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行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腋窝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口腔前庭入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甲状旁腺素(PTH)和血钙水平、切口美观满意度及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总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手术前后PTH及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术后血钙水平均先降低后又逐渐回升,其中术后1 d血钙水平较术前降低(P 0. 05),术后3 d血钙水平较术后1 d升高(P 0. 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切口美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均无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美观满意度高等优势,不仅满足了患者完全无瘢痕的美容要求,还可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双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7例双侧甲状腺病变患者分别采用全乳晕入路(21例)与胸乳入路(36例)行腔镜下双侧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种入路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下双侧甲状腺手术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全乳晕入路美容效果优于胸乳入路。结论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有近乎完美的美容效果,但是开展初期宜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6月—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1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96例,年龄18~59(35.19±6.89)岁,均采用腔镜手术治疗。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无充气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B组。A组45例患者行无充气经腋窝入路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B组43例患者采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手术切口美观满意度、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美观总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3 d、5 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1 d(P<0.05),且术后5 d低于术后3 d(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手术治疗甲状腺癌均有效,但无充气经腋窝入路手术切口隐蔽,术后美观度更高,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甲状腺手术由于颈部留有手术瘢痕,而且甲状腺疾病常见于女性,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患者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1996年Gagner等报道了世界上首例腔镜甲状旁腺大部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2000年Ohgam首先报道了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本科于2011年1~3月共完成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4例,对其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总结.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术后患者颈部常留下明显的瘢痕,为追求美观患者更倾向于接受微创治疗.从Gagner[1]完成第一例腔镜下甲状旁腺部分切除术,到Huscher等[2]率先开展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再到Shimizu等[3]通过锁骨下小切口入路成功切除恶性甲状腺肿瘤,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逐步被证实,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宽,已逐步实现了腔镜下甲状腺腺瘤的单纯切除到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根治[4,5].甲状腺微创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与开放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因此颈部微创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果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但是颈部的解剖层次和筋膜间隙复杂,镜下正确定位手术平面困难,为颈部微创手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镜下颈部筋膜间隙解剖资料的状况,我们通过对现已开展的各种甲状腺微创手术入路的相关解剖学基础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归纳,同时从腔镜手术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颈部的筋膜层次及解剖间隙,以期帮助术者在腔镜视角下界定正确的手术平面,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下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本院采用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治疗的7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采用左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治疗的37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右侧入路的37例胃癌患者纳入B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出院时间),随访6 m的胃癌复发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与出院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少于B组(P<0.05).两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与左侧入路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淋巴结清扫数、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且左侧与右侧入路均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胸骨切迹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本院实施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入路的不同,分为胸骨组(48例)与对照组(42例)。胸骨组患者实行经胸骨上切迹入路手术,对照组患者实行经胸骨下切迹入路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胸骨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少,术后切口美观度低于对照组;胸骨组患者术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骨切迹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促进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比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法和上静脉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的患者76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49~66岁,平均年龄50.89岁;体质量指数(BMI)21.78~27.45 kg/m^2,平均BMI 24.79 kg/m^2;病程7~20个月,平均病程10.97个月;病灶位于结肠肝曲23例,升结肠23例,盲肠30例。依据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法及肠系膜上静脉优先入路法行腹腔镜手术根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个数及中转开腹例数;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引流时间、引流量、镇痛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肠梗阻、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等短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优先入路方式相比,动脉优先入路方式清扫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个数均显著增多,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长,引流量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镇痛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短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能更彻底地清扫淋巴结从而彻底清除癌症病灶,保证肿瘤的根治程度,减少术后复发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未增加更多的手术风险,安全有效,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不同手术入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组,其中40例患者术中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设为改良组;另外40例患者术中采取传统中间入路,设为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左结肠后间隙打开时间、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术后排气时间及远期预后情况,对比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下切缘距离及术后排气时间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及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改良组发生7例(17.50%),传统组发生8例(2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可有效缩短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上较传统中间入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视穿刺器联合加长Trocar建腔在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66例,年龄22~58岁。采用可视穿刺器建腔四步法联合加长Trocar建腔技术35例为观察组;采用分离棒钝性分离法建腔技术3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全乳晕入路建腔完成时间、皮下分离面积及不良事件(Trocar通道出血,以及术后皮肤感觉异常、皮脂腺囊肿形成、脂肪液化、局部淤血瘀斑等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建腔,术后均获随访3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甲状腺全切术、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建腔完成时间为(10.5±2.2)min,短于对照组的(30.5±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01);观察组皮下分离面积(65.05±5.04)cm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0.06±8.08)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 P<0.001)。观察组患者发生Trocar通道出血1例(2.86%,1/3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11例(31.43%,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P=0.002)。