光照射的合理剂量.方法 选用Pg标准菌株分别联合经全唾液处理后的无菌牙骨质片和无菌种植体共同培养,建立简易的体外人工牙骨质片和种植体表面细菌附着模型.以血卟啉单甲醚(HMME)为光敏剂,波长630 nm半导体激光为光源,照射牙骨质片表面细菌附着模型60 s后,计算菌落形成单位(CFU),筛选出最佳激光能量密度(EDL)和HMME剂量,以筛选的合理剂量照射种植体表面细菌附着模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PDT对种植体表面菌斑生物膜的影响.结果 当EDL为12J/cm2、HMME质量浓度为25 μg/ml时,PDT可有效杀灭Pg菌斑生物膜((13.00±5.00) CFU),且扫描电镜观察到种植体表面无损伤.结论 630nm半导体激光联合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HMME-PDT)对Pg菌斑生物膜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本实验使用的EDL与HMME剂量较小,有望作为临床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3.
小檗碱预防脂多糖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脂多糖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① 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0.01 mL/g),每天1次,共5 d,第5 d灌胃后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L/g);②小檗碱组:用5 g/L中性硫酸小檗碱灌胃(0.01 mL/g),每天1次,共5 d,第5 d灌胃后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L/g); ③ 脂多糖(LPS)组:除腹腔注射LPS(0.02 mL/g,28 mg/kg)外,其余处理同①;④小檗碱防治组:除腹腔注射LPS(0.02 mL/g,28 mg/kg)外,其余处理同②。腹腔注射后2 h和10 h去眼球取血,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另于腹腔注射后24 h取肝组织标本,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测定肝组织MD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 结果: LPS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小檗碱防治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低于LPS组(P<0.05)。腹腔注射LPS后2 h,LPS组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小檗碱防治组。组织学检查发现,LPS组小鼠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肝窦充血;电镜下可见,肝细胞核溶解、部分核膜不完整,线粒体肿胀、嵴消失。小檗碱防治组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明显轻于LPS组。此外,LPS组肝脏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小檗碱防治组肝脏组织中MDA的含量低于LPS组(P<0.05),但小檗碱防治组肝组织中SOD活性与LPS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小檗碱可以减轻LPS引起的肝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LPS诱导的TNF-α释放,减少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肝细胞线粒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针对HCV 5'-NCR/C双靶基因位点的锁核酸核酶对病毒基因复制与表达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脂质体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为单靶区NCR组、单靶区C组和双靶区NCR/C组.半乳糖配体介导转染HepG2.9706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CV mRNA表达;化学发光技术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荧光显微镜系统检测细胞内荧光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代谢.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SNK检验和Kruskal Wallis H检验.结果 加入锁核酸核酶后,对HCV RNA的复制均显示有较强的抑制作用(F=77.50,P<0.05),单靶区NCR组、单靶区C组和双靶区NCR/C组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2.12%、61.39%和75.37%;对荧光素酶的表达有抑制作用(F =48.65,P<0.05),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6.49%、65.06%和73.30%.给药后24、48和96 h,HCV mRNA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2.36%、66.81%和75.05%;荧光素酶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3.02%、62.98%和79.45%;细胞内的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针对5'-NCR/C基因位点的LNAzyme能特异性抑制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与表达,且双基因靶位优于单基因靶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流感病毒感染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后TNF-α、MCP-1转录、表达的影响及与TLR7介导的MyD88依赖性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流感病毒感染NR8383细胞1小时后,加入含小檗碱的培养基(终浓度5μg/ml),药物作用后6、12、24小时,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MCP-1的含量;24小时,Real time PCR检测细胞内TNF-α、MCP-1的mRNA水平,RT-PCR检测TLR7、MyD88、NF-κB P65 mRNA水平;4、6、24小时,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核转位情况,并做半定量分析;24小时,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小檗碱抑制了流感病毒感染NR8383细胞后TNF-α、MCP-1的转录和表达(P<0.05),降低了TLR7、MyD88、NF-κB P65 mRNA水平(P<0.05、P<0.05、P<0.01),抑制了流感病毒感染后NF-κB P65的核转位及表达(P<0.01)。结论:小檗碱通过抑制TLR7介导的MyD88依赖性信号通路,抑制了NF-κB P65的核转位及表达,从而减少流感病毒感染巨噬细胞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MCP-1的产生,在流感治疗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并比较3种卟啉类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癌光啉(PsD007)和血卟啉 单甲醚(HMME)诱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效应.方法 以人白血病细胞K562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PDT组,以梯度浓度的光敏剂与K562细胞共同孵育,经不同能量光照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PDT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T对K562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并随着光敏剂浓度的增加和光照能量的增大,效果增强.PsD007-PDT和HMME-PDT的效果都明显优于HpD-PDT(P<0.05);而当光敏剂质量浓度较大(25 μg/ml)或能量密度较大(7.2 J/cm2)时,PsD007-PDT的作用效果优于HMME-PDT.结论 PDT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对细胞的抑制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DT对K562的杀伤效应与光敏剂种类有关,HpD-PDT的杀伤效果不如PsD007和HMME;在较高能量密度和较大光敏剂浓度的条件下,PsD007-PDT的效果优于HMME-PDT.  相似文献   

17.
