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 回顾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67例HT患者183枚PTC,分析PTC超声特征与术后中央区淋巴结病理结果,探讨HT背景下PTC超声特征与CLNM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侧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6例cN0单侧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癌灶数量、肿瘤直径、腺外浸润情况、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T分期等,总结cN0单侧PTC患者患侧及对侧CLNM的规律,并应用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患侧及对侧CLNM发生率分别为32.6%(15/46)和21.7%(10/46),在对侧转移的患者中,仅对侧发生CLNM者占70.0%(7/10).其中T1、T2期患者共发生CLNM 20例(48.8%,20/4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不合并HT与患侧CLNM有关(P<0.05),所有临床病理因素均与对侧CLNM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1 cm(OR=4.890,P=0.044)是患侧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HT(OR=0.086,P=0.034)是患侧CLNM的保护因素;多灶癌(OR=7.60,P=0.038)是对侧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仅发生患侧CLNM和仅发生对侧CLNM的患者中,合并HT时更易发生对侧CLNM(P<0.05).结论 在cN0单侧PTC患者中,患侧CLNM最为常见,也可仅发生对侧CLNM;T1、T2期患者CLNM率较高,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rophylactic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PCND);肿瘤直径>1 cm时,建议行患侧PCND;肿瘤为多灶癌、合并HT时,行对侧PCND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桥本氏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 480 例 HT 合并 PTC 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 CLNM,分为转移组(n=143)和未转移组(n=337)。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发生 CLNM 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 logistic 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估预测价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肿瘤直径、多灶性、腺外侵犯、肌肉侵犯、术前 Tpoab 抗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 5~10 mm、多灶性、腺外侵犯、肌肉侵犯、术前 Tpoab 抗体为阴性均为影响 CLNM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多灶性、腺外侵犯、肌肉侵犯、术前 Tpoab 抗体诊断 CLNM 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 0.674(95%CI:0.621~0.726)、0.657(95%CI:0.603~0.712)、0.572(95%CI:0.514~0.630)、0.554(95%CI:0.496~0.612)和 0.603(95%CI:0.547~0.658),灵敏度依次为 70.60%、60.80%、24.50%、18.20% 和 55.20%,特异度依次为 64.10%、70.60%、89.90%、92.60% 和 65.30%。 结论 肿瘤直径、多灶性、腺外侵犯、肌肉侵犯、术前 Tpoab 抗体与 HT 合并 PTC 患者发生 CLNM 显著相关,其中肿瘤直径、多灶性对于预测 CLNM 的灵敏度相对较高,对 HT 合并 PTC 患者发生 CLNM 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的制定手术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甲状腺手术及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甲状腺癌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20例。回顾分析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总体转移率为73例(60.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播散、腺体外侵犯、原发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有统计学差异,而与性别、年龄、是否存在沙砾体、癌灶数目及病灶单、双侧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中,仅有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明显。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出现中央区或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极为常见,在当原发肿瘤位于甲状腺中部或下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在术前或术中,应仔细评估侧颈部淋巴结,如出现可疑淋巴结转移应积极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5.
徐余兴  帅剑锋  汪会  汪晓明  鲁长文  高翔  孙康 《安徽医学》2020,41(12):1375-1378
目的 探讨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76例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组(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阴性组(4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影像学资料(肿瘤位置、边界形态、是否钙化、纵横比)、病理资料(病灶数目、包膜侵犯、周围肌肉侵犯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物酶抗体(ANTI-TPO)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危险因素预测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年龄、肿瘤位置、术前TSH值以及是否多灶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预测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89、0.672、0.700,截点分别为0.85 cm、41.5岁、1.35 mIU/L。结论 患者肿瘤最大径、术前TSH值、年龄、肿瘤位置、是否多灶是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可用于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5 1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将PTC患者按照是否合并HT,分为HT组(n=1 276)和非HT组(n=3 896)。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HT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55岁,全部肿瘤直径和>1 cm,被膜侵袭,无结甲,高TNM分期(P<0.05)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全部肿瘤直径和>1 cm, TNM分期,中央区转移,中央区转移数量大于3枚(P<0.05)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HT的PTC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降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量明显减少,合并HT的PTC肿瘤进展期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甲状腺肿瘤外科收治的285例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分析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 150,95%CI 1. 155~4. 002,P=0. 016)、年龄<45岁(OR=1. 899,95%CI 1. 088~3. 312,P=0. 024)、肿瘤直径> 5~10 mm(OR=3. 209,95%CI 1. 755~5. 865,P=0. 000)、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OR=2. 520,95%CI 1. 428~4. 447,P=0. 001)、癌灶累及甲状腺双叶(OR=2. 183,95%CI 1. 189~4. 008,P=0. 012)均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具有男性、年龄<45岁、肿瘤最大直径> 5 mm、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癌灶累及甲状腺双叶等临床病理特征的PTMC患者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中应积极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9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9.8%(99/249).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45岁、肿瘤多灶、肿瘤直径>5 mm、肿瘤穿透被膜是影响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对于年龄<45岁、肿瘤多灶、肿瘤直径>5 mm、肿瘤穿透被膜的患者更应警惕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叶昀亮  项颖颖  陈恩东  瞿金妙 《浙江医学》2013,(21):1872-1874,1885
