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5月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46例,通过既往病历查询获得患者一般资料,电话随访获取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根据发生与未发生慢性疼痛分为两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 实际随访288例患者,其中有136例(47.2%)患者发生术后慢性疼痛。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胸手术(OR=2.171,95%CI:1.196~3.940)、术后住院期间消耗吗啡当量(OR=1.017,95%CI:1.007~1.026)、术前胸背部疼痛史(OR=2.459,95%CI:1.251~4.835)和引流管放置时长(OR=1.165,95%CI:1.043~1.302)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开胸手术、术后住院期间消耗吗啡当量、术前胸背部疼痛史和引流管放置时长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初次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首次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后,在其第1个化疗周期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最终纳入165例初次确诊NSCLC患者,GP方案首次化疗前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调查其疾病相关因素,每周定期随访其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情况并记录,随访至第1个化疗周期结束后,根据是否发生骨髓抑制分为未发生骨髓抑制(63例)和骨髓抑制(102例)两组,分析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未发生骨髓抑制组与骨髓抑制组年龄、手术、TNM分期、合并症、化疗前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TNM分期、合并症、化疗前血红蛋白是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TNM分期、合并症、化疗前血红蛋白是初次确诊NSCLC首次GP方案化疗后,第1个化疗周期中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楼能  汪伟民  许洪宝  毛靖  蔡炜龙 《浙江医学》2020,42(23):2560-2562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超重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256例超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根据NRS2002评分进行分组,总分≥3分者为高评分组,<3分者为低评分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超重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56例超重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并发症62例(24.2%),其中高评分组22例(31.9%),低评分组40例(21.4%),高评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低评分组(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高NRS2002评分(≥3分)、年龄≥65岁、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35g/L)与术后并发症有关(均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高NRS2002评分和糖尿病是超重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71、4.242,均P<0.05)。结论超重胃癌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营养风险,高NRS2002评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将会导致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证型探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2020年4月30日至2020年10月30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KA手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资料自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危险因素探究调查表》,通过查询电子病例系统结合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取患者的基本资料、既往史、个人史、中医证型、CPSP情况、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CPSP分为CPSP组和非CPSP组,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共纳入137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剔除12例,最后纳入125例患者。其中,发生CPSP的患者(CPSP组)44例,占35.20%;未发生CPSP的患者(非CPSP组)81例,占65.80%。(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术后当天及次日平均静息疼痛NRS评分、手术当天及次日平均运动疼痛NRS评分、中西医关节康复训练等均是TKA术后发生CP...  相似文献   

5.
陈平  郁丽娜  张冯江  严敏 《浙江医学》2016,38(6):398-401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作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引起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22例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为期9个月的随访调查,分别记录术后3、9个月的10项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9个月的CPSP发生率分别为61.0%和56.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术后3个月的慢性疼痛相关因素包括:低龄、腋窝淋巴结清扫、中重度术后急性疼痛(VAS评分≥4)(均P<0.05),而到术后9个月CPSP的相关因素除上述3个因素外,还增加了术前疼痛(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低龄、腋窝淋巴结清扫、中重度术后急性疼痛(均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9个月内,术后CPSP的发生率高。减少手术尤其是相关神经的损伤,采取前哨淋巴结活检来替代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式,对低龄患者进行积极干预,积极预防和减轻术后急性疼痛,可能可以减少术后CPS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胸腔镜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IC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单孔胸腔镜手术后早期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至6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ICB组(I组)、TPVB组(P组),每组各30例。关胸腔前,I组行胸腔镜直视下ICB,P组行胸腔镜直视下TPVB,每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C组不做任何阻滞。术毕3组患者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I组与P组神经阻滞操作时所需肺萎陷评分,阻滞部位渗血发生情况,拔管后30min阻滞平面个数。记录3组患者术后6、8、12、24h静息和咳嗽时数字疼痛评分(NRS),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舒芬太尼消耗量、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24h安静和咳嗽时N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I组和P组术后6、8、12h安静和咳嗽时NRS评分降低,PCIA首次按压时间晚、补救镇痛例数减少(均P<0.05),P组舒芬太尼消耗量降低(P<0.05);与I组比较,P组所需肺萎陷评分高,阻滞部位渗血发生率高,拔管后30min阻滞平面范围广,术后6、8h咳嗽时NRS评分降低,PCIA首次按压时间晚,补救镇痛例数少(均P<0.05)。术后6、8h安静时、12h安静和咳嗽时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毕前行胸腔镜直视下ICB和TPVB,均可用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早期镇痛,TPVB在咳嗽状态下镇痛效果优于ICB,但操作难度稍大,易发生渗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后出院30d内非计划再次入院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行择期胃癌根治术755例患者,再入院的定义为出院后30d内非计划再次入院。随访直到出院后30d,收集资料,确定再入院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采用统计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755例患者出院后30d内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率为7.2%。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RS2002评分≥3分(P=0.02)以及首次住院曾经发生术后并发症(P=0.006)是出院后30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首次住院曾发生术后并发症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是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加强营养支持及努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可降低再入院风险。  相似文献   

8.