肺癌死亡率居世界肿瘤首位,5年生存率不足15%,顺铂耐药是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本文将探讨光敏剂MPP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株A549/DDP发生凋亡的现象及其机制。课题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光敏剂MPPa(0、1、2、4、8、16μmol/L)、不同能量光照(0、0.6、1.2、2.4、3.6、4.8J/cm2)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将细胞分为对照组、MPPa组(2μmol/L MPPa)、光照组(2.4J/cm2光能量密度)和MPPa介导光动力组(PDT组)(2μmol/L MPPa、2.4J/cm2光能量密度)。应用Anne-V/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DCFH-DA染色观察细胞内活性氧产生;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单纯光照及MPPa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MPPa介导光动力却对人肺癌耐顺铂细胞A549/DDP有显著杀伤作用,其杀伤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PDT组发生凋亡率均高于各对照组(P0.05);DCFH-DA染色发现PDT组细胞内活性氧明显高于各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DT组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实验证实MPP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可抑制肺癌顺铂耐药细胞A549/DDP活性,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小檗碱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CD44V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CD44V6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及抗肿瘤转移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小檗碱对人胃癌MGC-803细胞体外增殖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用药后细胞形态的改变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技术检测药物对细胞表面CD44V6表达的影响。结果:小檗碱对MGC-803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在10、20、40μg/ml浓度下,其抑制率分别为36.2%、49.7%和59.3%,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细胞核固缩,并可见凋亡小体。药物可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使细胞表面的CD44V6表达降低。结论:小檗碱可通过诱导MGC-803细胞凋亡并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发挥抑制瘤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小檗碱可降低MGC-803细胞株CD44V6的表达,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大鼠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檗碱75、150及300mg.kg-1组、罗格列酮组六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1),成功造模后小檗碱各组及罗格列酮组分别灌胃给予75、150、300mg.kg-1小檗碱以及4mg.kg-1罗格列酮,连续6w后检测大鼠血糖、体重,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糖与C反应蛋白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各组血糖与C反应蛋白活性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檗碱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C反应蛋白,减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胃肠神经元、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1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12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小檗碱组(n=6)。成模2周后小檗碱组以小檗碱溶液(200mg/kg)灌胃2周,模型组灌胃等量双蒸水。同批次普通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对照组(n=6)。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毛色、体重和血糖,并取各组大鼠胃壁、肠系膜和心脏制备组织病理切片。通过甲苯胺蓝-伊红染色观察其胃体、胃底黏膜下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及肠系膜微血管和心肌微血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各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28天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饮水、排尿量增加,毛色暗哑,尾部变黑,体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小檗碱组较模型组大鼠毛色有光泽,尾部黑色现象有所减退,但体重及血糖水平改善均不明显(P均0.05)。模型组大鼠胃体、胃底黏膜下神元尼氏体数量较对照组减少甚至消失,肠系膜微血管皱缩且瘀血严重,心肌微血管肌层变薄。小檗碱组胃壁神经丛尼氏体数量较模型组增多,肠系膜微血管变形、瘀血及心肌微血管情况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结论:小檗碱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胃壁神经及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