目的:探讨颈侧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首次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cN0的PTMC患者392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各种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结节最大径>7mm、总结节最大径(TTD)>10mm的多灶性癌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5岁、结节最大径>7mm、TTD>10mm的多灶性癌也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男性、年龄<45岁、结节最大径>7mm、TTD>10mm的多灶性癌的PTMC患者更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该类患者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首次细胞学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7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是否伴有CLNM,分为淋巴结转移组(CLNM组,45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nCLNM组,10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实验室结果及甲状腺结节超声结果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结节的边缘、微钙化、纵横比、最大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结节的质地、回声、孤立灶及T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4,95% CI:1.006~1.103)、性别(OR=6.499,95% CI:1.902~22.200)、TSH(OR=1.904,95% CI:1.395~2.598)、TGAb(OR=3.022,95% CI:1.005~9.084)、边缘(OR=11.483,95% CI:3.196~41.255)、纵横径比(OR=4.409,95% CI:1.508~12.890)及最大径(OR=1.894,95% CI:1.250~2.869)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性别、TSH、TGAb、甲状腺结节边缘、纵横比及最大径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 年8 月—2018 年12 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03 例PTC 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量、肿瘤位置、被膜侵犯情况、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等因素对CLNM 的影响。结果 303 例患者中,116 例发生CLNM,总转移率为39.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量、是否被膜侵犯及CLNM 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l ^R=0.454(95% CI :0.224,0.921)]、年龄[Ol ^R=0.957(95% CI :0.936,0.978)]、肿瘤最大直径[Ol ^R=1.438(95% CI :1.117,1.852)] 及被膜侵犯[Ol ^R=0.399(95% CI :0.230,0.691)] 是PTC 患者发生CLNM 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年龄为45.5 岁、肿瘤最大直径为0.75cm 时约登指数最大,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3 和0.691,敏感性分别为0.620(95% CI :0.580,0.706)和0.695(95% CI :0.632,0.750),特异性分别为0.682(95% CI :0.580,0.706)和0.720(95% CI :0.632,0.750)。结论 PTC 发生CLNM 与多个因素有关,当患者为男性、年龄<45.5 岁、肿瘤最大直径≥ 0.75 cm 及存在被膜侵犯时,CLNM 发生可能性大,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2.
赵斌  王冬 《当代医学》2016,(33):99-100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HT合并PTC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状腺功能检查60例中48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或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B超检查60例均发现甲状腺存在实质性肿块,其中钙化灶25例,占41.67%,颈部肿大淋巴结15例(2例疑为癌转移);5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FNA),疑癌细胞4例,高度疑恶性者1例.术后随访6个月~10年,3例术后2~5年死于肺及骨转移,其余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术前诊断HT合并PTC包括TgAb、TPOAg、B超检查及FNA.HT合并PTC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治疗效果好,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影响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结果: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37.8%(62/164);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在肿瘤直径、原发灶数、侵犯包膜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显示,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原发灶数、侵犯包膜。结论:PTMC患者肿瘤直径大于5 mm、包膜被侵犯和原发灶数量较多均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6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为PTMC的254例患者,按有无CLNM分成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癌灶数、病灶直径、术前超声提示微钙化和肿大淋巴结情况与PTMC患者发生CLNM的相关性。 结果 254例PTMC患者中77例发生CLNM,发生率为30.3%。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 ≥ 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超声提示淋巴结肿大的PTMC患者CLNM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 ≥ 45岁、病灶最大径<5 mm、单发病灶及无淋巴结肿大患者(均P<0.05)。分析显示术前超声提示有微钙化的PTMC患者CLNM发生率与无微钙化患者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原发病灶直径 ≥ 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是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PTMC患者为男性、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 ≥ 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颈部超声提示淋巴结肿大的更易发生CLNM。其中男性、原发病灶直径 ≥ 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43例PTC合并HT病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仅诊断为PTC病人45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观察组病人出现甲状腺肿大以及颈部压迫症状较对照组病人明显增多(P<0.01);2组病人甲状腺肿块、颈部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年龄≤44岁病人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癌肿类型、癌灶数、预后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单纯PTC相比,PTC合并HT以颈部肿大或颈部压迫症状较多见,中青年及女性病人发病率高,淋巴结转移少,临床分期早,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00例cN.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9例实施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手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141例联合实施预...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种亚型。目前PTMC治疗中手术切除范围尚存着分歧,其中争论之一是是否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odenegative,cN0)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33例PTMC患者资料,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6例PTMC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2.6%(24/106)?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最大径(>5 mm)?多发癌灶?双叶肿瘤与PTMC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 < 0.05)?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与中央区淋巴结阳性发现率显著相关(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mm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OR=0.092; 95%CI=0.028~0.306)?结论:对于临床触诊阴性的PTMC患者,原发肿瘤直径>5 mm?多发癌灶?双叶肿瘤者有必要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13例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413例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7.9%(23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多灶性、包膜侵犯等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包膜侵犯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具备年龄<45岁、包膜侵犯等特征的PTMC患者,较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