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洋来源的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放线菌是迄今最重要和最大的药用微生物种群。海洋放线茵生存于苛刻特殊的海洋环境,使其具备了复杂独特的代谢途径,其次级代谢产物在结构类型以及在生物活性等方面都呈现出与陆生放线茵不同的特点和多样性。多年来,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天然活性产物持续从海洋来源放线茵代谢产物中被发现,这些活性化合物为新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有些已进入研发阶段。近年,海洋放线茵活性产物的研究仍然是海洋微生物产物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按化舍物结构类型简要介绍了海洋来源放线茵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3.
摘要:目的 研究北极海洋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HDN19-40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反相硅胶柱色
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发酵粗提物,通过ESI-MS、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并与
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肿瘤活性采用
MTT法测定。结果与讨论 从Aspergillus sp. HDN19-401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对比核磁数据确定为:6-O-methylaverufin
(1)、6,8-di-O-methylaverufin (2)、6,8-di-O-methylnidurufin (3)、aversin (4)、oxisterigmatocystin A (5)、oxisterigmatocystin B (6)、
fellutamide C (7)、notoamides B (8)、notoamides C (9),除化合物2外,其余均为首次从极地来源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对
K562细胞系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7.78 μmol/L。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介绍近年来对海洋真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外近几年关于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文章,从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方面对文献进行整理和综述。结果对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及其活性予以综述。结论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次级代谢产物丰富多样,是筛选新药的资源宝库,为海洋真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诺卡菌是一类放线菌,主要分离自土壤、水、以及被感染的动物和人的组织中。越来越多的新诺卡菌被不断的发
现,截至2018年初,该菌属已被报道有119个种,其中有一些对人和动物是条件致病菌。与大多数放线菌类似,诺卡菌在次级代
谢过程中也可以产生多种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蛋白抑制剂等生物活性的肽、生物碱、内酯、醌、萜、甾体类等结构复
杂的天然产物,因此可以作为潜在的微生物资源用于新药发现。另外,很多诺卡菌能够降解或转化毒性脂肪烃和芳香烃、天然
或合成聚合物和环境污染物,通过生物修复和转化来保护环境。本文阐述了自1964年以来报道的诺卡菌来源的几乎所有次级代
谢产物类型及其生物活性,并对诺卡菌天然产物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放线菌是发现大量药用天然产物的资源宝库,在微生物新药研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海洋放线菌生活环境特殊造就了其不同于陆地微生物独特的代谢途径,具有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是天然药用活性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从不同海洋生境来源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已经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化合物,为新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本文主要对近3年(2015~2017)不同海洋生境来源且具有明显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生物活性的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一株采自中国三亚蓝藻(Lyngbya majuscula)来源的真菌Aspergillus sp.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评价。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HPLC等色谱学分离方法对真菌Aspergillus 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NMR,MS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CCK8法,用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评价了这6个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真菌Aspergillus sp.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methyl asterric acid (1),methyl 3-chloroasterric acid (2),methyl 3,5-dichloroasterric acid (3),dihydrogeodin (4),benzomalvin B (5) 和benzomalvin E (6)。结论 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Aspergillus属真菌中获得,化合物 1-6在40 μM浓度下没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海泥真菌Aspergillus sp.HH-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使用硅胶色谱柱、LH-20凝胶色谱等对代谢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法评价化合物对三种肿瘤细胞(A549、HepG2、Hela)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Aspergillus sp.HH-3中分离获得六个化合物,包括一个新的硫代二酮哌嗪类化合物aspersin(1)与五个已知化合物dehydroxymethyl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2)、trypacidin(3)、monomethylsubchrin(4)、verruculogen(5)及chaetominine(6)。