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制酒精冰袋冷敷对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人工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7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清水冰袋冷敷患膝关节,观察组用30%酒精冰袋冷敷。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3天、7天评估膝关节肿胀、疼痛度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术后第1、3、7 d肿胀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肿胀明显减轻(P0.05);疼痛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疼痛明显缓解(P0.05);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制酒精冰袋持续冷敷有利于减轻伤口疼痛、关节肿胀度、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从而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训练与主动功能锻炼对患者加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1-12完成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术后患者康复训练完成情况分组。A组40例依从性较差,无法规范进行主动功能锻炼,仅在持续被动训练机上进行功能训练。B组40例规范完成持续被动训练与主动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第1周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患肢膝关节周径。结果 80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裂开或切口感染。B组住院时间较A组缩短,术后第1周疼痛VAS评分、住院期间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A组,术后第3天、术后1周、术后4周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明显高于A组,术后第3天、术后1周、术后4周患肢膝关节周径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在临床医师和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膝关节主动功能训练与持续被动训练更有利于快速康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膝关节功能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明置换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不同时间点对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引流管夹闭的时机。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80例,排除膝关节翻修、凝血异常、相对严重的膝关节畸形或者既往术侧下肢骨折病史的患者,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夹闭引流管,随机分为4组:未夹闭组、夹闭2 h组、夹闭4 h组及夹闭6 h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人数、肢体周径的变化、术后第3、6天膝关节活动度、术后第1、3、5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周、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瘀斑及并发症。计量资料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分析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总失血量(F=267.042)、术后24 h引流量(F=293.997)、血红蛋白丢失量(F=153.010)、术后周径变化(F=192.188)、术后第3天膝关节活动度(F=6.281)、术后第1、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F=8.115,F=8.109)4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输血例数上,夹闭组较不夹闭组呈下降趋势。而术后第6天膝关节活动度、术后第5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2周、3个月HSS评分、术后瘀斑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4 h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夹闭时间点,既能减少术后引流量及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又不增加术后短时间疼痛,且不影响膝关节活动及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对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38例,同时设立健康人员对照(对照组)34例,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观察患者关节置换术前1 d及术后1、3、5、7d血清IL-6、IL-10、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IL-6、IL-10、CRP水平分别为(3.24±0.56)ng/L、(8.15±2.28)ng/L、(1.68±0.31)mg/L。术前1 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IL-6、IL-10、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IL-6、IL-10、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IL-6、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术后3、5、7 d逐渐下降(P0.05),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逐渐增加,术后5、7 d逐渐下降(P0.05),术后7d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1 d(P0.05)。结论血清IL-6、IL-10及CRP均能于早期反映全关节置换术后炎症状态,但IL-6、IL-10更敏感、准确率更高,对早期诊断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术后切口放置引流管对患者术后疼痛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8-01—2019-09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的78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其中40例术毕放置引流管(引流组),38例术毕未放置引流管(未引流组)。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第3天患肢膝关节周径差值,术后3 d内盐酸吗啡注射液使用总量,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78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引流组术前与术后第3天患肢膝关节周径差值小于未引流组,术后3 d内盐酸吗啡注射液使用总量少于未引流组,术后第1、2、3天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未引流组,术后第3天、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大于未引流组,引流组术后1个月、3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未引流组,术后恶心呕吐、切口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切口放置引流管能减轻膝关节肿胀与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增加患者康复训练信心,同时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量及其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内炎症反应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5-10—2017-03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3例SchatzkerⅠ型胫骨平台骨折,对照组(6例)术后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7例)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6 d持续被动训练。比较2组术后第7天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第7天关节腔积液中IL-1β、TNF-α、IL-1Ra、IL-10、IL-6浓度,以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13例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观察组术后第7天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关节腔积液IL-1β、TNF-α浓度降低,而IL-1Ra、IL-10、IL-6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atzkerⅠ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持续被动训练可促进关节内炎症消退,减轻疼痛,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冷疗序贯中药熏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7-01—2020-12完成的20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100例术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10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冷疗序贯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2周、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肿胀程度(患膝髌上10 cm膝关节周径与术前的差值)。结果 200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2周、3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周、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周、3个月膝关节周径与术前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冷疗序贯中药熏蒸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于患肢肿胀,提高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3诊治的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Ahlback 3、4期)。25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UKA组),2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TKA组)。比较2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12~24)个月。术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内衬脱位等并发症发生。UKA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短于TKA组,术后2周时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均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与TKA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单髁置换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更快,但适应证也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全膝置换术(TKA)术后放置与不放置引流的效果。方法将初次行TKA的10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未置引流组和置引流组,各50例。比较两组HGB、HCT、失血量、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膝关节KSS评分、异体输血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2天HGB及HC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2天失血量置引流组较未置引流组多(P 0. 05)。术后7、14 d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6周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6周膝关节KSS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置引流组异体输血2例,未置引流组无输血病例。未置引流组出现张力性水疱1例。结论对于简单初次行TKA患者不必常规放置引流管,可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两种镇痛方案的效果。[方法]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采用围手术期程序化多模式镇痛方案(PEPMA组)和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POMA组)。两组患者均在5个时间点采末梢静脉血,测定标本中SP和IL-6的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疼痛程度,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12、24 h的血浆SP含量,PEPMA组为[(103.38±8.25),(121.74±8.75),(101.61±6.13)]pg/ml,POMA组为[(112.87±6.02),(134.44±7.05),(108.91±6.47)]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6含量,PEPMA组为[(48.43±10.12),(61.84±12.53),(43.31±11.13)]pg/ml,POMA组为[(67.31±12.03),(93.24±36.51),(61.21±10.39)]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PEPMA组显著低于POMA组(P<0.01);术后3 d HSS评分PEPMA组显著高于POMA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程序化多模式镇痛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血浆SP及血清IL-6的水平,减轻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