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免疫抑制剂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府谷县人民医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确诊的149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12~60个月,以末次随访疗效分为两组,完全或部分缓解的126例为有效组,未达缓解、肾功能恶化或进展至终末期肾衰(ESRF)、死亡的23例患者为无效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无效组患者病理分期Ⅲ~Ⅳ期、高血压、镜下血尿构成比例分别为39.13%、47.83%、56.52%,明显高于有效组的16.67%、15.87%、20.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治疗前、6个月、12个月、24个月尿蛋白水平和Scr水平均高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镜下血尿、持续高尿蛋白、高血压、高Scr是影响IMN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患者合并高血压,镜下血尿,持续高尿蛋白及高Scr是影响IMN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治疗期间应给予合理的干预,提高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3.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90)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在该病的发生中已被证实,使免疫抑制剂成为不可缺少的治疗药物。大多数免疫抑制剂被证实有一定的疗效,但临床上IMN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临床实践指南给临床治疗IMN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但是,如何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该文对免疫抑制剂治疗IMN的相关分析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吉林医学》2016,(9)
目的:观察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治疗高危因素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IMN患者90例,随机分成A组(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B组(甲基泼尼松龙+霉酚酸酯)和C组(甲基泼尼松龙+环孢素A),各30例,治疗12~18个月后比较三组的疗效及血肌酐、24 h尿蛋白。结果:三组患者经过12~18个月的治疗后,A组有效率73.33%,B组有效率70.00%,C组有效率90.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泼尼松龙+环孢素A总有效率较高,且优于其他免疫抑制剂;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均有所下降,但C组(甲基泼尼松龙+环孢素A)下降幅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高危因素IMN,可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蛋白尿缓解率,其中甲基泼尼松龙+环孢素A总有效率较高,且优于其他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肾移植患者术后新发糖尿病(NODAT)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生及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4年2月~2008年4月江西省人民医院308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后患者资料,将其分为NODAT组和非NODAT组,以术前和术后可能的9个危险因素作为分析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NODAT的发生率为9.09%;两组患者术前年龄、肝功能异常、胆固醇异常、甘油三酯异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使用FK506的患者NODAT的发病率大于未发生排斥反应和使用CsA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年龄≥40岁、肝功能异常、胆固醇异常、甘油三酯异常,术后发生排斥反应、FK506的应用是NODAT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他克莫司治疗且完成随访的90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并依据临床疗效分为缓解组(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n=63)与未缓解组(n=2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35例,未缓解27例。两组性别、合并糖尿病、病理分期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缓解组年龄、合并高血压、有血尿占比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有血尿是他克莫司治疗IMN患者疗效较差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他克莫司治疗IMN效果较好,但仍存在部分患者临床疗效较差的情况,而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有血尿是疗效较差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229-232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经肾活检确诊为IMN患者15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HUA组(65例)和血尿酸正常组(8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MN中HUA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HUA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占比、血尿素氮、CYS-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较血尿酸正常组高(P<0.05),血浆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血尿酸正常组低(P<0.05);随着CKD分期的增加,HUA所占比例有增高的趋势(χ~2_(趋势)=10.740,P=0.004)。高尿酸组肾小球硬化比例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3期(OR=8.147,95%CI:2.278~29.141)、BMI增高(OR=1.660,95%CI:1.364~2.021)、TG增高(OR=2.705,95%CI:1.726~4.240)和BUN增高(OR=1.234,95%CI:1.046~1.457)是HU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IMN中HUA患者肾功能损伤及肾小球硬化较血尿酸正常组严重。CKD3期、较高的BMI及较高的TG和BUN是IMN中HUA的相关危险因素。控制体质量、降血脂、改善肾功能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IMN中HUA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周晓霞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6):806-807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典型病理特征为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目前IMN的治疗颇有争议,本文对其治疗现状做一综述。1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点膜性肾病(MN)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70%-80%呈肾病程度蛋白尿,5%-10%伴有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及血尿发生率较少。MN常见于成人,约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33%,儿童患者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膜性肾病(PMN)并发急性脑梗死(AC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临床和肾穿刺病理活检诊断为PMN的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ACI分为PMN并发ACI组(n=30)和PMN未并发ACI组(n=63)。