孟汶  李倩烨  顾玲 《西部医学》2020,32(3):414-417
【摘要】 目的 探究唑来膦酸联合射频手术治疗老年肺癌骨转移性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老年肺癌骨转移性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唑来膦酸联合射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RS)、一般状况评分(KPS)情况、骨质修复率;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与活动状况。比较治疗结束时和结束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骨质修复率、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6个月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和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射频手术治疗老年肺癌骨转移性疼痛,临床疗效及镇痛效果好,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骨质修复率,是治疗老年肺癌骨转移性癌痛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9.
汪俊恺  何莹  陈悦  胡双飞 《浙江医学》2018,(20):2268-227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50例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ESP阻滞组(E组)和单纯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组(P组),每组25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ESP阻滞,术毕P组予PCIA,E组采用安慰剂PCIA。观察术后1、6、12、24h在静息、咳嗽下的NRS评分,以及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E组术后1~12h静息、咳嗽下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均P<0.05),术后24h两组静息及咳嗽下的N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组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术后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的胸科手术辅助镇痛方式较PCIA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永嘉地区腹股沟疝患病率及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后患者慢性疼痛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法对2 718例有效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278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2 718例检出105例为腹股沟疝,患病率为3.86%(105/2718),其中腹股沟斜疝85例(80.95%),腹股沟直疝20例(19.05%),>60岁、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超重、吸烟、有家族史和诱因者腹股沟疝患病率相对更高(P<0.05).性别、从事重体力劳动、家族史和诱因是腹股沟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78例性无张力修补患者,45例(16.19%)出现慢性疼痛,腹股沟严重程度越高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越高,≤47岁、再次手术、局部麻醉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47岁、再次手术患者慢性疼痛程度均较高(P均<0.05),再次手术为术后慢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股沟疝以斜疝为主,性别、劳动强度、家族史和诱因与腹股沟疝密切相关,无张力修补治疗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重复手术创伤与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老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龄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6月期间,年龄≥65岁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共226例,术前访视病人,手术结束当日、术后1、2、3 d密切随访患者,用谵妄评定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进行谵妄评估.按设计调查表祥细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库存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谵妄的发生情况,建立数据库、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对照组.结果有42例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8.58%.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术前合并肺心病、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 h、术后疼痛评分=4分为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老龄、术前合并肺心病、全身麻醉、长时间手术、剧烈疼痛是老龄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手术时间、有效的术后镇痛可能会降低老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膜腔间断注射0.75%罗哌卡因用于胸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胸腔镜胸科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术后向胸膜腔内注射0.75%罗哌卡因为观察组,0.9%氯化钠溶液为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及术后4、8、12、24、36、48h的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吗啡用量、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镇痛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入PACU时(均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与入PACU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吗啡用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更早(P<0.05),恶心、呕吐、头晕、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患者镇痛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后采用胸膜腔间断注射0.75%罗哌卡因镇痛安全、有效,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术后下床活动早,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术后镇痛在子宫肌瘤患者腹式子宫全切术前后抑郁情绪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子宫全切术患者140例,记录其年龄、病程、学历、家庭年收入等信息.于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时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抑郁评分(汉密尔顿评分,HAMD)及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NRS).结果 术后1周抑郁患者镇痛组20例,非镇痛组46例;术后1个月抑郁患者镇痛组30例,非镇痛组48例.术后1周时的HAMD评分与术前HAMD评分、术后1 d NRS相关(P<0.05);术后1个月时的HAMD评分与术前HAMD评分、术后1d及1个月时的NRS和GQOLI-74评分相关(P<0.05).术后1个月时的GQOLI-74评分与术前、术后1个月时的HAMD评分,术后1d和1个月的NRS评分,术前GQOLI-74评分相关(P<0.05).