结论 可视穿刺器联合加长Trocar应用于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可以帮助术者简单、快速、安全、有效地建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全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央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病理检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肿瘤切缘阳性率、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比例、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年,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具有并发症少、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远期预后与中央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全肠系膜切除术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胰后入路脾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初步分析其解剖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为观察组,采用经腹腔镜托出式胰后入路法;40例为对照组,采用经腹腔镜左侧入路法。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根治术),成功保留脾,完成第10组淋巴结清扫,未中转开腹。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7.9±52.9)m L和(153.1±72.2)m L,手术时间分别为(228.8±27.7)min和(244.7±31.3)min,第10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5.0±2.2)枚和(2.9±1.3)枚。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第10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6±0.4)d和(1.5±0.4)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9±0.8)d和(2.6±0.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1.4)d和(7.0±1.3)d。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2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共8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5个月,随访中2组分别有1例因癌性腹水死亡。结论经腹腔镜胰后入路脾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可行性较高,与常规腹腔镜左侧入路相比,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增加第10组淋巴结清扫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下腹部正中小切口后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以下简称"后入路术")治疗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I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9例IH患者(2019年3月~2020年3月),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接受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以下简称"前入路术")治疗,观察组(61例)接受后入路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围术期指标: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情况:术后1d、3d,两组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升高,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56%)较对照组(18.97%)低(P<0.05);复发率:术后1年,两组复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入路术治疗IH患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恢复,且不会增加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左胸入路在Siewert Ⅰ、Ⅱ型胃食管连接部腺癌(EGJA)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83例Siewert Ⅰ、Ⅱ型EGJA 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20例,年龄37~79岁。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组:65例为改良组,选择左胸第8、9肋间进胸,切口前方位于胸肋关节处,后方至正对肩胛骨下角处;18例为经腹组,取上腹正中切口,经腹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纵隔淋巴结清扫比例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改良组和经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6.40±19.45)min和(172.67±21.73)min,清扫淋巴结分别为(16.55±2.42)枚和(12.06±2.88)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5、7.553,P值均<0.05)。改良组和经腹组患者的纵隔淋巴结清扫率分别为100.00%(65/65)和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11,P<0.01)。两组输血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改良左胸入路适用于Siewert Ⅰ、Ⅱ型EGJA的手术治疗,具有术野清晰、手术过程相对简便的优点,能满足胃周及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用于全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方法我科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共施行88例肝硬化巨脾切除术,根据其是否采用了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行全腔镜下脾切除术优化的手术流程分为2组,其中40例未实施脾下极优先脾蒂控制术下的全腔镜脾切除的患者为对照组,48例实施脾下极优先脾蒂控制术下的全腔镜脾切除的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所有数据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回顾性收集。结果 2组均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47±135.89)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61.75±144.4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94.69±47.99)min和(232.75±45.26)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用于全腔镜下脾切除术安全、有效,脾蒂后方隧道的建立是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行全腔镜巨脾切除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胸和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因胸中下段食管癌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1∶1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后,匹配纳入125例老年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右胸入路组为62例,左胸入路组为63例。比较经右胸和左胸食管癌切除术对老年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特征、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右胸入路组清除淋巴结(23.73±13.70)个,左胸入路组清除淋巴结(14.83±9.01)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入路组手术时间(5.22±2.01)h,较左胸入路组手术时间(3.23±0.82)h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入路组术后8例转入ICU(12.9%),高于左胸入路组的2例(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及二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入路组术后肺炎、呼吸衰竭和亚临床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22.58%、12.90%、14.52%,高于左胸入路组的9.52%、1.59%、1.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入路对2组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右胸入路组与左胸入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胸入路组5年无病生存率为35.48%,明显高于左入路组的1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右胸入路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41.93%,高于左胸入路组(2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入路比较,右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淋巴结清扫较为彻底;虽然增加了围手术期并发症,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且远期生存率获益,故右胸入路应是高龄胸中下段食管癌优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乳腺肿瘤手术治疗联合内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乳腔镜辅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4例乳腺癌病例行保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脂肪溶解抽吸后进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冷冻切片报告:标本切缘均无癌细咆残留,术后石蜡切片病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例。手术时间120~140rain,平均127.3min:手术出血量15~20m1,平均18.4ml;每侧取淋巴结10-13个,平均11个。术后病侧乳房形态保持良好,伤口小而隐蔽.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瘤复发。结论在腔镜下行保乳乳腺癌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常规手术无法达到的良好的美容效果。该术式对保护上肢功能、保持胸部良好的外观形状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是一种较好的手段.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一种合理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9.
张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7):1173-1175
目的:对比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急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或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4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骨窗范围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相比,眶上外侧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急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术中切口小、骨窗范围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可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3例,按手术入路分为Wiltse肌间隙入路组(A组,28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B组,26例)。患者Frankel分级为E级,无需椎管减压和植骨融合。A组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B组采用传统后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测量伤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并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指标A组均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置钉方便,可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椎旁肌影响小,减轻术后腰痛程度,缩短康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