化合物1、2和6显示有一定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硫代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化合物1、2和4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一株海洋来源的真菌Aspergillus sp. WJP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 从该菌株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S)-(+)-11-dehydrosydonic acid(1)、sydonic acid(2)、hydroxysydonic acid(3)、(+)-austrosene(4)、(7S,11S)-(+)-12-hydroxysydonic acid(5)、(7S,11S)-(+)-11,12-dihydroxysydonic acid(6)、7-O-methylsydonic acid(7)、aspergillusene B(8)、yicathin C(9)和emodin(10);体外抗菌结果显示,化合物9和10对幽门螺旋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源于南极(44.40°W,61.47°S;水深:384 m)海水箱底沉积物真菌Aspergillussp. S-3-6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Sephadex LH-20色谱、反相ODS柱色谱、高效液相柱层析等色谱分析方法,对Aspergillus sp. S-3-62发酵液的乙酸丁酯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结果 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结论 化合物1 -7 分别被鉴定为β-carboline(1),N-(2-Hydroxypropanoyl)-2- aminobenzoic acid amide(2),Cyclo-(Pro-8-hydroxy-Ile)(3),Cyclo-(Pro-Ile)(4),2-Acetyl-4(3H)-quinazolinone(5),4-Hydroxyben-zaldehyde(6)和Benzeneacetic acid, 2-hydroxy-1-methylpropyl ester(7)。其中化合物7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研究西太平洋海域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2022012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
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Aspergillus sp. 20220129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
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梯度稀释法对化合物开展抑菌活性评价。结果 共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terretonin(1)、terretonin
A(2)、methyl dichloroasterrate(3)、methyl asterrate(4)、methyl 6-acetyl-5,7,8-trihydroxy-4-methoxy-2-naphthalenecarboxylate(5)、
territrem B(6)、alantrypinone(7)、butyrolactone I(8)和versicolactone B(9)。化合物5、8和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化合物5和8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0 μg/mL,化合物9为50 μg/mL。 相似文献
16.
Xiao An Bao-Min Feng Gang Chen Shao-Fei Chen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16,18(8):737-743
Two new bisindolylbenzenoid alkaloids asterriquinol E (1) and asterriquinol F (2), together with four known compounds (3–6)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products of the fungus Aspergillus sp. CBS-P-2.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including HR-ESI-MS, UV, IR, 1D, and 2D NMR (HSQC, HMBC, and NOESY) methods. The stereochemical structure of 2 was confirmed via the CD data of the in situ formed [Rh2(OCOCF3)4] complex method. All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tested for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LP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microglia.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该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肽类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苯甲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1)、3-苯甲基-6-异丁基哌嗪-2,5-二酮(2)、3-苯甲基-6-另丁基哌嗪-2,5-二酮(3)、3,6-二苯甲基哌嗪-2,5-二酮(4)、3-异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5)、3-另丁基-6-异丁基哌嗪-2,5-二酮(6)、3-另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7)、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8)。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真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浙江普陀岛海泥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wqh-57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方法 将菌株进行大规模发酵,乙酸乙酯萃取,采用小孔树脂MCI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通过核磁(1H NMR和13C NMR)和质谱(MS)等波谱分析方法,并与相关文献比较,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该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结果分别为physcion (1)、emodin (2)、7-hydroxy-2-(2-hydroxypropyl)-5-methylchromone (3)、isorhodoptilometrin (4)、2-(2’, 4’, 6’-trihydroxyphenyc)-(7-hydroxy-5-methyc) chromone (5)及(Z)-N-(4-hydroxy styryl) formamide (6)。其中,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3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Lin Zhang Gang Chen Hong-Hua Wu Xuan Lu Yue-Hu Pei Xin Wu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13,15(3):225-229
Two new compounds, N-[4′-hydroxy-(E)-cinnamoyl]-l-tyrosine methyl ester (1) and methyl 4-methoxy-3-(3′-hydroxy-2′-methyl)propionyloxy-benzoate (2), were isolated from EtOAc extract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the endophytic fungus Aspergillus sp. HS-05.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NMR, IR, UV, MS, and CD methods. Compounds 1 and 2 showed no anticancer activities against HL-60 cell lines (both of IC50>100 μM) in vitr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