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既往应用抗凝药物史、病理分期、24 h尿蛋白定量、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滴度、血尿酸(UA)、血清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血小板、总胆固醇(TC);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MN并发AC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既往应用抗凝药物史、病理分期、24 h尿蛋白定量、抗PLA2R抗体滴度、UA、Alb、TC与PMN并发ACI无关(P>0.05),LDL-C、D-二聚体、血小板、TG水平与PMN并发ACI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高血压混杂因素后,高水平血小...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 86例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患者早期临床及病理资料特点 ,分析肾脏存活率 ,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83- 2 0 0 1年我院经肾活检证实的 86例IM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 ,对其中获得随访的 4 4例 ,以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ESRF)或血肌酐浓度 (Scr)增加 1倍 (肾功能恶化 )作为终点判断标准 ,采用Kaplan 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86例IMN患者中 ,蛋白尿 >3.5 g/ 2 4h占 5 4 .7%,肾病综合征占 4 4 .2 %,血尿 2 9.1 %(肉眼血尿仅 1例 ) ,高血压 2 3.3%,肾静脉血栓 3.5 %。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 ,占 96 .5 %,小管 间质病变程度较轻。病理改变与肾活检前病程、Scr正相关 ,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以发病日为随访起点 ,5年肾脏存活率 96 %,1 0年 6 1 .8%;以肾穿刺日为起点 ,5年肾脏存活率84 .5 %,1 0年 5 5 .6 %。肾活检时的Scr和血胆固醇浓度与IMN预后相关。结论 肾活检时的Scr和血胆固醇浓度可能是预测IMN预后的有用指标。IMN患者应早就诊 ,早穿刺 ,以了解病情指导治疗 ,从而更好地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观察52例糖尿病肾病尿毒平患者和同期58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存活率、死亡原因及并发症。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82%和71%。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病变,其次为感染。影响透析效果的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83%)、高血压(94%)、透析低血压(35%)、感染(61%),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较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更早进行血透,肌酐清除率<15ml/min即位透析,控制两次透析期间的体重增加<5%,减少透析时血糖波动,防治并发症是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措施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及钙调磷酸酶阻滞剂类药物备受关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另外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一些针对病因治疗的非免疫抑制剂药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11年颁布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实践指南是在归纳并总结多年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得出的,对临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1] 。其典型的病理特点为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而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约 2 0 %~ 2 5 %。膜性肾病可由继发性因素引起 ,治疗其原发病或去除致病因素后可缓解。本文前瞻性观察了本院经肾活检确诊 ,并长期治疗随访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 ,发现对Ⅱ期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院自 1997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经肾脏病理学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者 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1)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不同程度的增厚 ,伴 /不伴钉突的形成 ;(2 )排…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ephroiticsyndrome,NS)的最主要病因,占22%~33%,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男女比为2∶1,但儿童少见。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甚至NS,部分呈无症状性蛋白尿,一般无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少见。IMN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约占25%~40%[1]。其病理特点是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随疾病进展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可分为四期:第Ⅰ期光镜下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偶尔肾小球基底膜 相似文献
18.
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分为特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继发性MN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病毒感染、肿瘤、药物中毒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样本的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意见。2方法:问卷式调查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家族史,测定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心率功率谱、24hHbA1、血、血脂及尿白蛋白排泄cNO率()等,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比较两组间各因素的差异,分析各因素与的关系。UAERUAER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平均血压、病程、高血压家族史、胆固醇()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增加,及自主神经功能24hTCNO(,)显著低于对照组(PHVPVVP<),且血压、病程、、、、均与密切相关0.05NOPHVPVVTCUAER(P<;多元逐0.05)步回归分析显示血压、病程、自主神经功能是作用于的主要因素。UAER结论:糖尿病肾病是长期代谢紊乱、血压升高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自主神经病变及遗传易感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病程长、血压升高、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更易出现糖尿病肾脏损害,因此应早期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环孢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 Database、Cochrane Data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环孢素治疗IMN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入选国内外3个RCT,纳入1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环孢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IMN的完全缓解率(RR=0.35,95%,CI 0.20-0.62)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孢素治疗IMN与传统的治疗方案相比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