结论 术后疼痛水平可以影响患者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改善患者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78例患者在接受胸廓切开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几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8例因发生肺部肿块而接受胸廓切开术(包括侧开胸手术及无胸骨切开术等)治疗的患者在术后一周、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及在术后2个月、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的几率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出现慢性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本组78例患者在术后2个月及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的几率分别为78.2%(61/78)和53.8%(42/7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廓撑开器的使用时长(OR=5.811, P=0.002)、急性疼痛控制不良(VAS>=5,OR=5.425, P=0.048)及化疗(OR=3.784, P=0.056)是患者在进行胸廓切开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及探讨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访患者治疗效果,对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三组手术患者LysholmⅡ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三组患者术后LysholmⅡ评分均明显优于三组治疗前( P<0.05),3d~6月组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6~12月组( P<0.05),6~12月组明显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1~2年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月)以及术后冰敷的OR值均小于1,表明为保护因素,负重时间(1周)以及关节软骨损伤的OR值均大于1,为危险因素。结论: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手术能有效治疗半月板损伤,尽早手术能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过早负重、关节软骨损伤是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术后冷敷以及尽早手术是术后疼痛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continuous fascia iliac compartment block,CFICB)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7月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FICB组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每组各34例。采用15项恢复质量量表(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questionnaire,QoR-15)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h和48h的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h、3h、6h、12h、24h和48h静息和运动时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首次镇痛补救时间、镇痛补救发生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h和48h,CFICB组患者的QoR-15总分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PCIA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身体独立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3h、6h、12h和24h,CFICB组患者的静息和运动时NRS评分均显著低于PCIA组(P<0.05);术后48h,CFICB组患者的运动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静息时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ICB组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时NRS评分的AUC均显著小于PCIA组,首次镇痛补救时间长于PCIA组,镇痛补救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CFICB能够提高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恢复质量,并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FTS)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手术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肺癌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手术结合FTS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住院总费用减少(P<0.05),术后化疗开始时间提前(P<0.05),术后3~5 d VAS评分减少(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FTS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刘超武  岑盛华  唐黎威  梁磊  陈浩  袁旭晶  杨国才 《浙江医学》2023,45(16):1744-1747,1752
目的 探讨不同镇痛方法用于电视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 年 8 月至 2021 年 12 月舟山医院收治的肺癌并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共 12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锯肌阻滞镇痛组、肋 间神经阻滞镇痛组、静脉泵镇痛组和传统镇痛组,每组各 30 例。分别于术后 6、12、24、48 h 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 情况,同时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对比 4 组患者术后镇痛针剂应用剂量、术后拔除胸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4 组患者术 后 12、24、48 h 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静脉镇痛泵组术后 12 h VAS 评分相对较高,与前锯肌阻滞组、 肋间神经阻滞组及传统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前锯肌阻滞组术后 24、48 h VAS 评分相对较低,与肋间 神经阻滞组、静脉镇痛泵组及传统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静脉镇痛泵组术后拔管时间最长,而前锯肌 阻滞组术后住院时间最短。 结论 前锯肌阻滞镇痛方式用于胸腔镜肺癌手术能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 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持续竖脊肌平面阻滞自控镇痛在胸科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自控镇痛组(N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I组),每组75例。N组行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注入0.2%罗哌卡因35ml,留置导管予0.2%罗哌卡因自控镇痛,自控背景剂量4ml/h,单次剂量5ml/次,锁定时间15min。I组则予舒芬太尼1滋g/ml静脉自控镇痛,自控背景剂量2ml/h,单次剂量3ml/次,锁定时间15min。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h(T1)、4h(T2)、8h(T3)、24h(T4)、2d(T5)、3d(T6)、4d(T7)、30d(T8)、60d(T9)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PS)和Bruggrmann舒适度评分(BCS);术后初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肛门排便、拔除胸管及办理出院时间;睡眠质量、不良反应、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与I组比较,N组在T1、T3~T7时点PHPS评分更低(均P<0.01);而在T1、T3~T7时点和T9时点BCS评分更高(P<0.01或0.05)。N组患者术后初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肛门排便时间更早,办理出院时间提前,且术后第1~4夜睡眠质量评分更佳,而不良反应和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也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自控镇痛可显著减轻胸腔镜手术后疼痛,改善睡眠,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李静  柳斌  马行一 《西部医学》2012,24(7):1340-1342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7例肺癌手术患者,将发生AKI患者与非AKI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9例患者发生AKI,总患病率为7.4%。ASA分级、低FEVl、糖尿病、Hct和手术时间是肺癌术后并发AKI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低FEVl和手术时间是肺癌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术后AKI的发生容易被忽视,谨慎选择手术患者,术中注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预防肺癌术后AKI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